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靠自己的努力不斷前行,越努力越幸運,不要成為將來的啃老族。
有這樣兩個例子:
小紅問她爸爸:「咱家有錢嗎?」爸爸回答他:「我有錢,你沒有。我的錢是我自己努力奮鬥得來的,將來你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金錢。」
小明問她爸爸:「咱家有錢嗎?」爸爸回答他:「咱們家有很多錢,將來這些錢都是你的。」
不同的回答決定不同的教育,不一樣的教育決定不一樣的人生。
很顯然,小紅的爸爸回答可以幫助一個孩子建立正確的財富觀和人生觀,使其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實幹家,而小明爸爸
的回答只能讓孩子成為軟度無能的「啃老族」。
「是的,孩子,我有錢,但你沒有。」
父母與孩子之間是平等的。父母不是孩子的保姆,也不是孩子的上帝,沒有義務為孩子奉獻所有,也沒有權利為孩子安排好一切。
父母和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
孩子的未來,靠自己尋找,靠自己創造,他們不是父母的寄生蟲。父母應該為自己活著,而不是成為孩子的附庸。
不要對孩子太過寵愛,那其實是變相的「傷害」
父母無私無悔的付出只會導致孩子的無情與無能,溺愛與給予只會讓孩子只知索取,不知回報。作為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在履行這些責任和義務中成長。與其想著把最好的一切提供給孩子,不如培養孩子追求最好一切的能力。
教孩子怎麼成為一個有錢人,而不是只給他錢
你應該告訴孩子:孩子啊,你將會是有錢人。用你的知識賺取更多財富,通過理財創造自己未來的生活,但我的錢跟你沒關係。
孩子雖然是父母的寶貝,但我們也要對他們的未來負責,不要一味地溺愛,要讓他們知道幸福生活是自己用雙手爭取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