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經常遇到孩子做事比較拖拉,孩子快要完成不了了,就變得很慌張急躁、孩子變得不知道怎麼辦?孩子做事沒有主見、不果斷,都是家長保護造成的。家長捨不得孩子受苦受累,平時稍微一點事都是爸媽代做,當孩子自己做的時候就原形畢露了。
我同事的孩子小華就是這樣,放學回來寫作業慢騰騰的。一點也不想動腦,動不動就找各種理由離開座位。而且小華做作業還要同事講解,每天到晚上十一點都做不完。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差,在學校也是經常犯錯。身邊還有不少像小華這樣的孩子,都是每天作業做不完,孩子不急,家長還要幫助孩子做。
那麼為什麼孩子會變成拖拉、磨蹭,孩子自己沒有想法呢?
首先孩子沒有實踐機會,都說是實踐檢驗真知,但是孩子在家被家長被保護很緊密,家裡的所有事情孩子從來都不用做,都是家長自己進行代勞。孩子的日常衣食住行都由家長包辦,孩子只負責吃還有去上學習,這樣孩子根本就沒有自己做的機會,當然遇事不知怎麼處理了。所以家長不要認為為了孩子好,不給孩子勞動,以免累到孩子。
家長太過嬌慣孩子,孩子在家長的溺愛下長大,家長對孩子有些過度溺愛,家長要把孩子安排的好好地,孩子不能受一點委屈。更何況現在的家長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還有長輩對孩子的疼愛。孩子在這樣環境下長大,雖然身體長的很健康,但是孩子沒有經歷過事情,步入學校什麼都不會,而且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寶貝,老師也不會對孩子特殊照顧,這樣孩子很難融入集體。
第一個方法:孩子生活上的問題要自己動手
想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就要從孩子的日常生活開始做起。孩子日常的衣食住行家長不要幫忙給孩子做,教會孩子如何收拾房間,怎樣刷洗碗筷、如何洗衣服,這樣平時的小事,家長教會就要孩子自己做了。孩子衣服髒了,沒有衣服穿,家長也不要動手,這樣可以強制孩子自己洗衣服,長時間堅持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孩子日常生活自己可以料理,也會慢慢的學會獨立自主。
第二個方法:孩子學習要自己做
現在很多老師都要求家長幫助孩子改正作業,但是很多家長做的太過了,想給老師留下好印象,會教會孩子如何書寫。這樣導致孩子沒有自己思考,孩子的思考能力變差。家長應該讓孩子自己做,就算做錯了,孩子也要自己書寫作業。家長可以給孩子一個錯題本,孩子做錯的題可以統計起來,最後孩子就用錯題來學會怎麼解讀題目,這樣孩子思維能力、思考能力會上升。
寄語:父母幫助孩子太多,不是愛孩子,這是愛孩子。教育就是教會孩子,引導孩子怎麼做,不是幫助孩子做。想要教育好孩子,就要對孩子狠一點,孩子該做的事一點也不能逃避,就算失敗孩子也要自己做。這樣能夠培養孩子對立自主的能力,孩子能夠自立。當生活中遇到困難,也不需要找家長解決,手忙腳亂,孩子就能自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