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種族主義大會使世界裂痕加深

2020-12-13 手機鳳凰網

20至25日在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反種族主義大會,因美國、荷蘭、奧大利亞、德國、加拿大、義大利、波蘭和以色列宣布拒絕與會,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法國媒體認為,這種誰也不願意看到現象,將會對世界造成混亂和分裂。

與抵制這次大會的一些國家完全不同,法國外長貝爾納?庫什內明確表示,法國決定參加此次大會,但法國「不會容忍在大會上發生任何意外變調和挑釁行為」。他說:「如果伊朗總統內賈德再想發表難以接受的講話,或樂於進行種族主義或仇視猶太人的譴責,我們就立即離開會議大廳」。法國不希望將此次聯合國大會作為「跳板」,無休止地進行相互攻擊。

以美國為首的一些國家抵制此次大會的理由是:大會宣言草案中暗含了指責以色和所謂禁止言論自由等「不可接受的內容」。荷蘭外交大臣馬克西姆?費爾哈享對一些伊斯蘭國家要求在宣言中添加「禁止煽動種族、宗教仇恨和侮辱宗教」等內容表示不滿。他擔心這次會議成為一些國家對西方世界橫加指責的舞臺。澳大利亞外長史蒂芬?史密斯也聲稱,「沒有足夠的信心相信,這次會議會不會再次淪為充滿指責和反猶言論的場所」。美國發言人也發表聲明表示,大會草案沒有全面體現美方關切,依然存在指責以色列等「令人不滿的措辭」。

2001年,聯合國反種族主義大會在南非德班召開。阿拉伯國家指責以色列在修建定居點等問題上奉行種族主義,試圖將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人「種族隔離」。美國和以色列代表因不滿會議「被伊斯蘭國家劫持」,「充滿仇恨與無理指責」,而退出大會。但會議最終還是形成了折中的《德班宣言和行動綱領》,刪除了一些對以色列的譴責,但仍特別提及以巴問題。

2008年底,以色列發動了對加沙地區大規模的空中打擊,並於2009年1月3日大舉展開地面進攻入侵加沙,在9天的戰事中造成3000多名巴勒斯坦人傷亡。美以擔心,由於以色列瘋狂用兵造成嚴重後果,將成為此次日內瓦會議譴責的主要對象。尤其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伊朗總統內賈德的高調出席,並在日內瓦大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更使以色列和有關國家高度神精緊張,它們極度擔心,與德班大會相比,此次會議對抗的火藥味會更濃,相互謾罵和攻擊的場面會更為激烈。

不過,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發言人科爾維爾在接受採訪時指出,「不少人對德班會議及其成果文件存在著嚴重誤解。《德班宣言和行動綱領》中有關中東問題的內容是無可非議的。例如,宣言指出,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不應當被忘記,人們應當對反猶太主義以及其他相類似的種族仇恨予以打擊。宣言呼籲中東和平,人們很難對這一點產生爭議。宣言的確關注了巴勒斯坦人,但也關注了其他群體。因此,《德班宣言和行動綱領》的文本是好的,大多數讀過《宣言》的人認為它是令人滿意的」。

看來,某些國家聯手抵制這次日內瓦反種族主義大會,除了對伊斯蘭世界帶有傳統的陳見外,更多是以政治劃線。某些國家在指責大會「禁止言論自由」的同時,實際上是在反對別人言論自由。也就是說,對別人指手劃腳慣了,自己卻是碰不得的。這麼做的結果必然會擴大世界的「政治裂痕」,對世界和平構成威脅。

當然,正如法國媒體所說,西方國家對待本次大會的態度也是不完全一樣的,許歐洲國家並沒有跟著跑,而是將以觀察員身份與會,因為在它們看來,在與種族主義作鬥爭這一點上,大家的目標都是一致的。(人民網巴黎4月20日電)

相關焦點

  • 反種族主義思潮如何在文化領域生長?
    黑人男子喬治·弗洛伊德因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身亡,美國爆發多次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歐洲和日本也多次發生此類活動。弗洛伊德已經下葬,涉事警察也已走完法律程序,但此次事件引發的反種族主義思潮卻在擴展。近期來看,文化領域的種種現象都是反種族主義思潮的發展所致。
  • 約旦阿里親王殿下就FIFA解散反種族主義工作組發表聲明
    倫敦2016年9月27日電 /美通社/ -- 約旦阿里親王殿下、約旦足協主席今天就國際足聯 (FIFA) 解散反種族主義工作組發表以下聲明:「今天,國際足聯宣布解散反種族主義工作組,認為其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這非常令人擔憂。反對種族主義的鬥爭遠未結束,而當前國際足聯領導卻認為工作組的建議都已經得到執行,這種想法令人感到羞愧。
  • 上海交通大學神話學研究院「神話學與反種族主義」高端論壇舉行
    2020年11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學神話學研究院、文學人類學研究中心、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主辦的「神話學與反種族主義」高端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舉行。開幕式上,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專職副主席任小文,校黨委副書記、神話學研究院院長顧鋒,校文科建設處處長吳建南,資深教授、人文學院院長王寧致辭。
  • 反種族歧視 谷歌替換程序中的「種族主義詞彙」
    反種族歧視 谷歌替換程序中的「種族主義詞彙」 源 / 新財網 文 / 新財網 2020年06月09日 15時38分
  • 【宗教社會學】在美國教授和學習反穆種族主義的資源
    同時,本教學大綱堅持,必須把反穆種族主義當作一個與對其他邊緣人群(例如黑人、酷兒、拉美人、移民、土著等)的排除重疊、交錯的全球計劃。它也和形形色色的、相互強化的種族邏輯(包括反穆種族主義、反黑人種族主義、反拉美裔種族主義、反阿拉伯人種族主義、反南亞人種族主義)的歷史相關。
  • AC米蘭官方:我俱樂部成立反種族主義工作小組
    北京時間9月20日晚,AC米蘭在周末米蘭德比之前官方宣布,俱樂部成立反種族主義內部工作小組。這一新成立的小組將會制定相應的方案以提升大眾對於社交媒體上與球場內外的種族主義問題的認知,並加以監控和處理。同時,引入全球範圍內最具多樣性與包容性的解決方案及全面解決種族主義問題。此項目已經進行過幾個月的內部計劃與研討,而近幾周一系列備受關注的事件頻發,引起了國內外的負面報導後,俱樂部決定加快啟動這項方案。
  • 美國反種族主義抗議持續 警察暴力驅散人群
    美國反種族主義抗議持續 警察暴力驅散人群; ①美國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美國警察暴力執法死亡。這一事件已經過去一個多月,然而事件引發的全美多地反對種族歧視、反對美國警察暴力執法的抗議仍在持續。
  • ...黑人的命也是命」也一直是反種族主義抗議者們的標誌性口號...
    此前,黑人男子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執法後死亡事件引發持續抗議,「黑人的命也是命」也一直是反種族主義抗議者們的標誌性口號。此前,黑人男子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執法後死亡事件引發持續抗議,「黑人的命也是命」也一直是反種族主義抗議者們的標誌性口號。除了在街道刷字以外, 華盛頓特區市長穆裡爾·鮑澤(Muriel Bowser)還在推特上表示,白宮前的第16街的一部分正式更名為「黑人的命也是命廣場」 。
  • 美國民眾怒火再燃 首都華盛頓舉行大規模反種族主義遊行
    當地時間8月23日,美國威斯康星州基諾沙市29歲的非裔男子雅各布·布萊克被警察從背後連續槍擊,再次點燃了美國民眾的怒火,預計全美還將舉行更多反種族主義示威活動。 31865658,.美國民眾怒火再燃 首都華盛頓舉行大規模反種族主義遊行
  • 美國華盛頓爆發反種族主義大遊行,馬丁·路德·金長子發聲
    他表示,他們正在就美國的種族主義問題提起上訴,而判決結果是「有罪,有罪,有罪!」◆ 喬治·弗洛伊德的弟弟妹妹黑人男子喬治·弗洛伊德今年5月因為被警察跪壓脖子近9分鐘後死亡,此後全美爆發了持續數月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M)反種族主義、反警察暴力示威遊行。抗議活動直接推動美國多地實施警察系統改革,事發的明尼阿波利斯市承諾解散警察系統。
  • 施奈普斯傳媒展開反種族主義作品比賽 向紐約市初高中學生 截止日期為9月25日
    【僑報記者崔國萁9月1日紐約報導】屬下包括多個布碌侖和皇后區地方媒體的施奈普斯傳媒(Schneps Media)目前正面向紐約市初高中學生展開一項反種族主義的作品比賽,參賽作品形式包括故事、作文、詩歌和視頻等,以期能聽到初高中學生們反對種族主義的聲音。
  • 「天生的標籤」:美國種族主義思想為何難以根除?
    和他的同僚一樣,加裡森極具利用價值的強烈的反奴隸制思想,讓美國人思考廢除奴隸制和追求民權,然而這些思想通常並不是反種族主義思想。他推廣了社會同化主張,認為奴隸制——或者更廣泛意義上的種族歧視——使黑人「變得野蠻」;這種壓迫使他們的文化、心理和行為變得低等。反種族主義思想認為歧視者把黑人當作野蠻人來對待,而種族主義思想認為歧視確實將黑人變成了野蠻人。
  • 日本:黑臉背後的種族主義
    黑臉(blackface),非黑人表演者裝扮成黑人的一種戲劇性妝容,近年來在日本社會屢見不鮮,它究竟是種族極端主義者的武器還是世界公民對黑人文化的禮讚,亦或兩者兼而有之。和美國一樣,日本也是世界的中心之一,不同民族在此交匯,種族矛盾不可避免,但在面對同樣的種族衝突時它的特殊性體現在哪裡?其根源又是什麼?
  • 王義桅:歐美種族主義何去何從
    2017年我們見證了諸多帶有種族主義色彩的事件:1月27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行政命令,要求在120天內限制難民入境美國,在90天內限制七個伊斯蘭教國家人口進入美國,並無限期禁止敘利亞難民進入美國;8月12日,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市,圍繞南北戰爭時期南軍李將軍銅像的拆除問題,白人至上主義群體和反種族主義群體間發生衝突;
  • 西方哲學的系統性種族主義
    恰巧因為這樣的不和諧聲音,評論家們有理由為區分黑格爾公然的種族主義觀點和他的哲學體系的意義來辯護。但是,如果我們更深刻地觀察黑格爾辯證法觀點的源頭,這種區分就站不住腳了。如果這麼做,我們將發現殖民主義種族主義直接指導了辯證法概念本身。正如當今世界的種族主義一樣,我們不可能僅僅觀察個人或者一套觀念來理解哲學的系統性種族主義。
  • 美華人參加反種族主義遊行 對種族問題華人處境尷尬
    美華人參加反種族主義遊行 對種族問題華人處境尷尬
  • 21世紀美國反種族主義運動史(下):居高臨下的種族歧視
    編者按:在過去幾個月內,美國國內爆發了激烈的反種族主義運動,黑人喬治·佛洛依德之死與警察的不公執法點燃了人們的怒火,進而導致了聲勢浩大的抗議。自由派為說唱歌手和單身母親辯護,反對宗教保守派,譴責種族主義警察過度監管黑人社區,認為警察誇大了黑人犯罪行為;因此,解決辦法就是警察改革和打擊種族主義。最後,社會民主人士會同意保守人士的觀點,即黑人犯罪是真實存在的,但他們會指出一些結構性因素,如高失業率和貧困,這些因素部分是由現在和過去的種族主義所驅動的;因此,解決方案就成為了針對貧民窟的馬歇爾計劃。
  • 徐之凱︱建構「差異」——從愛因斯坦看當代種族主義
    這位後來逃脫了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致力於美國民權運動的反種族主義先驅,當初卻將1922年旅行時碰到的中國人形容為「勤勞、骯髒、遲鈍的人」,並把亞洲的大多數人都划進了「智力低下」的範疇。這激烈的對比,對於當今的人們既是一大刺激,也是頗具挑戰性的疑問:為何一個具有高等教育水平與科學智慧,並且有著受種族主義壓迫切身體驗的人,也曾有過種族主義的思維,甚至以此揣度他人?
  • 全球企業反種族主義浪潮不斷升級:歐萊雅停用美白宣傳語遭抵制
    近期,全球企業巨頭在「黑人的命也是命」的反種族歧視運動中不斷升級:從改Logo、改品牌、撤廣告到限制人臉識別技術、提升黑人高管比例等。但也有疑問提出:這些真正幫助有多少? 歐萊雅近日宣布將移除「美白」宣傳語描述,但許多法國網民紛紛表示將「抵制」歐萊雅的產品。
  • 美系統性種族主義問題根深蒂固
    這一現象揭露了美國執法隊伍中存在的系統性種族主義問題根深蒂固。正如美國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卡瑪拉·哈裡斯6日坦言,美國司法不公,對待黑人和對待白人「有兩套司法制度」。美國被稱「有兩套司法制度」  「我們的確有兩套司法制度。」哈裡斯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採訪時稱。  「多數關注事實、有理性的人會承認,就如何執行法律而言,存在種族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