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角落》: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2020-08-29 幸福力心教育

如果你已經為人父母,希望你是一個愛的剛好的父母;

如果你還未成為父母,希望你有一個愛的剛好的父母;

愛,不該是對親密關係的綁架,放手不等於失去;

緊緊握住的,才讓人難以呼吸。


《少年說》中有位初中女孩的故事讓無數網友高呼感同身受。

從小學三年級起,她就開始了寫小說的歷程,至今已創作了30多萬字。

56本小說!令人嘆服!

寫小說讓她的文科成績都還不錯,她也認為自己長了一顆文科的腦子。

但在爸爸的眼裡,文科成績的優秀不能掩蓋數理化的劣勢,學習偏科是大問題。

發現女兒寫小說之後,爸爸一次性把她藏在書包裡、房間裡的56本小說全部撕了,因為他篤定積累小說素材就是女兒成績不佳的原因。

女兒鼓起勇氣,站上主席臺訴說自己的傷痛,希望得到爸爸的理解和道歉。

撕毀小說便是撕毀創作者的靈魂...

然而換來的,卻是更加令人窒息的「溝通」和「鼓勵」。

爸爸不覺得「摧毀」女兒的創作心血有什麼問題,無法共情她的傷心與難過,認為撕掉小說完全是為了她不在學習上分心,是為了她更長遠的將來。

爸爸的方式

很多網友表示自己小的時候都曾經歷過同等的委屈和憤怒。

令人窒息的愛...

你先把數學成績提上去,我們再商量別的

我都是為你好

你怎麼不聽話呢

你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噓....

這些話語是不是覺得似曾相識?是不是我們習以為常的教育方式?你有沒有留心孩子聽到這些話語後是什麼反應?

機靈的眼神有一刻黯淡了,愛笑的姑娘幾天沒有露出牙齒了,無話不說的孩子突然關上了房門……

或許我們愛的方式已經有問題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愛的控制」。


什麼是控制型父母?


控制型父母,顧名思義,是指對孩子的生活事無巨細的關注並且過度掌控的父母。

他們會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是最無私的父母;但同樣也是最自私的父母,他們將孩子剛冒出芽的自主性與創造性連根拔出,有時不放心還會再噴灑上農藥,讓它變成荒地。

&34;

比如最近的熱播劇《隱秘的角落》中,單親媽媽周春紅事事以兒子為先,讓他除了學習不要管任何事,交朋友不重要,性格內向不重要,與學習無關的都不重要。

圖源:《隱秘的角落》

小歡喜》中,為了讓在區重點上學的喬英子更好的備戰,母親將女兒的房間裝修為全靜音模式,只在牆上留了一扇玻璃窗,以便更好地「關心」她。在「抬頭是老媽,低頭寫作業」的環境中學習,對於正處於青春期前的喬英子來說,想必不是一種愉悅的經歷。

圖源:《小歡喜》

北大的王猛,也自述幼時總是被父母以愛之名而控制。父母不顧學校教師的統一要求,強硬規定他的穿著;不願他學習奧數,在他丟失文件夾後冷嘲熱諷;無視他優異的成績,違反中考前彼此的約定,強迫他繼續留在本校就讀高中。

王猛書信節選

而這並不是個案,是許許多多控制型父母中的冰山一角。控制型父母通常都有著專屬必殺技:


社交掌控

「你要去哪?和誰去?去幹嗎?」「你不能和他成為朋友」「你知道外面有多少壞人嗎?」

父母們給孩子營造出一種「除了我,其他人都不可信」的錯覺,時間一長,孩子變得不願意社交了,可能父母還會補一句「這孩子天生內向」。


自尊貶損

「你不行」「以你的水平怎麼能考上呢」「你幾斤幾兩我不知道嗎?」

當然,父母們是了解孩子的,或許孩子更了解孩子呢?


情感綁架

「爸爸媽媽把你養這麼大,你就這麼孝順我們的?」「你知道我多辛苦嗎?」

父母有時才是最厲害的傳教者,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傳遞給孩子愧疚感。


經濟斷絕

「你要不按照我們的要求,就別向我們要錢」「你要敢出去,就別回來」

對於經濟尚不獨立的孩子,金錢無形中為他們畫下了止步結界。

&34;


為什麼父母喜歡控制孩子?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沒有人會不認可他們給予孩子的愛,那些總是不自主的表現出來的控制行為究竟是源於什麼呢?


1、父母從小缺乏安全感

早年缺失父母關愛的孩子長大後會盡全力去愛自己的孩子。

「我不想讓我孩子像我一樣沒有愛。」

他們在傳遞愛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從孩子身上汲取安全感,愛得太滿便容易溢出來。


2、在一個沒有自由的家庭長大

「我變成了我最討厭的樣子。」

都說父母是最好的老師,父母控制型的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下一代父母。或許作為父母自己也沒察覺,年幼時發下的誓言「我以後堅決不會這樣對待我的孩子」,現在居然就兌現了。


3、不信任孩子

有些愛孩子的父母們總是以「性本惡」來看待自己的孩子,擔心如果不好好管教他們就會誤入歧途。這往往來自對孩子極度的不信任,不相信他們可以做好任何事。


引導孩子是正確的,但做一盞指路的明燈比一條牽引繩效果更佳。

圖源:網絡


那些被控制過的孩子怎麼樣了?

被父母控制的孩子真的有向著父母期待的方向發展嗎?答案往往是否定的。

父母控制孩子,看似是為了保護孩子,其實,是在強迫孩子做出各種改變。這種赤裸裸的不接納和不認可,導致孩子也不會愛自己,接納自己。

父母在孩子的頭頂上布置了一張巨大的黑網,吸走了孩子身上所有的光,他們成為一個暗淡的人。一個眼裡無光、心裡無光的人,他的現在、未來又怎麼會有光呢?

《隱秘的角落》中朱朝陽看起來永遠是班級第一名,然而內心早已住進了扭曲的靈魂,成為下一個張東升。

圖源:《隱秘的角落》

《小歡喜》中喬英子患上抑鬱症,想要跳海自殺。

圖源:《小歡喜》

北大王猛拉黑父母6年,寫信與父母決裂,並在末尾寫到「記住,在世界的一角,有一個傷痕累累的靈魂在恨著他的教育者們。」

北大王猛書信節選

而那些被父母以愛的名義控制過的網友們這樣說:

成年的提線木偶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愛過分沉重,無形中變成了孩子的負擔,影響他們的成長:

社交障礙:一味的管控,讓孩子在面對社交時開始退縮,感受到極度的焦慮,將自己框住出不去,別人也進不來。

自我否定:總是推動孩子「獲取成就」,往往會將孩子培養成不願意挑戰、不接受挑戰的人。孩子會秉持著「避免失敗」的原則做一些遠遠低於他能力的事情,因為內心總有個聲音在告訴他「你不行」。

優柔寡斷、無決策能力:習慣了凡事被決定,到了不得不自己決策時,就會出現極強的選擇恐懼症,這樣可以,那樣也行,猶豫不決。

喪失個性:過度的愛讓聰明的孩子眼裡沒光了,只會機械地服從。

圖源:網絡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一切特立獨行的人格,都意味著強大。」 ——加繆

孩子因父母給予生命,才得以來到世界。但是,他們卻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意願,也有自己想走的路,自己不一樣的人生。

或許在不經意間父母已經覺察到自己愛得太滿的行為,那我們該如何學會放手呢?


改變認知

首先他是他自己,其次他是你的孩子。

父母往往會有一種錯誤的觀念,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孩子是父母的附屬品,把孩子當作一個牽線木偶,而且把這種觀念當成是理所當然的。

聰明的父母會尊重個體差異性,尊重孩子的邊界,用智慧的眼睛發現孩子獨特的美。


管好你自己

曾經聽到過一個令人發笑的段子:「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管好你自己。」

你的生活中有孩子,但孩子並不是你全部的生活;孩子會讓你的生活更有色彩,但孩子不是色彩全部,聰明的父母都在提升自己,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少管我!

「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外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外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外一個靈魂。」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


如果你已經為人父母,

希望你是一個愛的剛好的父母;


如果你還未成為父母,

希望你有一個愛的剛好的父母;


愛,不該是對親密關係的綁架,

放手不等於失去;

緊緊握住的,才讓人難以呼吸。

圖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誠然,家長對孩子的關愛本無可厚非,這也是教育的一種重要組成部分。但問題是任何事情都應當有一個「度」的要求。一些家長過度的「愛」有時會迷失孩子的雙眼,束縛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生活中,見諸媒體的因愛而悔的事例有許多。這當中不乏一些讓人扼腕的悲情故事,在此不忍再去贅述。  愛孩子,不讓孩子受到傷害,是每個父母的責任。
  • 除了相愛相殺,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1993年事發時,張玉環和宋小女夫妻有兩個兒子,一個三歲一個四歲。張玉環入獄後,「孤兒寡母」陷入困頓之中,宋小女還身體有病,她於1996年離開江西去到福建「改嫁」,但條件是「必須撫養兩個兒子、自己可以繼續為張玉環申訴」。 「我那時整天念叨張玉環,甚至能叫錯名字。」
  •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可能大家覺得這有啥不就是一個前後的問題嘛。但是這卻讓我想到了我老公經常抱怨的一句話,有了孩子你心裡眼裡都只有孩子。是的啊,就連剛剛寫也是把孩子放在了我們的前面。可見孩子在我這個初為人母的心裡是多麼的重要。試問哪個母親不是這樣的呢。鄧肯說過一句話:母愛是多麼強烈,自私,狂熱地佔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現在讀來這句話內心是多麼深刻的感受。
  •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臨沂孟園實驗學校
    有一種愛叫放手,有一種成長叫退後。只有教師學會了退,學生才能學會進。學會等待也是一種教育的幸福。已經提交了10多份作業,仍沒有任何一個同學有疑問,即便如此,我仍然有足夠的耐心等待那個發現問題的同學出現。功夫不負苦心人,等到第16個同學的時候,她沒有提交作業,而是弱弱的在微信群裡問道:「老師,您看看這題(她圈出別的孩子作業上的這題)?」我在手機這邊暗自高興,終於有學生發現問題了。便在群裡回道:「大家一起看,一起交流。我看了,我會了,大家不一定會,大家可以嘗試著找方法驗證。
  • 有一種愛叫「放手」,該放手時就放手
    在這種大包大攬的愛中,還有一種典型的愛,竟然會變得那麼「自私」與「貪婪」。在今年的高考中,距離高考還有二十一小時的時候,一位考生在準備自己考試時所需物品,結果卻發現自己的身份證不見了,他翻遍了家裡每個地方,卻始終沒有發現自己的身份證。
  •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雖然我捨不得你,但我必須得放手了!
    我是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點擊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說到愛情,我們談到「放手」一詞。很多人對「放手」的理解,只局限於分手之後。其實,那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在愛情的整個過程中,都存在著放手的可能,就看你願不願意放手。
  • 《詩經》永流傳——世上有一種愛叫做放手和成全
    古代就有,《漢廣》做了最生動的描述。「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有一種愛叫放手,有一种放手叫無奈,既然無法相守,那就放過自己
    曾經的歡聲笑語,曾經的兮兮相惜,都猶如昨日班的清晰,更加如夢境般的刻骨,如果有一種愛叫做放手,但是這种放手是多麼的殘忍和無奈!只是這種愛除了放手別無選擇,從此以後不會擾亂彼此的寧靜,不在影響彼此的生活,就算是分開了,彼此的性命依然都記得!
  • 戀愛時,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應該果斷做到「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愛應該有針對性,先要確保你自己對待愛情的態度和做法沒有錯,然後選擇一個值得你付出的對象去愛,才不會讓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如果你不去判斷對方是否值得你愛,盲目為之,愛錯了人,那結局就不會好。別把感情浪費在不愛你的人身上!
  • 為什麼說《隱秘的角落》有電影感?
    毫無懸念,前幾天我們推薦的《隱秘的角落》成為年度最佳國產劇。甚至,不再只限於「劇」的範疇,已經有不少人用「電影感」來形容這部劇了,當然,這被部分影迷視為拔高甚至挑釁:這種電視劇感也敢說有電影質感?《隱秘的角落》官方劇照甚至有公眾號髮長文駁斥「電影感」的說法,但洋洋灑灑一篇下來也沒說出來「電影感」究竟是什麼。
  • 《我拿什麼拯救》世界上有一種愛叫做放手,這种放手是真的愛你!
    哪有那麼多女人,在年華消逝的時候還可以找更好的?男主與女主的巧合太多,兩人的愛超越了生命,雖然感覺現實中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感覺編劇真的是要賺我們的淚點……結局留白,好壞都已經不重要了,生還是死男主女主其實都挺滿意的了吧…這個時候,請男人堅定地站起來,告訴她:未來的日子有我,我會對你的不離不棄負責到底!女人肯定也會和男人一起努力面對未來的!
  • 「明知道有一種愛叫做放手,我卻還是忘不了前任」
    Chapter1愛而不得,愈求愈切。得不到的愛,就像是別人家的青果,明知道不屬於自己,卻越想越百爪撓心,越得不到滿足,越想要。多少愛情導師教導我們有一種愛叫做放手,不過是未身處其中罷了,只有真正投入的人才知道,只要愛了,怎麼甘心放手。安楠和齊格飛分手的第三個月,偶爾聞到衣櫃裡殘存的他的味道,還是忍不住淚流滿面。
  • 《隱秘的角落》:故事愈「角落」 愈有震撼感
    正如有些冷靜的觀眾所評價的那樣,《隱秘的角落》並非無可挑剔,在後面的劇集中,節奏顯得拖沓,整部劇也與它的「推理」定位吻合度不高,而之所以觀眾認為「瑕不掩瑜」,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隱秘的角落》給觀眾提供了不錯的參與感,在打分網站與社交媒體上,許多觀眾都在猜測光明結局背後讓人不寒而慄的隱喻,不少解讀帖子都寫得很精彩。能為觀眾提供參與劇情討論的入口,就已經表明劇作已經佔位成功。
  • 《隱秘的角落》說出事實,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性格差異大
    看過《隱秘的角落》之後,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張東升,也不是可愛的普普,而是朱朝陽和他的媽媽。說實話,一看到兩個人的相處模式,我整個人毛骨悚然,這樣的家庭模式在我們身邊實在太常見了。編輯搜圖另一種孩子則會變得很陰鬱,就像《隱秘的角落
  • 海歸學霸成了啃老的「巨嬰」,我想說有一種愛叫做放手
    02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但如果總怕孩子受傷、受苦、受累。什麼也不放手讓孩子去做,什麼也自己幫著做了。孩子無論多大,學習多優秀,除了讀書什麼也不會,這和養育一個「巨嬰」有什麼區別。已經四十多歲的大衛,從小就是學霸。
  • 隱秘的角落的《小白船》,原來這些歌曲早就暗示了結局!
    這個夏天最火的網劇,非《隱秘的角落》莫屬。 很多人在看完《隱秘的角落》後,都患上了《小白船》PTSD。 《小白船》:既是兒歌也是安魂曲 《小白船》這首歌曲自上世紀50年代被譯為中文傳入中國後,就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兒歌,但它本質上是一首安魂曲。
  • 《隱秘的角落》:愛情可以讓人重生,也可以摧毀一個人
    國產燒腦電視劇《隱秘的角落》熱播,網友紛紛變身柯南,在看劇的同時展現自己無比高超的偵探水平。劇中心裡陰暗扭曲的張東升,黑化的「好學生」朱朝陽,善良天真的普普和嚴良,離婚把兒子當成自己唯一 驕傲的朝陽媽媽這些劇中的角色和使人細思極恐的細節都讓網友們過了把癮。
  • 「隱秘的角落」 可能就在身邊
    六峰山頂的無人處,朱朝陽家的小陽臺,永平水產的冷庫裡,海邊的舊漁船中,少年宮的雜物間,這些隱秘的角落裡發生的故事,是友情、是親情,是人性、是私慾……那些衝動、算計、謀劃,是不可抹磨滅的痕跡,其實,家中有些隱秘的角落。
  • 導演辛爽:「隱秘的角落」最終會有陽光照進來
    談改編:並非探討「純粹的惡」《隱秘的角落》是辛爽執導的第一部長篇劇集。劇本吸引他的原因很簡單,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那就是「三個孩子在暑假髮生的故事」。「它能勾起我小時候的一些回憶,全中國的孩子,無論南北,對暑假的感覺都很強烈:陽光很曬、很熱,會流很多汗,不愛在家待著。關於暑假的故事都會有代入感。」
  • 愛奇藝《隱秘的角落》成為WOWOW電視臺首部全權引進的中國電視劇
    愛奇藝《隱秘的角落》成為WOWOW電視臺首部全權引進的中國電視劇 2020-10-10 13:59:00來源: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