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維煊,江蘇省宿遷經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教授,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教而不研則淺,這個道理人人都懂。因而,各教育主管部門、各所學校都極其重視教育科研。無論是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的各項檢查和評估,還是兄弟學校之間的交流,教科研都是一項重要的考量及項目。在這樣的管理導向及工作運行機制下,很多學校都能拿出相當多的教科研成果供檢查、評比與交流。但是,在眾多的成果中,真正有價值的卻不多,究其原因,研究成果不具有使用與推廣價值,沒有理論高度。其中,「失真」是教科研的硬傷。
失真,表現在研究選題、研究過程及研究結論等各個環節。有些教師完成了多項課題研究,其中不乏省教育規劃課題、省社科聯課題等含金量較高的研究項目,可謂研究成果豐碩。一張張令人羨慕的課題結題證書,賦予了研究者較高的榮譽價值。但是,這些成果的使用價值及推廣價值卻很低,甚至有相當一部分研究者自己都說不清研究成果到底是什麼?
(一)教科研選題失真
選題,是教科研的起點。對於廣大工作在教學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教科研選題必須要基於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但是,相當多的教師課題研究選題空泛。例如:中小學生命教育的研究、中小學傳統文化教育體系的研究、核心素養實施策略的研究、素質教育有效實施的頂層設計研究……。這些選題政治立場正確、佔位很高,是教育目的所在,但這些選題適合為政府教育決策做調研的專職人員研究,對一線教師而言顯得高端空泛,很難找到研究抓手,無法讓研究真正進行下去,從研究起點上就步入「失真」狀態。
(二)教科研過程失真
當選題失真時,研究過程必然失真。但是,也有很多教師研究選題來源於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但從立項到結題的整個研究過程只在幾個關鍵環節做功課,其他時段基本不開展研究。例如:開題時,寫一份開題報告,聘請幾位校外人士組成開題論證專家組,舉行一個開題論證會;過個一年半載,由學校教科研管理部門組織一次中期檢查,迎接中期檢查的方式也非常簡單,只需填一份中期檢查表,把表格各項內容填滿即可;再過個一年半載,完成一份幾十頁的研究報告就結題了,至於研究報告裡的內容是什麼?是否具有理論及實踐推廣價值?這些似乎都不怎麼重要。
(三)教科研結果失真
目前,手裡有課題結題證書的老師非常多,有部分老師甚至拿到多張結題證書,但要問研究者理論結果是什麼?通過研究,教育實踐發生了哪些改變?研究結果有沒有使用及推廣價值?很多老師卻說不清楚。有相當多的老師除了能拿出一大堆裝幀精美的文本材料,幾乎搞不清研究的意義、價值及作用到底在哪裡?課題研究材料化,將教育研究等同於做材料,甚至將幾乎沒有價值的文本材料拿到列印社進行彩色塑封包裝。一本本像出版物一樣設計精美的「研究成果」,只是看上去很美,與教育科研沒有多少聯繫。
教科研是科學,失真,破壞了人們對科學的敬畏。教科研是教育科學研究的簡稱,屬科學研究範疇。既然是科學,就要求每個進行教育研究的教師必須要對教科研有敬畏之心。失真,是敬畏心的缺失。當教師對科學研究缺少應有的敬畏時,其浮躁、急功近利、不求甚解的研究行為,必然會影響到學生,影響到學校科學教育的有效實施。當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得不到科學研究的良好薰陶,勢必影響到國家及民族的科學研究素養。
教科研是使命,失真,讓教師的使命感受到損毀。教育的發展是全體教育人在教育使命感的驅動下,在實踐、研究、再實踐、再研究的循環往復中,通過經驗與智慧的傳輸、共享和集成,一步步墊高了教育發展的臺階。當教科研失真時,經驗的總結與分享、研究成果的傳輸、教育智慧的集成,都會因為缺少使命感,讓交流學習流於形式。當教師的使命感受到損毀時,降低了教師個體成長及教育發展的臺階。
教科研是責任,失真,讓教育變得短視。對教師而言,教育教學是責任,教育科研也是責任。從教育長遠發展角度而言,通過教科研向教育科學要答案、要方法,讓教育教學更好地進行,是更重要的責任。教科研失真,是教育的短視導致的責任意識的缺失。當責任意識缺失時,教師把教育著力點都放在短期內可視可見的考試分數的提升上,忽視知識教學之外全人教育的探索,忽視學生思想及精神的發育。
教學與科研是相互促進的統一體,是教師成長的一體兩翼。沒有科研的支撐,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教育發展。重視教科研、敬畏教科研,讓教科研真實發生,研究出真成果,是教育的責任與使命。
(一)減少立項課題的種類與數量,杜絕研究起點「失真」
教科研失真,與立項課題的種類與數量過多有直接關係。目前,教師課題種類與數量是非常多的,例如:各級教育規劃課題、各級社科聯課題、各類教育學會課題、各學科教研室課題……。課題如此之多,但真正有能力、有興趣進行課題研究的教師並不多。當過多的立項課題通知下發到學校時,就會讓部分學校及教師將「研究」的重點投入到對「數量」的追求中。為了追求數量,質量自然難以保證。為了更多更快地出成果,務虛不務實就會成為常態。教科研失真,就會成為一種見怪不怪的怪相。因而,加大對各學術機構、教育學會科研資質及科研管理能力的鑑定,讓不具備教育科研引領能力的機構退出課題管理,減少過多過濫的課題研究對教師教科研的幹擾,讓有質量的課題、有研究能力的教師引領教科研的健康發展,從起點上杜絕教科研「失真」現象的發生。
(二)提高教科研管理水平,杜絕研究過程「失真」
教科研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配備好教科研管理人員極其重要。按理說,教科研管理人員應該是學校裡科研能力最強、科研成果最突出、能夠引領全校教師提升研究能力的研究型教師。但是,部分學校教科研管理崗位替代性強、人員安排較為隨意,似乎誰都可以做。如果把一名科研能力較為薄弱的人員安排到教科研管理崗位,因其無法對教師提供科研能力與方法的引領,勢必導致將管理重點放在發通知、填表格、收材料、統計教科研數量上。這樣的管理導向,極易導致教師研究過程「失真」。只有將科研意識強、有研究的興趣與能力、科研成果優秀的研究型教師安排到科研管理崗位,不用形式化的條條框框去束縛他們的教育創新,讓他們放開手腳,以促進教育發展為目標,引領教師踏踏實實進行教育研究,能有效杜絕教育過程的「失真」。
(三)重視成果的價值屬性,杜絕研究結果「失真」
一張結題證書,是研究成果形式上的存在,這份形式上的成果是否具有價值屬性?要看成果能否具有傳輸、共享和集成的效能,如果不具備這些效能,這份成果就是一份沒有使用與推廣價值的「失真」成果。在結題鑑定環節,要站在敬畏科學的高度,在幾個關鍵指標上嚴把成果質量關,例如:成果的創新點在哪裡?是否具有推廣價值?是否能促進他人的教育反思?是否能與已有成果及後續成果形成集成效應?對於達不到這些要求的研究,應提出有價值的改進意見;對於改進後仍達不到結題要求的研究項目,應根據研究者的意願,延長研究周期或終止研究。嚴把成果鑑定關,嚴禁不具備意義與價值的「失真」成果破壞教科研的價值與尊嚴。
(四)敬畏教科研,從「材料課題」的虛假研究中走出來
部分教師讀書少、思考少,難以開展真正的教育研究,將教科研等同於填表格、做材料,將裝幀精美且沒有科研意義與價值的文本材料視為教科研成果。這種現象的產生,其根本原因在於部分教師認識不到教科研對教育發展及自身成長的促進作用,缺少對教科研應有的重視,只將自己定位在傳授知識、維持教學秩序這一基本層面,認識不到自己肩負的教育創造職責。要想從「材料課題」這種虛假教科研模式中走出來,唯有尊重教育科研、敬畏教育科研,通過真研究,用真成果墊高自己成長的臺階,推動教育的優質發展。
(五)養成向科研要答案、要方法的意識與習慣
每個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些問題憑經驗能夠解決,有些問題卻較為棘手。越是棘手的問題,其蘊涵的教育價值越高,對教師成長的促進作用越顯著。當遇到不容易解決的疑難問題時,要養成向教科研要答案、要方法的意識與習慣。以對事實孤兒的教育為例,他們雖然有父母,但卻因父母疾病、出走、犯罪等原因,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養育和監護。又因其有父母,他們儘管處境艱難,卻很難得到福利機構及家庭的收養。因而,他們面對的成長問題比孤兒更多,對這類學生的教育難度也更大。遇到這些棘手問題時,唯一的辦法是靜下心來,認真研究事實孤兒的心理特點、行為特徵、成長期待、最佳發展域,向研究要答案、要方法。通過研究,構建適合他們情感需求,有助於他們更好成長,融知識教育、職業生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生觀教育為一體的個人課程體系。
失真,與科研的基本屬性背道而馳;失真,瓦解了教科研的初心;失真,不僅是教科研的硬傷,也讓教育發展因缺少科研的支撐而走向膚淺。教師作為專業知識分子,必須要重視教科研,讓自己成為研究型教師。在教育科研的過程中,不浮躁、不急功近利、把冷板凳坐熱、踏實進行教育研究,讓教學與科研相互促進,讓自己在研究中成長,讓教育在研究中走向高質量發展。
編輯:王波
《陝西教育》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教育類月刊,投稿郵箱:sxjy_w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