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發改委等十四部門聯合印發《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工作方案》,方案覆蓋醫療、教育、物管、旅遊等多個行業,核心宗旨就是推動擴大內需。
而在這些方案裡面,有兩條是直接和物業管理相關的,分別是第6條和第10條:
第6條:推動物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第10條:增加社區生活服務消費。
來源:發改委
用通俗的話講,這兩條方案的意思就是物業作為居民生活的最後一公裡,要儘量方便居民消費,只有居民多消費,錢才能轉起來,才能創造就業。
才能內循環。
這顯然是一個利好。
今年上半年,物業板塊高歌猛進,不少物管股股價都翻了一倍。
但是八月份以來,上半年股價表現強勢的物業板塊卻驟然回調。
一方面市場情緒降溫,另外一方面保利物業這些帶頭大哥作業沒交好,帶動整個物管板塊估值回調,多隻股票下跌了30%,甚至更多。
來源:富途
估值下來了,但是物管公司確定性強,高增速的本質沒有變。
其中,上市不久的比如說建業新生活(9983.HK)股價甚至回調至招股價附近。
一方面,公司今年上半年營收、利潤增速均在50%以上。另外,根據彭博的一致性預測,公司2020年和2021年的EPS分別為0.32人民幣和0.45人民幣,2021年的估值大概是13倍。
那麼,估值下來了,再加上國家政策的推動,這會是一個抄底的機會嗎?
一、建業+
早在這兩條方案出臺前,建業新生活就已經在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經營方式,是國內第一家用線上平臺打通消費場景的物管公司。
建業新生活的建業+APP上線至今註冊用戶已超300萬人。
目前,建業+的業務覆蓋了吃、住、行、遊、娛、購各個方面,為用戶提供了包括一對一生活管家、高端定製等會員增值服務。
吃的方面,建業有自己的建業大食堂,容納近400家商戶,搜集了中原地區最具備代表性的特色美食,同時和多個餐飲品牌建立合作關係,為居民提供獨有的優惠和服務;
住的方面,建業+推出各種增值服務,比如提供上門清洗服務,衣服乾洗等等。
遊的方面,建業旗下有配套的酒店、旅遊業務(足球小鎮、電影小鎮),為用戶提供旅遊定製服務(休閒旅遊、公司考察遊、足球旅遊等等)
全方位的服務覆蓋,展現了建業新生活承擔起"讓河南人民都過上好生活"的使命。
我們的國家經過近20-30年的快速發展後,人均住房面積大幅提升,有沒有房子住已經不是最主要的問題,如何過上更好的生活,才是未來的關鍵。
建業新生活明顯是預判到了這個發展趨勢,並且提前就進行了布局。
建業+的生活體系背後,是建業集團多年來構築的豐富而強大的商家資源。
建業+通過整合建業旗下地產、物業、科技、商業、教育、體育、旅遊、君鄰會等新生活方式,涉及到人們的吃、穿、住、行、娛樂、購物、運動等生活相關的方方面面,多維度多層次滿足大眾對於幸福生活的追求。
並且,建業+已與國內知名平臺如京東、網易嚴選、順豐優選等強強聯合,在資源整合和供應鏈等方面進行了戰略合作。
據悉,建業+線上建立「業主+平臺+第三方機構+大數據」四級選品機制,打造「放心買、閉眼購」專區,提升新老用戶的購買力和復購比率;
線下擴充服務網點,加快服務中心和省級、地市、重點商圈聯盟商家拓展覆蓋,提升用戶購買信任和配送效率。
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上半年,建業+的GMV累計約3億,月活躍用戶數73萬,復購率達49%。
除此之外,基石投資人高瓴資本,也在推動其旗下投資公司與建業新生活合作,合作方向目前主要在醫療方面,醫療在老年化的趨勢下,顯然是市場空間巨大的。
在我看來,這是建業新生活模式探索成功的初步標誌。
利用建業+APP的高權益和低價格,帶動居民使用建業+APP,然後再交叉銷售建業的其他服務,包括日常吃飯、旅遊、出行各個方面。
建業+本身的產品力很好,用戶在建業+上體驗好就加強復購,同時塑造口碑又利於建業新生活繼續外拓,形成飛輪效應。
在最近很火的社區團購上,建業+也早已提前布局。利用建業新生活在省內的高密度布局(覆蓋河南省18個地級市及104個縣級市中的94個),用戶滲透上極為方便。
目前建業+的社區團購已經做到省內次日達,用戶體驗好。建業新生活有專門的運營微信群,打造私域流量,定期有拼團優惠。
這項業務用戶使用頻次高,假如業務發展順利,建業+的用戶粘性將繼續提升。
近兩年來,隨著居民意識的覺醒,一些小區已經在通過業主委員會的努力,讓居民投票選物管。
靠地產公司輸送的護城河將不再穩固,像建業新生活這種打造一體化服務的品牌力,將是物管公司新的護城河。
二、成長性
要看現在的建業新生活是否能抄底,不妨先看看其成長性有多大。
過去兩年,投資物管公司的思路大體就是看地產公司輸送的面積,比如像碧桂園服務,碧桂園竣工面積多,光是面積輸送,就能有很好的成長性。
但是,這個投資邏輯的前提是,業主不會更換物業公司,地產公司的面積,物管公司拿到就是賺到。
假如說物管公司能力欠缺,無法讓業主滿意,業主要求更換物業,那麼物管公司的管理面積會流失,更加無從提供增值服務。
建業新生活從面積上來說,確實不是第一梯隊,2019年建業地產儲備面積僅有5000萬平米,不算特別多。
那是不是說建業新生活的成長就不確定呢?我認為不是的,建業新生活有另外一種確定性。
根據10月份的投資人交流會信息,建業新生活1.6億平米的合約面積中,8300萬平米來自建業地產,7800萬平米來自第三方,建業地產和第三方比例五五開。
同時,建業新生活在反向路演中和投資者交流時提到過,部分外拓項目是要向建業新生活交品牌費的,而且建業房價比河南平均房價高25%。
這些現象都說明,建業新生活在依靠自身的品牌在做輸出。這種品牌帶來的成長確定性,比其他物管公司靠母公司輸送,確定性更高。
截至9月份,建業新生活的在管面積是8030萬平米,合約面積1.6億平米,合約面積非常充裕,未來1-2年的成長有保證。
而且通過品牌輸出模式,建業新生活的成長空間要大很多。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預測,2021年河南省的住宅在管面積為12.3億平米,建業新生活現在的在管面積僅僅是8000萬平米,即使只拿到20%的市場份額,對建業新生活的業績都是巨大的提升。
三、估值
經過兩個月的回調,建業新生活的股價已經跌破7元,較高位回調了30%以上。
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說,經歷了一輪過山車,吃到口中的肉就這樣吐出去了,確實會有點不爽。
不過這也正是價值投資奇妙的地方,不光有價值修復的痛快,也會有跌入低谷的煎熬。
要做時間的朋友,就要耐得住寂寞。而且往往股市跌得最難受的時候,反而是股票投資價值提升的時候。
從經營上看,建業新生活並沒有不及預期的情況,無論是管理面積,還是增值服務,都在繼續提升。
根據彭博的一致性測算,2020年建業新生活的EPS為0.32人民幣,2021年為0.45人民幣,而目前建業新生活的股價為6.17人民幣左右。
也就是說對應2021年的估值13倍PE左右。
即使放到兩年後,建業新生活的成長性依然會很不錯,2021年13倍左右PE的建業新生活絕對是低估的,光是每年40%的利潤分紅,相信都已經是一筆不錯的回報。
假如市場情緒上來,公司估值提升,那麼回報就肯定更豐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