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主義?法國醫生稱把非洲應當疫苗試驗場

2020-12-22 中華網新聞

原標題:把非洲作為疫苗試驗場?兩名法國醫生言論引軒然大波WHO表示強烈譴責

目前疫情在全球的不斷蔓延,非洲公共衛生體系面臨的壓力越發明顯。值此之際,法國兩名醫生公開表示,非洲缺乏預防感染的資源,應成為新冠肺炎疫苗人體測試的最佳選擇。這番言論引起軒然大波,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日前對此表示強烈譴責。

近期兩名法國醫生被指控種族主義,因為他們建議先在非洲人身上測試一種可能的冠狀病毒疫苗。

4月1日,兩名法國醫生在法國電視頻道LCI討論將在歐洲和澳大利亞啟動的COVID-19試驗時發表了上述評論。

巴黎科欽醫院(Cochin Hospital)重症監護病房的負責人Jean-Paul Mira表示:「這可能是挑釁性的。我們不應該在非洲做這個研究嗎?他們那裡沒有口罩,沒有醫療,也沒有重症監護室,有點像在性工作者身上研究愛滋病,因為她們暴露於危險群中,極易感染,又很少自我保護。」

法國國家衛生研究院(Inserm)的研究主任Camille Locht對此表示贊同:「你說得對。順便說一下,我們正在考慮用同樣的方法在非洲進行一項研究。這項研究將使用預防結核病的卡介苗(BCG)疫苗。」

沒過多久,社交媒體上就出現了反對的聲音。

曾效力於切爾西的象牙海岸職業足球運動員Didier Drogba在Twitter上寫道:「非洲不是一個測試實驗室。我要強烈地譴責這些侮辱性的、虛假的和最嚴重的種族主義言論。」

法國社會黨(Socialist Party)的Olivier Faure表示,這些言論幾乎算不上是挑釁。「這不是挑釁,這只是種族主義,」他在Twitter上寫道。「非洲不是歐洲的實驗室。非洲人不是老鼠!」

反種族主義組織SOS Racisme呼籲法國媒體監管機構CSA正式譴責這一言論。

相關焦點

  • 法國醫生稱把非洲當疫苗試驗場 世衛組織回應「恥辱且震驚的」遭...
    法國醫生稱把非洲當疫苗試驗場,遭大量批評後其中一名醫生道歉。世衛組織回應「恥辱且震驚的」。4月6日,世衛組織總幹事回應「法國醫生稱把非洲當疫苗試驗場」言論,譚塞德在新冠疫情發布會上表示強烈譴責,稱在21世紀從2位科學家口中聽到這樣的言論,是「恥辱且震驚的」。他強調:「非洲不能也不會作為任何疫苗的試驗場。」
  • 法國醫生稱把非洲當疫苗試驗場怎麼回事 法國醫生說了什麼?
    當地時間4月6日,世衛組織召開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會上,世衛組織代表表示,疫苗研發及測試將通過合乎倫理的臨床試驗進行,針對此前法國科學家要把非洲作為疫苗試驗場的言論,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予以譴責。譚德塞表示,目前70多個國家參加了世衛組織的「團結」試驗,以加速尋找有效治療方法,大約有20家機構和公司正在研發疫苗。
  • 法國咖啡館下架「中國人」、「非洲人」冰淇淋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曉雅】世界多地反種族主義浪潮波濤洶湧之際,一款黑底厚唇的「非洲人」冰淇淋,和一款黃底細目的「中國人」冰淇淋,讓法國一家咖啡館陷入「種族主義」漩渦中。引起不滿後,涉事商家表示將下架這兩款「爭議冰淇淋」,他們還回應外界稱:我們不是種族主義者,也並無惡意。
  • 英法拒移除涉種族主義人物雕像 稱不能歪曲歷史
    其後有示威者破壞被指涉及種族主義的歷史人物雕像。英國首相詹森(Boris Johnson)及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6月14日表示反對移除雕像,稱不能歪曲歷史。詹森在《每日電訊報》撰文指:「如果我們開始清除紀錄及移除所有與我們心態不同的人之雕像,我們就會處於一個大謊言中,是在扭曲歷史。」
  • 100年過去了,歐美憑什麼還想堂而皇之在非洲搞人體實驗?
    事實上,早在4月初,就有兩名法國科學家曾經建議,希望可以在非洲開展新冠病毒疫苗試驗。世衛總幹事譚德賽當時對這種建議,提出了嚴厲的譴責:「我很震驚,我們需要團結。這樣的種族歧視言論不會起到任何幫助作用,只會破壞團結,非洲不能、未來也不會成為任何疫苗的試驗場,疫苗或治療方法的研發在全球範圍內都要遵循同樣的規則。這種沿襲下來的殖民地思想不能再繼續下去。
  • 西方哲學的系統性種族主義
    當今任何一位嚴肅的哲學家都不會公然為這些種族主義觀點辯護,但他們理所當然地繼續研究這些作家的著作。為了抓住其深刻見解,學者往往需要在作家個人的種族主義與哲學體系之間做出區分。黑格爾對非洲人和其他人的種族主義觀點是錯誤的,但這並不說明其猜測性形上學有任何問題。有些論證或許就是這麼講的。
  • 農業部:不得非法使用非洲豬瘟疫苗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農業農村部:不得銷售疑似染疫生豬 不得非法使用非洲豬瘟疫苗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重申非洲豬瘟防控工作要求:不得隱瞞疫情,不得銷售疑似染疫生豬,不得非法使用非洲豬瘟疫苗,不得使用未備案車輛運輸生豬,不得擅自更改生豬運輸目的地,不得違規處置疫情。
  • 徐之凱︱建構「差異」——從愛因斯坦看當代種族主義
    近日來,《衛報》報導稱,在普林斯頓大學剛出版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遊記》中,這位舉世敬仰的物理學家在他1920年於亞洲遊歷的記載中,對亞洲各地,尤其是中國人發表了極具「種族主義」意味的評論。有趣的是,同年哈麗雅特·比徹·斯託夫人的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Harriet Beecher Stowe,Uncle Tom’s Cabin)被譯成中文,華人把非洲黑奴的悲慘遭遇與自身的苦難相聯了起來,使這部書立即在華人社會大受歡迎,甚至被排成戲劇在世界各地的華人劇院輪番演出。
  • 疫苗優先供應美國?法國醫藥巨頭賽諾菲緊急「滅火」:不是這個意思!
    英國《金融時報》14日報導稱,哈德森否認自己的意思是「美國將優先獲得疫苗」,英國廣播公司(BBC)同天也援引賽諾菲董事長溫伯格的話稱,執行長的話被曲解了。另據報導,法國總統馬克龍19日將會見哈德森。13日,賽諾菲執行長保羅哈德森在接受美國彭博社採訪時說,美國「有權獲得疫苗的最大預訂量,因為美國承擔了投資風險」。
  • 種族主義在美國有多嚴重?聽聽這些逃離美國的黑人怎麼說
    有人主張「美國黑人應該回到非洲」,這的確也成為了一種生活選擇。目前已有超過5000名美國黑人移居到西非的加納共和國,還有一些美國黑人們居住在非洲別的國家。還有現年32歲的萊克茜也是其中的一員,她在美國新澤西州長大,現在在加納首都經營自己的一家通訊公司。她最初是在2008年上大學的時候來到加納,加納的文化使她著迷,之後便正式移居這裡。
  • 阿迪達斯也逃不掉,因「種族主義」問題,涉事英國女高管決定辭職
    (截圖來自《紐約時報》的報導)至於她所涉及的「種族主義」問題,從CNN和《紐約時報》的報導來看,一方面源於她去年在公司的一次內部會議上,曾對員工們表示「種族主義」這個議題只是一個來自北美地區「雜音」,並稱阿迪達斯並不存在「種族主義」的問題。而且當公司有人投訴了此事後,她雖然道了歉,但語氣卻並不「真誠」,僅稱「如果有人被冒犯,那我道歉」。
  • 法醫療人員建議去非洲做實驗抗疫,遭非洲球星群噴
    近日法國醫療人員通過LCI商討前往非洲進行實驗,研究如何對抗新冠病毒疫情,這遭到了埃託奧、德羅巴和登巴巴的批評,他們表示:「X子養的,非洲不是實驗室。」近日法國巴黎Cochin醫院的康復部門負責人Jean Paul Mira表示:「雖然看上去這會引起爭議,但是我們不應該去非洲進行研究嗎?他們那裡沒有口罩,也無法提供治療和恢復。在愛滋病的研究中,妓女就被用來測試一些東西,因為他們清楚妓女是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你覺得如何?」
  • 舉監管利劍 促正本清源――A公司涉足「非洲豬瘟」防治疫苗監管...
    2019年上半年,上市公司A一則投產「非洲豬瘟」防治疫苗的公告,引發市場廣泛討論和媒體質疑,並因信息披露違規受到處罰。一則公告為何引發重罰?A公司信息披露問題有多嚴重?這件案例能給投資者帶來什麼啟示?讓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
  • 反種族主義大會使世界裂痕加深
    20至25日在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反種族主義大會,因美國、荷蘭、奧大利亞、德國、加拿大、義大利、波蘭和以色列宣布拒絕與會,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法國媒體認為,這種誰也不願意看到現象,將會對世界造成混亂和分裂。與抵制這次大會的一些國家完全不同,法國外長貝爾納?庫什內明確表示,法國決定參加此次大會,但法國「不會容忍在大會上發生任何意外變調和挑釁行為」。
  • 「法國非洲隊」?連法國大使都加入這場口水戰
    他此前轉發一條類似推文稱,「坦白說,我認為這條推文令人反感,這些球員都在法國出生,跟我一樣是法國公民;所以有什麼問題嗎?是因為他們的膚色嗎?為什麼你要為極右翼的說法背書?」特雷弗還諷刺了法國的殖民主義,甚至用了之前救小孩得到法國國籍的馬裡青年事件打比方,「救了小孩就是法國人,扔了小孩就是馬裡人」。截圖來自推特當然,特雷弗的這段言論並不僅止於和大使之間的唇槍舌劍,也在社交媒體上迅速掀起一場論戰,批評聲、支持聲不相上下。前法國真人秀明星Martin Medus抨擊特雷弗稱:「你是個種族主義份子!
  • 美媒文章:共和黨陷入結構性種族主義
    參考消息網6月11日報導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6月9日刊登該報專欄作家達納·米爾班克的文章稱,美國共和黨內存在結構性的種族主義。他在回答提問時引述了法國政治思想家託克維爾的名言:「美國的偉大之處並不在於她比其他國家更加開明,而在於她有能力修復自身缺陷。」看到民主黨人重新回到戰鬥中是件好事。由於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決定在疫情期間不召集眾議院開會,過去幾個月裡他們基本上置身於爭論之外。預定的總統候選人喬·拜登——他從自家地下室裡進行廣播——也沒能做得更好。
  • 法國怎麼回事?百餘名議員及醫生稱臺灣「國家」?中國駐法使館反擊
    法國怎麼回事?百餘名議員及醫生稱臺灣「國家」?中國使館反擊。(圖片來源網絡)3月31日,法國《新觀察家》周刊發表了一篇由86名法國議員和40名法國醫生學者聯署的文章《世界衛生組織應與臺灣全面合作》,這篇錯誤百出、滿紙荒唐的文章,不僅不能予人啟迪,反而具有極大的誤導性。4月6日,中國駐法國使館發文指出,籤署這篇文章的人,國際知識極度貧乏,邏輯思維十分混亂,政治動機十分可疑。
  • 美系統性種族主義問題根深蒂固
    法制網記者 陳潤澤  今年5月,美國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在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遭白人警察用膝蓋壓住頸部後死亡,引發全美大規模抗議示威活動,迄今沒有平息。在持續爆發示威活動的同時,美國多地仍相繼發生或曝光警察在沒有明確和正當理由情況下致黑人死亡或槍擊黑人事件。  這一現象揭露了美國執法隊伍中存在的系統性種族主義問題根深蒂固。
  • 臉書刪除「法國和俄羅斯相關帳戶」稱其針對非洲開展秘密行動
    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稱,這些被刪除的帳號和頁面是法國和俄羅斯在管理。其中一個網絡包括在臉書上創建的84個帳戶、6個頁面和9個小組,還有來自其他社交媒體的14個帳戶。聲明稱,這些頁面是在法國創建的,主要針對的是中非共和國和馬裡以及尼日、布吉納法索、阿爾及利亞、象牙海岸和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