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愛叫做「放手」,父母教育孩子時,學會運用狐狸法則很重要

2020-09-12 崔氏育兒堂VIP

文丨崔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當今,很多孩子無法養成獨立的人格習慣,其實和父母有很大關係,常常是父母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

------引言

案例

隔壁家老趙就是這樣一個例子,老趙的孩子小紅非常依賴老趙,從洗襪子到上學,每一件事都需要老趙的幫忙。

在家這樣也就算了,但在學校也要麻煩同學或者是老師,這讓老趙非常苦惱,因為孩子的事情老趙還被老師叫過去談話,關於教育孩子這一點老趙感到不知所措。

分析

那麼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注重什麼才能讓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好習慣呢?孩子過於依賴父母和父母有什麼關係呢?孩子不獨立會有哪些表現呢?父母怎麼去糾正孩子的壞習慣呢?

其實,可以參考狐狸法則。

狐狸法則是什麼?

眾所周知,狐狸是生物中習性很特別的一類生物,在沈石溪的《狼王夢》中就有提到,狐狸在成年後都會被母狐狸也就是自己的母親驅逐出家門,也就是所謂的狐狸洞。

此時小狐狸就必須學會應對自然界的一切挑戰,從氣候到天敵,每一樣都足以讓小狐狸命喪黃泉。

再看看現在的孩子,很多孩子摔倒了還要家長抱起來,其實家長們不妨試試不去幫助孩子站起來,而只是遠遠地鼓勵孩子,給予孩子力量。

常言道,失敗乃成功之母,讓孩子體驗自己站起來的感覺後,會讓孩子有更多的收穫與進步。

孩子獨立性不夠的表現

1. 情緒不受自己控制

當今有很多孩子不會把控自己的情緒,其實這也正常,畢竟孩子還小,但父母們要教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否則將來孩子長大以後也還是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沒有人會願意和一個情緒不穩定的人做朋友,畢竟情緒不穩定說明這個人不夠獨立,所以讓孩子學會獨立消化情緒很重要。

2. 自己不會動手去做

不夠獨立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不善於動手,孩子不善於動手就會習慣性地依賴於他人,而不會主動獨立完成自己的事務。一個動手能力差的人能做好什麼呢?這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是致命的,身邊所有的人都會有離開的時候,每一個人到最後都要靠自己。

3.不能快速適應新的環境

倘若一個孩子很難在新環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懂得去變換思路和地位,儘快融入環境,那麼孩子將會陷入一種極不穩定的環境中,這與孩子的適應能力息息相關,無法適應新環境就會產生對他人的依賴,久而久之,這樣的孩子很難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

孩子為什麼會獨立性差?

1. 父母管孩子太多

很多父母幹涉孩子的生活自己卻不自知,父母喜歡幫助孩子做本應該是孩子自己獨立完成的事務就是對孩子幹涉太多。

父母的幹涉會讓孩子產生一種無論什麼事情都有父母幫襯的錯覺,日後不在父母身邊後就會非常手足無措,仿佛失去了雙臂一般無法生存。

2. 家長對孩子過於關愛

當今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溺愛非常嚴重,正是這種溺愛讓孩子貪圖享樂而不懂得積極奮鬥,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人生應該由自己掌握,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自然也就不會獨立完成事情了。

3. 孩子離不開父母的照顧

很多孩子離開父母后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因為沒有人給自己洗衣服而變得髒兮兮,因為沒有人照顧自己的三餐,而變得飢不擇食,沒有人督促自己的學習而變得懶惰不堪,這些都是孩子對父母產生依賴心理的表現,常言道,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離開父母的孩子才會真正成長。

父母應該怎麼運用「狐狸法則」?

1. 給予的關愛要適度

適度的關愛會促進孩子的成長與學習,因為愛會帶給人力量,但一定不能發展為溺愛,否則會讓孩子喪失獨立性,變成一個依賴父母長不大的孩子。

2. 放手讓孩子成長

父母不要幹涉孩子的生活,每個孩子都一個單獨健全的人,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不要對孩子施加過多的限制,孩子就像新生的花朵,要自己去努力成長,至於向哪個方向開放是家長管不了也不應該管的事情。

總結

孩子對父母產生依賴心理很正常,畢竟一起生活了那麼多年,但父母要知道孩子最終還是要獨自去創建屬於自己的家庭的,通過自己的勞動與能力開創自己的生活。

所以家長們不妨儘量放手讓孩子大膽去做,不要禁錮孩子自由自在的思想,新生的生命會給你無限驚喜!


我是崔氏育兒堂,更多有價值的育兒資訊,關注我。

相關焦點

  • 愛孩子就要學會「放手」,父母運用「狐狸法則」,培養孩子獨立性
    在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同時,不知道各位家長是否了解「狐狸法則」,這個故事主要講的就是小狐狸在長到一定的年齡時就一定要離開自己的父母單獨去生存,這就是遵循了「適者生存」的原則,凡事靠自己的力量在社會上立足才能長久。
  • 給孩子最好的愛:放手讓孩子獨立,家長要學會「狐狸法則」
    那要怎麼杜絕孩子形成這種不好的習慣呢?家長應該要先了解狐狸法則。說到這裡,家長不禁就會疑惑了。那狐狸法則到底是什麼呢,讓我們去看看吧!那麼,這樣的教育有什麼壞處呢?父母們隨我去了解一下吧!原來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心會有這麼大的壞處。那正確的方法是什麼呢?我們去看看吧!遵循狐狸法則,給孩子最好的愛!1.給孩子適當的關心。在一個的動畫中:母親為了讓孩子學會獨立生活,就經常從小事中教育他。
  •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他們認為這樣做對孩子有好處,孩子可以少犯錯誤。事實真是如此嗎?非也!許多這樣被保護過度、關愛過度的孩子,他們在學校往往表現為自主能力較差,缺少對一些事物的獨立判斷,難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就像溫室裡的幼苗,看起來也許很光鮮,可一旦去掉溫室,將其暴露在風雨中的時候,這些溫室裡的秧苗就會變得十分脆弱。  誠然,家長對孩子的關愛本無可厚非,這也是教育的一種重要組成部分。
  • 擔心孩子依賴性強,父母學會巧用"狐狸法則",不怕長大沒出息
    父母要意識到自己的過度保護並不是真正對孩子的好,學會巧用狐狸法則,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在狐狸的世界裡,成年的狐狸是不能跟父母在一起生活,它們必須獨立養活自己,這也是自然法則。「狐狸法則」,你的孩子將來會更有出息所謂的狐狸法則,就是指家長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獨自去面對困難,雖然心有不舍,但卻可以很好地鍛鍊孩子的生存能力。
  • 有一種愛叫「放手」,該放手時就放手
    在當今這個社會,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變得十分微妙,而孩子的學習成了父母心中一個焦慮的點。為了孩子,做父母的往往付出了很多,尤其是家有中考、高考的學生家長,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不比孩子的壓力小,而這種憂慮和負擔,就是對孩子深深的愛和牽掛。
  • 狐狸法則:總覺得孩子還沒長大?放手才能讓孩子真正成長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狐狸法則。雖然這看起來有些殘酷,但是歷經磨練的小狐狸們卻都能很好的適應自然界。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他們凡事都依靠父母,從而失去了獨立生活的能力,最終只能成為成年的巨嬰。父母總以為自己把孩子抓在手心裡不放手,才是對他們最大的愛,因為在自己的保護下,孩子不會受到一絲一毫的傷害,這會讓他們更安全。但其實這不是愛而是控制,當孩子總是被父母庇護在羽翼之下生活時,對他們的成長其實是非常不利的。
  • 怕孩子跌倒、受傷?適當放手才是最好的選擇,狐狸法則請了解一下
    一、造成的負面影響有:1.孩子缺乏自主能力現在有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只要求孩子把學習學好,其他什麼不用管,靠父母來親自打理。但是,總有一天孩子會離開父母的「臂膀」。告訴他們什麼是自己必須完成的,如果孩子有不了解的東西,我們可以幫助了解。但是需要自己親手做時,要獨立完成。只要這樣做,慢慢地你就會發現,孩子的獨立能力提高了。他們不再依賴於父母,有了自己的獨立思想。2.增加孩子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經常有一些家長給我反應,孩子動手能力很差,幾乎不會做任何家務。
  • 遵循三大法則,孩子的小宇宙會瞬間爆發,能力更強大!(父母必看)
    「啃老族」的出現,一方面是孩子本身缺乏進取意識,另外也跟父母當初盲目的寵溺有很大的關係。因此,中國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他們看似最愛孩子,但是也最不會愛孩子。愛孩子就要會教育孩子,給到孩子的教育也是在為孩子將來適應社會做鋪墊,父母應遵循以下幾條法則,既能提升育兒技能,又能讓孩子更優秀,擁有更強的適應社會的能力。
  • 靠人不如靠己,想讓孩子真正得到成長,父母別小看「狐狸法則」
    家長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狐狸法則」。什麼是「狐狸法則」?在狐狸的生存環境中,一旦到達到一定年齡就會被父母驅逐出門,俗話說得好,落後就要挨打,此時如果狐狸不學會自己獨立生活,就只有接受生態系統的淘汰。「狐狸法則」?
  • 家長了解「狐狸法則」,做到「三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現在仍舊有許多家長都在做著和林女士相同的事情,這些家長都認為孩子就一定要照顧著,總覺得只有孩子在自己的身邊,他們才可以更好的成長。可是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離開了父母的懷抱,或許他們可以飛得更高呢?了解狐狸法則,幫助家長教育更獨立的孩子。
  • 李玫瑾:獨立意識父母要早培養,get狐狸法則,提高孩子獨立能力
    狐狸,是一種智商超級高的動物,自古就被稱為「狡猾」的狐狸。狐狸還很可愛,那只可愛溫暖、一直相信童話的阿狸就陪伴了很多人的成長。有這樣一個關於狐狸成長的故事:狐狸爸爸覓食時被捕獸器夾住去世,狐狸媽媽為了養活7個孩子,在它們很小的時候,就讓小狐狸們自己獨立出去覓食,沒有覓到食物,就任由孩子們餓著,狐狸媽媽只是遠遠地在周圍看著,結果這些長大的小狐狸比其他的狐狸更健康、強壯,生存能力更強。
  • 《隱秘的角落》: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如果你已經為人父母,希望你是一個愛的剛好的父母;如果你還未成為父母,希望你有一個愛的剛好的父母;愛,不該是對親密關係的綁架,放手不等於失去;緊緊握住的,才讓人難以呼吸。是不是我們習以為常的教育方式?你有沒有留心孩子聽到這些話語後是什麼反應?機靈的眼神有一刻黯淡了,愛笑的姑娘幾天沒有露出牙齒了,無話不說的孩子突然關上了房門……或許我們愛的方式已經有問題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愛的控制」。什麼是控制型父母?
  •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臨沂孟園實驗學校
    有一種愛叫放手,有一種成長叫退後。只有教師學會了退,學生才能學會進。學會等待也是一種教育的幸福。能夠熟練的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這一問題,多好的運用!掌聲起(我在群裡發了鼓掌的表情圖)!我覺得家長贊的不僅僅是孩子的大膽質疑,贊的更是孩子們精彩的,有理有據的講解;贊的是他們能夠對所學知識的加工應用。崔允漷教授說:「教了,不等於學了;學了,不等於學會了」。我認為崔教授的這句話很有道理。所有知識要想內化於心,都需要學生學會,並在學會的過程中會學,會用,將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工具,真正實現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生活且應用於生活。
  • 愛因斯坦:不想孩子成為「巨嬰」,父母一定要懂得這個狐狸法則
    自然法則【狐狸法則】前額葉調動動物腦,可以用自然法則或者狐狸法則來理解:簡單的說,就是你要讓孩子學會獨立,你必須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因此,不想孩子成為「巨嬰」,父母一定要懂得這個狐狸法則。狐狸法則:成年後的狐狸不能跟父母在一起生活,它們必須獨立養活自己,這也是自然法則這個法則,不是空穴來風,它是有道理的,而它的道理,就是前額葉與動物腦的特徵決定的。
  • 美國心理學家:不想讓孩子變成「巨嬰」,父母要善用狐狸法則
    但是,如何避免孩子成為「巨嬰」,培養出獨立性強的孩子呢?狐狸法則揭示愛孩子的真諦森林中有一對狐狸夫婦,它們有5隻狐狸寶寶。隨著小狐狸們一天天長大,狐狸爸爸開始教小狐狸捕食和躲避危險的技巧。這就是大自然中流傳的狐狸法則,愛孩子就要讓他學會獨立!現在有很多孩子,獨立性很差,都上小學了還需要家長幫忙收拾書包,什麼事都要依賴家長的幫助,成了一個「巨嬰」!
  • 父母管孩子時,老人不該插手|殊不知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前言:父母管孩子時,老人真不該插手!最近幾天家裡總是雞飛狗跳,小孩兒哭,大人叫,我的頭都快爆炸了。我管教女兒時,母親總要跟後音,她跟著嘮叨指責時,女兒頂嘴更厲害,家裡氣氛就越來越不好!如果在我和孩子發生矛盾時,母親去她的臥室關上門,不要插手,那問題很快就解決了,根本沒有這麼複雜和生氣。其實母親也是很愛我女兒的,帶出去玩兒想買啥就買啥,女兒也很黏她。不知為啥,我指責女兒時,媽媽一插嘴,我的火氣就更大。她是老人我又不能對她發火,只能像機關槍一樣把炸藥都打在了女兒身上,這是一種什麼心理?是什麼在作怪呢?
  • 雙向教育中的黃金法則,學會雙向教育,用愛來教育孩子
    而這樣的法則出現在《雙向教育》一書中,這是一本由梅傑寫成的著作,在這本書中有一個黃金法則——R=tlc的公式,這個公式不僅是用來教育孩子們的,還能幫助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並且無論是孩子還是父母,都能從這樣的法則中學到很多東西。這本書中一直被認為是黃金法則的等式用我們的語言來翻譯則是:用思考,信心和愛來組成一個人的責任。而想要做到這個等式就必須學會體貼,關懷和愛。
  • 如果真的愛孩子,請家長熟知「狐狸法則」,並用於培養孩子
    其實很多家長也會有類似的問題,對孩子成長的瑣事太過在意,反而忘記了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的人格。這一點動物就十分聰明,孩子已經超過了2歲的寶媽不妨學習一下狐狸的育兒方法。一.什麼是狐狸法則老狐狸在生下小狐狸後,會進行撫養和哺育
  • 擔心孩子依賴性強,長大沒出息?巧用「狐狸法則」娃想不優秀都難
    文|秘籍君為人父母,總想給孩子最好的一切。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也總想盡全力,為孩子掃平一切障礙,讓他們順順利利長大,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但是,結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鄰居家兒子今年剛上大一,卻因為無法適應大學生活,吵著要退學。鄰居寶媽說,一心想要給兒子更好的教育,讓孩子考上好大學,有出息。所以,平時在家裡除了學習,她什麼都不讓兒子做。
  •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今天來說說我們與孩子,其實只是開頭的十個字就讓我思考了很久。因為我一提筆寫的前十個字是:今天來說說孩子與我們。寫完猶豫了好大一會兒,然後就改成了我們與孩子。可能大家覺得這有啥不就是一個前後的問題嘛。但是這卻讓我想到了我老公經常抱怨的一句話,有了孩子你心裡眼裡都只有孩子。是的啊,就連剛剛寫也是把孩子放在了我們的前面。可見孩子在我這個初為人母的心裡是多麼的重要。試問哪個母親不是這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