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嘉和王戈:讀懂「雙循環」,抓住硬科技發展黃金機遇期

2020-12-20 鞭牛士

鞭牛士 11月11日消息,在瞬息多變的國際環境局勢下,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格局全面鋪開。其中,硬科技將成為十四五政策重點扶持產業,晶片、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生物安全等細分領域迎來國產替代中長期發展機會。


尤其在國家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強科技領域投資的背景下,硬科技投資適逢其會。


近日,在國科嘉和基金2020 Demo Day暨CEO峰會現場,國科嘉和管理合伙人王戈、國科嘉和執行合伙人陳洪武、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易峘、華泰聯合證券執行總經理廖君等十餘位嘉賓和經濟學屆專家學者,以及國科嘉和百餘位被投企業家,就當前宏觀環境下一級市場投資的變化和實踐、中美戰略競爭全面加劇背景下科技領域創業的發展趨勢等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分享。


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也帶來了一系列機遇和挑戰。對百年變局,如何塑造中國重要戰略機遇期?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姜廣智在開場致辭中表示,我們需要立足於科技自立自強,以新的戰略定位和眼光來看待中美關係。並指出,要繼續保持科技創新,用建設性的作為防止世界他國脫鉤之念,培育好國內大市場,充分釋放創新潛力,推動國際合作的新境界。


其中,硬科技企業如何在新一輪全球科技浪潮中跑出新速度,國科嘉和管理合伙人王戈在《雙循環背景下,企業如何搶佔先機》的主題演講中表示,對於硬科技企業來說,雙循環的關鍵是在核心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以關鍵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為重要「抓手」,是未來贏得更加廣闊市場空間的關鍵和新動能所在。


 

以下根據王戈演講內容,在不改變原意基礎上進行編輯和整理:


國科嘉和投資研究部今年也做了很多思考,下面把我們的思考跟大家匯報、分享一下,如何看懂10000米高度之後,在1000米和100米處落實,這是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題。


當中有幾個要點:第一是「雙循環」下中國經濟發展新格局,和10000米稍微銜接一下;第二是「十四五」規劃期間戰略新興產業的機遇;我會把重點放在第三個章節,企業當前運營的要點和建議;最後談一下國科嘉和作為硬科技私募股權基金,是如何做的。


疫情重塑世界格局,加速劇變和重組


今年上半年發生的事非常多,新冠疫情改變了世界的進程,引發了各國治理結構的較量。目前從世界銀行的預測來看,各國2020年GDP正增長的只有中國,維持1~1.5%左右的增速。與此同時,中美關係過去兩年裡也發生了重大的轉變。


在這樣的局勢下,我們面臨的是「出不去」和「進不來」的問題。80年代,我們是內循環為主,40年河東,40年河西,現在談的是「內循環為主,外循環為輔」,大家可以看到當周邊情況發生大的歷史性轉變,該如何利用我們的長處和優勢。


構建「雙循環」的格局,破題的關鍵在哪?生產製造、人口紅利和一系列紅利花費完以後,我們在這部分的邊際效應遞減,進一步提高全社會要素和效率唯有依靠硬科技,以此提高全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生產效力,這是唯一的破題之點。


因此,國科嘉和投研部門的分析和梳理認為,未來十年無疑是中國科技創新驅動和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如何立足於科學院的資源優勢做好硬科技投資是我們要重點關注的。


9月16日,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國務院國新辦舉行的新聞招待會上,就提到,「我們要把『卡脖子』清單變成我們的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


中科院是國家科技的戰略力量,這一部分就代表國家的走向和走勢。國家已經部署了很多,2018年啟動了超算系統、網絡安全和潛航器3個專項;2019年啟動了處理器晶片與基礎軟體、電磁測量、仿生合成橡膠、高端軸承、多語音多語種技術5個專項;當前,又針對「卡脖子」的關鍵問題做了很多部署。


當前大的邏輯是,中美關係回不去了,第二個邏輯是中國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兩點是考慮的基礎。剩下就非常清楚了,我們一定得建立起完備的體系,全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

 

圍繞「新基建」相關七大產業領域尋寶布局

 

「十四五」規劃新的十年裡我們注意到幾個大的發展:


首先,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生物經濟三大新興產業,必須是主動擁抱。我們可以看到,戰略新興產業投資機遇裡,圍繞新基建七個大的方向,包括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新能源充電、城際高鐵、特高壓和5G基建。    

外部的角度再看一下就有更現實的意義,中美兩極化的國際形勢下,驅動產業的安全,加強整個供應鏈自主可控、安全可靠,這部分也是我們下一步重點部署的方向。



這兩點結合起來就尋寶圖的總綱,如何在這個裡面如何做好各個點,做好卡位,就是長線布局,是一流基金必須要做的事情。這個功課必須要做透,所以整個投資行業和十年前也不一樣,以前的投資行業更像「棍掃一大片」,現在更加講究「槍挑一條線」,沒有一個垂直領域的深入研究,整個投入是難以為繼。


這是尋寶地圖,每個尋寶地圖自上而下,在每個方塊吃透,每個方塊在中國把前20的企業看一遍,這20個企業哪個還可以幹進去,這是自上而下所有的投資邏輯。


第一個大邏輯是「雙循環」未來什麼是驅動力:硬科技;其次,硬科技驅動下如何進行把握,核心是科創、是技術的突破;第三,圍繞中科院、背靠中科院,國科嘉和大的投資邏輯還是利用未來十年的機遇期把我們的工作做好。


總結一下,「十四五」規劃新十年下3~5年大的發展投資邏輯,就是緊緊圍繞新基建。圍繞新基建整個是從七個方向「尋寶」,七個尋寶圖譜打開之後,每個尋寶圖譜有幾十個框架和矩陣,每個方塊孕育著20、30個公司標的,這個掃完之後可以投的就是1~3個,這個就是自上而下大的邏輯。


企業當前運營要點和建議


剛才說了展望未來十年大的窗口期,各自主要的大的行業邏輯。下面要跟大家提醒一下,我們觀察和看到的,如果剛才說的事還是1000米的事,現在要談一下1米的事,就是接下來要怎麼辦。


第一,深入理解「雙循環」。「雙循環」不是短期的,一定會貫穿整個「十四五」,乃至於將來一直到2035年未來15年的主旋律。我建議大家仔細把這件事考慮一下,這種情況下會有非常多的戰略機遇期。


構建整個的產業鏈,解決我們的堵點痛點,解決掐脖子問題。這件事大家看一看,如果以前沒做到的、不敢想的,現在要仔細想一下。這一點請各位創業者,不管現在已經上市還是沒有上市和即將上市,都要仔細考慮一下這個思路。


其次,結合企業自身特點,加快上市節奏。為什麼這麼說?資本市場所有的進化論現在已經看得很清楚了,現在就是整個資本的盛筵,換另外一個角度,現在是我國歷史上有史以來最大的科技泡沫期,我這麼說大家是否能夠理解?一定要記住,現在你處在最大的科技泡沫期。


第三,在未來的24~36個月裡能融錢的儘快融錢,加快融資速度。高科技創業都是馬拉松,且要有糧草才能跑得遠。技術型創業公司除了技術研發能力,很大一個程度上拼的是融資能力,為什麼?你有錢,對方沒錢,你把對方拖垮了,你就是行業老大,勝者為王。另外是不融資了,現在打算上市了,祝賀你,抓緊時間趕緊上市,因為泡沫馬上就會破滅。


其次,深挖應用側場景,解決客戶需求,打造企業核心壁壘。做到「軟體硬體化,服務產品化,技術平臺化,產品序列化」。


此外,現金流是企業生命線。除了告訴大家備糧草接著融資外,現金流融資非常重要。現在行業二八分加劇,只有頭部基金能募到錢。上遊沒有水了,下遊自然更加謹慎了,大家拿到的錢別痛痛快快就花,一定要用在刀刃上,因為後面比拼的不只是誰的技術高,更比的是誰的氣長,這是非常重要的。


還有就是學會將股東資源變成公司資源。有一些投資人本身也是從創 業者轉型做投資人或是從一些大的產業集團/公司轉型做投資人。 對創業公司遇到的問題、公司發展階段遇到的瓶頸等都有一些切身體會和應對經驗,對於企業來說要利用好召開董事會的機會、發揮公司治理 結構優點,在以下幾方面用好投資人,將投資人資源變成公司資源:


最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堅守企業家精神。這裡面包含幾大核心:一個是對於做好公司有強烈的期望;其次,企業家最重要的是胸懷,能包容跟你意見不同的聲音;第三,勇於和善於分錢;第四,我自己也是創業者出身,一個很大的體會就是人文關懷也很重要,建立起積極向上的文化,這是一個生生不息最核心企業的動力。


總結一下,掌握少則幾十人多則幾千人員工命運的人,就這四點:第一執著,第二胸懷,第三勇於和善於分錢,第四是人文關懷,企業就能做大。

 

 


相關焦點

  • 國科天迅董事長兼總經理房亮:做好中國芯讓 「硬科技」產生更多的...
    這個人就是北京國科天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房亮博士。日前,房亮接受了《證券日報》記者的專訪,聊了他所創立的國科天迅以及他眼中的「硬科技」。    不希望把先進技術束之高閣    在2015年年底創立國科天迅之前,房亮已經在中國科學院工作了近十年。
  • 抓住機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建議》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抓住經濟全球化機遇,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增長。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
  •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資本論》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順應經濟結構調整的新形勢,由「以外促內」轉向「以內促外」,從出口導向轉向內需拉動、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有效應對經濟全球化在民族主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以及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國際經濟循環出現斷裂等一系列問題和矛盾,實現總需求與總供給再平衡。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涉及社會再生產的各個方面,本質就是社會再生產的過程。
  • 漢威科技董事長任紅軍:雙循環格局下,河南科技企業應穩抓發展機遇
    雙循環為河南科技企業帶來更多機遇論壇現場,圍繞「雙循環與新河南」這一主題,任紅軍分享了他的看法。在他看來,雙循環既是國家的戰略決策,是國際大循環形式的倒逼,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雙循環是國家戰略舉措,也是國際大形勢下的必然選擇。
  • 支持基礎設施建設 築基「雙循環」發展格局
    人民網濟南1月9日電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基於國內外發展形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基礎設施建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和基礎,是塑造「雙循環」格局的重要先手,具有強大的乘數效應。
  • 【光明日報】硬科技是什麼
    硬科技是難以被山寨的高精尖科技  2001年,米磊本科畢業後進入西光所,主動要求到所裡當年孵化的光通信公司做產業化工作。他希望自己能夠在繼續深造的同時,在科技產業中找到未來發展的方向。  「現在看,那一年正是中國過去30年裡出現的第三次創業大潮的開端。
  • 解碼雙循環格局下的新發展機遇 拼多多「新品牌計劃」講述中國高端...
    今年,拼多多憑藉在消費端與供給端雙向積累的能力及優勢,順應「雙循環」新經濟趨勢,也迎來了全新的發展階段。在最新發布的三季度財報中,拼多多首次單季盈利4.66億元,單季度用戶增長近5000萬,年活躍買家數達到7.31億。
  • 世界矚目東方 未來5-10年依舊是中國發展的黃金時期
    12月8日,由英國、加拿大、西班牙、丹麥、芬蘭等10國、8商會會長共同出席的北京外商俱樂部(BFIC)理事會換屆籌備工作會議在縵合·北京成功舉辦。同時,也有經濟專家指出:疫情之後,世界格局也將發生重要的轉變,技術東移、製造業東移、資本東移和人才東移的趨勢不會改變,未來的5-10年依舊是中國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 「雙循環」促創新 期貨公司發展前景可期
    在12月19日由中信期貨承辦的構建新發展格局與期貨行業改革發展分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十四五」規劃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戰略背景,聚焦期貨市場,分享前沿觀點,就行業如何更好地響應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等展開深入交流。作為全國期貨行業的自律性組織,中國期貨業協會積極發揮政府與期貨行業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為推動期貨行業的平穩健康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 創新資本助力中國智造 股權投資迎接科創機遇
    近百家頭部股權投資機構以及來自監管部門、地方政府、上市公司、基金、券商、銀行的嘉賓齊聚珠海,聚焦「雙循環」發展格局下的灣區發展,暢談珠海投資機遇和中國智造突圍之路。與會人士普遍認為,股權投資基金在支持科技創新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行業應致力於專業化投資,助力科技創新。
  • 抓住機遇、聚勢而強,展現威海擔當
    新發展階段的威海機遇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向「十四五」,威海面臨的發展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各種機遇相互疊加,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期」。這個機遇,來自國家、省賦予威海的一系列戰略和大勢。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經略海洋、膠東經濟圈一體化……國家、省重大戰略部署,以及一系列改革試點任務正在加快推進,威海該如何把握當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 迎接挑戰、抓住機遇,促進中英關係發展
    今後中國經濟發展將處於由數量到質量的轉折期,在這追求經濟發展質量的新時期,中國將面臨諸多挑戰,同時也會催生更多新的機遇。希望中英兩國能夠通過加深相互了解,通過活躍的貿易、投資往來,發展更好的雙邊關係。 龍永圖是在出席48家集團俱樂部青年破冰者組織研討會上發表上述演講的。
  • 「雙循環」開啟新機遇 上市公司與時俱進開新局
    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開啟 上市公司如何與時俱進」的圓桌論壇上,鹽津鋪子董事長張學武、利亞德董事長李軍、蘇美達董事長楊永清、市北高新董事長羅嵐、開能健康董事長瞿建國和黃山旅遊董事長章德輝等企業家展開討論,就「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新機遇以及如何應對給出真知灼見。  「雙循環」帶來新機遇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對休閒食品行業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好。」
  • 湖北聯投集團抓住政策機遇 助力企業健康發展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湖北省聯合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抓好防疫抗疫工作的同時,以黨建促改革、謀發展、強管理,主動作為,用足政策,在危機中尋求機遇。聯投集團緊跟國家政策,2020年新增低成本融資300億元,疫情期間聯投集團共累計發行債券138.4億元。 以黨建經營融合為抓手,以考核促融資、資金管理改革。
  • 數字金融如何賦能雙循環?20個關鍵詞即將發布
    銀行業、保險業和金融科技行業深度挖掘金融科技如何助力打造雙循環格局的數位化底盤,將3個月的深調研結果凝練成近5萬字的系列報告,並總結出20個關鍵詞,系統性讀懂數字金融與雙循環發展的要義。   「新」的轉型路逕往往挑戰與機遇並存。
  • 西安深耕「硬科技」領域 科技創新發展日新月異
    西安這座加速奔跑的城市,深耕硬科技領域發展,讓城市更智慧、更宜居、更宜業,也讓城市更具魅力,在吸引更多投資的同時,實現西安經濟的高質量「升級」。  11月28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返回三亞。
  • 聚焦雙循環 探究國家發展新格局——北大國發院第五屆國家發展論壇...
    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出席並致辭,諸多知名學者與嘉賓參會研討,分享研究成果,共話發展新思路。本屆論壇主題為「雙循環:國家發展新格局」,設多個主題演講、專家對話以及研討環節,發布了2020年度的多項指數新成果。主論壇舉行的同時,還舉行了平行分論壇。
  • 丁文武:抓住機遇 進一步推動我國寬禁帶功率半導體實現高質量發展
    11月5日-6日,「2020年中國寬禁帶功率半導體技術論壇暨產業發展峰會」在浙江嘉興南湖舉行。會議由嘉興市人民政府、中國寬禁帶功率半導體及應用產業聯盟、嘉興市南湖區人民政府、 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等主辦。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公司總裁丁文武為大會致辭。
  • 抓住機遇 加快發展
    建立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試驗區)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戰略舉措,對推動新時代廣西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連日來,八桂大地歡欣鼓舞,廣大群眾奔走相告,大家紛紛展望自貿試驗區成立後帶來的紅利,期盼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 硬科技產業盛會舉辦 跨領域合作打造硬科技品牌生態圈
    11月8日,由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舉辦的硬科技產業盛會——全球硬科技創新暨「一帶一路」創新合作大會在西安舉辦。大會圍繞硬科技在市場中的「機遇與變革,創新與未來」展開多角度剖析,吸引了300+硬科技「八路軍」領域(光電晶片、智能製造、人工智慧、航空航天、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最「硬」企業、科研單位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