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貨囤貨,怎麼囤都是錯!

2021-03-02 說說咱家娃

前兩天我家榨汁機先生寫了一篇關於中國和世界的疫情數據分析的科普文章(有興趣可以戳這裡《在這場全球病毒大考中,中國是真·學霸| 數據說話》),留言區很有意思,和他討論數據模型的沒幾個人,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文章最後那張「囤貨圖」上

大家都紛紛表示:怎麼都是零食呢?再說這點兒東西哪裡夠啊,太少啦太少啦!不夠吃一周的呢,要多屯米麵油,各種肉,把冰箱塞滿啊!

這件事我覺得我得解釋一下,首先呢,照片上這些東西只是囤貨的一部分而已,米麵油也全都有,只不過沒搬上來。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我們倆真的不愛囤貨……即便是北美疫情發展這麼快,加拿大衛生部已經明碼呼叫大家去囤積點居家隔離的必要物資了,我和榨汁機先生也努力的在買東西,但是跑了好幾趟超市,囤貨效果實在差強人意:大米買了兩袋,食用油買了兩桶,各種肉類各買了幾大塊,麵粉並不想買,因為我們倆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根本懶得做麵食,另外罐頭不好吃,也不想買……逼得我們不得不買了不少零食充數,並且連零食也買不太多,所以囤到現在,冰箱其實還有很多空間,但是我們已經覺得囤不下去了……對於災難的恐慌完全壓不過對「囤多了浪費」的抗拒,感覺我們倆的貯藏欲望還遠遠不如家裡的小倉鼠強呢!

錢不是問題,家裡空間也足夠大,但怎麼就是對囤積「超出日常需求」的物資有心理障礙呢?

因為啊,之前在美國生活的七八年,就是我們被「囤貨」兩個字坑苦了的七八年,被商業資本玩兒到極致的消費陷阱割了一次又一次的韭菜,現如今已經囤出心理陰影來了……

剛到美國的時候,我會覺得這地方簡直購物天堂,遍地是白菜可以撿,到處是羊毛可以薅,感覺一年有大半年都是打折季,商家永遠都在跳樓出血大甩賣,買越多賺越多,你不多買就是你的損失,所有商家都在鼓勵你趁著打折提前把未來需要的東西買好:

衣服在季末清倉的時候買,可以買到一兩折的低價,滿50就送25的券,滿100送50的券,然後再給你打上全場7折

小包裝和大包裝的單價天差地別,同樣型號的尿布,你買32片的小包裝,就要0.78元一片,但是如果你買160片一大箱,只合0.25元一片

復活節黑色星期五更是囤貨狂歡,平時感覺肉痛的玩具、書籍、遊戲、電子產品,此時價格恨不得攔腰砍一半,趕緊把一年的需求都在此刻囤了吧!

costco這種店就是鼓勵囤貨的集大成者,無論什麼東西都超大包裝,蘋果梨子成箱賣也就算了,連牙膏都要5支起賣,每支都超大號,買一次夠你全家刷兩年牙。雖然看著誇張,可是架不住單價便宜啊,所以即便需要會員費,那也是全美最火爆的零售店。

在這種消費環境裡,感覺自己不囤貨就是傻子:

啊,亞馬遜上有機嬰兒食物打折啦!平時有機的東東那麼貴,不這個時候多囤點啥時候囤?趕緊下單兩箱果泥和三打米粉!

哎呀呀,尿布優惠這麼多,雖然孩子還沒出生,每個號碼買一箱肯定是沒錯的!

天啊,這家店居然寄給我一張全店6折的優惠券,雖然現在並不缺衣服穿,那也不耽誤我屯下一季的呀!孩子長得快著呢!

不行了不行了,玩具大清倉,買一送一,太難得了,雖然娃兒還在吃奶,但是有些基本款玩具肯定是要玩的,囤囤囤!

……

所以有那麼幾年,我家的各種箱子柜子裡,都堆滿了「撿便宜」囤的貨,尿布箱摞成山,洗髮水沐浴露排排站,適齡不適齡的玩具滿坑滿谷,娃還不滿一歲,我連他三歲的衣服都屯好了!

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在省錢,後來發現,我的絕大多數的囤貨行為都是巨大的浪費,主要是因為以下原因:

首先,我無法準確預測未來的變化

囤貨本質上基於「未來我會需要的東西」的一種預測,但是大家都知道,「預測」這種事情,錯誤的概率總是會更大一些,黑天鵝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懷孕的時候給孩子買的尿布,覺得自己估計的已經很保守了,結果娃生下來胖得爆表,三百多片還沒穿就已經小了。

娃剛會拼兩三片拼圖的時候,打折時一激動給娃囤了很多12片,24片,36片的拼圖,預備等娃聰明了慢慢解鎖,結果娃長大聰明了也挑剔了,只接受汽車主題的拼圖,其他的碰都不碰……

有一陣覺得小男孩穿背帶褲很可愛,於是趁打折囤了很多條,沒想到娃如廁訓練結束後,穿脫背帶褲完全就是災難,只好全體擱置。

白菜價囤的很多洗髮精沐浴露,結果使用速度比我想像的慢很多,還剩很多瓶就突然要跨國搬家,這種便宜東西根本就沒必要千裡迢迢的寄走,只好白送人。

我囤過最奇葩的東西是保險套,下單的時候心想反正這東西保質期辣麼長,肯定用得完,沒想到半年之後就決定生老二,生完就做絕育了,套套還剩一抽屜,非常尷尬了。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提前囤的結果絕大多數都是產生各種悲劇,計劃總是沒有變化快。

其次,我沒有辦法避免「邊際效益遞減」現象

「邊際效益遞減「是個經濟術語,但是可以充分解釋人類貪婪的本質:同樣的事情,人們做得越多,它帶給人們的滿足感越少。

這個效應放在「吃」上面尤其明顯,無論什麼山珍海味的東西,一旦吃多了就很快變得不那麼好吃,再逼著自己多吃一點甚至變得膩煩噁心。

所以,你一旦囤了很多某種吃的,你就會為了消滅掉這種食物而吃的量很多或者次數很頻繁,然後這種食物在你這裡就基本毀了。

榨汁機先生有一陣特別喜歡吃一種金槍魚罐頭,拌著老乾媽吃,感覺爽歪歪,有一次他一激動就囤了一箱……然後這一箱吃了兩年都沒吃完。

costco有一種家庭裝的薯片,買起來特別划算但是我從來不敢買,因為實在太大一包了,每次我家都是吃了一半就吃不下去了,然後剩下的就受潮軟掉了,並且好一段時間不想吃薯片。

前年帶孩子去玩拉斯維加斯,逛了一個很有特色的mm巧克力豆工廠商店,買了好幾罐mm豆做紀念品,到現還剩很多,孩子們一開始還惦記吃,吃了幾次就完全沒興趣了。

甜食都是這種效果,更甭提水果蔬菜了,就連車釐子也是會吃膩的,前幾年家裡經濟條件剛好一些的時候,我就有暴發戶心態,每次去超市都買一大袋車釐子,感覺實現多年願望。結果第一二次還都能吃掉,然後就越吃越少,甚至最後發生了買了一大袋放冰箱裡但並不想吃,最後爛掉這種事……作孽作孽!

這樣的血淚教訓簡直太多太多,導致我現在買食物都非常的克制,再怎麼喜歡吃,也只買一點點,吃完後儘量間隔時間長一點再買,絕不囤食物,避免因為攝入量太大而讓味覺麻痺,最終毀掉這種食物給自己帶來的美好。

還有,我的記憶力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好

看到這裡有人可能會說了,那是你囤的東西不對,為啥要囤一些容易有變化,或者容易膩煩的東西啊,囤一些基礎款嘛,可以存很久,並且生活中總是能夠用到的東西,譬如說衛生用品啊,清潔用品啊,或者文具啊之類的。

道理確實沒錯,但有一個問題大家經常會忽略,就是你囤的東西你經常會忘記。

每個人的記憶是有極限的,記人如此,記東西也是如此,如果你家愛囤東西,那麼不可避免的家裡東西就會特別多,然後你的大腦空間就會不夠用,它就會把記憶中比較久遠的囤東西的信息刪除掉,讓你根本不記得你囤了這樣東西,然後你就會不知不覺的把一個東西囤很多次,造成更多浪費。

記得我家在美國跨國大搬家的時候,除了很多瓶洗髮水,另外還收拾出了大概8包列印紙,二十多個不同型號的透明膠帶,3盒蠟筆,2套水彩筆,十幾隻牙膏,五六盒各種size的密實袋,以及三大包洗衣球共200多個……都是不同時期買的又放在了不同的地方被遺忘了的囤貨。

搬家太遠帶不走,最後只好全都送了人……還真是不如當初老老實實的,買多少用多少更省錢,更省了很多找特價的時間和精力。

最後,這個世界更新換代的速度比我想像的快

正所謂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消費品永遠都是最新最酷最前沿的最香

而在這個高速發展,新事物層出不窮的年代,囤東西真的不是個明智選擇。

舉個慄子,我曾經趁便宜囤過很多的超薄網面衛生巾,那也是我當時覺得最好的衛生巾了,感覺這種東西應該是足夠安全肯定能用完的 ,結果還是悲劇了,因為沒過多久更舒適更好用的液體衛生巾上市了,不久後我又打開了「衛生棉條」的新世界大門,再用回之前囤的那簡直就是折磨……

尤其是電子產品耗材的囤貨,簡直個個是悲劇:我囤過許多的DVD影碟、用來刻盤的空白碟,囤過好幾塊移動硬碟,囤過印表機墨盒。可想而知,囤了不久就發現自己是傻子……

包括服裝也有這個問題,我之前給妹妹囤的很多衣服她都不肯穿,因為最近一年北美女娃童裝潮流突然變得特別浮誇,女孩子衣服上如果沒有blingbling的亮片那簡直是弱爆了……

這世界變化太快,你囤的東西是買入價很便宜,但問題是它便宜很可能是有原因的,因為未來很有可能是會跌啊,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囤貨和買股票的風險也是差不多了。所以囤貨有風險,貪便宜需謹慎啊!

就是因為這些年吃了許許多多囤貨的虧,明白了商家想盡辦法讓你多買多扔多浪費的套路,所以現在我已經心若止水,對囤貨永遠充滿警惕,再怎麼打折特價促銷也無法讓我多買東西。自打按需消費之後,生活少了許多煩惱有沒有!

所以到了現如今,即便是疫情眼看就要爆發,我也不想因此而盲目的把家裡堆滿,一旦一樣東西買的量比較多,我就會習慣性的出現危機感:天啊,出點啥事用不完怎麼辦啊,堆在那裡是多麼的佔地方堵心啊!

可是不囤貨又沒安全感怎麼破?


最後,想來想去……還是多買幾卷衛生紙吧,這東西無論囤多少都沒毛病:總是需要用不會改變,不存在「用膩」的問題,而且體積超大永遠不會被遺忘,不但用得快還不過期,不可能會出現浪費問題,簡直是完美的囤貨對象啊!

現在終於有點明白老外為那麼愛囤衛生紙了啊……

相關推薦  點擊藍字即可跳轉

不聽話 | 粘人搗蛋 | 搞定小惡魔

恐怖的兩歲 | 自覺自動收玩具 | 高需求寶寶

如何講道理 | 搞定熊孩子 | 性情兒

不打不罵立規矩 | 搞定暴脾氣 | 內向外向

愛崩潰 | 太愛哭 | 總是哼哼唧唧

愛哭黏人 | 培養社交技巧 | 愛搶東西 

打人咬人 | 打孩子 | 適應幼兒園 | 分離焦慮

怎樣誇孩子 |  何時樹立權威 | 寶寶膽小

可以說謊嗎 | 認生哭鬧 | 社交恐懼

情商低 | 如廁訓練 | 電視對孩子的害處

改掉壞習慣 | 培養好習慣 | 表達愛意

打人,說謊,說髒話  | 愛尖叫

恐怖的兩歲 | 搞定熊孩子

點個「在看」

特殊時期,不管囤不囤貨

希望大家都能有安全感,都能平平安安

相關焦點

  • 《雙十一不囤貨指南》——這些商品不宜囤
    什麼跨店滿減、店鋪滿減、定金立減,真的太適合寶媽囤貨了!但花爸還是想提醒大家,要理性消費!有些品類的商品,不適宜大量囤!所以,花爸嘔心瀝血整理出了這份《雙十一不囤貨指南》,來幫助各位寶媽。雙十一,什麼要少囤?什麼不要囤?
  • 微商囤貨賣不出去怎麼辦?新手到底要不要囤貨
    囤貨無論在哪個行業都是存在,但是追求一夜暴富的微商都認為做微商就該囤貨。對於他們來說,越是敢囤貨(零售和批發),就越能證明自己的能力。很多產品是有保質期的,囤貨前,想想,賣給誰呢?怎麼去銷售呢?把這兩個問題給想解決了,在考慮囤貨。
  • 曬囤貨,囤得多的一定是真愛!無限回購、值得囤的護膚單品!
    曬囤貨,囤得多的一定是真愛!無限回購、值得囤的護膚單品!有的人喜歡,用完再買,卻也總能無縫連接上,有的人卻喜歡各種囤貨,我就是那個喜歡囤貨的妹子,因為囤著真的有一種安全感,很踏實。經常沒事就擺弄自己囤的護膚品,在那傻笑,每次男朋友看到都是很無語,這有啥可看的,真的這種感覺,他是體會不到的。從囤貨的數量其實就可以看出來我最愛哪個護膚單品了,也知道哪個是最好用的!百優面霜 6瓶百優面霜是秋冬季我離不開的,它是我用過的所有面霜裡面,保溼性和使用感結合最好的一款護膚產品。
  • 「囤貨」用英語怎麼說?南方的小夥伴,你們囤貨了嗎?
    動輒就能囤貨好多好多的大白菜,據說有「清熱解毒」之超強功效???還聽說很多北方的家庭都自帶地窖,那就根本不用擔心買不到食物的問題了。可憐了南方的小夥伴,葉子菜買回來很容易蔫掉。那「囤貨」用英語怎麼說?南方的小夥伴,你們囤貨了嗎?
  • 【第二波】囤囤囤貨清單+使用體驗
    前天,桃子發出了囤貨清單第一波。連結戳這裡:【囤囤囤貨清單+使用體驗】文章發出去半小時,桃子的閨蜜來吐槽了:怎麼沒有餐椅?怎麼沒有爬行墊?怎麼沒有玩具?怎麼沒有……?於是就有了今天的補充版私藏囤貨清單+詳細使用體驗清單中的物品都是桃子和朋友們買過,用過的清單僅代表個人使用感受不為任何商家背書站臺
  • 月子期間,瘋狂囤貨。
    生完孩子有段時間了,感覺要買的太多,之前囤的化妝品和護膚品,都沒用,現在遇到雙十一,巨後悔囤貨,一直告戒自己,囤貨不好,要斷舍離,可是當你要用的時候,它就是原價,當你囤貨了,它就瘋狂降價,所以只買當時需要,不要囤,用完再買,當然我個人認為,如果低於從來沒出現過的價格,剛好你只剩一點點了,又是正品,重點日期很好,那必須囤。你們說呢?
  • 養娃的囤貨雷區,哪些備品要少囤和不囤
    寶媽懷胎十月,終於迎來了盼望已久的家庭新成員,手裡早早就攥著各博主分享的各種囤貨攻略和囤貨清單的寶媽寶爸們,也開啟了「買買買」的模式。我這個二胎寶媽也不例外,從大寶到二寶,準備的東西從吃的、用的、穿的等各個方面應有盡有,不計其數,所以入了很多坑。接下來就結合我的經驗,說說養娃過程中那些要少囤或不囤的貨品,給各位支持我的寶媽寶爸們提個醒,千萬別踩這些雷,一定要合理理性消費。
  • 夢幻西遊:口袋版最賺錢的囤貨模式,PC端無法比較,太新穎了!
    如果滿足那麼就可以把自己變的不滿足,如果不滿足那麼就要更加的努力,最不應該的做的就是自暴自棄,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自暴自棄的人吧。如果我們在夢幻西遊當中看到一個把平常物品高價收購的商人的話,相信我們十有八九會認為這個人是一個騙子,其實也真的是這個樣子,因為當前夢幻西遊當中騙子的套路真的是防不勝防,而最近這個玩家在傳音上面發布的內容引起了我們很強的關注,這位玩家直接高價收購超級金柳露,出的價格是38萬的高價,當時可以說引起了一陣轟動,但是很快這個人表示自己是喊錯了價格,其實還是28萬收購,
  • 囤貨一時爽,存貨才講究
    心想反正是剛需,所以家裡日常都會囤貨一大堆,特別是在商場/網店搞活動的時候。 但囤貨一時爽,卻往往忽略了存!所以既然要囤,那肯定就得「囤有所需,存有其理!」 1. 不要盲目選擇產品;相信大部分寶媽都會對「促銷」、「優惠」等字眼十分敏感,但並非所有產品都是適合自己的,所以不要盲目只追求優惠價格,更要保證品質和適用。特別是紙尿褲,畢竟是寶寶的貼身用品,一般商場都會有樣品,可以先了解,再選購。
  • 「囤貨」用英文怎麼說?
    正所謂「手中有糧,心裡不慌」家裡囤的貨充足了才能安心待在家裡今天就跟小編學習一下「囤貨」用英語應該怎麼說吧stock up  /stɒk ʌp/  v.貯備,囤積表示具體囤了什麼東西可以直接加 on 然後後面接囤了哪些物品
  • 雙11囤貨清單買什麼最划算?推薦超實用母嬰用品
    臨近雙十一,各大電商的雙十一廣告做得如火如荼,各位媽媽為了囤貨也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作為一名勤儉持家的好媽媽,趁雙十一給娃囤貨是理所應當的。但是各種打折信息紛至沓來,媽媽們可千萬要冷靜,囤貨有理,但也不能盲目。雙十一到底買什麼母嬰用品最划算?哪些用品可以多囤?哪些用品應謹慎購買?趕緊來看看超實用的備戰雙十一母嬰用品囤貨清單。
  • 國外爆發囤貨狂潮,哪些貨品最搶手?
    話說,對於近來新冠疫情引發的海外眾國囤貨狂潮,相信大家都已經有所耳聞了,不管是廁紙和洗手液這類日常衛生用品,還是罐頭和瓶裝水這類能夠用於應急的即食品,反正只要是能吃能用的幾乎都沒能逃過一劫,大部分超市的貨架都已經被「洗劫一空」,這不,最近Boredpanda就整合了一波網友們吐槽「囤貨一族」購買各種奇葩商品的集錦,有些很是離奇...
  • 「囤貨心理」並非一時興起 年終囤貨季刷寶博主教你理智買!
    其實,有囤積嗜好並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屬,回顧父母的生活年代,「囤貨癖」也許就是從那時開始傳遞。萬物皆可囤足糧緩解焦慮不知道諸位有沒有同感,跟父母旅行時,好像都有一種約定俗成的默契——如果機票出發時間是下午3點,那麼你會在早上8點睜眼就看到你媽坐在床邊:「快起吧,晚了就不趕趟了」,說完還要給你展示一下,為出行準備的水果、茶葉、塑膠袋還有些許乾糧,就連背包也會被衛生紙裝滿……每次的合家歡旅行都會變成「逃難」,就算你一直強調餐食航班會提供
  • 準媽媽給寶寶囤貨要注意哪些
    懷胎十月,寶寶快和媽媽見面了,準媽媽們最快樂的事情之一就是為寶寶準備衣物,一件件小衣裳、精緻的寶寶用品,使媽媽的心都被愛融化了,那麼,給寶寶囤貨要注意些什麼呢?
  • 「雙11預備戰」囤貨還囤人 理貨員、倉儲員等崗位供不應求
    原標題:雙十一「預備戰」:囤貨還囤人據《勞動報》報導,與往年相比,今年電商「雙11」籌備期提前了一周左右,不少中小商家在國慶期間就開始囤貨、招人。除了傳統的快遞、客服等崗位繼續迎來招聘熱潮,理貨員、倉儲員等相關「硬通貨」崗位供不應求。
  • 「囤貨」用英語怎麼說?難道是buy a lot嗎?
    豆豆發現,人類有時候和倉鼠真的很像,看到什麼好東西都想囤一點。比如說前段時間國內外疫情爆發,上網看新聞的時候,難免會發現世界各地的人都在瘋狂「囤貨」。中國人搶口罩、英國人搶衛生紙、日本人搶大米、美國人搶「防身武器」……而現在,一轉眼又快要到618的全民購物狂歡節,免不了又將迎來一波全民剁手囤貨的操作。說了這麼多,你知道「囤貨」的準確英文表達是什麼嗎?
  • 家裡囤貨還夠嗎?記住:「買菜」可不是「buy vegetables」!
    vegetable不只是蔬菜 vegetable蔬菜;植物人; 生活單調乏味的人 很多人都知道 stockpile 囤貨 stock[stɑ k] 存貨;貯備 stockpile[ stɑ kpa l]大量儲備; 囤聚的物資 經常出門買菜會增加感染的風險,所以很多家庭都開始囤菜,囤菜用英語怎麼表達呢?
  • DNF: 千億大商帳號被封永久,囤貨損失高達120萬RMB!
    在地下城與勇士這款遊戲內提到「商人」這兩個字相信各位勇士們都不會陌生,商人日常工作的流程大概就是以倒賣遊戲裝備或者金幣和道具以此從中牟利,其實他們跟現實生活中的商人在本質上區別並不大,但DNF商人卻不怎麼受到歡迎經常被玩家們當做謾罵的對象,不過這也並非空穴來風的,主要就是有因為一些黑商經常會壟斷或者炒作某個道具剝削玩家們的金錢以此牟利才導致的
  • 最性價比雙十一孕期囤貨冬季待產包
    最全最性價比雙十一孕期囤貨冬季待產包,可列印包括99划算節,日常價等多個不同價,雙十一前後還會持續更新,幫助購買性價比最高的待產包。吐血整理2周,整理不易,且用且珍惜!缺少價格對比(對價格敏感的寶媽真的很需要,整理了一些低價,如果平時碰到的話可以快速下手囤貨,不用再次比價格了,猶豫不決又錯過),缺少品牌選擇理由的整理(寫清楚選擇的理由,免得等到雙十一我又因為這個品牌那個品牌選擇猶豫不決,畢竟到雙十一當天都是拼手速了,已經沒時間思考)以及囤貨數量(這個可根據雙十一當天活動自行決定,具體待產囤貨數量可以結合我的待產包表格看),囤貨對於媽媽們和馬上要做媽媽們的女孩子來說太重要啦
  • 雙11囤貨指南:過來人告訴你孕期囤貨 千萬不要買這些 沒用又費錢
    各個社交軟體充滿了各色各樣的囤貨清單,不少媽媽總是踩雷。今天,小脈也給大家分享一款經濟實用款囤貨清單,無雞肋,無踩雷,照單往購物車裡拉就好了。記住,每個寶寶都是不一樣的,照顧起來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囤東西不要一次性囤太多,必要的可以先買一點,最後再根據實際情況再回購。本文較長,分為三個部分Part 1:絕對不要買的!Part 2:媽媽囤貨清單!Part 3:寶寶囤貨清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