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曾針對孩子的獨立性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
孩子未來成功的可能性與智力的差異不大,而與個人的獨立性有關係,擁有獨立人格的孩子最終才能取得成功。
但是,如何避免孩子成為「巨嬰」,培養出獨立性強的孩子呢?
狐狸法則揭示愛孩子的真諦
森林中有一對狐狸夫婦,它們有5隻狐狸寶寶。
隨著小狐狸們一天天長大,狐狸爸爸開始教小狐狸捕食和躲避危險的技巧。
之後,就將小狐狸們全部趕出家門。
而被趕出家門的小狐狸們,用自己學來的技巧生存,最終都變得更強壯、健康。
這就是大自然中流傳的狐狸法則,愛孩子就要讓他學會獨立!
現在有很多孩子,獨立性很差,都上小學了還需要家長幫忙收拾書包,什麼事都要依賴家長的幫助,成了一個「巨嬰」!
他們的背後十有八九都有一個包辦、溺愛孩子的家長。
殊不知,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根本就不是愛,而是害!
想要孩子獨立又自信,家長要善用狐狸法則
美國心理學家、暢銷書作家Jim Taylor博士說:
不獨立的孩子有五種特點:
1、「討好型人格」,沒有主見;
2、不努力,容易自甘墮落;
3、叛逆,為了擺脫父母的包辦、控制故意唱反調;
4、易受挫折;
5、與家長關係很差,孩子意識到自己需要獨立,並強烈擺脫父母的包辦,影響親子關係。
而獨立的孩子目標明確,並能自我驅動去完成目標;他們與父母是合作關係,而不是被控制關係,孩子會徵求並考慮父母的意見,能自己拿主意做決定。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利用狐狸法則,培養出獨立又自信的孩子呢?
1、讓孩子參與家務勞動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是具體怎麼讓孩子做?很多家長還是摸不到頭腦!
讓我來談談親身經驗吧!
孩子大概是2、3歲左右,就有主動吵著鬧著要「自己做」!
這是因為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所以大概從3歲開始,家長就要適當的讓孩子參與到家務勞動中,整理玩具、掃地、扔垃圾、洗菜等輕巧、簡單、安全的家務,家長都可以教孩子做。
在3-6歲這段時間,孩子養成了參與家務的習慣,照顧自己、照顧家人的能力都能鍛鍊到。
家長還可以多給孩子看一些相關的繪本,讓孩子感受榜樣的力量,學習繪本中教的方法和做法。
《好孩子好品質》繪本中就有很多關於家務勞動、收拾書包、照顧自己的小故事,比如「我是能幹的小孩」、「我會關心別人」、「做最好的自己」、「上小學,我不怕」等主題。
「我會管理我自己」中自己收拾房間的故事就是教孩子如何整理房間的。
2、給孩子選擇權
獨立不僅是有獨立的能力,更要有獨立的心理,也就是說孩子要從心底不依賴別人,有主見、有想法。
思想上的獨立也是需要培養的,家長可以適當的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教大家一個方法,先替孩子規定一個選擇的範圍,然後再讓孩子自己選。
比如出門前拿出兩件外套,讓孩子選一件;限制只能買一個零食,讓孩子自己去挑。
讓他學會比較、思考、選擇,而不是做一個沒有自己想法的依附者。
3、讓孩子放手探索
孩子出於天性本能會喜歡探索世界、很好奇,家長要做的就是放手讓孩子去探索。
只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自己爬高、奔跑、跳躍、挖土……
孩子自己會自己探索出對世界的認知,更自信、勇敢的面對周圍的環境,不會畏首畏尾的縮在家長身後。
我覺得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也是需要不斷學習、了解一些關於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
不過,寫給父母的育兒類的書大多都是純文字的,不少寶媽都反應「太枯燥了!」、「看不進去」,所以我特意找了這套漫畫育兒書——《怎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
這套書共6冊,書中用圖文並茂的方式講解了孩子的心理發展,給家長提出了360個育兒「活用」建議,篇幅短、實用性高、趣味性適中。
這裡是水兒媽媽育兒分享,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