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這種危害中國2億寶寶的病!寶寶老抓耳朵就要小心了

2020-12-25 十月呵護

孩子感冒後哭鬧不止、抓耳朵、煩躁不安是常有的現象,很多家長往往最關注的是如何哄好哭鬧中的孩子,孩子的其他行為反而忽略了。

實際上,感冒有一個關係密切的夥伴——急性中耳炎,據統計有10%左右的患兒在感冒後會繼發急性中耳炎。

患病後孩子最常見的行為就是抓扯耳朵、哭鬧、煩躁不安等等。

急性中耳炎問題可大可小,不規範進行處理,可導致患兒聽力下降, 嚴重者可引起腦膜炎、膿腫等顱內併發症, 甚至危及生命。

冬春正是急性中耳炎高發季,因此家長對於急性中耳炎應該有些簡單了解。

認識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主要是由於上呼吸道感染後,細菌、病毒或者支原體等通過咽鼓管逆行,蔓延到中耳腔,從而引起中耳腔急性感染。

感染後最主要的症狀是耳痛,小孩子不會表達,多會表現為抓、扯耳朵,哭鬧不止,煩躁不安、影響睡眠等。

急性中耳炎主要分為化膿性和非化膿性兩種。

一般來說急性中耳炎不會單獨發生,通常伴隨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即發熱、咳嗽、鼻塞、流涕等。少數孩子會出現耳道流膿,這種是比較嚴重的情況。

中耳炎在家裡很難觀察到,因此有很多家長把耳道流膿當成患急性中耳炎的判斷依據,這是不對的。

有耳道流膿情況,多是嚴重的細菌感染,導致鼓膜破潰、穿孔等,分泌物通過外耳道流出來,才會出現耳道流膿,這種就應該趕緊送孩子去醫院治療了。

急性中耳炎在6歲以下的兒童中較常見,這主要是因為兒童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且管腔較短,內徑較寬。

成人與兒童咽鼓管解剖差異

因此兒童鼻咽部感染後容易經過咽鼓管傳入中耳腔,導致急性中耳炎。

6歲以後,兒童的咽鼓管形態已經接近成人,上呼吸道感染後患中耳炎的機率就比較小了。

因此,當孩子上呼吸道感染後突發耳痛,應懷疑可能是得了中耳炎,建議送醫院就診。

孩子得了急性中耳炎怎麼辦?

上面已經說過,急性中耳炎在家是沒辦法判斷的,一般需要送醫院做幾個檢查,確診後才能根據情況治療。

1、如何確診急性中耳炎

主要依據耳窺鏡檢查,查看孩子鼓膜是否充血,中耳積液情況等。

左邊是正常的鼓膜,右邊是急性中耳炎鼓膜

其次可能會用到聽力學檢查,主要有聲導抗檢查、耳聲發射檢查、純音測聽檢查、聽性腦於反應(ABR)和多頻穩態反應(ASSR)檢查等。

另外還可以採用血常規檢查等作為輔助診斷依據。

2、患病後如何治療

急性中耳炎最常見的致病菌為肺炎球菌(約佔70%),其次是流感嗜血桿菌(約佔20%),所以治療主要依靠抗菌藥物,也就是抗生素。

診斷為細菌感染引起的化膿性和非化膿性中耳炎,特別是對於耳流膿或伴高熱(≥39℃),以及小嬰兒,應及時採用抗生素治療。

常用的推薦口服藥物有阿莫西林,阿奇黴素等。孩子耳痛明顯,還可以使用1%的甘油滴耳劑。

有些家長可能會擔心使用抗生素治療副作用大,但只要確診了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中耳炎,使用抗生素治療利大於弊,家長應遵醫囑按時按量給孩子服藥,不要盲目拒絕使用。

除了上面這個治療方案,孩子患中耳炎後,如果只是輕度、初發的,沒有高危因素,且也有條件能夠密切隨訪醫生,那麼也可以先密切觀察48~72小時。

同時在孩子耳痛時給予解熱鎮痛藥物,如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等,孩子症狀好轉後,也可以不使用抗生素。

但如果觀察48~72小時後,症狀無明顯感染或者症狀惡化,需要立即使用抗生素。

如何預防急性中耳炎?

「上醫治未病」,對於疾病最好的辦法其實是預防,急性中耳炎也重在預防,平時家長主要應該做好這幾點防護措施。

1、預防感冒

急性中耳炎基本上都是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那麼預防感冒則就是最主要的。

預防感冒主要是讓孩子飲食均衡,適當鍛鍊,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家裡有人感冒最好暫時不要接觸孩子,平時大人孩子勤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儘量堅持母乳餵養

國內外的相關指南上明確指出,最少堅持母乳餵養到孩子6月齡,可降低急性中耳炎的患病率。

因此,寶媽身體情況允許的話,儘量延長母乳餵養的時間,堅持母乳餵養到1歲後最好。

3、避免孩子接觸二手菸

菸草的暴露會增加孩子患呼吸道疾病的風險,同樣也會增加孩子患急性中耳炎的風險。

所以,不要在室內抽菸,抽菸後要洗手換衣服再抱孩子,建議照顧寶寶的家長戒菸,當然,家裡其他人也能戒菸對大人和孩子都好。

4、接種肺炎球菌和流感疫苗

雖然目前沒有相關研究能夠證實這一點,但這兩種疾病都有呼吸道感染症狀,接種疫苗可降低疾病的感染率,那麼同時也是可能降低急性中耳炎的發生頻率。

總之,急性中耳炎是個可大可小的病,家長應引起重視,但不必過於害怕。

平時做好預防措施,孩子生病了早發現、早治療才是最關鍵的。

參考文獻:

[1] 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兒童耳鼻咽喉專業委員會.兒童急性中耳炎診療——臨床實踐指南(2015年制定)[R].中國實用兒科雜誌.2016 Vol.31(2):81-84.

相關焦點

  • 寶寶老抓耳朵,可能是這2種疾病在作祟!
    不知道各位爸爸媽媽們有沒有發現,寶寶有時候會抓抓自己的小耳朵。其實抓耳朵這個動作是寶寶在給爸爸媽媽傳達信號。有時候,寶寶困了、餓了會抓抓耳朵,提醒媽媽該餵飯、該哄睡了。還有一種情況是,看看寶寶是不是被蚊蟲叮咬了或者耳朵進異物了。
  • 為什麼寶寶老愛抓耳朵?可能是孩子耳朵出現異常了
    發現很多寶寶都有抓耳朵的習慣,有時因為指甲過長,還會自己給抓哭。有的家長會覺得這是一種可愛,因此當寶寶自顧自的抓耳朵時,家長往往只是笑看著。其實有的時候,孩子喜歡抓耳朵可能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也可能是一些疾病的信號,家長們應該對此有所重視。
  • 寶寶總是抓耳朵是怎麼回事
    「寶寶老在抓耳朵,都抓出血了,會不是是中耳炎啊?」,每天都會有家長抱著寶寶過來看耳朵,經過專科檢查發現其實是耵聹刺激耳朵癢導致的。這種情況是常見的,在這裡給寶爸寶媽們科普一下。
  • 寶寶經常抓耳朵,可能是在暗示這些問題,不良的預兆,寶寶病了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寶媽看見寶寶總是抓自己的小耳朵,抓得特別用力,耳朵紅彤彤的,甚至有時候抓破出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很多寶媽很困惑。當寶寶長牙的時候,牙齒會頂破牙齦,破齦而出,牙齦紅腫疼痛。牙齦的腫痛會刺激到牙齦周圍的神經與組織,當這種感覺傳到耳朵附近時就會造成一種錯覺,讓寶寶以為是耳朵瘙癢引起的。所以,在出牙期就會經常看到寶寶抓耳朵的現象。
  • 寶寶老愛抓耳朵,不僅是出於好奇,五種情況需要及時做出處理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好幾個寶媽在群裡問,說寶寶最近總愛抓耳朵,吃奶也好、睡覺也好……有事沒事就要抓兩下。抓得耳朵紅通通的,有時剪指甲不及時,寶寶還會抓破皮膚,導致出血。這是因為耳朵癢嗎?還是好奇耳朵。
  • 為什麼寶寶總是搖頭、抓耳朵呢? 寶媽寶爸你們了解嗎?
    、抓耳朵呢?如果寶寶患有中耳炎,因其不會表達,就會搖頭,如果發現寶寶耳朵流水、哭鬧不安,家長們就要小心了寶寶出牙時,會刺激牙齦神經和周圍組織引起牙齦不舒服,這種不舒服會從牙齦傳到耳朵,所以會導致寶寶哭鬧
  • 寶寶總是哭鬧抓耳朵,這是怎麼回事
    寶寶抓耳朵多與有以下原因有關1、最開始寶寶抓耳朵,最初多是由於好奇,也是熟悉身體的一個指標。2、寶寶耳朵或其周圍有發紅、溼疹等皮膚問題,導致出現癢的現象, 寶寶出現了抓撓,瓶水一應注意皮膚護理。3、5月齡以後的寶寶還可能因為前庭發育不完善,出現抓耳朵、搖頭的現象,這種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家長不用擔心,待寶寶大一些可以帶寶寶坐坐轉椅。蕩鞦韆可以緩解。
  • 孩子頻繁揉耳要警惕,這種病極易危害3歲內寶寶,患病率高達60%
    左右的患兒在感冒後會繼發急性中耳炎,那麼它到底是什麼呢、危害大嗎?醫生解釋道,孩子是患上了感冒後遺症——急性中耳炎,它最主要的症狀就是耳痛,由於孩子太小不會表達,多會表現為抓、扯耳朵,哭鬧不止。為什麼感冒會引起中耳炎呢?
  • 你家寶寶耳朵上有這種小孔嗎? 如果有, 就要小心了!
    你家寶寶耳朵旁邊有這樣的小洞嗎?老一輩的人把這個小洞叫做「倉眼」,他們認為有這個小洞的孩子都是「富貴命」,將來會吃穿不愁。願望是美好的,不過,這個小洞真正的名字叫「耳前瘻管」,嚴格來說,應該算是一種先天畸形。耳前瘻管是怎麼形成的?
  • 寶寶愛撓耳朵原因多,感冒後抓耳撓腮需警惕中耳疾病
    12 來源:澎湃新聞 寶貝老抓耳朵這是怎麼了?小耳朵嬌嫩的皮膚都被抓破了,出血了。家長們各種猜測:是寶寶耳朵癢嗎?是寶貝耳朵有疾病嗎?是寶寶有耳屎嗎?寶貝的每種表現,新手爸媽仔細觀察、揣摩、疑惑?寶貝還不會言語表達,只會通過肢體語言表達TA的各種感受和需求。那寶貝抓耳朵是為啥呢?可能有多種原因,我們來分析分析吧!
  • 闢謠:4個月的寶寶不會蹬腿是缺鈣?小心脊髓性肌萎縮症,危害大
    雖然此病罕見,其危害卻極大,甚至會威脅到生命!1 脊髓性肌萎縮症的危害脊髓性肌萎縮症是導致嬰兒死亡的重要遺傳因素,同時按照發病年齡和獲得的運動功能,從重到輕,分為0,1,2,3,4五個類型。雖然此病有很大的危害,但是卻很容易被延誤治療,這是為什麼呢?2 脊髓性肌萎縮症的症狀這就不得不提到脊髓性肌萎縮症的臨床表現了,它主要表現為肌肉萎縮,運動功能嚴重受限等等。
  • 闢謠:4個月的寶寶不會蹬腿是缺鈣?小心脊髓性肌萎縮症,危害大
    雖然此病罕見,其危害卻極大,甚至會威脅到生命! 如果說,脊髓性肌萎縮症,還沒有藥物,那麼這種病能不能預防呢?答案是可以的。比如3,4個月大的寶寶,如果腳託在大人手上,卻不會蹬腿。1歲大的寶寶,動不動就容易摔倒,一隻腳還向外翻。又比如,寶寶站立時有氣無力,並且只能倚靠東西才能夠站立。 如果寶寶出現了以上的症狀,那麼家長就要警惕,可能是脊髓性肌萎縮症,需要排查。
  • 樹袋寶寶提醒:這些動作最傷寶寶耳朵,不要再做了
    2、長時間處於噪音大的環境中美國兒科學會明確表示噪音對胎兒和寶寶都是有傷害的!並且,噪音對人的傷害,往往是漸進式的,潛移默化的:起初我們只是覺得聲音有點大,可能不當回事。慢慢地我們適應了這樣的環境,聽力就會逐漸下降,要是聲音不夠大,我們就可能聽不見了。
  • 寶寶對自己撓臉敲頭又抓耳朵,小小年紀為啥下手如此狠?看完懂了
    ▶而上官女士也發現自家寶寶很正常,就是最近老喜歡抓耳朵,每次都特別用力...為什麼寶寶們總會做出這些讓我們父母迷惑的行為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寶寶對自己撓臉敲頭又抓耳朵的那些事,小小年紀為啥下手如此狠?1)寶寶感到很癢當家長發現寶寶總是抓撓自己的小臉某一部位時,首先就要檢查是不是寶寶被蚊蟲所叮咬了,因為癢,所以寶寶才要撓自己的小臉啦~2)寶寶無意識的行為寶寶還小,常常會出現一些無意識的行為,有時候甚至還會在睡夢中對自己進行抓撓,因為娃並不知道原來還要自我保護
  • 寶寶老揉眼睛、揪耳朵……蹭衣服?當心!可能是病,不是賣萌
    但如果寶寶經常揉眼睛,而且把眼睛揉得發紅,家長們就要注意看是否孩子的眼睛發炎了。>寶寶偶爾揪揪耳朵,可能是剛發現了這一器官,很是好奇。但孩子老是揪耳朵,家長就要引起注意了,看是否長牙、牙齦不適引起孩子耳朵不舒服,耳中有異物,中耳炎或者是耳朵附近長溼疹,孩子不舒服。 3、總是挖鼻子如果寶寶感冒了,鼻黏膜的抵抗能力降低,再加上鼻塞、流涕,寶寶會感到不舒服,於是總忍不住去挖鼻孔。
  • 寶寶經常抓耳朵,不一定是在賣萌,可能是其他原因
    是不是許多寶寶跟小豆芽一樣,喜歡頻繁抓自己的耳朵,可能不是溼疹這麼簡單,有可能是疾病導致的,需要及時治療,才不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析寶寶愛抓耳朵的有哪些原因,這樣媽媽們可以更好的判斷和護理。
  • 寶寶老是抓耳朵,這是怎麼了?
    寶寶老是舉起手來抓耳朵,甚至都把自己的耳朵抓紅了,很多寶媽都不清楚這是為什麼,其實寶寶一直抓耳朵不一定是正常的情況,寶媽們應該注意一下寶寶為什麼抓耳朵。2 、耳朵真好玩寶寶常常手舞足蹈,而耳朵是寶寶手較易碰到的部位。寶寶就會把耳朵當成一個「玩具」,想要試圖去「玩」一下。這樣就會造成寶媽們的誤解,覺得寶寶老是抓耳朵。
  • 寶寶總是抓耳朵?多半是這7種原因導致!看看你家娃屬於哪一種?
    在育兒的過程中,很多家長會發現一種現象,那就是寶寶有時候會拉、拽、戳、揪、抓自己的耳朵。對於不知道原因的家長來說,會產生一定的疑惑,下面我們就寶寶抓耳朵這種行為來分析一下,看看引起寶寶抓耳朵的原因有哪些。
  • 寶寶各種抓耳朵,是耳朵發炎了嗎?
    出生幾個月後的寶寶,很多家長發現寶寶有個習慣,各種抓耳朵,摳耳朵,有時都弄出血了,搞得家裡人好心疼,而且各種忐忑不安:寶寶是不是耳朵發炎啦?也有很多家長不放心,抱著寶寶去醫院諮詢。 那麼,寶寶老是抓耳朵,到底咋回事,要不要看醫生呢?其實,寶寶老是抓耳朵,要不要看醫生,要分情況的哦,家長在家裡可以初步判斷一下,以免大驚小怪,也避免貽誤病情。
  • 寶寶經常抓耳朵,還會把耳朵抓破,家長在心疼的同時還要知道原因
    我們有的時候看到寶寶抓耳朵感覺很可愛,看起來萌萌的。但是如果孩子經常把耳朵抓破,這就讓寶媽們很擔心了。有的寶媽反應,孩子有的時候會一邊吃飯一邊抓耳朵,家長在一邊制止,可孩子還是會忍不住的去抓。寶媽們很疑惑,每天給寶寶洗耳朵,怎麼還會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