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12月9日訊(通訊員於曉燕)
教育就像長跑,需要熱愛、毅力和探索。推動我校的可持續發展,源頭活水就是擁有一支優秀的教師團隊,教師業務精良是根基,良好的職業修養是關鍵。我校非常重視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目前,教齡五年內的青年教師有19名,青年教師正值人生最美好的花季,精力充沛,專業知識豐富,頭腦靈活,富有創新精神,為了助推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由教務處發起組織,各教研組具體參與,第14周周三上午舉行了煙大附中南校區「和 雅」文化下主題為「正見行路時光有痕 心懷光明人生卓著」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活動。
活動一:曬曬獲獎課程資源
王曉慧老師《以外流河為主》、叢巖老師《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社會生活的變化》線上課程資源,本學期被評為市一等獎。王曉慧老師製作的微課程資源課件製作新穎、簡約,上下頁之間內在聯繫緊密,暗示了知識間的連貫性;老師適時出鏡,教態親切自然,能夠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語言自然流暢,節奏明快,注重前後銜接,過渡自然;對重難點知識小結、梳理,同時注重地理知識和實際生活的結合,使知識富有趣味性,避免微課成為了知識簡單的灌輸。叢巖老師微課主要涉及近代民族工業的產生與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化兩大方面。針對本節課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把這兩方面聯繫起來。於是本節課以張謇這一人物為主線,通過講述張謇的選擇和張謇的生活,將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呈現出來,並在授課的過程中使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有一個很好的互動。從學生成長的角度,本節課主要提取了人與時代這一更加接近學生認知水平的主題,幫助學生認識到人應該抓住時機,努力奮鬥,實現心中的理想,進而推動社會的發展。
王曉慧叢巖兩位青年教師分享了她們創作課程資源的思路和感悟,反覆的設計修改體現了鍥而不捨,勇於創新的教學精神,先苦後甜的創作經歷使她們格外珍惜市課程資源一等獎的榮譽,同時也激發了更高的工作激情。楊愛巧、張小雲兩位教研組長分別對曉慧叢巖的課程資源做了點評。
活動二 :分享課題研究的成長故事
課題研究解決教學問題。楊濤老師是位愛學習,愛研究的體育老師,工作六年,他以腳踏實地的研究的心態和滿懷熱忱的工作態度對待日常教育教學工作,成績斐然,先後獲得區優秀教練員、市優秀裁判員、省足球夏令營優秀教練員榮譽稱號,市教壇新秀人選,市課程資源一等獎,2019年曾在省重點課題做典型經驗交流。目前已完成國家級課題一個,省課題一個,市課題一個,還有一個省課題目前正在研究中,楊濤老師是我校青年教師的優秀代表,他以《我的成長故事之體育科研之路》為題,分課題研究的來源、課題研究的團隊、課題研究的目的、課題研究的用途、課題研究的核心、課題研究的流程、課題研究的方法、課題研究的成果八個方面,現身說法,深入淺出地分享了自己在學科研究方面的不懈探索以及成績。楊濤老師的發言,感染觸動了在座的所有教師,也啟迪我們教育、教學工作的模式應從「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積極參與教科研的實踐,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審視自己的日常工作,自覺改進自己的教育手段,以科研帶教研,科研促教改。
活動三: 優秀教學資料展評
教學常規是教學規律的體現,是教學過程最基本的要求,展示了教師的業務水平。本次青年教師優秀教學資料展評包括德育教學案例、優秀聽課心得、優秀作業批改 、優秀硬筆書法展評。過程中青年教師教師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相互激勵。精美源於細節,細節決定成功,老師們展示的大部分德育案例教學目標細化操作性強,重難點標註清晰,教學流程緊扣目標,師生活動清晰。通過聽課評課,進行教材分析,教法研究,交流教學經驗、切磋教藝,在聽課中學習,在評課中成長。作業批改老師們一絲不苟,紅色波浪線,刪除符號,添加符號……一句句評語中肯而溫情,充滿鼓勵和實質性的指導意義,老師們邊參觀,邊熱烈地討論;邊欣賞,邊記錄值得學習和借鑑之處。此活動環節達到了亮出成果,展現精彩,分享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活動最後,王校長做了總結,肯定了青年教師的努力,同時也對青年教師寄予希望,希望大家將個人專業發展與學校發展緊密相連,做「和 雅」校園文化下的教育追夢人。
正如一位青年教師亓麗萍在硬筆書法展示中所言:人生沒有最高峰,風景永遠在路上,教育沒有終點,我們永遠在追尋中,努力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讓自己心安的老師,讓學校驕傲的老師,讓歷史銘記的老師,我是老師,這是一份職責,更是一種使命。以此勉勵所有的附中人,讓我們攜手並肩,以現在求證未來,讓教育生命幸福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