家長圈的三大悲劇:催孩子寫作業、陪孩子寫作業、檢查孩子的作業。
甚至還火了個詞:遠交近攻。
孩子做作業的時候,離遠一點,還能稍微交流交流,離得近了,想不攻擊他都難……
有娃在做功課的家庭,夜晚從來不寂寞。
那今天這篇文章,希望能拯救老母親於水火之中。探討下如何增加孩子寫作業主動性,並解決孩子磨蹭不專心的一些方法。
「快去寫作業,不準看電視了」
「好了,吃完飯了,趕緊去寫作業去吧。」
「認真寫,好好寫......」
「寫不完今天就別吃飯。
也許這時候,聽話一點的孩子可能會自覺跑到書桌上認真完成作業;
不自覺的孩子也許會磨蹭一下,直到在你的嚴厲警告下,不情願地走到書桌前,邊磨蹭邊寫作業。
在你的一聲聲:「快點寫,怎麼還沒寫完?不要磨蹭......」的催促中,艱難地完成作業。
除了做作業是一件費腦又費力的事情之外,最重要一個原因:我們父母總是在命令,要求孩子。
孩子接受到的信息就是要被強迫著去寫作業,所以說,當你命令孩子寫作業時,他已經本能在抵抗了。
我們很多老師、家長在和孩子說話時,總是習慣性地命令、要求,掛在嘴邊的總是這幾句,「你該做什麼?你不該做什麼?你在這個時候要學什麼?你該怎麼聽話......」
從來沒有問過孩子,「你要不要做什麼?你想做什麼,接下來,你該怎麼做......"
這就難怪很多孩子做起事情來特別被動,完全沒有主動參與的意識與積極性。
其實大多數人不管是在工作或者學習中,往往都不太喜歡發號施令的人,因為那意味著你處於被動的狀態。那我們孩子也是一樣的,也不喜歡被動的,強迫地去幹一些事。
就拿做作業來說,如果你每天只是讓他去完成作業,那麼對他而言,他只是在完成一個老師布置的任務而已,就會讓孩子有種置身事外的感覺。
1.溝通時,儘量把命令語氣換成平和商量語氣
「吃完飯了,趕緊去寫作業。」換成「我們現在吃完飯了,接下來該做什麼?」
「先去寫語文,寫完語文再寫數學。」換成:「你想先寫什麼?」
「快點寫啊,別磨蹭。」 「認真點啊。」換成「寫作業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由被動接受轉換成主動思考。
給予孩子充分思考以上問題的時間,並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回答。
2.和孩子共同制定學習計劃
讓孩子自己制定計劃的好處就是,孩子會更有參與感,而且當他們完成任務時,他們會更有成就感。
可以制定小點目標:比如按時完成老師作業,不拖拉
可以制定大點目標:考試考多少名,考多少分等
不管孩子定什麼目標,都是為了讓孩子有參與感,也能督促孩子完成,變得更有責任感。
3.父母要做個和善而堅定的執行者
孩子完成的好,可以相應地給點獎勵。
若孩子完成的不好,也要適當地進行懲罰。
這也是讓孩子知道,做出計劃就要執行,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結果。
問世間作業為何物,教無數家長「氣急敗壞」「哭不出來」。
家家有一本最難念的經,叫家有小學童。
有一種最破壞家庭和諧東西,叫作業。
有一種危險的日常活動,叫陪娃寫作業。
但是父母方法得當了,危險活動也能變得有滋有味,有意思,希望每個父母都能在陪娃的路上越來越輕鬆。
我是夕寶媽媽@夕寶的飼養員 專致於研究和分享育兒。育兒路上一起伴您前行。
您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遇到了什麼問題?歡迎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探討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