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被電話吵醒,太太一接,是少年打來的。
媽媽,我不想在武漢住了,他們一天到晚說我,煩死我了,你給我買票,讓我回北京吧。
太太問怎麼啦,少年的話又快又急:我是到這裡來休息的,不是來受氣的,他們一天到晚地嘮叨說我。太太說,我和外公說說,要他不要說你,你別著急,再考慮一下,如果實在呆不住了,再告訴我,那我就給你買票回來吧。
我一看,才7點鐘。
外公說,昨天晚上我們都說好了,今天帶他和一幫朋友去釣魚,結果今早上就是不起床,起床後又拖拖拉拉,拿著個手機老再看,磨磨蹭蹭,一大車的人都在下面等他,已經遲到很久了,說了他幾句就生氣了。
太太勸道,他可能不願意去吧,別管他了,不去就不去吧,你們走吧。
外公生氣的不行了,太太好說歹說,讓他外公自己走了。
從揚州旅行中,有兩件事讓我有所思考。
第一件事,和孩子約定事情要明確,如果他違反了需要自己承擔責任。
我們約定5點出發外出吃晚飯。少年本來答應一起出去,但過一會玩遊戲玩得又變卦了,準備走的時候老說打完這局,後來乾脆說不去了。我們也不勉強,留他自己在房間,我兩外出大吃一頓。拍了照片,回來後在少年面前炫耀,少年也不慌不忙,原來他在我們出去的時候點了外帶食品,機器人送到房間後,少年津津有味地享用起來。
抑鬱症孩子都特別的拖拉,父母一旦批評他,他會特別的暴躁,建議家長儘量不要嘮叨,而是事先明確約定事項,如果孩子不執行也不要勉強,告知後果後,讓他自己承擔責任,孩子自己會權衡利弊的,目前來看,這樣的效果更好。
第二件事,適度放手,讓孩子獨立處理某些事情。
我們在不同車站坐同一公交車去景點,我在提前一站上的,太太和少年在後一站上。我先上車到了後一站,只看太太上車,沒看到少年,我們估計少年只顧看手機坐錯車了,趕緊下車並打電話要少年也下車。下車後少年怒不可遏,說你們也不和我說清楚,哪趟車、哪裡上下都不說,我明明跟著媽媽走,她也不管我,誰知道她不是上這趟車啊。
我笑得不行,太太氣得不行,孩子怒得不行。
我說這事你沒錯,我們的錯,出來旅遊,我們應該把路線、目的地,時間計劃和每天的安排都和你說清楚的,這樣即使出現突發狀況,也不會太影響我們後面的行程。
是的,孩子已經長大了,他有能力處理很多事情,我們不能還將孩子當小孩看,而是應該適度地放手,讓他自己處理。
人都是有惰性的,不論大人和孩子,每個人內心都住著一個拖拉鬼。看到孩子拖拉、不睡覺、起床晚、成績差,家長心態要平和,家長焦慮,會把焦慮傳遞給孩子,會加重孩子的焦慮,情緒會更差。
我們總想希望孩子少走彎路,忘了我們當年都是摔了跟頭走了彎路才長大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他在未來的世界總是能找到一碗飯吃,我們沒有必要焦慮,其實焦慮也沒用,接受孩子的缺點,我們絕大多數人過的都是平凡人生,適度的放手,有助於孩子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