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賴讓孩子難以長大,培養自主獨立性,家長要放手,適度是最好的

2020-10-29 淑靜昕晨

家長對孩子的關心是出自本能和天性的,很多時候父母往往是為孩子考慮得太多,希望他們能夠不受到任何負面事件的幹擾,快快樂樂地長大。

但其實對於每個人成長來說,必須要經歷痛苦和挫折才能夠算是完整,孩子也不外乎如此。家長想要永遠地保護孩子是不可能的,更不可能讓孩子永遠都什麼都依賴著父母長大。

依賴不能讓孩子真正地長大,比如孩子總是不敢自己在家呆著,在學習或者是學校生活中遇到難題,第一時間想到的永遠是向父母求助,而不是自己嘗試解決問題。

依賴性強的孩子對問題沒有自己的看法,往往都是大人說什麼,孩子就做什麼,小的時候家長還會覺得這樣聽話的孩子讓父母省心,但等到他們年紀漸長之後,如果做什麼事孩子還是沒有主見的話,就會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了。

有的孩子甚至到上了大學之後都不會自己洗襪子,沒有辦法獨自住宿或者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孩子在幼年時期形成依賴型人格,並不僅僅是他們自己的問題,更多的是父母教養出現了問題,父母希望被孩子依賴,於是事事都要替孩子操心,不放手讓他們自己做事情,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沒有辦法在不依賴任何人的情況下自己做事。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需要經歷一段弱小無助的時期,合理的依賴能夠保證孩子更好地成長的,但是這並不表示他們年紀大了之後依然還要事事都要依靠父母。

當孩子發展到應該具有一定獨立能力的年齡段還是不能自己做事的話,依賴性就會成為成長的障礙。

依賴性強的人往往缺乏主見和自信,總覺得自己能力不足,對做任何事都沒有自信,總想要找個人陪著或者是獲得他人的幫助才放心。

孩子寧願自己做事情優柔寡斷也不願意當機立斷,遇到事情總是想要處於從屬地位,希望跟著別人做,小時候依賴父母,長大了就依賴同學和老師,總希望別人能替自己做決定,不敢獨自為事情負責。

依賴性強的孩子往往喜歡和獨立性強的孩子做朋友,他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順從而找到一個堅強的靠山,在學習上這樣的孩子也更傾向於依賴老師講題,而不是獨立找出問題的答案,在家裡則是一切都聽父母的,甚至連穿什麼衣服都沒有自己的主張。

如果依賴性強的孩子沒有得到家長的重視,發展下去有可能就會形成依賴性人格,對於激烈競爭的未來社會,需要的是有主見有獨立行為能力的人,創意就是生存的機遇,如果什麼都是隨波逐流,也就只能做個平庸之輩,更不要提發展和有所作為了。

想要讓孩子變得強大,家長就要從小培養孩子自覺自立的精神,不能讓他們對父母或者周圍的人產生依賴的心理。

其實孩子在小的時候一旦得到大人的信任和放手,其獨立思考和行為的能力就能得到鍛鍊,他們的潛能往往是大人想像不到的大。

父母如果總是認為孩子不行,那就相當於給孩子潛意識中輸入了一個不行的暗示。這樣下來自然孩子也就不會認為自己有能力去完成任務。

中國式父母總是喜歡凡事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陪讀陪考,甚至愛等到孩子婚嫁的年齡也要給他們的戀愛提出很多意見。

監督孩子成長是父母的義務,但是沒有必要只要孩子一開始寫作業,就坐在他們身邊,總是盯著孩子寫作業。

督學的尺度要把握好,如果孩子只有在家長監督的情況下才願意好好學習的話,那未必是他們發自內心的真正想學。

最後與其說是孩子的作業,不如說是家長的作業,由此孩子就學會了寫作業不認真,拖拉或者偷懶,反正最後的錯誤父母都能幫助他們找出來,自己就不需要仔細和認真地完成家庭作業了。

在孩子過度依賴背後,無疑有把孩子過度當成一回事的父母。家長對孩子的過分寵愛和照顧,很容易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喪失獨立成長的能力。

當家長發現孩子什麼事都要等著別人來幫他們處理的時候,在焦慮的時候也不要過多地去責備孩子。

而是要多反省自己,仔細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投入了太多的關注和愛,容易養成孩子依賴的心態。

喪失自我的獨立性對於孩子的成長無益,依賴開始能夠讓孩子更好地成長,但是時間長了卻是對孩子生命的束縛。

一個人想要成功就先要學會凡事都要靠自己,不能依靠別人的幫助和施捨,更不能等待命運的饋贈。

如果總是寄希望於他人的幫助,就會容易產生惰性,失去獨立行動和思考的能力,意志力也將會消失。

依賴的習慣是阻止人們走向成功的絆腳石,要想要成就大事,就要有主見和自主行為的能力。只有靠自己取得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做家長的要關注自己的孩子,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孩子能做的,該做的,就要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做。不要再事無巨細地一手包辦,為他們創造一個獨立自主,靠自己力量生活的環境。

人天性就會有獨立的需求,兒童很早其實就開始表現出自己做事情的意願,注重獨立性培養的家庭會讓孩子更好更快地找到自己要走的路,走向成功。

相關焦點

  • 愛孩子就要學會「放手」,父母運用「狐狸法則」,培養孩子獨立性
    正是因為家裡人對他的百般遷就,導致他現在還非常依賴家長。比如吃飯的時候就得等著爸爸媽媽把筷子遞到手邊,甚至有時候就等著大人喂。還有自己的內衣,襪子等衣服,也都需要父母來幫忙洗。在家裡凡事兒靠父母也就算了,都上了小學,處處也都要麻煩身邊的同學,因為孩子獨立性很差的問題,被老師找了好多回,騰飛作為家長也非常的頭疼。
  • 孩子獨立性差,過度依賴父母,父母要學會「放手」,培養孩子獨立
    父母對孩子的期待,不過是希望孩子學習好,能獨立,聰明一些,小時候父母還可以時刻陪著孩子,到孩子長大到一定的年齡時,都會希望孩子能夠儘快獨立起來,不用家長再擔憂孩子。這兩天有空,跟閨蜜聚會的時候,閨蜜就抱怨女兒的獨立性,簡直不忍直視。就連很簡單的自主吃飯都不會,穿衣服也要爸爸媽媽幫忙才行,以前閨蜜覺得孩子還小,要求還是不要太高了,免得給孩子壓力感。可是,現在閨蜜的女兒上幼兒園了,這些問題就不能不管了,在學校經常尿褲子,這讓老師也比較煩惱。有時候不順心還會大哭大鬧,上了幾天幼兒園都不肯去了,最後,閨蜜無奈只能先把孩子放家裡緩幾天再說。
  •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讓他養成依賴父母的習慣呢?
    結果,導致了孩子長大乃至成人後,無論是在行為上和心理上都離不開父母這根「拐杖」。 事實上,一些依賴拐杖而生存的孩子,正是家長培養出來的。因此,家長們不應一味的責怪孩子的脆弱。 老人、殘疾人拄杖而行,是因為他們離不開拐杖的支撐。作為祖國未來的「花朵」,在其人生的道路上,卻不能依靠「拐杖」前行。
  • 想讓孩子獨立自主,家長要學會適度放手,否則很難培養
    很多家長一直想知道,最好的育兒方式是什麼?其實,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庭環境,有不一樣的管教方式,沒有什麼最好的教育。如果說,想要讓孩子變得優秀,那麼,家長需要學會適度的放手,讓孩子自由自在的成長,在沒有拘束的環境下健康發展。
  • 給孩子最好的愛:放手讓孩子獨立,家長要學會「狐狸法則」
    正是因為小鋒媽媽這種怕麻煩的心理,導致小鋒習慣了做什麼都依賴別人的習慣,而這種習慣恰恰不利於他的成長。那要怎麼杜絕孩子形成這種不好的習慣呢?家長應該要先了解狐狸法則。說到這裡,家長不禁就會疑惑了。那狐狸法則到底是什麼呢,讓我們去看看吧!
  • 放手也是一種愛!培養孩子獨立性,家長要學會這幾點
    二、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一)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現代孩子教育有十大目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獨立性,生存教育的根本在於培養獨立性。   (二)是「大愛」孩子的重要表現。   物競天擇,是人類社會和動物世界都遵循的真理。家長可以愛孩子,為孩子的成長創造儘可能多的有利條件,但是不能代替孩子去競爭。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是家長「大愛」孩子的重要表現。
  • 孩子太依賴,長大很糟糕,家長這樣做,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能力
    在寶寶小時候,父母總想著讓孩子時時刻刻都陪在自己身邊,替寶寶做任何事情。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家長意識到這是一種錯誤的育兒方法,因為寶寶對自己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嚴重,甚至到了離開家長寸步難行的地步。意識到後果的家長極為懊悔。那麼,該如何培養寶寶的獨立能力呢?
  • 父母重視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太依賴別人
    平時孩子的起居飲食都是自己來,閨蜜是從來不會幫忙的,這樣也形成了孩子獨立的性格,反正一個人出門在外絕對沒有問題,自己照顧自己完全可以。獨立性對於孩子來說,真的很重要,俗話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確實如此。很多家長都注重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其實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好處?
  • 獨立思考,培養孩子獨立性,助力孩子實現人生的夢想
    其實這種處理方式非常不對,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應該隨時隨地都樹立好自己的示範作用。難免會有些「護犢子」的家長,但是好好想想,家長不能做孩子一輩子的保護傘。要從意識上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像這種小孩子打架的事情經常有,家長不必過於較真。這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過程,孩子打架只要不是很過分,家長大可放心讓孩子自己去解決。讓孩子自己面對錯誤和困難,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
  • 健康的人生靠自主意識來推動,培養孩子自主能力,讓孩子受益終生
    當娜娜稍微大一些,媽媽就讓娜娜自己穿衣服、系紐扣、穿鞋子、繫鞋帶,不會主動幫忙,即使要花費10多分鐘,媽媽也情願去等。能做到像娜娜媽媽這麼「狠心」的家長們恐怕不多吧?許多家長還是會對孩子的成長大包大攬的,直到最後孩子確實長大了,該放手了,家長才放手,而到那個時候,孩子們的自主能力的差異就會顯示出來,若孩子還處於平均水平,或許家長們會心安一些了。
  • 湖州工會丨放手也是一種愛!培養孩子獨立性,家長要學會這幾點
    二、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一)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現代孩子教育有十大目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獨立性,生存教育的根本在於培養獨立性。 (二)是「大愛」孩子的重要表現。 物競天擇,是人類社會和動物世界都遵循的真理。家長可以愛孩子,為孩子的成長創造儘可能多的有利條件,但是不能代替孩子去競爭。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是家長「大愛」孩子的重要表現。
  •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父母做好三件事很關鍵
    一個孩子在長大後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具備獨立性,要具備能夠獨立思考、選擇、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以這些為基礎,才能應對各種生活的挑戰,否則是很難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比如吃飯,穿衣服,找襪子,削鉛筆,收拾書包……懶散、磨蹭:有些孩子沒有主動去做屬於自己事情的意願,什麼事情都要家長三番五次的提醒,才能開始行動。
  • 孩子不願意單獨睡覺?家長學會這4招,引導孩子自主入睡
    導語: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孩子不願意自己睡的現象呢?是不是大家都認為到了年紀,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自己睡覺了呢?其實不是的,讓孩子獨立睡覺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及時分床睡,長大後往往難以適應獨自睡覺。所以,家長一定要找到合適的時機,引導孩子自主睡覺。
  • 孩子要單獨睡,寶媽翻來覆去睡不著,父母的依賴一點不比孩子少
    很多人都認為孩子的成長過程離不開父母,他們對父母具有依賴性。其實不光孩子依賴父母,父母的依賴一點兒也不比孩子少。不少家長在和孩子朝夕相處的過程中習慣了事無巨細地照顧他們,也習慣了他們的陪伴。孩子長大獨立了,不再過多地依賴父母就會有失落感,甚至很長時間不願意放手總想去幹涉孩子的生活,這就是家長對孩子的依賴。
  • 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呢?
    比爾·蓋茨在送孩子上幼兒園的第一天,就告訴他的孩子:爸爸媽媽以後不會來送你上學了,一是沒時間,二是沒必要。就這樣一句話,蓋茨讓孩子從小就學會了獨立。獨立性是指一個人善於自我決策,能獨立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實施解決問題行為的一種個性品質。獨立性對於孩子健全發展和今後生活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雖然這一點已為越來越多的家長所認識,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呢?
  • 怎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來看看「硬核父母」的做法
    家長放手讓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能讓孩子從勞動中鍛鍊出自主能力「希望能多培養你的獨立性,很多事情希望等到你十八歲之後,都是由你來做主。」這位父親的做法,能夠很好的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不讓孩子去嘗試,時間久了,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什麼都可以不做,反正父母會幫忙,然後就會形成依賴。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信任和尊重很重要,要尊重孩子的發言和選擇權。
  • 家長適度放手 讓孩子多一點兒獨立
    在小升初學生的學校選擇方面,陝西師範大學御錦城小學副校長丁仕進總結:不管是公辦學校還是民辦學校,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學校。他認為,目前人們普遍認為中學「民辦」的學校要優於「公辦」學校,殊不知近幾年教育部門在公辦學校投入了很多精力,「我相信不出三五年,公辦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綜合實力一定會有很明顯的提升,將與民辦學校『共襄盛舉』。」
  • 孩子過於依賴父母?要讓孩子自主和自立,家長首先需要充分放手
    再看看現在的孩子,小學高年級的孩子還好一點,三年級左右的孩子仍然是由家長接送的。當然,會出現這樣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為現在騙子太多,孩子又涉世未深,缺乏經驗,加上人小力微,所以很容易被騙子拐走,這是客觀因素;而主觀因素則是出在家長的身上。除去客觀因素,現在的家長為什麼越來越不敢對孩子放手?
  • 父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的8個方法,拒絕溺愛
    獨立性的培養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都是非常重要的。獨立性強的人往往自理能力好,事事依靠自己,面對困難更容易解決,對於自己要做的事和整體人生規劃也更明確。而現在,很多家庭都存在溺愛孩子的現象,不願意讓孩子自己幹家務,甚至學習都要家長逼著催著,遇事也很依賴父母。
  • 四步法,趁早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父母常常會忽略大部分家長都知道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重要,但是其實很多家長也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忽視了這個問題。三、 四步法,趁早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在孩子2歲左右,父母就要開始注重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了。我們可以遵循以下的四個步驟:1、肯放手。其實這是家長對自己的一個心理建設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