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教育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能求助長輩,孩子才能獨立自主

2020-08-27 好媽媽育兒小課堂

生活中經常遇到孩子做事比較拖拉,孩子快要完成不了了,就變得很慌張急躁、孩子變得不知道怎麼辦?孩子做事沒有主見、不果斷,都是家長保護造成的。家長捨不得孩子受苦受累,平時稍微一點事都是爸媽代做,當孩子自己做的時候就原形畢露了。

我同事的孩子小華就是這樣,放學回來寫作業慢騰騰的。一點也不想動腦,動不動就找各種理由離開座位。而且小華做作業還要同事講解,每天到晚上十一點都做不完。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差,在學校也是經常犯錯。身邊還有不少像小華這樣的孩子,都是每天作業做不完,孩子不急,家長還要幫助孩子做。

那麼為什麼孩子會變成拖拉、磨蹭,孩子自己沒有想法呢?


首先孩子沒有實踐機會,都說是實踐檢驗真知,但是孩子在家被家長被保護很緊密,家裡的所有事情孩子從來都不用做,都是家長自己進行代勞。孩子的日常衣食住行都由家長包辦,孩子只負責吃還有去上學習,這樣孩子根本就沒有自己做的機會,當然遇事不知怎麼處理了。所以家長不要認為為了孩子好,不給孩子勞動,以免累到孩子。

家長太過嬌慣孩子,孩子在家長的溺愛下長大,家長對孩子有些過度溺愛,家長要把孩子安排的好好地,孩子不能受一點委屈。更何況現在的家長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還有長輩對孩子的疼愛。孩子在這樣環境下長大,雖然身體長的很健康,但是孩子沒有經歷過事情,步入學校什麼都不會,而且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寶貝,老師也不會對孩子特殊照顧,這樣孩子很難融入集體。

那麼孩子沒有自己的想法,基本都是家長自己造成的,那麼如何培養孩子能夠獨立自主呢?

第一個方法:孩子生活上的問題要自己動手

想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就要從孩子的日常生活開始做起。孩子日常的衣食住行家長不要幫忙給孩子做,教會孩子如何收拾房間,怎樣刷洗碗筷、如何洗衣服,這樣平時的小事,家長教會就要孩子自己做了。孩子衣服髒了,沒有衣服穿,家長也不要動手,這樣可以強制孩子自己洗衣服,長時間堅持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孩子日常生活自己可以料理,也會慢慢的學會獨立自主。

第二個方法:孩子學習要自己做

現在很多老師都要求家長幫助孩子改正作業,但是很多家長做的太過了,想給老師留下好印象,會教會孩子如何書寫。這樣導致孩子沒有自己思考,孩子的思考能力變差。家長應該讓孩子自己做,就算做錯了,孩子也要自己書寫作業。家長可以給孩子一個錯題本,孩子做錯的題可以統計起來,最後孩子就用錯題來學會怎麼解讀題目,這樣孩子思維能力、思考能力會上升。

寄語:父母幫助孩子太多,不是愛孩子,這是愛孩子。教育就是教會孩子,引導孩子怎麼做,不是幫助孩子做。想要教育好孩子,就要對孩子狠一點,孩子該做的事一點也不能逃避,就算失敗孩子也要自己做。這樣能夠培養孩子對立自主的能力,孩子能夠自立。當生活中遇到困難,也不需要找家長解決,手忙腳亂,孩子就能自行解決。

相關焦點

  • 想讓孩子獨立自主,父母堅持「留白教育」,放手孩子才能學會飛翔
    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父母必須要學會放手,堅持「留白教育」,孩子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長。①孩子不會做自己做決定缺乏獨立自主對孩子來說幾乎算是毀滅性的打擊。孩子無法獨立做主,在自己的人生大事上缺乏果斷和決心,不會替自己做決定,一切都是按照別人的意願去行事。
  • 父母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太依賴別人
    家長總喜歡對孩子進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教育,無論大事小事都讓孩子嘗試自己處理,家長從來不會插手,也不會幫孩子的忙。或者這樣的方式會漸漸地培養出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同時還會造成孩子對家長持有一種冷漠的態度,因為在獨立的過程中家長並沒有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孩子與家長之間會欠缺一份親子交流的情感。我有一個閨蜜對於孩子的教育,就是讓我們都很認同,她從來不會為孩子做什麼事情,當然只是小事,大事還是除外的。
  •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了嗎?
    看著這樣的舐犢之景愛子之情我卻難以感動,相反有一種無比的反感在心中擁擠,就想問一下,你的孩子多大了?你還用得著這樣嬌寵嗎?書包有多重?即使孩子的書包不輕,也不能剝奪了孩子鍛鍊背書包提升生存能力的機會,等你老了誰為他背書包?
  • 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8月1日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有一種能力叫做獨立自主,有些人仿佛一開始就已經具備這種能力,有些人卻要用一輩子去學習。這就在於小時候的教直,是否做了正確引導。如果孩子能經常主動和獨立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對孩子從小養成責任感和關心他人的習慣是十分有利的。尤其是當孩子有這方面的要求時,家長不要剝奪他們的這份「快樂」。 但目前,很多孩子面對需要自己處理的事情時,即使力所能及,也不願自己動手,而一味推給父母。
  • 輔助孩子學習成長就是要從小鼓勵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人類嬰兒出生之時根本不具備獨自行動能力,不會行走、不會講話、不會自己尋找食物......面對孩子這麼多的不會,作為父母必須耐心輔助他們,讓他們逐步適應自己獨立自主的生活。然而,作為父母最難把控的就是輔助行為如何更好適應孩子自身的成長節奏,輔助過度難以讓孩子獲得獨立成長能力、輔助太少又害怕孩子不能成才。
  • 其實寶寶不小了,這些事家長放手讓寶寶自己做,才能讓孩子更獨立
    當寶寶到兩三歲的階段時,自我意識開始不斷發展,自理能力也開始逐漸變強,寶寶開始希望什麼事情都自己做,從而取得成就感,當這個時期如果家長給了寶寶一定的空間時,也會讓寶寶的獨立自主能力得到培養。這些事寶寶可以自己做讓寶寶自己吃飯有的家長可能會有這樣的感受,自己本來讓寶寶獨立去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但是爺爺奶奶這一輩的老人就喜歡什麼都代勞,當寶寶養成依賴了,再讓寶寶自己做的時候就會哭鬧。
  • 盲目對孩子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的對嗎?
    原因是:孩子已經3歲了,我還幫孩子系扣子。婆婆是個很明事理的人,對於教育孩子很有一套,她的觀點我幾乎都認同。在這件事情上,婆婆認為,孩子要從小學著獨立,要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件事情不禁讓我想起,很多家長在訓斥孩子的時候,僅僅是告訴孩子「自己做」、「不能這麼做」,可並沒有告訴孩子要「怎麼做」。想要引發孩子獨立思考,首先要給孩子一點點的啟示。不拋「磚」如何引「玉」呢?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性格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掌心裡的寶,有些父母生怕孩受一點苦或委屈,事事為孩子操辦,久而久之,孩子喪失了獨自生活的能力,以至於有些些孩子上了高中、大學還不會自己洗衣服。而有些父母則從小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的孩子將來走上社會後普遍有很強的獨立自主能力,不僅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還能把他人照 顧得很好。
  • 孩子不小了,有些事讓他自己來
    隨著自我意識與自理能力的不斷發展,孩子現在什麼事情都想自己做。如果能得到滿足或者大人支持,他就表現出得意、高興,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情感隨之發展,並且培養了獨立自主的能力。可是,大多數媽媽通常認為2歲多的孩子還太小,什麼事都幫孩子做。孩子在如此「周到」的服務中,對家長的依賴性越來越強。這無異於折斷了孩子獨立的翅膀。
  • 孩子乖巧但做事沒主見,不能忽視這細節,6步讓孩子學會自己做主
    美美是個從小就很乖巧的孩子,她總是聽從爸爸媽媽的安排。孩子到了上小學的階段,美美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雖然乖巧,但沒有什麼主見。為了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美美媽媽幫她報了一個繪畫班,但沒上幾次課,老師便向家長反映,孩子總是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別的小朋友開始自由創作時,美美坐在一旁一臉迷茫,她總是經常諮詢老師,現在我該做什麼?
  • 孩子如果有這 3種行為就該打了,可能等長大了,吃虧的是孩子自己
    打孩子讓孩子承受身體上的痛苦,從而對這件錯事記憶深刻,從而記住這次的教訓。心裡清楚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以後可以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作為大人的我們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但是孩子從來不會管這些,他們沒有是非觀念,總是會反反覆覆的做錯事,這時候需要家長幫他們加深一下記憶,讓他們改正。現在很多人主張不能打孩子。其實打孩子並不是全都是錯誤的,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
  • 這所幼兒園讓孩子從小做自己的主人
    「我從自己班級開始進行自主性教學的改革創新。」鄭亞楠說,他們成立了自主課題小組,對幼兒進行個案研究,建立個案跟蹤觀察記錄檔案,建立幼兒個別化教育計劃。  「我們重新設置了班級一日流程,目的就是幫助孩子們養成做事有條理、有計劃性。」
  • 太早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中國式教育最大的悲哀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少年說》裡有一位叫陳沛然的女孩,她媽媽對她異常嚴格,從小就要求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哪怕是一些很難的事情。因此陳沛然很小就可以獨立做很多事情——4歲就能帶小表妹上街玩耍,一年級就可以獨自坐地鐵去購物廣場購物。
  • 我們如何才能避免自己的孩子成為下一個「繆可馨」?
    前些日子,關於江蘇常州市墜樓身亡的五年級女生繆可馨的新聞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身為一名寶媽的自己,看完新聞,除了心痛,更多的是引發思考。一個天真可愛的孩子,說沒就沒了,這是很多人都難以接受的事。而這樣的悲劇,誰也不能保證這是最後一個。我今天不想去評論事件本身的是是非非,作為一名寶媽,我只想如何才能避免自己的孩子成為下一個「繆可馨」。
  • 千萬別輕易和孩子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拿,不要哭!」玩具搭不來?「你再自己試試!」和小朋友鬧矛盾?「你想清楚了,不玩就回家」東西亂扔?二話不說跟在孩子身後收拾在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問題自己解決、處理時,常常得到孩子不理會、做不到、反抗的結果,很多家長都會奇怪,為什麼不行呢?為什麼不自己做呢?為什麼做不到就哭呢?
  • 我們為什麼不能放手讓孩子去做他自己想做的事,你怎麼看?
    孩子大了,我們為什麼不能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呢?我們看看下面三類孩子:1、有些孩子從小由家長管著、護著,事事家長包辦,孩子大長大了,要獨立,要自主。這時家長就會說,那你自己的事自己管吧,我不管了。孩子還沒出門,就會發現,原來自己什麼都不會,就退回來了。有些孩子硬頭皮出去,但障礙重重。這時,家長就會出來說,你看你,這麼點事還辦不了,還長能耐了,不聽我的話了,回家去。面對自己的無奈,孩子只能把已邁出去的腳再收回來。
  • 獨裁式教育:以自己想法為中心,教導孩子不可取,4方面進行改善
    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夫妻兩人強迫孩子參加各種興趣班,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應該多學點,做到哪哪都好;孩子上初中的時候,夫妻兩人不讓孩子和別人交朋友,因為他們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孩子上高中的時候,夫妻兩人強迫孩子選擇理科,因為他們認為學理工科將來有出息……夫妻兩人從來不讓孩子做選擇,大小事務只要他們認為好,那麼孩子就要按照他們的想法做
  • 孩子請求幫助,還在說「你自己來」?懂得求助的孩子才更懂得獨立
    同樣的概念運用到孩子的身上其實也是一樣的,就拿一開始騎無腳蹬自行車的孩子來說,不可否認,如果沒有媽媽的幫助,孩子遲早也會學會騎車,只是時間的問題,孩子本身樂於學習就是一種強大的自我意識的覺醒,而他之所以求助於媽媽,是因為跟媽媽的親密關係,認為媽媽會幫助自己更加快速地學會騎自行車這件事。
  • 孩子對長輩沒禮貌,責任在父母身上,三招讓孩子學會尊重長輩
    雖然很多人對於這個道理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卻不能平等的對待他們,更談不上尊重了。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之下也非常容易導致孩子對父母出現明顯不尊重的情況。3.缺乏相應的教育在小的時候孩子對於是非並沒有明顯的感知,所以在這個時候父母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過合適的教育才能讓孩子擁有優秀的品質。
  • 要教育好孩子,先教育好自己
    我們總認為成年人的世界才有苦惱,而孩子的世界永遠是快樂的,卻忽略了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也有在乎的人和事,只不過比大人更純粹。你以為這樣說是為了讓他們乖乖聽話,但對他們講是巨大的創傷,因為在孩子的心裡爸爸媽媽喜歡他們是他們最開心的事。對於孩子犯錯誤,有很多家長不會正確的引導教育,只會一味的嚇唬孩子,可他們卻忘記了孩子有時候也會很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