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獨立自主,父母堅持「留白教育」,放手孩子才能學會飛翔

2020-08-28 文竹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父母在生活中把孩子的事務大包大攬,不讓孩子做一丁點兒自己的事情,美名其曰想讓孩子多點自由的時間。

這一類父母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其實是對孩子的溺愛,如果孩子沒有辦法養成獨立自主的意識形態,對孩子的未來將會帶來不良的影響。

想要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父母必須要學會放手,堅持「留白教育」,孩子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長。

事例:

「誒呀,小寶,你走開去看書,碗留著讓媽媽來洗!」

看到自己的兒子吃完飯準備把空碗拿去廚房洗的時候,眼尖的媽媽一下子叫了出來,讓小寶把碗放下去看書,這種小事讓她來就好了。

孩子的爸爸看見媽媽這幅樣子,批評了她兩句:「孩子洗個碗又不是多大的事兒,你這麼一驚一乍的幹什麼?」

「我的孩子我想怎麼寵就怎麼寵!有你什麼事兒!一回家就知道坐著,也不見你幫幫我!」

戰火巧妙地從孩子身上轉移到了孩子爸爸身上,為了避免「惹火上身」,孩子爸爸閉嘴不說話,任由媽媽去做事了。

總之,在小寶家裡,媽媽絕對不會讓小寶幹一點兒家務活,事事都搶在孩子前頭做好,讓小寶坐享其成。

在媽媽的眼裡,小寶只要做好一個愛學習的好孩子,就已經足夠了。除了學習以外,小寶媽媽已經滲入到了孩子生活起居的方方面面,就好像武林外傳裡的「無雙」一般,看到有事就大喊一聲「放著我來」!

在媽媽的這種寵愛之下,小寶也心安理得地接受著媽媽無微不至的照顧,導致孩子變成了除了學習以外,其他基本的生活常識都不懂的「高分低能兒」。

原來,小寶自從上了初中以後,學校強制要求住校。在學校裡,什麼事情都要小寶自己去完成,但是他卻一點能力都沒有。衣服也不會洗、碗也不會洗,平時在家裡都是媽媽做的事情,現在輪到他自己,卻是一樣也做不成。

最後小寶只好帶夠一周的衣服,等著周末的時候回家讓媽媽幫洗,而吃飯的碗則換成了一次性的塑料碗,用完就扔。

同學在背地裡都叫小寶叫做「小少爺」,吐槽他十指不沾陽春水,這麼大了還是個「媽寶男」。

知道同學給自己起了這個侮辱性的外號,小寶再也受不了了,在一次回家的時候和媽媽吵了起來:「都怪你什麼都不讓我做,現在同學們都嘲笑我,說我什麼都不會,這麼大了還要媽媽照顧!」

聽到了兒子對自己的抱怨,小寶媽媽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對孩子深深的愛,居然成了孩子抱怨自己的主要原因。

分析:為什麼小寶變成「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小少爺」?

因為小寶的媽媽在孩子的生活起居上,沒有發揮出孩子的獨立自主性,她全面包攬了孩子的一切,只讓孩子把心思花費在學習上。

這就導致小寶雖然成績還算可以,但是其他方面毫無特長,連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

而媽媽還認為這種大包大攬的方式是在向孩子輸出自己無私的愛,殊不知這種愛已經影響到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讓孩子成為了其他孩子眼中的「小少爺」。

缺乏獨立自主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①孩子不會做自己做決定

缺乏獨立自主對孩子來說幾乎算是毀滅性的打擊。孩子無法獨立做主,在自己的人生大事上缺乏果斷和決心,不會替自己做決定,一切都是按照別人的意願去行事。

如果孩子沒有辦法自己做出決定,他的人生怎麼能稱得上是「自己的人生」呢?說到底是為了別人而活罷了。

②孩子凡事都要依賴他人

缺乏獨立自主的孩子,沒有辦法稱作一個完整的「人」,因為他的人格並不健全。這樣的孩子無論面對什麼事情,都會下意識地去尋找一個看起來可靠的人來依賴。

這樣的孩子,在團隊合作中,是被人厭棄的只會拖後腿,沒有貢獻的人;在感情生活中,是被人嫌棄的麻煩精,而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孩子缺乏獨立自主的精神。

③孩子會成為一名「巨嬰」

很多從小缺乏獨立自主的孩子,長大後很大機率會成為一名「巨嬰」,把屬於自己的責任和工作退給他人承擔。

因為在他的意識裡「世界皆我媽」,小的時候只要自己喊餓喊累,溺愛孩子的媽媽就會第一個站出來替孩子分憂解愁,可是等到孩子進入社會以後,還會有人慣著他嗎?

想讓孩子獨立自主,父母別再做「管家婆」,堅持「留白教育」

①父母學會放手

想要讓那個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父母要學會放手,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責任自己承擔,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真正去面對屬於自己的那一份生活。

假如小寶當時想要洗碗的時候,媽媽不是讓他「放著我來」,而是鼓勵孩子自覺行動的話,小寶也就不會成為同學眼中的「小少爺」。

②堅持「留白教育」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堅持「留白教育」,給孩子留出一定的成長空間。

這意味著父母在給孩子進行基礎的教育之後,要讓孩子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自主生長,自我突破,而不是一切依靠父母。

且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尊重孩子的行為,尊重孩子的成果,不能用自己是「父母」的這一層身份給孩子施壓,讓孩子必須聽自己的話才是對的。

​和你說句貼心話

父母想要讓孩子養成獨立獨立自主的好習慣,必須拒絕當孩子的「管家婆」,一切尊重孩子的意願,只有放手才能讓孩子學會飛翔。

今日話題:你是溺愛孩子的父母,還是敢於放手的父母呢?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想讓孩子獨立自主,家長要學會適度放手,否則很難培養
    很多家長一直想知道,最好的育兒方式是什麼?其實,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庭環境,有不一樣的管教方式,沒有什麼最好的教育。如果說,想要讓孩子變得優秀,那麼,家長需要學會適度的放手,讓孩子自由自在的成長,在沒有拘束的環境下健康發展。
  • 教育小孩切忌「管太多」,懂「留白」的藝術,孩子更容易成才
    這樣既能堅持自己原則,又能處理好與他人關係的小雅,其實與她媽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比如,幼兒園做月餅她就坐在孩子身後看孩子自己做月餅,不像其他家長那樣代勞、督促、指導孩子的。聽完之後,我明白這"三米之外"意思就是我們要與孩子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要"管太多",懂得"留白",孩子才能更優秀。
  • 跟孩子要多交流、多溝通?錯!親子互動,父母要巧用「留白」教育
    ,其實「留白」教育,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要總是打著與孩子溝通的旗號,把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適當的留白,更能促進孩子的思考能力,有些事情需要孩子自己去解決,這樣才能促進孩子獨立性。,在日常的教育中,要做到未雨綢繆,並懂得一定的技巧,才能讓孩子「留白」不跑偏。
  • 留白才是孩子教育的關鍵,不放手孩子怎麼成長?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該放手的時候還是要放手。我們經常聽到有的家長在埋怨自己的孩子比不上鄰居家的孩子,說他們不優秀、不獨立。但有的時候,家長應該也反思一下自己的原因。是不是自己之前過分的溺愛,讓孩子缺少了很多的鍛鍊的機會。本應該是孩子獨立完成的事情,而家長嫌麻煩便代替他完成。事實上,有的時候並不是孩子不能完成,而是父母根本不相信孩子可以。
  • 真正的愛是讓孩子學會獨立
    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最開始是取決於父母的。父母愛孩子是理所當然的,但不能溺愛,想讓孩子成長為一個自信優秀的人,從小就應該培養他們的獨立自主能力。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能力放手讓孩子獨立分析、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遇到事情要冷靜,積極設法解決問題,而不是消極的等待。要給予孩子提供機會,讓孩子真正的去解決問題。只有真正經歷了,孩子才能得以成長。
  • 父母學會放手,是孩子成長的關鍵
    馬克思說: 「人要學會走路,也要學會摔跤,而且只有經過摔跤,他才能學會走路。」我國教育家陳鶴琴曾說:「教育有一個原則:孩子進一步,大人就退一步,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孩子進一步,大人退一步,孩子就長大了,這就叫成長,這就叫教育。」兩者在教育理念上是一致的,即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獨立做事。
  • 父母的愛不必面面俱到,學會留白式教育,給孩子的成長留足可能
    文/心蕊編輯/心蕊父母為了孩子願奉獻全部的愛,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和面面俱到的照顧。很少有父母去思考,過度的愛和保護真的是孩子所需要的嗎?對於孩子百利而無一害嗎?答案必然是否定的。許多家長奉行教育孩子從娃娃抓起。
  •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父母教育孩子時,學會運用狐狸法則很重要
    文丨崔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當今,很多孩子無法養成獨立的人格習慣,其實和父母有很大關係,常常是父母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要注重什麼才能讓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呢?沒有人會願意和一個情緒不穩定的人做朋友,畢竟情緒不穩定說明這個人不夠獨立,所以讓孩子學會獨立消化情緒很重要。
  • 控制教育是枷鎖,讓孩子只想逃離,家長要學會承認孩子的獨立性
    孩子必須沿著家長鋪好路前進,不可以切換路線。在此期間,家長幫助孩子解決困難,給到孩子心理暗示:我需要別的的幫助才能夠完成。當孩子遇到困難,首先想的是我一個人不行,我需要家長協助。家長過度的控制欲影響了孩子對自我價值的判斷,失去了自我認知。並且不願主動也不敢主動去嘗試新鮮事物,失去了更多的發展可能性。
  • 父母放手 孩子自會成長
    昨天,我出門忙些事情,兩個孩子在家。按照計劃,下午五點我應該可以到家。可是,高速上堵成了長龍,半天挪不了100米,眼看快到5:40,離家還遠著呢!時間似乎故意和我作對,走得慢極了,煩躁、焦急一起湧上來,我不停地看表,盯著秒針一點點挪動!兒子的晚自習要上到晚上9:00,餓著肚子怎麼能好好上課呢?我往家打電話,想讓他們拿錢,去外面買點東西吃。
  • 給孩子最好的愛:放手讓孩子獨立,家長要學會「狐狸法則」
    那麼,這樣的教育有什麼壞處呢?父母們隨我去了解一下吧!一旦不斷接受父母的幫助,腦子裡就會產生一種心理。遇見事情就會想著讓父母幫忙,而不是自己去想、去做。而是想著:我做不來這個事情,渴望父母再次幫助你。魏永康到了高中還需要母親餵飯,他已經形成依賴心理;一旦這種心理形成,就無法獨立。3.產生自卑心理。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自立自強好少年,家庭教育第一要務
    因為在那樣的環境,他們學會了「自己的事,自己負責,自己解決」。父母可以陪孩子走一程,卻無法伴孩子度一生。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讓孩子從小做一個自立自強好少年,這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要務。有時,太多的關愛(幫助),反而成了傷害(失去)。
  • 父母放手,孩子才能獨立,我們還在做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緊身衣嗎?
    孩子獨立,不是說孩子到了十八歲,一夜之間就長大了變得獨立了,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孩子從小就由點點滴滴的小事中累積起來的意識和能力。當孩子去吃飯時,是讓孩子自己點菜,還是父母越廚代庖?平常孩子的著裝,是讓孩子自己選擇,還是父母來決定?
  • 孩子對父母依賴成習慣,處理好「適度依賴」,讓孩子走向獨立自主
    連學校老師都說,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已經成習慣了。如果你家孩子也跟老李家的孩子有同樣的情況,作為父母的我們一定要處理孩子對父母的&39;&39;適度依賴&39;,只要處理好這點,孩子走向獨立自主不是夢。,因為他們在一個進退有度的環境,往前是自己放手一搏的無盡探索,往後是父母的包容幫助。
  • 家長懂得放手,讓孩子自由飛翔,才是真正的成長!
    作者:孩子成長慧,蘋果媽都說孩子是上天賜予父母最珍貴的禮物。因為珍貴,收到禮物後我們總是喜不自勝,而也正是因為珍貴,難免會小心翼翼,想給寶貝築起一個溫暖堅固的小窩,每天給他充足的陽光雨露,不讓外面的花花草草影響到他。
  • 父母必讀丨適當放手,孩子才能成長
    蒙臺梭利博士說:「孩子不做事是因為不知道怎麼做,可是他應該去做,因為他身體的本能,有能力從事各式各樣的活動,而且他有學會如何做的天賦。」這樣的孩子勢必會在未來的社會中受到更多的磨難,同時也不利於親子關係的和諧。在生活中,當孩子遇到問題時,父母不妨稍微鬆開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在孩子能力承受範圍內,可以他自己去做的事情父母一定不要插手,這正是鍛鍊孩子的時候。
  • 父母控制孩子是為孩子好?其實危害很多,學會放手非常重要
    但是實際上每一個孩子都必須學會獨立面對生活,擁有獨立自主在社會上生存的能力每一個孩子都不是附屬品,他們必須為自己負責,只有父母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夠培養出真正獨立又優秀的孩子。一、父母為什麼喜歡控制孩子?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當然不希望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陷入歧途,但是如果讓父母給孩子講道理來教育他們又會讓很多人覺得特別麻煩,所以他們乾脆就是用控制孩子行為和想法的方式來規避風險了。
  • 避免成為直升機式父母,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家長要怎麼做?
    真是太可怕了,什麼事情都想幫孩子做,那讓孩子幹什麼呢?那孩子又從哪來學習東西呢?所以家長們不管有多閒,都不要幹了孩子應該幹的事,你們倒是學東西了,可孩子呢?直升機式父母很可怕,不要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只會寫作業的機器。一、「直升機式父母」家長天天圍著孩子轉,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 孩子穿衣難?學會獨立穿衣的3大影響不可忽視,父母要學會放手
    3、對入園的影響有的孩子到了入園階段,由於自理能力比較差,進入幼兒園後不能自己穿、脫衣服,而幼兒園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一些自理能力差的孩子自然就完不成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自己去解決,學會獨立思考。
  • 李玫瑾:孩子到12歲後,家長要學會放手,不做「保姆式」媽媽!
    家長一定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覺得他們也是一個有自我行為能力的人,也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和獨立完成一件事情的資格,這樣才能讓他們得到成長。李玫瑾教授也曾公開表示:當「保姆式」媽媽是一個非常大的悲劇,更是非常錯誤的家庭教育範例,這樣做只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