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看了一個小時手機了,該寫作業了。」
「我馬上就去。」繼續看手機。
「怎麼還沒去?」
「馬上。」女兒不情願的拿起手機去了廁所。
10分鐘過去了。「怎麼上個廁所這麼慢啊?」
「我大號那?」
我分明聽見手機裡傳出電視劇裡男主說話的聲音。我站在衛生間門口,敲門。「我也想上廁所了,你快點吧。」
「馬上。」女兒慢吞吞提好褲子出來了。徑直走向自己房間,關上門,反鎖住。
一個小時過去了。我敲門,「那課寫完了,拿出來我檢查。」
「不用檢查了,老師明天會檢查的。」屋裡傳出女兒的聲音。
「開門,老師檢查,我也需要看下你做完了沒,我需要籤字才行。」
「煩人的很 。」女兒打開門,拿出計算題給我看,自己進房間去了。30道計算題,我睜大眼睛挨個認真看,越看越生氣,怎麼錯了10幾道那,不應該啊?細心應該可以做對的啊。我在心裡想。
「開門,過來把作業改下。」
「不是說不改嗎?」
「本來說不讓你改的,但是錯誤太多了,坐外邊吧,你改一道我看一道。」
「都幾點了,其他作業還沒有寫完呢。」女兒不耐煩,煩躁的嘟囔著。
「先改了再說吧,誰讓你現在才寫。」女兒生氣,撅著個嘴。還是拿著筆來到我跟前。
「這個不對,仔細些,只要仔細就能夠做對,計算題沒有什麼難的。」
「但是我覺得真的很難啊。」
「就是因為你不認真,粗心才會錯的。我覺得只要是個孩子就能夠做對,沒有難度嘛!」
看,我們就是通過不停的說孩子寫的不好,做的有錯,需要改正,這不難,只要認真就可以做對。我們說的都是自己認為的,自己的感覺。但是卻忽略了每個孩子學習能力是不同的。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夠學的很好。我們需要允許自己孩子不完美。
不管孩子做多久,累不累,我們眼睛時刻盯著,都做對了嗎?做不對就意味著孩子沒有掌握好知識點,需要重新進行講解。
孩子為什麼會拖拉,想想我們自己有沒有拖拉的時候那?周末,該休息了,周六領導給你打電話讓你做一份報表,星期一一早要用,你肯定有怨言,有情緒不想做吧!那麼你會在接到通知第一時間去做嗎。我想肯定不會,你肯定會晚些才做。是我們喜歡做嗎?顯然不是,只是因為我們必須做,所以我們選擇了稍後再做而已。我們大人都會拖拉,更何況小孩那?
那麼如何讓小孩變得願意主動去做,不需要我們催湊那?讓她喜歡做作業的感覺就行。如果孩子寫完作業,收到的都是你的表揚,你的肯定,讚美,她能不喜歡寫嗎?
但是孩子明明錯了那麼多,我可以視而不見還去誇她!孩子做錯了,有能力方面的原因,也有不仔細做錯的原因。那麼她有做的對的是吧,我們要用做的對的去帶動做的不對的。可能下次她就會少錯一道題,慢慢她可能就全做對了是不?
所以,解決拖拉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喜歡上學習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