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現代社會正處於一個互相比拼的年代。孩子還未出生,各種各樣的胎教課程已經紛紛踏至,等到孩子出生了,家長們又開始組織興趣班學習班。
很現實的是,如果沒有錢,你就無法給予孩子這些報班的機會,於是一些家境比較困難的家庭,自覺自卑,生怕孩子問出「家裡有多少錢」的尷尬問題。
然而很多家長還是遇到過被孩子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這裡我就要來和大家說說我的嫂子是怎麼教育她的孩子。
那天,嫂子在家做家務,小侄女跑過來問:「媽媽,咱家裡有多少錢?」嫂子停下手裡的家務活,問小侄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
小侄女:「班級裡有好多同學買了新鞋,專門用來上體育課,她們的鞋子特別好看,我也想買。」
嫂子想了想,乾脆拿來了家裡的帳本和計算器,把小侄女叫到沙發旁邊,說:「來,媽媽教你看家裡的帳本,你要是看懂了就是個又厲害又聰明的小朋友。」
小侄女一聽,開心地奔過去,跟著媽媽仔仔細細看著帳本上的數字。嫂子把他們的收入來源寫在帳本上,小侄女一看還拍手,說:「原來我們家這麼有錢啊!」
但是嫂子緊接著把車貸、房貸、小侄女的生活費、家裡的夥食費、醫藥費等支出羅列出來,小侄女一下子不吱聲了,看著帳本上的數字沉默了好久,最後嘟囔一句:「媽媽,我花的錢怎麼這麼多啊?」
嫂子這時候緊緊抱著小侄女,說:「這都是爸爸媽媽願意為你花的錢啊,你只要身體健康,開開心心的,然後好好學習,對爸爸媽媽來說就是最好的禮物。當然了,你平時買的玩具真的很貴哦。」
小侄女這時候不好意思地在嫂子懷裡說:「知道了,以後不買那麼貴的玩具了,我也不要買新鞋了,我要留一點錢給爸爸媽媽買好吃的。」
當孩子問出和金錢相關的問題,家長們不要忽視,要抓住這個機會和孩子好好溝通,為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消費觀。可別覺得孩子年紀還小,這些關於錢的問題可以推後。這樣很容易錯過孩子認知金錢的最好時期。
1、高智商的父母,會讓孩子了解金錢的來源
說到底,人活在這個社會最不能缺少的就是錢。早早地讓孩子知道錢是從哪裡來的,也能讓孩子明白父母掙錢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對高價格的玩具、衣物的興趣就會降低。
2、高智商的父母,會讓孩子參與計算家庭的帳單
早早地讓孩子認識到,這個家裡還有很多隱性消費,例如房貸、車貸、醫藥費、意外支出(例如:紅包、送禮等)。讓孩子知道父母們每個月的工資都要用到刀刃上,沒有額外的金錢來滿足孩子無理的要求。
讓孩子參與計算家庭帳單,還能提高孩子對數字的敏感度,讓孩子建立起不浪費,不奢靡生活的消費觀,也有助於孩子萌生存錢和理財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