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年能繁殖7代子孫,一次產卵500粒,入侵大半地球卻讓人無可奈何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對於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尤其是對於種植糧食的農民朋友來說更是重要,因為這些糧食不僅他們自己會吃,同時也是他們的收入來源,若是誰禍害了他們糧食,說不得要找人拼命,所以很多農民朋友都很討厭危害農作物的害草及害蟲。
一般的害草害蟲我們都能發現,也能很好的處理,然而有一種小蟲子,不僅不易發現,還不容易除掉。相信許多愛做飯的朋友都知道,要是一袋米放時間長了(一般超出20天),就能在米袋子裡看到很多黑色的,如芝麻粒大的小蟲子爬來爬去,它就是「米蟲」。
米蟲在民間也被稱作米象、蛘子、牛子、蛀牛子、谷牛等, 是許多農民朋友都討厭的一種害蟲,也是讓許多農民朋友無可奈何的一種害蟲,因為它很不容易除掉。
米蟲是鞘翅目象蟲科全變態昆蟲,分布區域非常廣,基本上全球各個國家,只要種植有糧食作物的地區,都有它的蹤跡,可以說它是入侵了大半個地球的一種害蟲了,然而到目前為止,人們依舊沒有很有效的辦法將之消滅,依然讓它在繼續的禍害糧食,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說一下米蟲的害處,米蟲是穀物中主要的害蟲之一,它們會寄生在玉米、稻米、小麥、高粱、麵粉、大米等各種貯藏的穀物中,同時在木地板的家庭也比較多。
米象一生只會吃各種穀物,別的都不吃,不管是幼蟲還是成蟲,都會在穀物內部蛀食,導致大米、玉米、稻米等穀物爛掉。
而米蟲最喜歡寄生在貯存了2到3年的陳糧中,所以近幾年來米蟲也成了我國南方農村地區危害比較嚴重的害蟲之一,因為我國現在的糧食產量比過去高了太多了,可貯存的糧食也是越來越多了,故而這米蟲的危害也是越來越大了。
那麼這米蟲為何難以除掉呢?這得從米蟲的習性說起。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米蟲的繁殖力超強,米蟲的壽命不長,一般只有20天到50天(看環境),但是其繁殖力確實它的強項。據資料記載,在東北地區,米蟲一年能繁殖1到2代子孫,在山東地區能繁殖2代子孫,在廣東等部分南方地區能繁殖7代及以上的子孫,其他地區的話一般在3到4代。
而雌性米蟲一次大約產卵500粒,大家可以想像一下,若是一年繁殖7代子孫,一次產卵500粒,這數量多麼驚人。
此外米蟲還有具有群集、喜潮溼、喜高溫、負趨光、冬眠、抗性高、個頭小等特性,其成蟲還會假死(裝死,讓你以為它被除掉了),所以一直以來米蟲都很難除掉。
米蟲難除,但是並非沒有防止辦法,主要有以下3點。
其一,改善糧食的貯存條件,可以減少米蟲對糧食的危害。
其二,曬米,通過暴曬將米蟲從糧食中驅趕出來。
其三,噴灑藥劑,或者是放一些米象不喜歡的東西(如大蒜等),將米蟲驅趕出來。
但這些辦法都是治標不治本的,都是將米蟲驅趕走,減少它對糧食的危害,並沒除掉米蟲,所以米蟲的危害也是一直存在的,也是讓人無可奈何。
各位朋友,你們討厭大米或是其他穀物中的米蟲嗎?你們有什麼好辦法除掉米蟲嗎?歡迎留言交流,說說你的看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