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2021-03-04 優美文字迷


...

  

    每天學生上學的時間,學校門口總會聚集著許多家長。這當中,想把孩子親自送到教室的低年級家長絡繹不絕。儘管值班教師告訴他們:學生自己會走進教室的。但還是有許多家長總是找各種各樣的藉口,不是怕孩子找不到「作業本」,就是說怕孩子把該拿的東西弄掉了,或者說幫孩子把書包送上,更有意思的說孩子找不好教室,怕孩子迷路……

  對於此類現象大家肯定不陌生,在我們身邊有許多這樣的家長,他們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全能家長」,努力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他們認為這樣做對孩子有好處,孩子可以少犯錯誤。事實真是如此嗎?非也!許多這樣被保護過度、關愛過度的孩子,他們在學校往往表現為自主能力較差,缺少對一些事物的獨立判斷,難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就像溫室裡的幼苗,看起來也許很光鮮,可一旦去掉溫室,將其暴露在風雨中的時候,這些溫室裡的秧苗就會變得十分脆弱。

  誠然,家長對孩子的關愛本無可厚非,這也是教育的一種重要組成部分。但問題是任何事情都應當有一個「度」的要求。一些家長過度的「愛」有時會迷失孩子的雙眼,束縛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生活中,見諸媒體的因愛而悔的事例有許多。這當中不乏一些讓人扼腕的悲情故事,在此不忍再去贅述。

  愛孩子,不讓孩子受到傷害,是每個父母的責任。但是以愛的名義,不讓孩子參與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剝奪孩子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權利,這種過度的「愛」會讓孩子失去自我,失去本該快樂的童年,甚至影響孩子一生的健康發展。讓孩子在社會上能自立、自強地快樂生活是教育的最終目的,而融洽的家庭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獨立實踐中的所感所悟、生活中的一些苦難和磨鍊……這一切都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沃土。

  我上中學的時候,看過一部日本電影叫做《狐狸的故事》。電影描述的是當小狐狸剛剛長大時,那些身為父母的老狐狸卻「狠心」地把它們從家中趕走。至今我還記得:那些被老狐狸趕走的小狐狸眼中充滿著憂傷和無助,然而,老狐狸在短暫的留戀後則是義無返顧地轉過自己的頭。

  當時的我,感覺身為父母的老狐狸過於狠心,甚至在看電影的過程中還流下了傷心的眼淚。但後來我慢慢懂得:這就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則。電影所要傳達給大家的是一種生存的哲學,一種成長的哲學。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去生存,那麼你就將被大自然無情的淘汰。如果你在父母身邊永遠有所依靠,那麼有朝一日當你獨立去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你就將無所適從。

  有這樣一位母親,她給即將遠行的兒子寫了一封信,其中有一句「你註定要成長,而我要退到幕後」令人難忘。這位母親明白,愛是為了讓孩子更好的離開,所以,她選擇用心靈深處的摯愛去放飛孩子,讓他擁有更加廣闊的空間。

  其實,過於平坦的路往往會讓人倦怠,生活中的風風雨雨則更能激發一個人前行的鬥志和勇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酸甜苦辣都是營養,生活百味都要體驗」。「三十歲兒童」、「啃老族」等現象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不希望在自己孩子身上出現。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凡是兒童能夠自己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做」。如果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我們會發現孩子的潛能是無窮的;如果我們一直「大手幫小手」,我們的孩子將會在無形中被剝奪許多發展的機會。當然,放手並不等於放任,我們應如那位媽媽一樣為孩子給予方向、方法上的指導,其餘的讓孩子自己在實踐中去摸索。

  各位家長,當孩子蹣跚學步的時候,也許不需要你一直去扶著孩子。孩子需要的,也許就是你鬆開手時一句鼓勵的話,讓孩子在一條正確的路上自己試著走。即使跌倒,那也是一種成長。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於成長世界尊重的時候,那就是他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是一個人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這樣的成長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一句「都是為你好」,成為許多家長的「口頭禪」,也成了家長過度「愛」孩子和包辦管理的一種藉口。其實,愛孩子沒錯,多關注孩子也沒錯。但是,當孩子到了可以自由成長的時候,當你為孩子付出許多但孩子卻不遂你所願的時候,你不妨換一種愛的方式,試著放一放手,孩子可能會成長得更好!

相關焦點

  • 《隱秘的角落》: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如果你已經為人父母,希望你是一個愛的剛好的父母;如果你還未成為父母,希望你有一個愛的剛好的父母;愛,不該是對親密關係的綁架,放手不等於失去;緊緊握住的,才讓人難以呼吸。「你不能和他成為朋友」「你知道外面有多少壞人嗎?」父母們給孩子營造出一種「除了我,其他人都不可信」的錯覺,時間一長,孩子變得不願意社交了,可能父母還會補一句「這孩子天生內向」。
  • 除了相愛相殺,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1993年事發時,張玉環和宋小女夫妻有兩個兒子,一個三歲一個四歲。張玉環入獄後,「孤兒寡母」陷入困頓之中,宋小女還身體有病,她於1996年離開江西去到福建「改嫁」,但條件是「必須撫養兩個兒子、自己可以繼續為張玉環申訴」。 「我那時整天念叨張玉環,甚至能叫錯名字。」
  •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可能大家覺得這有啥不就是一個前後的問題嘛。但是這卻讓我想到了我老公經常抱怨的一句話,有了孩子你心裡眼裡都只有孩子。是的啊,就連剛剛寫也是把孩子放在了我們的前面。可見孩子在我這個初為人母的心裡是多麼的重要。試問哪個母親不是這樣的呢。鄧肯說過一句話:母愛是多麼強烈,自私,狂熱地佔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現在讀來這句話內心是多麼深刻的感受。
  •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臨沂孟園實驗學校
    有一種愛叫放手,有一種成長叫退後。只有教師學會了退,學生才能學會進。學會等待也是一種教育的幸福。已經提交了10多份作業,仍沒有任何一個同學有疑問,即便如此,我仍然有足夠的耐心等待那個發現問題的同學出現。功夫不負苦心人,等到第16個同學的時候,她沒有提交作業,而是弱弱的在微信群裡問道:「老師,您看看這題(她圈出別的孩子作業上的這題)?」我在手機這邊暗自高興,終於有學生發現問題了。便在群裡回道:「大家一起看,一起交流。我看了,我會了,大家不一定會,大家可以嘗試著找方法驗證。
  • 有一種愛叫「放手」,該放手時就放手
    在這種大包大攬的愛中,還有一種典型的愛,竟然會變得那麼「自私」與「貪婪」。在今年的高考中,距離高考還有二十一小時的時候,一位考生在準備自己考試時所需物品,結果卻發現自己的身份證不見了,他翻遍了家裡每個地方,卻始終沒有發現自己的身份證。
  •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雖然我捨不得你,但我必須得放手了!
    我是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點擊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說到愛情,我們談到「放手」一詞。很多人對「放手」的理解,只局限於分手之後。其實,那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在愛情的整個過程中,都存在著放手的可能,就看你願不願意放手。
  • 《詩經》永流傳——世上有一種愛叫做放手和成全
    古代就有,《漢廣》做了最生動的描述。「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有一種愛叫放手,有一种放手叫無奈,既然無法相守,那就放過自己
    曾經的歡聲笑語,曾經的兮兮相惜,都猶如昨日班的清晰,更加如夢境般的刻骨,如果有一種愛叫做放手,但是這种放手是多麼的殘忍和無奈!只是這種愛除了放手別無選擇,從此以後不會擾亂彼此的寧靜,不在影響彼此的生活,就算是分開了,彼此的性命依然都記得!
  • 戀愛時,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應該果斷做到「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愛應該有針對性,先要確保你自己對待愛情的態度和做法沒有錯,然後選擇一個值得你付出的對象去愛,才不會讓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如果你不去判斷對方是否值得你愛,盲目為之,愛錯了人,那結局就不會好。別把感情浪費在不愛你的人身上!
  • 《我拿什麼拯救》世界上有一種愛叫做放手,這种放手是真的愛你!
    哪有那麼多女人,在年華消逝的時候還可以找更好的?男主與女主的巧合太多,兩人的愛超越了生命,雖然感覺現實中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感覺編劇真的是要賺我們的淚點……結局留白,好壞都已經不重要了,生還是死男主女主其實都挺滿意的了吧…這個時候,請男人堅定地站起來,告訴她:未來的日子有我,我會對你的不離不棄負責到底!女人肯定也會和男人一起努力面對未來的!
  • 「明知道有一種愛叫做放手,我卻還是忘不了前任」
    Chapter1愛而不得,愈求愈切。得不到的愛,就像是別人家的青果,明知道不屬於自己,卻越想越百爪撓心,越得不到滿足,越想要。多少愛情導師教導我們有一種愛叫做放手,不過是未身處其中罷了,只有真正投入的人才知道,只要愛了,怎麼甘心放手。安楠和齊格飛分手的第三個月,偶爾聞到衣櫃裡殘存的他的味道,還是忍不住淚流滿面。
  • 海歸學霸成了啃老的「巨嬰」,我想說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02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但如果總怕孩子受傷、受苦、受累。什麼也不放手讓孩子去做,什麼也自己幫著做了。孩子無論多大,學習多優秀,除了讀書什麼也不會,這和養育一個「巨嬰」有什麼區別。已經四十多歲的大衛,從小就是學霸。
  • 有一種深愛,叫做始終如一
    >何為深愛?其實,人生有許多遺憾就是因此而來的,一次錯誤的選擇,讓自己遺憾終生。愛上一個人之後,在你想要放棄的時候,多去想想你們最開始是因為什麼而在一起?最開始的感情是否也有過快樂的回憶?如果你們也曾幸福過,此刻就不應該那麼輕易的就放手,多想想當初為什麼要堅持,也許一切都會不一樣。
  • 李聖傑《手放開》:有一種愛叫做痴心絕對手放開!
    這首歌也有粵語版本,是有吳雨霏演唱的《明知做戲》,對比過粵語和國語的兩個版本,國語裡闡述的是一個痴心的男生,為了讓自己心愛的人得到幸福,甘願放開雙手,成全她和另一外男生。而粵語版本,講述的是女生對於愛情的執迷不悔,雖然知道無法開花結果,但是也不願意放手,甘願在背後默默付出,不求回報。
  • 有一種愛可以「適時放手」
    對於孩子,「放手」意味著不再控制,信任孩子,解放自己。可是現實中卻有不少人緊緊抓著孩子不放手,生怕一放手,孩子就無法活下去一樣。我就是要打你,讓你知道什麼是該有,什麼是不該有。你若不改,我就不放下打你的手。 雨雨心理:你為什麼要打我,你太傷我的心了。你根本就不懂我,不愛我,而且你還教會了我:「打」就能解決問題。
  •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飛翔吧,寶貝
    即興奮又焦慮,很多的擔心和不舍,但是又必須放手,讓他自己去飛翔。 從她嗷嗷墜地到現在會自由奔跑,我沒有一秒鐘離開過她,每天就像一個陀螺,不停的圍著她轉!似乎自己的生活都慢慢的退化到完全沒有了。 購物車裡全是她的東西,出去逛街,只進母嬰店,玩具店。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也會抱怨,好累,好想做回曾經的自己而不是現在的媽媽。
  • 有一種愛,叫做:不去打擾、祝你幸福
    ,那「放下」就是一種境界。不管多痛,最終,我們還是不得不放手。有人說,時間可以幫我們療傷,但後來我們發現,傷雖好了,但疤痕永遠都在。真正愛過一個人,他便會永遠「住」在心裡。即使今後不會再見面,我們的腦海裡也會時不時「彈」出對他的思念。有一種愛叫做放手,如果我的離去能給你帶去一份愜意,那我便還你自由。
  • 兩起「弒母案」的警示: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2016年2月14日謝天琴屍體被警方發現,認定其子吳謝宇有重大嫌疑,開始懸賞通緝吳謝宇。2019年4月,吳謝宇在重慶機場被抓獲歸案。2020年12月24日,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吳謝宇故意殺人、詐騙、買賣身份證件案。履行起訴、質證、控辯、陳述等程序後,法庭宣布休庭,擇期宣判。
  •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父母教育孩子時,學會運用狐狸法則很重要
    這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是致命的,身邊所有的人都會有離開的時候,每一個人到最後都要靠自己。父母的幹涉會讓孩子產生一種無論什麼事情都有父母幫襯的錯覺,日後不在父母身邊後就會非常手足無措,仿佛失去了雙臂一般無法生存。
  • 有一種愛叫做:不能說
    有一種思念叫:冷靜有一種孤獨叫:深沉有一種痛苦叫:無奈有一種愛情叫:不說不是所有的痛苦都能說出來的,能說出來的不算什麼痛苦,不是所有的傷心都可以哭出來的,能哭出來了也不算什麼傷心,不是所有的愛戀都可以說出口的,能說出口的愛戀也算是太傷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