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遇龍院士勉勵「陽光學子」:把學習當事業經營

2020-09-03 三湘都市報

三湘都市報通訊員 於紅清 李文華 楊傑

小風唐、中國風、獻大愛·陽光學子的勵志故事

姓名:言佳新

畢業學校:株洲市第八中學

高考成績:615(理科)

錄取院校:江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

8月27日,在唐人神集團總部的小風唐,來了一個新客人——今年的陽光學子言佳新。在這個充滿收穫的季節,來自株洲市石峰區太平橋村的她以615分的成績被江南大學食品科學專業錄取。"我喜歡做實驗,我想拜訪學術領域的大咖。"為幫助言佳新圓夢,三湘都市報記者與小風唐教育扶貧基金會採訪團,一起走進湖南農業大學,拜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她說:"和印遇龍院士的交談讓我更加堅定了一直讀下去的決心。"

一段為愛前行的求學旅程

有的孩子堅強勇敢、勤奮好學,對未來充滿希望,但來自生活方面的壓力使他們的求學之路走得比一般人更顯艱辛。

"沉穩、冷靜、睿智"是佳新給採訪團的第一印象,佳新有一個讀大學的姐姐,爸爸在工地上打零工,這也是她和姐姐念書學費的唯一來源。2019年2月,久居病床的媽媽終究還是沒能戰勝病魔而永遠地離開了,那時佳新剛好17歲,對於一個即將高考的花季少女來說,她太懂得這意味著什麼了:一顆從小仰望的星星就此隕落。"你要好好學習,好好生活,不要太想念媽媽。"這是媽媽的最後一句話,交談至此,大家都眼角溼潤。

學習意味著多種選擇的可能,意味著"走出去"的可能,言佳新明白寒門要想出貴子,就必須要比別人付出更多,從普通班到尖子班,佳新不斷地突破自我,"我更喜歡尖子班安靜、緊張、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但學習壓力也大,看到別人都在進步就會有一種不進則退的危機感。"專攻薄弱學科、錯題整理、及時回顧、限時訓練。不斷地刻意練習成就了她優異的成績。為了省錢,她很少買教輔資料,而是把學校發的學習資料反覆研讀,615分,對於言佳新來說算是比較理想的成績。

選擇了喜歡的專業就要堅持

在湖南農業大學第二教學樓,我們見到了印遇龍院士。得知佳新考上了江南大學食品科學專業,印遇龍院士笑著恭喜她,"祝賀你如願進入高等學府,江南大學的食品科學專業在我國同類學科中創建最早、基礎最好,在世界一流學科中也赫赫有名。"印遇龍院士叮囑言佳新,一定要像高中階段一樣繼續去努力,不要鬆懈,高中知識只是打基礎,是廣義的東西,沒有針對性,而大學裡面的學科知識更有針對性,科學是在不斷發展的,裡面的奧妙也是很深的,所以不斷要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

江南大學擁有我國食品領域中唯一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和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國家功能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糧食發酵工藝與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等等優勢資源。能在資源如此豐富的高校學習是一種幸福,貧窮和困難都算不了什麼,最終會轉化成前進的動力,現在國家重視科技進步,年輕人既然選擇了喜歡的專業,堅持下來,不會吃虧的。

聽著印遇龍院士的鼓勵和建議,言佳新頻頻點頭,"謝謝您,我會更努力的!"

發展規模養殖、打造安全肉品

"農民散養的、不餵飼料的豬就是生態的,這種觀念是錯誤的。"針對如何保豬肉品供應,打造安全肉品的提問,印遇龍院士開門見山指出了這種錯誤的消費理念。生態養殖是個系統工程,非洲豬瘟發生後,散養戶缺乏嚴格的防疫管理體系,基本都消失了。"科學的飼料配方,豬才會有均衡的營養。"散養戶不用飼料,營養不足,豬的體質弱,抗病力不強,就會多用藥。營養過剩,就會浪費糧食,糞汙影響環境。規模豬場規範的防疫管理、科學的營養配方、健康的飼養環境、完善的糞汙處理,才是生態養殖,肉品才會更安全。養殖效率上去了,豬肉供應也就有保障了。

您身邊有需要資助的陽光學子嗎?歡迎去"快休閒餐飲連鎖——小風唐"報名!

為踐行TRS"愛、信任、承諾"的長期主義價值觀,實現"讓貧困孩子上大學不再成為難事"的夢想,2019年4月,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唐人神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陶一山和總裁陶業捐贈3000萬元,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龍華農牧創始人龍秋華和龍偉華捐贈2000萬元,唐人神集團捐贈1000萬元,發起成立"龍華上品教育扶貧基金會",後更名為"小風唐教育扶貧基金會"。2019年資助219名勵志學子。2020年,小風唐將繼續攜手200名勵志學子,共圓大學夢!歡迎關注小風唐微信公眾號報名。

相關焦點

  • 印遇龍院士勉勵"陽光學子":貧窮困難是動力,把讀書當事業經營
    來源:華聲在線母親因病離世,她努力走出悲傷並考上心儀大學 印遇龍院士勉勵「陽光學子」:貧窮困難是動力,把讀書當事業經營8月27日,湖南農業大學,印遇龍院士勉勵「陽光學子」言佳新要努力學習。為了幫她圓夢,「2020三湘陽光助學」活動及時送去溫暖。 【院士勉勵】選擇了喜歡的專業就要堅持8月27日,三湘都市報記者、小風唐教育扶貧基金會工作人員與言佳新一同走進了湖南農業大學的校園,拜訪印遇龍院士。 如何讓豬長得快?如何讓「放心肉」上餐桌?如何實現生態養殖?
  • 64位兩院院士寄語大學生 勉勵青年學子奮發學習
    原標題:64位兩院院士寄語大學生 勉勵青年學子奮發學習   中新網南京9月19日電 (盛捷 通訊員 李英)「學說真話,學做真人,志存高遠,立業成才……」、「智慧成就夢想」……18日,「夢想傳遞,寄語未來」兩院院士寄語當代大學生活動在南京理工大學舉行,64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為南京理工大學學子們發來了親筆手書的寄語,勉勵青年學子奮發學習
  • 印遇龍院士:「養豬」自有大學問
    湖南日報印遇龍院士在長沙市馬坡嶺,從一條小路進去,拐彎處有一個院子——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當院子裡只有3棟員工宿舍時,第一批來所裡的湖南桃源小夥子印遇龍在宿舍後面建起了一棟豬舍。「要研究豬,必須自己養一頭豬。」
  • PTT養豬實效學院在印遇龍院士指導下正式揭牌亮相!
    4月12日,湖南加農正和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柳高峰總裁攜中國工程院印遇龍院士等眾嘉賓為PTT養豬實效學院共同揭牌。本次會議特別邀請了行業知名專家,中國工程院印遇龍院士,湖南農業大學劉自逵教授,PTT養豬實效學院朱中平院長等多位院校教授共襄盛舉,豬場動力網受邀全程報導。
  • 養豬業第一家知識服務平臺---PTT養豬實效學院在印遇龍院士...
    另一方面,傳統的面對面的交流和培訓方式,已經不適於當前生物安全的要求,而網絡直播學習逐漸成為主流。shm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立足飼料,服務畜牧  現階段,豬價高企,為了贏取市場紅利,養殖企業加快了復養和擴張的步伐。然而,新的問題也暴露了出來,技術型人才的稀缺成為了全面復產和擴產的掣肘。
  • 中國科大校長包信和院士勉勵畢業生做出彩者
    中國科大校長包信和院士勉勵畢業生做出彩者 2018-06-24 09(中國科大供圖)   中新網合肥6月24日電(記者 吳蘭)23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國科大)2018屆本科生畢業典禮暨學位著裝授予儀式上,中國科大校長包信和以「做永不褪色的科大人」作為臨別贈言,勉勵畢業生們做出彩科大人,家國情懷始終如一、科學精神始終如一、追求卓越始終如一。
  • 五位院士給瑞安集雲學子回信!
    日前,瑞安集雲實驗學校604班的林若希同學收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履謙親筆題寫的「勤於學習,勇於實踐」的信箋,隨寄的還有一本附籤名的《張履謙院士傳記》。這讓收到信的她十分興奮,表示一定會好好珍藏,以張院士為榜樣,努力學習。
  • 盤點習近平勉勵高三學子語錄:「珍惜學習機會」
    原標題:盤點習近平勉勵高三學子的真情話語   又到一年高考季。「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2011年8月21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參觀四川都江堰市青城山高級中學時,用這句古詩詞勉勵高三學子。
  • 337名陽光學子每人獲得5000元助學金
    他們當中,有堅信讀書是改變自己命運唯一途徑的嶽陽平江學子方忍德;還有最終實踐夢想,見到印遇龍院士的株洲女孩言佳新……5000元助學金圓了這些貧困學子的大學夢,也在他們心中埋下了愛心的種子。,能給我們機會,去結識並幫助陽光學子。
  • 院士回母校與青年學子分享科研經歷和人生感悟
    院士回母校活動報告會現場院士回母校活動報告會現場   中新網湖北新聞5月5日電 (劉堅 粟曉麗)5月4日青年節之際,由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國工程院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聯合發起的「院士回母校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1982屆校友郭劍波和1990屆校友尤政在母校與青年學子分享他們的科研經歷和人生感悟。  活動以「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科學精神、感悟科技人生、勵志報效祖國,加強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主題,分為主持人訪談和觀眾互動交流兩部分。  郭劍波院士是電力系統分析與控制專家。
  • 構建「北有中關村 南有隆平城」發展格局 省政協委員印遇龍這樣建議
    政協委員印遇龍建議在瀏陽河以東建設隆平農業科技新城,構建「北有中關村 南有隆平城」發展格局 「東」播一粒「種」壯大產業群 湖南省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印遇龍。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石禎專 攝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靜 「糧安天下,種鑄基石。」
  • 追星第一線:鍾南山回中學母校,勉勵學弟學妹當醫生
    校友鍾南山院士到現場為塑像「鍾南山」揭幕。該塑像作品立於華附奧校樓前。鍾南山的到來,引發了華附學子的「追星熱潮」。作為大師兄,他勉勵同學們學醫,將來為人民服務。鍾南山講述了全體中國人民特別是醫護人員的戰疫故事,勉勵同學們要有「大我精神。」
  • ...幫我們打開科學之門」――杜善義院士為大一學子講授專業導論課
    哈工大報訊(吉星 文/圖)「你為什麼要學習複合材料?」「我為什麼要研究複合材料?」4月20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航天學院杜善義教授來到大一學子身邊,以這樣兩個互動話題拉近了「院士」和「新生」之間的距離,開啟了《航空航天複合材料概論》專業導論課之旅。   「現代中國,雖大不強;未來中國,既大又強。
  • 院士親自為西安交大學子頒獎
    ,CCF前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緯民,CCSP鑽石贊助編程貓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合伙人李旭作為嘉賓頒獎。競賽使我感受到計算機系統獨有的魅力,這次獲獎經歷也勉勵我要努力學習計算機系統知識,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 院士來啦 | 朱有勇為開遠學子作事跡報告
    8月7日「奮鬥的我 最美的國」新時代先進人物朱有勇院士事跡報告會在開遠一中會堂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時代楷模」朱有勇為我市即將步入高三的學子作事跡報告報告會上,朱有勇院士以《一個「農民教授」的科研經歷》為題,通過「理想初心
  • 走出兩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儀中學子多良才
    「何多慧,是我校高1959屆畢業生,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儀隴中學校長王大軍介紹,生於1932年2月的何多慧,從該校畢業後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1964年畢業留校至今,現任中科大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粒子加速器學會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常務理事。  何多慧是我國同步輻射事業的開創者之一。
  • 中科院院士、北大原校長許智宏回母校輔仁高中與學子交流
    1994年被任命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委員會副主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MAB)中國委員會主任,1995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任北大、科大、南大、南林大兼職教授,香港大學和美國DE MONTFORT大學客座教授。「希望同學們在繁忙的學業中擠出一點時間,冷靜思考一下什麼是自己需要的。」在升旗儀式上,面對2000多名師生,許智宏滿懷深情地回憶了當年自己在輔仁校園的學習生活。
  • 院士開講人生觀
    本報訊(記者 姜凝)8月31日,天津中醫藥大學舉辦2020級研究生開學典禮,隨後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為3500名學生開講「開學第一課」,分享戰「疫」記憶、勉勵高校學子。「高層次人才較量往往不是學術較量,而是品格和素質的較量」,同學們要樹立正確價值觀,夯實人生發展基石;培養創新能力、認知能力、合作能力、職業能力,支撐終身事業發展;堅守學術誠信,不越人生底線。他講述了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的貢獻,表示世界需要中醫藥是中醫藥發展的機遇與任務,同學們要積極發揮中醫學的特色與優勢,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更好地為健康中國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