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為什麼咱家沒錢?寶媽不同回答,會影響孩子的未來和格局

2020-08-24 J媽學堂

和平常一樣,小明的媽媽下班後回到家,為自己的家人準備著晚餐,沒過多久,小明也回來了,可是小明卻不像往常一樣開開心心地給媽媽一個擁抱,自己一聲不吭地走回了房間,這讓媽媽感覺很奇怪,為什麼今天小明這麼反常呢?

吃飯的時候,媽媽看到小明嘴角下沉,便知肯定是碰到不開心的事情了,正想著開口,小明卻一臉沮喪地向媽媽問道:媽媽,為什麼咱家沒錢。媽媽也陷入和沉默,他向小明問道,到底是怎麼回事。小明便向媽媽一五一十地說出了事情的經過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今天下午小明的同學小剛拿著他媽媽給買的新玩具在炫耀,小明一看這不是自己夢寐以求的玩具嗎,看到了自己喜歡的玩具,小明也是非常眼饞,便伸手摸了摸小剛的玩具,這一摸可好,小剛立馬跑了過了質問小明:誰讓你碰的!經過我的允許了嗎?。

小剛的強烈反應把小明嚇了一跳,便說道:我不就是碰了碰你的玩具嗎,有什麼好激動的。小剛邊說「這是我的玩具,我說不準你碰,你就不能碰,想玩自己買去」小明陷入了沉默。這時小剛還繼續說:看看你這麼長時間沒有拿來個玩具,你家裡是不是沒錢,是不是買不起啊。說完小剛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笑了起來。

小明滿臉通紅,受到了這麼大的委屈,眼淚不爭氣地掉了下來,哭著跑開了。小剛也懵了,沒想到自己隨口一說竟然把小明給說哭了。媽媽聽後便告訴小明:家裡並不是沒有錢,而是你現在的任務是好好學習,而不是和別人爭論錢的多少。你喜歡那個玩具,和媽媽說,媽媽也能買給你。

為什麼孩子會問出這個問題呢?

小時候孩子對於金錢的認識並不是深刻,而對於如何賺錢,孩子可是一點也不考慮,他們只知道用錢可以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錢越多越好。可是不少孩子在家長沒有滿足他們的要求時,會給他們一種是家裡沒有錢的錯覺,於是他們會向自己的媽媽詢問,為什麼咱家沒錢。

這個時候各位媽媽的回答,可能會從小影響孩子對金錢的使用,對於金錢的觀念,孩子行為處事的方式,甚至還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以及格局。

媽媽應該如何對孩子的問題作出合適的回答呢?

1、不要向孩子強調家裡沒錢

明明家裡經濟狀況還不錯,有的家長就是喜歡給孩子創造出一些經濟狀況並不好的錯覺,這種情況在我國的家庭中很常見,這些家長受到古代寒門出貴子思想的影響,認為給孩子創造出困難的壞境,就會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但是事實真的會向他們想的那樣嗎?

事實並不然,對於大部分的孩子來說,一味告訴他們家裡沒錢,只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卑,讓孩子在以後所有處理事情或者生活中,把錢當作解決事情的第一因素,讓孩子變得太省錢,太小心。就比如孩子想要創業時,每當考慮錢的時候,想到從小自己父母就告訴自己,家裡沒有錢,就會直接打消自己創業的想法,從而錯過一些機會。

而且孩子在花錢的時候很容易產生負罪感,比如孩子想要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時,想到自己家裡沒有錢,如果買了是不是會辜負父母的期望。這些無疑會給孩子增加壓力。所以當孩子問起家裡為什麼沒錢時,不能無中生有,不要讓孩子感受到這種本不存在的壓力。

2、通過言語引導孩子對錢有個正確的認識

當孩子問起為什麼家裡沒有錢的時候,各位媽媽需要做的不是肯定孩子的回答,而是將孩子的思路引導到另一個積極的地方。比如當孩子說起家裡沒錢的時候,你告訴孩子,錢是通過勤勞努力掙來的,你現在需要做的不是問家裡有沒有錢,而是應該好好學習以保證你以後能夠賺到錢,無論如何現在家裡的錢足夠讓你過上好的生活。

也許這不是最好的回答,但是各位媽媽應該做到的就是不要讓孩子在心理髮育正在成長的階段,不要因為錢的掣肘而影響到孩子的心理髮育。

不要讓孩子的心理髮育的時候因為錢而給孩子帶來各種不良負面影響是每個媽媽的責任,如果孩子因為錢而產生自卑的心理對孩子的未來弊遠大於利。各位媽媽需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三觀,讓孩子對錢有一定的認識,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應該勤奮努力,為自己的將來奮鬥!

相關焦點

  • 「媽媽,為啥咱家窮」不同媽媽的回答,暗示了孩子未來格局的高低
    不少媽媽會聽到孩子這個問題「媽媽,為啥咱家窮?」面對孩子的突然發問,不同媽媽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孩子未來格局的高低。「媽媽,為啥咱家窮」不同媽媽的回答,對孩子產生不同影響,引人深思小雨放學回到家,看到媽媽就問,「媽媽,為什麼咱家這麼窮?」
  • 「媽媽,為什麼我們要租房子」,三種不同回答,決定孩子不同格局
    時,不同的回答,會成就娃不同格局。回答一:因為我們家沒錢當孩子問到為什麼我們要租房住時,有些寶媽可能會覺得非常的煩,認為孩子這是在明知故問。因此有些寶爸寶媽喜歡把「沒錢」掛在嘴邊。因為沒錢,所以才租房住,因為沒錢,所以不給買玩具,因為沒錢,所以不要參與學校活動,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父母的這些話也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可不是一點點,當聽到父母這樣的回答,會讓孩子從心裡認為自己是窮人,就會容易導致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等到孩子長大之後,也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消費觀以及生活觀,讓孩子很難獲得幸福感。
  • 「媽媽,為什麼咱家窮」,兩位媽媽不同回答,影響孩子的人生觀
    父母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重要引路人,我們的一言一行往往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很多時候,父母們會忽視這點,對孩子的教育過多存在"家長思維",沒有真正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和思考問題,孩子很可能就在我們不經意間樹立起一些不正確的觀念,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 「媽媽,咱家有錢沒?」3位媽媽不同回答,決定孩子今後不同格局
    現在這個社會,是一個非常物質的環境,我們生活都是為了物質基礎在打拼,對物質的欲望和索取,會讓家長非常看重。不過對天真的孩子來說,物質一詞是虛幻的,他們還不能分得清有錢和沒錢的區別,只是會好奇家裡到底有沒有錢,有錢和沒錢都應該是什麼樣的。
  • 「媽,我沒錢了」,當孩子伸手要錢,媽媽的做法影響孩子未來格局
    導讀:「媽,我沒錢了」,當孩子伸手要錢,媽媽的做法影響孩子未來格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我沒錢了」,當孩子伸手要錢,媽媽的做法影響孩子未來格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咱家有錢嗎?」媽媽的回答,會影響孩子的金錢觀
    媽媽的回答,會影響孩子的金錢觀通常孩子問家長的時候,家長的回答大致有兩種:1、有錢有些家長不想給孩子壓力、不想讓孩子有「低人一等」的感覺,或者單純想跟孩子說實話,所以會回答孩子:「家裡有錢,你想買什麼就說!」但是孩子對金錢的認知能力有限,這樣的回答會讓孩子感覺家裡很有錢,我怎麼花都行。
  • 「媽媽,你為什麼不化妝」,媽媽不同回答,影響孩子不同性格
    媽媽的不同的回答,會成就孩子不同性格,媽媽可不要輕易回答。1、「哭窮式」回答:「爸爸掙的錢太少了,媽媽沒有錢買化妝品,所以,媽媽不化妝。」當孩子問媽媽為什麼不化妝時,很多媽媽不會多想,而是直接說寶爸賺錢太少,家裡條件不好,為了供孩子上學、各種生活開銷,所以媽媽沒有錢買化妝品,這是一種間接哭窮的回答。媽媽以為孩子會體貼你,可能會起反作用。不可否認,養一個孩子的費用是非常高昂的,孩子的奶粉、衣物、以及尿不溼等各種育嬰用品,都是一筆不小的消費。
  • 「咱家沒錢買」,爸爸自認為聰明的回答,卻損壞了孩子的人生格局
    男士的眼睛從手機上移開,撇了一眼輕描淡寫地說了句,「爸爸沒錢啊,下次吧。」然後繼續低著手看手機。女孩露出失望的眼神,依依不捨地鬆開握著欄杆的手,跟著父親離開了。當時,我很想跟那位父親說,「手機可以隨時看,哭窮會影響你女兒的格局,那時你會後悔的。」
  • 「媽媽,咱家有錢嗎」,三種媽媽不同的回答,影響孩子不同性格
    大家好,我是索菲,也是個寶媽!每天堅持分享家庭教育經驗、育兒優質內容,喜歡的請關注!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大部分家長在如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時都會十分迷茫,也不知道應該在什麼時候說,直到自己家的寶寶突然有一天問到家裡有沒有錢的時候,家長才開始思考應該如何回答。
  • 「媽媽,咱家有錢嗎?」這3種回答會更好,答錯了影響孩子性格
    前幾天在網上看了新聞,內容很有趣,我是中國第一個王健林的兒子王思聰,他回答記者,我16歲的時候知道了家裡這麼有錢,到現在為止,完全不知道家裡真正的經濟條件,富二代的回答和普通人不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遇到這個詞,包括女兒在內,有時會對我說:「媽媽,我們有錢嗎?」
  • 「媽媽,我想玩手機」,三種寶媽不同的回答裡面,藏著孩子的未來
    ,我想要玩手機」,三種寶媽的回答完全不同在生活中,處於同一個階段的孩子雖然看似差不多,但我們會發現孩子和孩子之間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非常的優秀,但有的孩子就很普通,而這更多的是來自媽媽對待孩子日常的態度。
  • 孩子問:"咱家有錢嗎",媽媽的不同答案,指引娃走上了不同人生
    這種底氣,對於孩子來說,則更加重要。因為孩子的金錢觀念還不成熟,一旦知道自己家很窮,就很可能養成自卑內向的性格,這對於以後的工作和社交,則是很不利的。,一樣對孩子的成長不利有錢哭窮固然不對,可家裡明明不富裕,卻對著孩子裝富,也是會出問題的。
  • "媽媽,咱家有多少錢"三位媽媽的不同回答,直接影響孩子的人生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觀也有了較大的改變,尤其是對於自家孩子,父母們更是傾其所有滿足一切。可金錢觀念的不同會影響著孩子之後的成長,因此,父母應該正確的引導,尤其是當孩子們提出一些關於金錢方面的問題時。在網上看了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三個孩子分別回家問自己的媽媽"咱們家有沒有錢?
  • 「媽媽,你為什麼要上班?」3位家長不同回答,成就娃不同的格局
    文|西紅柿媽媽每個媽媽有了小孩後,都會被問及各種問題,比如:「媽媽,晚上時,太陽公公跑到哪裡去了呀」,「媽媽,月亮和星星,白天怎麼不出來啊?」這些幼稚的問題,媽媽很容易就能搪塞過去。但是,生活裡的某些問題,卻真的很難回答。比如:「媽媽,你為什麼要去上班呢?」
  • 「媽媽,我想買這個」,你的回答裡,藏著孩子未來的格局
    「媽媽我要吃烤山藥」引發育兒討論,寶媽接地氣的剖析,獲網友贊同有位寶媽直接在網上,對這個段子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做了深度而又接地氣的「剖析」——孩子心裡是不是得琢磨,為什麼別的孩子叫媽媽買烤山藥的時候,別的媽媽不僅買了,還翻著倍地給孩子買,可是自己叫媽媽的時候,我卻不答應,那孩子能開心嗎?再換言之,今兒孩子聽見烤山藥讓我買烤山藥我給買了,孩子覺得我真好,明兒聽見法拉利讓我買法拉利,我買不起了怎麼辦?
  • 「爸爸,咱家到底有多少錢?」三位父親的回答,決定了孩子的格局
    家長們總是認為孩子年紀小什麼都不懂,所以經常對家裡的經濟情況避而不談,但事實上孩子們在入學之後也會不自覺的跟身邊的人進行比計較。而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心態和性格都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那麼當孩子問自己的家長自己家裡面到底有沒有錢的時候,家長怎麼樣的回答才是正確的呢?
  • 「媽媽,咱家有多少錢?」三位媽媽的回答,造就孩子不同的人生觀
    一個有才無德的人,勢必會失敗,不會有特別好的發展。也就是說,孩子必須具備正確的三觀,才更容易獲得成功。而孩子的人生觀,更多來源於父母,可能表現在日常的一些小舉動或是小問題上,父母可千萬不要忽視了,這對孩子的一生都有著重要作用。「媽媽,咱家有多少錢?」
  • 「媽媽,你為什麼要去上班?」你的回答會影響孩子一生
    「媽媽,你為什麼要去上班?在家陪我好不好?」當孩子問你這個問題,你該怎麼回答?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視頻:一個孩子問:「媽媽,你為什麼要去上班啊?」媽媽回答:「媽媽要賺錢才能給你買吃的買玩的供你讀書啊。」
  • 「為什麼我沒有爸爸」,你不同的回答,極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沒有爸爸……」小女孩回答。這樣的答案聽著有些心疼,老師陪著小女孩等著媽媽來接她。回家的路上,小女孩突然問媽媽:「媽媽,我怎麼沒有爸爸,爸爸怎麼不來接我?」聽到這裡,媽媽心頭一顫:「當然有爸爸,只不過爸爸和媽媽分開了,等爸爸有空再來看你。」說完,媽媽便轉移了話題,討論著晚上要做什麼好吃的。
  • 爸爸咱家有錢嗎?父親的回答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是靠自己的努力不斷前行,越努力越幸運,不要成為將來的啃老族。有這樣兩個例子:小紅問她爸爸:「咱家有錢嗎?」爸爸回答他:「我有錢,你沒有。我的錢是我自己努力奮鬥得來的,將來你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金錢。」小明問她爸爸:「咱家有錢嗎?」爸爸回答他:「咱們家有很多錢,將來這些錢都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