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崔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當今,很多孩子無法養成獨立的人格習慣,其實和父母有很大關係,常常是父母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
------引言
隔壁家老趙就是這樣一個例子,老趙的孩子小紅非常依賴老趙,從洗襪子到上學,每一件事都需要老趙的幫忙。
在家這樣也就算了,但在學校也要麻煩同學或者是老師,這讓老趙非常苦惱,因為孩子的事情老趙還被老師叫過去談話,關於教育孩子這一點老趙感到不知所措。
那麼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注重什麼才能讓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呢?孩子過於依賴父母和父母有什麼關係呢?孩子不獨立會有哪些表現呢?父母怎麼去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呢?
其實,可以參考狐狸法則。
眾所周知,狐狸是生物中習性很特別的一類生物,在沈石溪的《狼王夢》中就有提到,狐狸在成年後都會被母狐狸也就是自己的母親驅逐出家門,也就是所謂的狐狸洞。
此時小狐狸就必須學會應對自然界的一切挑戰,從氣候到天敵,每一樣都足以讓小狐狸命喪黃泉。
再看看現在的孩子,很多孩子摔倒了還要家長抱起來,其實家長們不妨試試不去幫助孩子站起來,而只是遠遠地鼓勵孩子,給予孩子力量。
常言道,失敗乃成功之母,讓孩子體驗自己站起來的感覺後,會讓孩子有更多的收穫與進步。
1. 情緒不受自己控制
當今有很多孩子不會把控自己的情緒,其實這也正常,畢竟孩子還小,但父母們要教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否則將來孩子長大以後也還是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沒有人會願意和一個情緒不穩定的人做朋友,畢竟情緒不穩定說明這個人不夠獨立,所以讓孩子學會獨立消化情緒很重要。
2. 自己不會動手去做
不夠獨立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不善於動手,孩子不善於動手就會習慣性地依賴於他人,而不會主動獨立完成自己的事務。一個動手能力差的人能做好什麼呢?這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是致命的,身邊所有的人都會有離開的時候,每一個人到最後都要靠自己。
3.不能快速適應新的環境
倘若一個孩子很難在新環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懂得去變換思路和地位,儘快融入環境,那麼孩子將會陷入一種極不穩定的環境中,這與孩子的適應能力息息相關,無法適應新環境就會產生對他人的依賴,久而久之,這樣的孩子很難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
1. 父母管孩子太多
很多父母幹涉孩子的生活自己卻不自知,父母喜歡幫助孩子做本應該是孩子自己獨立完成的事務就是對孩子幹涉太多。
父母的幹涉會讓孩子產生一種無論什麼事情都有父母幫襯的錯覺,日後不在父母身邊後就會非常手足無措,仿佛失去了雙臂一般無法生存。
2. 家長對孩子過於關愛
當今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溺愛非常嚴重,正是這種溺愛讓孩子貪圖享樂而不懂得積極奮鬥,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人生應該由自己掌握,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自然也就不會獨立完成事情了。
3. 孩子離不開父母的照顧
很多孩子離開父母后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因為沒有人給自己洗衣服而變得髒兮兮,因為沒有人照顧自己的三餐,而變得飢不擇食,沒有人督促自己的學習而變得懶惰不堪,這些都是孩子對父母產生依賴心理的表現,常言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離開父母的孩子才會真正成長。
1. 給予的關愛要適度
適度的關愛會促進孩子的成長與學習,因為愛會帶給人力量,但一定不能發展為溺愛,否則會讓孩子喪失獨立性,變成一個依賴父母長不大的孩子。
2. 放手讓孩子成長
父母不要幹涉孩子的生活,每個孩子都一個單獨健全的人,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不要對孩子施加過多的限制,孩子就像新生的花朵,要自己去努力成長,至於向哪個方向開放是家長管不了也不應該管的事情。
孩子對父母產生依賴心理很正常,畢竟一起生活了那麼多年,但父母要知道孩子最終還是要獨自去創建屬於自己的家庭的,通過自己的勞動與能力開創自己的生活。
所以家長們不妨儘量放手讓孩子大膽去做,不要禁錮孩子自由自在的思想,新生的生命會給你無限驚喜!
我是崔氏育兒堂,更多有價值的育兒資訊,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