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等獎、一等獎各一項,二等獎五項
東南網-福建日報2月15日訊(記者 李柯) 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在14日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我省7項成果榮獲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7項獲獎成果中,我省主持完成的項目有3個:福州大學陳道煉等人完成的「高頻環節逆變技術及其應用」項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中科院福建物構所林文雄等人完成的「高質量晶體元器件和模塊與全固態雷射技術」、福建農林大學尤民生等人完成的「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蟲災變機理及其持續控制關鍵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我省參與完成的項目有4個: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參與的「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參與的「難冶鎢資源深度開發應用關鍵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集美大學等單位參與的「壇紫菜新品種選育、推廣及深加工技術」、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參與的「工業產品中危害因子高通量表徵與特徵識別關鍵技術與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相關報導:
科技進步特等獎 我省也有份
福建7項成果獲獎,其中我省主持完成項目3個,參與完成項目4個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2月15日訊(記者 練仁福 李薇) 記者昨日從省科技廳獲悉,在昨日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我省7項成果榮獲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其中,我省主持完成的項目有3個:福州大學陳道煉等人完成的「高頻環節逆變技術及其應用」項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中科院福建物構所林文雄等人完成的「高質量晶體元器件和模塊與全固態雷射技術」,福建農林大學尤民生等人完成的「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蟲災變機理及其持續控制關鍵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我省參與完成的項目有4個: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參與的「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參與的「難冶鎢資源深度開發應用關鍵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集美大學等單位參與的「壇紫菜新品種選育、推廣及深加工技術」、福建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參與的「工業產品中危害因子高通量表徵與特徵識別關鍵技術與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青藏高原找礦重大突破 獲科技進步特等獎
由國土資源部推薦、中國地質調查局與西藏自治區地質礦產勘察開發局共同完成的「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與找礦重大突破」項目14日獲得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項目中,我們發現了3條巨型成礦帶和7個超大型、25個大型礦床,確立青藏高原為我國重要的戰略資源儲備基地。」中國地質調查局劉鳳山說。
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馬巖表示,這一項目創新點是在構造理論上顛覆了「西方模式」,確立我國科學家在青藏高原研究中的主導地位;突破國際傳統成礦理論局限,引領全球大陸成礦理論研究方向。
「這項重大突破,將為我國西部開發戰略實施、生態環境保護以及青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馬巖說。
福建獲獎項目1.為節能減排做貢獻
項目名稱:高頻環節逆變技術及其應用
主要完成人:陳道煉 陳亦文 陳豔慧 劉劍 王國玲 張蓉
「拿到這個獎,最大的欣慰是,自己多年來所從事科研工作的成果得到了同行的認可,也為福州大學、為福建爭得了榮譽。」昨日,正在北京參加頒獎大會的該獎項成果第一完成人、福州大學「閩江」學者特聘教授陳道煉告訴記者。
據了解,「高頻環節逆變技術」屬於電能變換技術領域,逆變技術是電力電子技術中最重要的技術之一,簡單地說,就是採用電力半導體器械,把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的技術。陳道煉團隊的研究成果,可以節能降耗,對於發展節能型和節約型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陳道煉介紹,他們的研究成果可以應用於通信系統、電力系統、電池充放電、航空電源等多個領域,而且目前已經在一些領域開展了應用。
陳道煉:福建沙縣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福州大學電氣工程學科「閩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福建獲獎項目2.為智能製造提供技術支撐
項目名稱:高質量晶體元器件和模塊與全固態雷射技術
主要完成人:林文雄 洪茂椿 吳少凡 蘭國政 謝發利 莊健 黃見洪 陳偉 鄭暉 吳先雲
林文雄介紹,在晶體研究方面,我國一直走在國際前列,中科院福建物構所通過與福晶科技的聯合研發,「這一新科技領域中,我省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走在前列,通過科技專項,使我們從上遊核心材料的研發,進一步向下遊延伸,形成一個先進位造的能力,為福建製造裝備還有智能製造這個產業提供技術支撐。」據介紹,項目成果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7件;曾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獎2006年度二等獎、2007年度一等獎,制定的2項國家標準獲2010年度福建省標準貢獻獎一等獎。
林文雄: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副所長,「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福建獲獎項目3.讓蔬菜更環保
項目名稱: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蟲災變機理及其持續控制關鍵技術
主要完成人:尤民生 侯有明 楊廣 翁啟勇 蔣傑賢 呂要斌 祝樹德 林志平 陳言群 司升雲
「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蟲災變機理及其持續控制關鍵技術」的科技研發,簡單地說,就是怎麼讓農民種的蔬菜增產,讓蔬菜更加環保。該項目在國內外首次集成創建了以生境管理、天敵保護和利用、迷向防控等技術為主的害蟲持續控制系統,使產品達到了綠色食品質量標準和出口質量標準。目前,項目成果已在我國南方11個省市累計推廣1421.8萬畝次,增收節支總額約23.7億元;研製的6種新型害蟲誘殺劑,銷售到全國32個省份和周邊6國等。
尤民生:現任福建農林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