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到初中是一個重要轉折點,不僅是參與其中的學生要接受考驗,家長群裡也總充斥著各種選擇焦慮和情緒起伏。本期我們採訪了中小學老師、培訓機構的資深人士等,看看他們是怎麼為小升初階段的孩子和家長們支招解惑的。
陝西師範大學御錦城小學副校長丁仕進:上「公辦」還是「民辦」中學的3個考量標準
按照2020年公布的最新民辦小升初招生對象,小升初學生只要擁有西安市戶籍或學籍任何一個,都可以通過「搖號」的方式報考民辦學校。在小升初學生的學校選擇方面,陝西師範大學御錦城小學副校長丁仕進總結:不管是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學校,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學校。他認為,目前人們普遍認為中學「民辦」的學校要優於「公辦」學校,殊不知近幾年教育部門在公辦學校投入了很多精力,「我相信不出三五年,公辦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綜合實力一定會有很明顯的提升,將與民辦學校『共襄盛舉』。」
在「公辦」「民辦」學校如何選擇的問題上,丁仕進建議家長們結合三點考慮:
1.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2.家庭與學校的地域情況;3.孩子的學習情況。而這3點中,學生的學習情況是最重要的。「步入初中,不論從教學難度還是學習主導因素上都會發生很大變化,對學生的考核也從智力方面轉移到了學習習慣方面。家長們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不要當『裁判』,要學著當『啦啦隊』,為孩子提供力量,幫助孩子儘快適應中學生活。」
西安高新第二小學語文學科組長雷鵬:4點建議 教你快速適應中學生活
「現在學生跟以前不一樣啦」,談及自己對學生的感受,西安高新第二小學語文學科組長雷鵬總結說,現在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烈,個性分明。這是好現象,但有時候也是交際中的矛盾點,特別是到了中學因此導致的矛盾會更加激化。對於小升初學生的第一條建議是:創造或增加社交機會,培養自己的交際能力,嘗試多角度換位思考問題。
如今孩子們的小學階段大多是在學校和家庭雙層保護的狀態中,學生在自學能力方面欠缺,但中學階段的學習更加側重的恰恰是學生的自學能力,良好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
除了學習習慣的培養,在學習內容上,建議小升初同學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儘量拓寬學科範圍,增加獲取知識的途徑和廣度,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熱情。
最後,建議這個階段的家長們要學會適度的放手、放權,全力增強孩子的自主學習生活能力,讓他們更多地參與到勞動實踐、計劃安排、出行盤點等實踐活動中去。
武江教育創始人賀武江:面對「搖號」要調整心態 破除誤區
武江教育創始人賀武江告訴記者說:「像過去一樣拿成績論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面對搖號,家長首先要調整心態,依據孩子的個性潛能,了解孩子做取捨。」
在賀武江看來,學習成績是可以作為定位參考來大致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的,可以作為孩子擇校的參考。他向記者舉例說明:「前段時間,有一位孩子家長找到我,表示感謝。原因是當初我在綜合分析了孩子的實際學習水平後建議家長放棄民辦學校的搖號權利,直接選擇離家近的一所公辦中學。如今,在分層次教育特色下,孩子憑藉優異的成績被劃分到合適的班級,整體的學習狀態都非常好。家長的顧慮和慌張也沒有了。」
對於如何鎖定適合孩子的學校,賀武江認為這需要全面規劃,恰當定位,要早早地去調查了解。在了解學校方面他給出了自己的幾點建議:
1.關注心儀學校的公眾號,從學校活動中了解學校的日常生活和教育理念;2.向該校上一屆的學生諮詢了解,從經歷者本身的體驗來做參考;3.家長對待學校的態度要理性和超前,了解新的政策和變化,不要在老標準裡迷失方向。
新東方教育劉家豪:家長切勿將負面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
有不少家長在「究竟應該上家門口的學校,還是去搖號上學,到底要搖哪所學校?搖號搖不上怎麼辦?」這些問題上飽受困惑,雖然搖號的工作只有一天,但這一天帶給諸多家長和考生的焦慮、期待和煩惱是被無限放大的。
「我經常能看到有學生搖號沒搖到心儀的學校後,在校門口就情緒失控,大哭不止。孩子是脆弱的,特別是他們多年努力學習卻與心儀的學校失之交臂,那種心情我們是很理解的。這個時候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幫助疏導是關鍵,不能比孩子情緒還失控,這種負面的情緒轉嫁給孩子對他們而言是雙重打擊。」劉家豪說。
與孩子多溝通交流,憑藉客觀成績了解孩子的實際情況,尋找最適合而非最好的學校。目前距離小升初搖號還有小半年的時間,陝西地區高中、職業技校6:4的招收比例成為家長壓力的一大源頭。此時,家長們應該理性看待搖號政策,不要以自己的心願為決斷方向,要充分和孩子溝通,理性分析民辦公辦學校的選擇問題。 實習記者 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