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獨立意識父母要早培養,get狐狸法則,提高孩子獨立能力

2020-12-15 牛爸兔娃

狐狸,是一種智商超級高的動物,自古就被稱為「狡猾」的狐狸。狐狸還很可愛,那隻可愛溫暖、一直相信童話阿狸就陪伴了很多人的成長。

而在野外,狐狸的生存能力特別強,大自然中存在「狐狸法則」

有這樣一個關於狐狸成長的故事:狐狸爸爸覓食時被捕獸器夾住去世,狐狸媽媽為了養活7個孩子,在它們很小的時候,就讓小狐狸們自己獨立出去覓食,沒有覓到食物,就任由孩子們餓著,狐狸媽媽只是遠遠地在周圍看著,結果這些長大的小狐狸比其他的狐狸更健康、強壯,生存能力更強。

這就是「狐狸法則」:愛孩子,就要讓獨立!

在很多人看來,狐狸媽媽的方式太過殘忍,但是她知道,自己沒有辦法一直陪伴在孩子的身邊,一直保護著孩子,只會害了孩子,讓它無法在大自然中生存。

愛孩子,不是替孩子包辦一切,不是時時刻刻保護在孩子周圍,而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多讓孩子「自己來」。

01 父母對孩子過多的擔心,只會成為溺愛。

很多家長會說,我知道「獨立」很重要,也非常想「放手」,可是一看到孩子的不知所措,我就控制不住自己,各種「擔心」!

佛家講,「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父母過多的幫助只會成為溺愛。

先給大家介紹兩個小故事。

故事1:猶太人獨立性格教育

猶太人在孩子4、5歲的時候,就讓孩子從桌子上往下跳,然後父親抱住孩子,1次、2次……突然父親就不抱了,讓孩子摔在地上,這時父親對孩子說:「請記住,除了你自己,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要依靠任何人,一切只能靠你自己!」

重複幾次後,孩子就不敢輕易相信別人了,也不會再有依賴心理。猶太孩子從小就在心中牢記獨立性格的信念。正由於猶太人注重對孩子的磨練,猶太孩子滿18歲後就可以獨立生活了。

故事2 :袖手旁觀的母親

1歲多的小男孩牽著媽媽的手來到公園。看到臺階,小男孩掙開了母親的手,想要自己爬上去。然而,臺階實在太高太多了,沒爬幾級,他就覺得害怕了。媽媽卻站在原地,一點也沒有要抱他的意思,只是給了一個鼓勵的眼神。

指望不上母親,男孩只能回過頭手腳並用繼續爬。終於,他爬到了臺階的盡頭。直到這時,媽媽才過去將兒子抱起來,並在兒子的臉蛋上狠狠地親了一口。

這個小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第16屆總統的林肯

擔心,讓我們不敢放手。不放手, 操不完的心,無條件的溺愛,不讓孩子做任何家務、任何自己可以做的小事,慢慢地,就會把孩子養懶、養廢、養得蠻橫霸道、不懂尊重,最好成了「巨嬰」「啃老族」。

河南23歲小夥子被自己餓死在家,因為他是家裡的獨苗,父母對他一味嬌慣溺愛,父母雙亡後,他沒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四肢健全,卻活活餓死在了家裡。被稱為天下第一懶。

有個48歲的海歸碩士,回國後不肯工作,靠老母親給的生活費苟活。而老母親已經80多歲了,還患有尿毒症,苦苦哀勸兒子出去工作,兒子卻死活不肯。

劉墉曾感嘆說:「今天有多少孩子,既要美國的自由,又要中國的寵愛,沒有美國孩子的主動,又失去了中國的孝道。」

「巨嬰」,被人口誅筆伐,而反過來想一想,是誰一手打造了這個巨嬰?是最親密最親近最信賴的人:父母

古人說:「慈母多敗兒。」愛若失去界限便失去養分,缺失平衡便缺失中正。

02 重視獨立能力的培養,才是對孩子的真愛。

著名的未成年心理學研究專家,李玫瑾教授說過:最好在6歲前培養孩子「四種能力,即獨立能力、情緒管理能力、對抗挫折的能力、專注力

著名教育家卡爾威特說:「重視獨立能力的培養,才是對孩子的真愛;而溺愛和嬌寵則是形成獨立人格的最大障礙,只會讓孩子在將來的生活中吃盡苦頭。」

跪著的父母養不出站著的孩子,放手才能養出獨立的孩子

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我們可以學一學狐狸法則

第一、代勞能做的成為孩子的「自己事」多數巨嬰都是父母包辦出來的,捨不得孩子做這做那。培養孩子獨立能力,他能自己做的事就絕不要代勞,只有孩子自己做的才能有真正的成長。比如小孩子跌倒後,讓他自己勇敢地爬起來。

第二、鼓勵指導孩子怎樣「自己來」。鼓勵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讓孩子獨立去追求自己的想法,或許在尋找的過程中,會收穫更多。家長要做的是引導,適當的時候給他指一條「明路」。

第三、多放手,不要怕犯錯。遇到困難先自己思考去怎麼解決,不要怕出錯,家長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付出,讓他去試錯。現在犯錯是為了以後少犯錯。父母在孩子身邊,守護好安全就行了。

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推薦家長陪孩子讀一讀《媽媽我能行》兒童早教啟蒙繪本。全套書共10冊,涵蓋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包括膽小、自負、自卑、沒有主見、逃避問題、害怕失敗等等。

每個故事都有不同的小動物主角,可愛的小動物形象更能吸引孩子的閱讀興趣。中英雙語啟蒙繪本,適合0-6歲兒童,親子共讀首選。

或者,你也可以送孩子一個狐狸阿狸迷你公仔,跟他講一講狐狸的故事,講一講狐狸法則!

愛孩子,就要讓他獨立吧!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寶寶兩歲後家長要做到「3懶」,善用「狐狸法則」,培養孩子獨立
    這時他們希望能靠自己的力量做一些事,來達到自我認同,是寶寶建立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的關鍵過程。學會「狐狸法則」,培養孩子更獨立這就是存在於大自然中最常見的「狐狸法則」。大自然中的狐狸法則同樣適用於教育孩子上。當父母學會適當的放手,孩子更容易養成獨立自主的能力,不會過於依賴父母。
  • 如何讓孩子更加獨立?狐狸法則了解一下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過度」關心孩子的家長,他們幫孩子穿鞋、替孩子收拾玩具。家長熱心往往辦了壞事。因為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沒法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什麼是狐狸法則?一個寒冬,狐狸富來普和萊拉相愛了,生了5隻小狐狸。一次覓食時,萊拉不幸被夾子打中而死去,富來普擔負起撫養孩子的重任。他沒有像母雞孵小雞那樣把孩子們保護在身下,而是讓他們自己出去獨立生活。
  • 給孩子最好的愛:放手讓孩子獨立,家長要學會「狐狸法則」
    那要怎麼杜絕孩子形成這種不好的習慣呢?家長應該要先了解狐狸法則。說到這裡,家長不禁就會疑惑了。那狐狸法則到底是什麼呢,讓我們去看看吧!小狐狸在經歷了這件事情後就長大了,因為他們學會了如何脫離父母獨立生存。當普特再一次看到自己的孩子的時候,他們已經變得更加健康強壯。在狐狸的世界裡,小狐狸是不能和大狐狸生活在一起的 ,他們一定要學會獨立生存。如果他們不知道如何獨立生存,將會被大自然無情的淘汰。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意識,增強孩子獨立能力?
    導語:幼年時期是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在這段黃金期,最先應該培養就是孩子的獨立能力。幫孩子樹立獨立的意識,將會對孩子的生活、學習質量以及成長過程中的一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只有孩子有了獨立意識,才能進一步培養他們的獨立、自立能力。
  • 培養孩子獨立能力,注意這5點,孩子早獨立,爸媽早開心
    導語:幼年時期是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在這段黃金期,最先應該培養就是孩子的獨立能力。幫孩子樹立獨立的意識,將會對孩子的生活、學習質量以及成長過程中的一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只有孩子有了獨立意識,才能進一步培養他們的獨立、自立能力。
  • 美國心理學家:不想讓孩子變成「巨嬰」,父母要善用狐狸法則
    但是,如何避免孩子成為「巨嬰」,培養出獨立性強的孩子呢?狐狸法則揭示愛孩子的真諦森林中有一對狐狸夫婦,它們有5隻狐狸寶寶。隨著小狐狸們一天天長大,狐狸爸爸開始教小狐狸捕食和躲避危險的技巧。這就是大自然中流傳的狐狸法則,愛孩子就要讓他學會獨立!現在有很多孩子,獨立性很差,都上小學了還需要家長幫忙收拾書包,什麼事都要依賴家長的幫助,成了一個「巨嬰」!
  • 李玫瑾:12歲之前,父母要注重培養孩子四種能力,一生受益
    有一位寶媽說,那也得多學習,多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要不然以後的苦果也是自己嘗。李玫瑾教授曾經提出,早期教育,孩子的四種能力一定要及時培養,這對於孩子未來影響深遠。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孩子,一般都擁有一種內在的力量,不會輕易用暴力解決問題。可見,日常父母多培養孩子好好說話,鍛鍊孩子擁有好的語言能力是多麼重要。培養孩子語言能力的技巧一方面,日常父母要為孩子樹立好榜樣,在語言交流中,多與孩子進行好的溝通。
  • 早跟孩子分床睡有助於獨立?心理學家李玫瑾:不要早於3歲
    讓孩子早早獨立睡覺,是很多歐美國家的育兒之道。拿法國來說,在孩子4個月開始,就要獨自入睡,而且主張當孩子獨自睡覺的過程中,出現哭鬧不要馬上去安撫孩子。他們這種「獨睡文化」,認為更容易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畢竟孩子如果一直跟著父母睡,以後遇到的問題更多,比如孩子已經出現性別意識,此時還跟父母睡真的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直到我聽過了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的講座,才把我這個心結打開!
  • 為何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父母早放手,孩子才能更獨立
    自理能力,是孩子在入學之前應該養成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自理能力強的孩子,能夠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並且性格也更加獨立,而從小性格獨立的孩子,長大以後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 一、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究竟有什麼好處?1、從小養成獨立意識,長大才能有主見從小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形成獨立意識。
  • 早跟孩子分床睡有助於獨立?心理學家李玫瑾:不要早於這個年齡
    讓孩子早早獨立睡覺,是很多歐美國家的育兒之道。拿法國來說,在孩子4個月開始,就要獨自入睡,而且主張當孩子獨自睡覺的過程中,出現哭鬧不要馬上去安撫孩子。他們這種「獨睡文化」,認為更容易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看完馬伊琍的觀點以後,我心中對於孩子獨睡這件事兒一直不知如何是好!畢竟孩子如果一直跟著父母睡,以後遇到的問題更多,比如孩子已經出現性別意識,此時還跟父母睡真的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直到我聽過了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的講座,才把我這個心結打開!
  • 愛孩子就要學會「放手」,父母運用「狐狸法則」,培養孩子獨立性
    在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同時,不知道各位家長是否了解「狐狸法則」,這個故事主要講的就是小狐狸在長到一定的年齡時就一定要離開自己的父母單獨去生存,這就是遵循了「適者生存」的原則,凡事靠自己的力量在社會上立足才能長久。
  • 如果真的愛孩子,請家長熟知「狐狸法則」,並用於培養孩子
    其實很多家長也會有類似的問題,對孩子成長的瑣事太過在意,反而忘記了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的人格。這一點動物就十分聰明,孩子已經超過了2歲的寶媽不妨學習一下狐狸的育兒方法。同樣的,育兒也是如此,在孩子已經過了2歲,出現了獨立自主的意識,出現了「我」的表述,可以獨立的行走和流行的說話,開始會表達自己想要什麼和不喜歡的時候,家長就要學會收手了,因為孩子的成長之路正式開始了。
  • 家長了解「狐狸法則」,做到「三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可是他從沒有想過自己對孩子的照顧,卻讓孩子沒有了獨立的能力。現在仍舊有許多家長都在做著和林女士相同的事情,這些家長都認為孩子就一定要照顧著,總覺得只有孩子在自己的身邊,他們才可以更好的成長。可是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離開了父母的懷抱,或許他們可以飛得更高呢?了解狐狸法則,幫助家長教育更獨立的孩子。
  • 從物權意識看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生存能力
    文/睿姐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些孩子:每周住校的學生,回家時把一個星期的髒衣服都帶回家讓家長洗;在幼兒園自己會獨立吃飯,但回到家以後,就要父母追著餵飯。這些都是孩子缺少獨立生存能力的表現。這個時期,通過物權意識來培養孩子的獨立生存能力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孩子一旦擁有了某些物品的所有權,就會形成一種主人翁精神,這有助於培養三種意識:自主意識:激發孩子形成主動管理物品的積極性,家長通過適當引導就能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和動手能力。
  • 擔心孩子依賴性強,父母學會巧用"狐狸法則",不怕長大沒出息
    父母要意識到自己的過度保護並不是真正對孩子的好,學會巧用狐狸法則,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在狐狸的世界裡,成年的狐狸是不能跟父母在一起生活,它們必須獨立養活自己,這也是自然法則。因此要培養孩子獨立生存的能力,否則在物競天擇中就會被無情地淘汰。
  •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培養獨立的能力?
    家長都希望孩子可以儘早具備獨立的能力,有人甚至提出要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就把他送到寄宿制的學校,並且認為,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然而,事情真的是這樣的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獨立的定義。
  • 李玫瑾建議:父母從小培養孩子這3種能力,孩子將來才會有出息
    每個家長都會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能夠有出息,但這一切除了跟孩子智商有關之外,最重要的是父母的家庭教育,現在的社會競爭十分激烈,如果家長們僅僅注意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培養孩子多方面的綜合能力,所以,趁孩子還小家長們把握機會。每個優秀的孩子最終能走向自己的成功之路,背後都離不開父母傾注心血的精心教育。
  • 早跟孩子分床睡有助於獨立!李玫瑾:但至少要這個年齡以後才可以
    但是李玫瑾教授卻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雖然儘早分房,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但是過早分房就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創傷。案例小姑娘樂樂已經兩歲了,最近也在被父母逼迫著分房睡,每次睡覺之前,總是會折騰上一陣兒,樂樂也會在睡前和父母談各種條件,就是希望父母能陪自己一起睡。
  • 靠人不如靠己,想讓孩子真正得到成長,父母別小看「狐狸法則」
    家長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狐狸法則」。什麼是「狐狸法則」?在狐狸的生存環境中,一旦到達到一定年齡就會被父母驅逐出門,俗話說得好,落後就要挨打,此時如果狐狸不學會自己獨立生活,就只有接受生態系統的淘汰。在狐狸的世界中,這樣的法則是殘酷的,但卻可以讓每一隻活下來的狐狸都是獨立的。
  • 李玫瑾教授:男孩要出息,「養兒三忌」,父母要早知道
    父母在養育男孩時,特別需要注意這三點:一、不要嬌慣男孩,讓其不能獨立。有的父母對男孩非常嬌慣,生怕孩子吃苦、受委屈,在物質上,無限制地滿足,有求必應,在生活上,大包大攬,全方位的照顧。把男孩養成了處處依賴父母,不能受點挫折的,沒有責任心,失去獨立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