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獨立自主,家長要學會適度放手,否則很難培養

2020-08-25 紐哈頓國際早教

很多家長一直想知道,最好的育兒方式是什麼?其實,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庭環境,有不一樣的管教方式,沒有什麼最好的教育。如果說,想要讓孩子變得優秀,那麼,家長需要學會適度的放手,讓孩子自由自在的成長,在沒有拘束的環境下健康發展。

最近在社交媒體看到一則熱點事件,一位7歲的男孩自己在客廳玩遊戲,卻頤指氣使的讓自己的爺爺端水喝,完全不顧老人的感受和情緒,當爺爺把水端到孩子面前時,小男孩喝了一口,覺得燙嘴,隨即把碗摔在地上,而且還大哭大鬧的抱怨。

這樣的視頻在網絡上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共鳴,不少網友表示:「現在的孩子,真的是太難伺候了,小小年紀便不會尊重老人,總覺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也有網友認為:「孩子或許是被父母慣壞了。」

果不其然,視頻中的家長說出了事情的緣由:原來孩子一直是家裡的「掌上明珠」,不論是父母,還是爺爺奶奶總是給到孩子無條件的愛,讓孩子感受到特別多的關注,甚至直接幹預到孩子的生活。

比如:孩子一直由家長進行餵飯,7歲的孩子還沒有學會用餐具,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家人整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圍繞著孩子進行;當孩子想要某個玩具或者零食的時候,家長總是毫不猶豫的滿足孩子的條件。

這樣的教育方式,就會讓孩子逐漸陷入到「溺愛」的陷阱中,最終孩子變得叛逆和無理取鬧,很排斥家長和家庭環境;而孩子總有一天要獨自面對生活和社會,但是當他們發現自己一無是處時,心理會遭到極大的重創。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要學會適度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家長可以這樣做。

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長學會放手,首先是要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幹涉孩子的自由,也不要代替孩子做決定,鼓勵並引導孩子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能夠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以及學會獨立自主。

比如:孩子的臥室很邋遢,家長不需要替他們收拾,而是要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去收拾和整理,學會物品的擺放和處理,保持乾淨整潔的環境,這樣孩子在以後的生活中,才能逐漸獨立和完善。

2. 給孩子留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如果家長過度幹涉孩子的自由,就會讓孩子產生不自覺的依賴性,他們沒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完全按照家長意願和想法來進行生活,所以才會逐漸成為長不大的「孩子」。

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他們能夠主動和外界進行交流,感知身邊的變化和周圍的事物,這個時候他們的潛意識和思維,都會發生微妙的變化,通過後期的學校教育,從而加強樹立孩子的自身修養,變得獨立自主。

3. 關愛孩子,而不是「溺愛」

家長要學會關愛孩子,當孩子出現問題和困難的時候,及時給到孩子幫助和關心,並做好積極正面的反饋和引導;而「溺愛」孩子,會讓孩子感到迷失,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更多關於早教和育兒相關的知識,大家可以關注紐哈頓國際早教,我們會及時給大家分享,歡迎大家留言區評論互動,轉發關注,點讚分享給更多人!

相關焦點

  • 依賴讓孩子難以長大,培養自主獨立性,家長要放手,適度是最好的
    中國式父母總是喜歡凡事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陪讀陪考,甚至愛等到孩子婚嫁的年齡也要給他們的戀愛提出很多意見。監督孩子成長是父母的義務,但是沒有必要只要孩子一開始寫作業,就坐在他們身邊,總是盯著孩子寫作業。督學的尺度要把握好,如果孩子只有在家長監督的情況下才願意好好學習的話,那未必是他們發自內心的真正想學。
  • 想讓孩子獨立自主,父母堅持「留白教育」,放手孩子才能學會飛翔
    很多父母在生活中把孩子的事務大包大攬,不讓孩子做一丁點兒自己的事情,美名其曰想讓孩子多點自由的時間。這一類父母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其實是對孩子的溺愛,如果孩子沒有辦法養成獨立自主的意識形態,對孩子的未來將會帶來不良的影響。
  • 給孩子最好的愛:放手讓孩子獨立,家長要學會「狐狸法則」
    那要怎麼杜絕孩子形成這種不好的習慣呢?家長應該要先了解狐狸法則。說到這裡,家長不禁就會疑惑了。那狐狸法則到底是什麼呢,讓我們去看看吧!當普特再一次看到自己的孩子的時候,他們已經變得更加健康強壯。在狐狸的世界裡,小狐狸是不能和大狐狸生活在一起的 ,他們一定要學會獨立生存。如果他們不知道如何獨立生存,將會被大自然無情的淘汰。「物競天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儘管很殘酷,但是這是動物為了族類能生存延續的天然法則。
  • 避免成為直升機式父母,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家長要怎麼做?
    每一個家長都不想讓孩子太辛苦,可是並不代表事事都要幫孩子做,孩子己所能及的,願意去做的,家長還是放手給孩子一個機會,不要等到孩子長大了,什麼都不願意幫父母做,覺得父母做什麼事情都是應該的時候才後悔。直升機式父母:上世紀開始,美國出現了「直升機式父母」這個名詞,指的是父母每天如同直升機一樣,焦慮地徘徊在孩子的頭頂,監控他們的一舉一動。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性格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掌心裡的寶,有些父母生怕孩受一點苦或委屈,事事為孩子操辦,久而久之,孩子喪失了獨自生活的能力,以至於有些些孩子上了高中、大學還不會自己洗衣服。而有些父母則從小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樣的孩子將來走上社會後普遍有很強的獨立自主能力,不僅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還能把他人照 顧得很好。
  • 李玫瑾:孩子到12歲後,家長要學會放手,不做「保姆式」媽媽!
    孩子在小學的時候,他做什麼家長都要管;到了中學之後,家長還要管學習,在12歲之前,家長做這些都沒有關係,但是孩子進入12歲後,父母們就應該懂得什麼叫做「邊界感」,不要什麼事情都為孩子做好,應該要懂得讓孩子獨立起來。
  • 獨立自主意識強的孩子思想也很獨立難能可貴,家長應該如何培養?
    從小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相信很多家長都很重視。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因為擔心孩子受傷或覺得他們做不好,而選擇越俎代庖。看來對於孩子的教育和培養,知道和做到是兩回事情。今天和家長們聊一聊,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能力的培養建立在意識的基礎上很多家長會有這樣的想法,孩子還小沒有必要那麼看重自主能力的培養。因為大了他們自然都會做,尤其對於老年人,這種想法更為明顯。
  • 孩子對父母依賴成習慣,處理好「適度依賴」,讓孩子走向獨立自主
    連學校老師都說,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已經成習慣了。如果你家孩子也跟老李家的孩子有同樣的情況,作為父母的我們一定要處理孩子對父母的&39;&39;適度依賴&39;,只要處理好這點,孩子走向獨立自主不是夢。適度依賴對孩子乃至整個家庭都有這麼大的好處,作為家長的應該如何培養孩子學會適度依賴
  • 溫室裡養不出參天大樹,想讓孩子有出息,家長要學會適當放手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家長的心頭肉、掌中寶,每一位家長都不希望孩子受到傷害,恨不得能夠永遠保護孩子。但是孩子終究會長大,將來會步入社會,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並且建立屬於自己的家庭。家長如果一直把孩子當成娃娃看待,讓孩子在「溫室」裡成長,不讓孩子經歷風雨,其實會害了孩子,如果想讓孩子將來能夠有出息,家長要學會適當放手。
  • 孩子穿衣難?學會獨立穿衣的3大影響不可忽視,父母要學會放手
    3、對入園的影響有的孩子到了入園階段,由於自理能力比較差,進入幼兒園後不能自己穿、脫衣服,而幼兒園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一些自理能力差的孩子自然就完不成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自己去解決,學會獨立思考。
  •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父母教育孩子時,學會運用狐狸法則很重要
    ,要注重什麼才能讓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呢?情緒不受自己控制當今有很多孩子不會把控自己的情緒,其實這也正常,畢竟孩子還小,但父母們要教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否則將來孩子長大以後也還是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要掌握這幾點,擁有獨立自主能力很重要
    也許很多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父母會非常的焦慮,孩子要上幼兒園了,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穿衣,在家裡什麼都是爸爸媽媽來照顧,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會受委屈,而且在此階段,父母還天真的認為他是一個小寶寶,什麼都不會是正常的。其實,嬰幼兒時期才是培養孩子自理能力最關鍵的時期,這時候父母就應該學會要放手了,讓孩子自己來處理一些事情,慢慢的學會自理。
  • 家長適度放手 讓孩子多一點兒獨立
    家長們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不要當『裁判』,要學著當『啦啦隊』,為孩子提供力量,幫助孩子儘快適應中學生活。」 西安高新第二小學語文學科組長雷鵬:4點建議 教你快速適應中學生活 「現在學生跟以前不一樣啦」,談及自己對學生的感受,西安高新第二小學語文學科組長雷鵬總結說,現在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烈,個性分明。
  • 《家庭教育》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
    各位讀者大家好,這篇文章主要分享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以及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著手培養?以下內容均以文字的形式講解,希望讀者可以花一些時間讀完,相信對您會有一定的幫助。如果不想孩子出現這些情況,那麼現在家長就要讓孩子學會自己整理物品,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可以陪孩子在玩完玩具之後一起收拾,等他長大一點之後就可以放手讓孩子獨立收拾玩具。除了收拾玩具,家長還可以讓孩子自己整理書包或者自己收拾房間的物品,從而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除了以上生活習慣外,還要讓孩子養成自己刷牙洗臉,自己穿衣服,自己洗澡,愛惜糧食,不亂扔垃圾等良好習慣。)
  • 不要喊媽家規走紅,培養孩子獨立自主,不要凡事都喊媽
    如果家長把幫孩子解決一切問題當作一種愛TA們的方式,那遲早會害了TA。家長不可能永遠跟在孩子身後,孩子終歸有一天要獨當一面。如果等到孩子應該獨立的年紀才跟TA們強調所謂的「獨立」,豈不是為時已晚?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呢?
  • 媽媽要學會得體地退出孩子生活:學會放手,才是真正的母愛無私
    :學會放手,才是真正的母愛無私王姐的獨生子今年要大學畢業了,因為家裡就這麼一個「大寶貝」,王姐夫妻二人對於孩子一直是百依百順,只要孩子提出要求,王姐和愛人從來沒有拒絕過他。作為孩子的母親,就應該學會放手,「得體」地退出孩子的生活,讓孩子得到鍛鍊,這才是真正的母愛無私。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自立自強好少年,家庭教育第一要務
    因為在那樣的環境,他們學會了「自己的事,自己負責,自己解決」。父母可以陪孩子走一程,卻無法伴孩子度一生。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讓孩子從小做一個自立自強好少年,這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要務。有時,太多的關愛(幫助),反而成了傷害(失去)。
  • 「不要喊媽」家規走紅,培養孩子獨立自主,不要凡事都喊媽
    雖然如今的教育鼓勵孩子們不懂就問,但是有一些能夠通過自己的摸索而知道答案的問題,家長們更傾向於孩子獨立思考。「不要喊媽」家規走紅,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現在很多孩子在家的地位猶如眾星捧月一般,這也導致了孩子遇到一點問題就缺乏了獨立解決的習慣。
  • 放手不撒手,培養孩子責任心,家長真正需要增加的是信任感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放手不等於放手不管很多時候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自覺性,往往會將很多事情的決定權教給孩子,實際上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可能未必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適當的放手有助於孩子形成更好的自理能力,但是放手不等於放手不管。要分清楚這其中的區別,不然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今後後悔想要管教的時候為時已晚。尤其是對於孩子責任心的培養,放手不是撒手。
  • 請學會放手!小孩子比你想像得更獨立
    可能會有人問,一兩歲的孩子,哪裡來的獨立意識?所謂三歲看到老,越是小,越要去培養。從日常生活入手,並沒有想像得那麼難。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意識?,家長們總想著給孩子最多、最好的愛。有時候真的好羨慕那些能獨自玩一兩小時的孩子,家長完全可以放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給孩子獨處的生活空間,是培養獨立自主的第一步。《育兒的基本》中說,安靜獨處的能力,是現代人缺乏的。人們能和朋友、閨蜜待在一起,和電視、網絡、手機待在一起,卻常常無法和自己待在一起。從孩子可以坐立開始,就要慢慢地增加孩子獨處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