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音韻學必讀與必備書目述要

2021-02-19 古文字副刊

  壹漢語音韻學必讀書目(含篇目)

  一、漢語音韻學本體必讀書目:(一)通論;(二)中古音;(三)上古音;(四)近代音;(五)音韻學方法論。二、與漢語音韻學密切相關學科必讀書目:(一)普通語音學與音位學;(二)歷史語言學;(三)漢語方言學;(四)漢藏語比較語言學。

  貳漢語音韻學必備書目

  一、韻書、韻圖類;二、古音手冊、方音字彙類;三、辭書、目錄、索引類;四、字書類;五、論文集類。

  本文共介紹「必讀書目」54項,「必備書目」30項,總計84項(其中7和49為一書,72是四本書)。下面我們分別加以題錄簡評。

  壹漢語音韻學必讀書目(含篇目)(54項)

  一、漢語音韻學本體必讀書目

  (一) 通論

  1.董同龢:《漢語音韻學》,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5月

  按:本書1954年以《中國語音史》的名稱在臺灣出版,是後來所出《漢語音韻學》一書的刪節本。1968年在臺灣出版本書,是全本。此書長期以來是臺灣大學的音韻學教本。這裡開列的是大陸印本。全書共分:「引論、國語音系、現代方音、早期官話、《切韻》系的韻書、等韻圖、中古音系、中古聲韻母的簡化、由中古到現代、古韻分部、上古韻母系統的擬測、上古聲母、上古聲調的問題」等十三章,附錄為「語音略說」。本書是到目前為止介紹漢語音韻學最準確、最全面、最深入的教科書,至今尚無其他教科書可以取代。

  2.唐作藩:《音韻學教程》(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按:本書是大陸地區目前流行最廣的音韻學教科書,但是只講中古《廣韻》音系,不講上古音和近代音。

  3.馮蒸:《漢語音韻學應記誦基礎內容總覽》,連載於《漢字文化》2001年第2期、2004年第4期、2005年第1期和2005年第3期

  按:本文根據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和音韻學界的共識,對不同層面的音韻學學習者應該記誦的音韻學基礎內容全部列出,使用十分方便。

  4.張世祿:《中國音韻學史》,上海:上海書店,1984;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按:本書原出版於1938年,對漢語音韻學史作了全面的論述,史料豐富。但只說到高本漢。1984年重版時以「重印後記」補高本漢、李方桂、包擬古等上古音研究,及各家近代音研究等。

  5.王立達編譯:《漢語研究小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

  按:本書是從日本1958年出版的《中國語學研究史》翻譯改編的,其「漢語音韻」部分對世界各國研究漢語音韻的情況作了簡明的介紹,有助於了解1958年以前的海外漢語音韻研究史。

  6.楊劍橋:《漢語現代音韻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

  按:本書對初學者來說內容稍深,適合研究生閱讀。本書分兩部分,一總論,二分論,兼有音韻學史和音韻學前沿問題論述兩個作用。

  (二) 中古音

  7.[瑞典]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趙元任、羅常培、李方桂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按:本書是關於漢語中古音研究的經典名

  著。全書共分四卷,此處主要看第三卷「歷史上的研究」。該卷系從歷史語言學的角度講漢語中古音構擬的方法和結論,影響極大。但內容偏深,初學者閱讀須有導師指導。

  8.李榮:《切韻音系》,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

  按:本書是關於《切韻》研究的經典名著,許多論點至今發人深省。筆者一直把此書作為講授漢語中古音的教科書。

  9.邵榮芬:《切韻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

  按:本書是關於《切韻》研究的最近著作,論述全面、深入,是在高本漢、董同龠禾、陸志韋、李榮等學者的有關中古音論著的基礎上提出一系列新見解,自成一家之言。尤其對初學者理解中古音的核心問題如重紐、唇音開合以及俟母等問題有直接幫助。筆者一直把此書作為講授漢語中古音的教科書。

  10.[清]陳澧:《切韻考(附外篇)》,北京:北京市中國書店出版,1984

  11.[清]陳澧:《切韻考(附音學論著三種)》,羅偉豪點校,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按:清人陳澧的《切韻考》是關於《切韻》研究的經典名著,從該書中可以了解反切系聯法的重要作用和陳氏研究《廣韻》聲韻類的結論。陳澧對《廣韻》的校注也很有參考價值。10、11兩書任選一種均可,11書有現代學者校注,閱讀方便。

  12.周祖謨:《陳澧切韻考辨誤》,載《問學集》(下),北京:中華書局,2004,517-580頁

  按:陳澧系聯《廣韻》聲、韻類頗有舛誤,本文加以刊正,宜與陳書一併參閱。著名音韻學家丁聲樹先生在1978年曾面囑筆者如此閱讀。

  13.方孝嶽編:《廣韻韻圖》,北京:中華書局,1988

  按:本書基本上是根據《韻鏡》和《七音略》二書編成,但每字加注《廣韻》反切,是閱讀理解《廣韻》音系不可或缺的工具書。注文亦有價值。

  14.丁聲樹、李榮:《漢語音韻講義》,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按:本書原為20世紀50年代教育部舉辦的普通話語音研究班講課時的講義。主要為培養、訓練學員調查漢語方言時所必備的中古音知識,本書重點強調中古《廣韻》音系與今普通話語音的聯繫,條理清晰,足資參考。

  15.馮蒸:《論〈切韻〉的分韻原則:按主要元音和韻尾分韻,不按介音分韻》,載《語言研究》1998年增刊,164—185頁。又見《馮蒸音韻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240—262頁

按:本文有助於理解和判斷各家對《切韻》音系的韻母構擬原則和主要元音的數量。

  (三) 上古音

  16.王力:《漢語史稿》(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80;(上、中、下合訂本)1994

  按:本書實際上是一部漢語語音史,可使讀者了解從上古至中古和從中古至現代的語音演變,條理清晰。其上古音擬測自成一家之言,在大陸音韻學界影響極大,是當代上古音構擬體系三大家之一(三大家指:王力、李方桂、鄭張尚芳)。

  17.王力:《先秦古韻擬測問題》,原載《北京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64年5期,後收入《王力文集》第17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291—339頁

  按:本文是理解王力先生上古音韻母構擬體系和構擬方法的最重要的論文。

  18.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按:本書原發表於1971年臺灣出版的《清華學報》新九卷1、2期合刊,是當代上古音構擬體系三大家之一,是繼王力先生《漢語史稿》後關於上古音構擬的最重要的論著,在國際漢語音韻學界影響極大,其聲母系統特別是復聲母系統的構擬尤值得注意,初學者閱讀偏深,應在閱畢16、17王力的論著後再讀此書。

  19.[美]包擬古:《原始漢語與漢藏語》,潘悟雲、馮蒸譯,北京:中華書局,1995

  按:包擬古(Nicholas C.Bodman)是美國著名漢藏語比較研究學者。本書由4篇論文組成,作者對漢語和藏緬語的同源詞認定及漢語上古音的構擬甚具啟發性,反映了國外學者對漢語上古音構擬和漢藏語同源詞比較的一流水平。

  20.龔煌城:《漢藏語研究論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按:本書由15篇論文組成,作者在李方桂先生上古音構擬體系的基礎上加以修正推進。反映了漢語上古音構擬和漢藏同源詞比較的最新進展和一流水平。

  21.鄭張尚芳:《上古音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按:本書是繼王力、李方桂二家後關於上古音構擬的最重要論著,在音韻學界影響極大,自成一家之言,是當代上古音構擬體系三大家之一,反映了上古音研究的最新進展和一流水平。本書內容偏深,初學者閱讀有難度,應在讀畢上述16—19幾種論著後再讀此書。適合有一定音韻學基礎的讀者閱讀。該書260—581頁為「古音字表」,可視為是檢索漢字古音的工具書。

  22.馮蒸:《論漢語上古聲母研究中的考古派與審音派》,載《漢字文化》1998年2期,17—30頁,又見《馮蒸音韻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35—54頁

  按:本文對理解諸家的上古復聲母擬測方法和結論有指導性作用。

  23.馮蒸:《王力、李方桂漢語上古音韻部構擬體系中的「重韻」考論:兼論上古音冬部不宜併入侵部和去聲韻「至隊祭」三部獨立說》,見《馮蒸音韻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55—182頁

  按:本文對理解王力、李方桂和鄭張尚芳這三家當代最有影響的上古音韻部構擬體系有指導性作用。

  24.王力:《詩經韻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按:本書把所有《詩經》入韻字用王力的體系標出上古音讀,有助於理解和掌握上古音。

  (四) 近代音

  25.陸志韋:《陸志韋近代漢語音韻論集》,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按:本書共收陸志韋先生關於近代漢語音韻研究的10篇論文,分論:《中原音韻》、邵雍《皇極經世•聲音唱和圖》、《韻略易通》、《重訂司馬溫公等韻圖經》、《韻略匯通》、《西儒耳目資》、《五方元音》、《三教經書文字根本》、國語入聲演變小注,均為名作,學習者當仔細閱讀,以理解其方法和結論。

  26.寧繼福:《中原音韻表稿》,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

  按:本書對《中原音韻》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成一家之言。後附《中原音韻》全部5833字字表,頗便檢索。

  27.楊耐思:《中原音韻音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按:本書對《中原音韻》音系作了全面的論述,對入聲的論述尤值得注意,自成一家之言。

  28.邵榮芬:《中原雅音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81

  按:本書是漢語近代音的專書研究,對初學者在方法論上有指導意義。

  29.李新魁:《漢語等韻學》,北京:中華書局,1986

  按:本書對於漢語等韻學的全貌作了概括的論述,並具體介紹了121種等韻學古籍。

  30.趙蔭棠:《等韻源流》,北京:商務印書館,1957

  按:本書是現代學者撰寫的第一本等韻學專著,有開創意義。資料豐富,足以啟迪後學。

  31.馮蒸:《趙蔭棠音韻學藏書臺北目睹記——兼論現存的等韻學古籍》,載:(1)《漢字文化》1996年第4期,49—60頁;(2)人大復刊報刊資料H1《語言文字學》1997年3期;(3)《漢語音韻學論文集》,馮蒸著,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405—436頁

  按:本文宜與上書一併參閱。本文列有現藏於臺灣師範大學的「趙蔭棠舊藏音韻學書目錄」和「現存等韻學古籍簡目」,便於查找有關等韻學古籍。全文文筆生動,可讀性強。

  32.耿振生:《明清等韻學通論》,北京:語文出版社,1992

  按:本書是關於明清等韻學的全面介紹。

  33.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按:本書原名《近代漢語研究概況》,此為修訂增補本,重新撰寫,改為今名。本書共分六章,第三章「近代漢語語音研究」有助於讀者了解近代漢語語音研究的現狀和前沿問題。

  (五)音韻學方法論

  34.馮蒸:《漢語音韻研究方法論》,原載《語言教學與研究》1989年3期123—141頁,又見《馮蒸音韻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1—17頁(論文集本在原文基礎上有所修訂)

  按:本文分音韻哲學方法論、音韻邏輯學方法論和學科方法論(其下又分求音類法、求音值法、求音變法三小類)三大類全面介紹了漢語音韻研究的17種方法,適合初學者閱讀。

  35.馮蒸:《高本漢、董同龢、王力、李方桂擬測漢語中古和上古元音系統方法管窺:元音類型說》,載《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5期73—82頁,又見《馮蒸音韻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6月,18—34頁

按:本文有助於讀者理解高本漢、董同龠禾、王力、李方桂擬測漢語中古和上古元音系統的方法,同時可對歷史比較法有一個清晰、正確的認識。

  36.馮蒸:《大匠示人以規矩:從王靜如先生教我音韻學看王先生的治學方法》,載《馮蒸音韻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560—573頁

  按:本文以筆者的親身經歷講述了著名音韻學家王靜如先生講授音韻學的過程,內容生動,文筆流暢,足資參考,為初學者必讀之篇目。

  37.邵榮芬:《我和音韻學研究》,載《學林春秋》二編上冊,北京:朝華出版社,1999

  按:本文講述了當代著名音韻學家邵榮芬先生的治學經驗和研究音韻學的方法,應仔細閱讀。

  二、與漢語音韻學密切相關學科必讀書目

  (一)普通語音學與音位學

  38.羅常培、王均:《普通語音學綱要》(修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按:本書對普通語音學的基本內容作了全面的論述,深入淺出,適合初學者閱讀。本書原出版於1957年,後迭經修訂,本修訂本增加了第七章「音位和音位學」,反映了該領域的較新進展。

  39.林燾、王理嘉:《語音學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按:本書是北京大學講授語音學的教科書,與上書相比增加了實驗語音學的內容,內容較新。

  40.王理嘉:《音系學基礎》,北京:語文出版社,1992

  按:本書對音系學的基本知識作了較全面的介紹,適合初學者閱讀,但未能反映近二十年來音系學的新進展。

  41.郭錦桴:《綜合語音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按:本書對語音學和音系學的基本知識作了深入淺出的介紹。

  (二)歷史語言學

  42.岑麒祥:《歷史比較語言學講話》,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按:本書篇幅不大,論述亦深入淺出,但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歷史語言學文獻資料。用中文講歷史語言學有開創意義。

  43.徐通鏘:《歷史語言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按:本書是中國學者撰寫的第一本兼具教科書和研究性專著於一體的歷史語言學著作,長期以來一直作為北京大學和首都師範大學歷史語言學課程的教科書。但書中有些內容敘述未妥,需閱讀英文撰寫的歷史語言學原著。

  以上二書的最大缺點是沒有把「歷史比較法」的本質構擬步驟講清楚,要想真正弄懂歷史比較法的構擬本質還須看下列二書:

  44.A.В.捷斯尼切卡婭:《印歐語親屬關係研究中的問題》,勞允棟譯,岑麒祥校訂,北京:科學出版社,1960

  按:重點參閱本書講原始印歐語有三組舌根音和原始印歐語元音系統擬測的內容。

   45.Fox, Anthony: Linguistic Reconstru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Oxford:Oxford UniversityPress,1995

  按:本書是本書目開列的唯一一本必讀外文書,主要講構擬的步驟和方法。是目前我所見到的講歷史比較法最好的英文書,所以破例開列。

  46.[法]梅耶:《歷史語言學中的比較方法》 ,岑麒祥譯:(1)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2)《國外語言學論文選譯》,北京:語文出版社,1992,1—85頁

  按:本書是關於歷史比較法的經典性名著,宜與以上四書合併參閱。

  47.吳安其:《歷史語言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按:本書是關於歷史語言學的新著,較徐通鏘的《歷史語言學》相比增加了許多新資料,也反映了作者的若干新看法,成一家之言。

  (三)漢語方言學

  48.袁家驊等:《漢語方言概要》,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89

  按:本書是關於現代漢語方言全面論述的經典性著作。本書採用傳統的八大方言分區法,對於讀者了解現代漢語方言的全貌很有意義。

  49.[瑞典]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趙元任、羅常培、李方桂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按:本書共分四卷,此處請重點看第二卷「現代方言的描寫語音學」。高氏此卷的撰寫極有特色和價值。可惜近年來少有人注意。

  50.侯精一主編:《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按:本書按照最新的方言分區,對現代漢語的十個方言——官話方言(錢曾怡撰)、晉語(侯精一、沈明撰)、吳語(許寶華撰)、徽語(鄭張尚芳撰)、湘語(鮑厚星撰)、贛語(顏森撰)、客家話(黃雪貞撰)、粵語(詹伯慧、甘甲才撰)、閩語(李如龍撰)作了全面的介紹。

  51.遊汝傑:《漢語方言學教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按:本書共分八章,全面介紹了漢語方言學的基本知識,材料豐富,內容新穎,視角前瞻,別具特色。

  52.李如龍:《漢語方言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按:全書共分十一章,對方言學的基本知識作了全面介紹,材料較新。

  (四)漢藏語比較語言學

  53.馬學良主編:《漢藏語概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按:本書對漢藏語系的四個語族:漢語族、藏緬語族、苗瑤語族、壯侗語族作了全面的介紹,各語族的介紹基本上分語音、語法、詞彙、方言、文字等五個方面。側重描寫,語料基本上限於中國境內,反映了中國學者對漢藏語系的全面認識。

  54.[美]白保羅:《漢藏語概要》,羅美珍、樂賽月翻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印,1984

  按:本書是美國漢藏語學者白保羅(Paul K .Benedict)所著Sino-Tibetan : AConspectu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2)一書的漢譯本,是國外學者對漢藏語系研究的最重要成果,雖是一家之言,但足資重視。它對原始藏緬語和漢語古音的構擬以及漢藏語同源詞的認定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足補國內漢藏語研究之缺憾。本書被國外學者稱為是「漢藏語研究的聖經」。但李方桂先生對本書的方法論有批評。

  貮漢語音韻學必備書目(30項)

  一、韻書、韻圖類

  55.[宋]陳彭年等:《宋本廣韻》,北京:北京市中國書店,1982

  56.周祖謨撰:《廣韻校本》,北京:中華書局,1988

按:以上兩種初學者可選備一種,但周祖謨書有校勘記。

  57.《宋本廣韻•永祿本韻鏡》,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按:本書集《廣韻》和《韻鏡》、《七音略》三書為一,而且《韻鏡》與《七音略》逐圖對照,檢索方便。

  58.餘迺永校註:《新校互注宋本廣韻》,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

  按:本書是關於《廣韻》的最新校本,反映了《廣韻》版本研究的最新進展。特別是對《廣韻》又音的輯錄十分完備,足資參考。

  59.[清]梁僧寶:《四聲韻譜》(上、下),北京:古籍出版社,1955

  按:本書實集《廣韻》、《集韻》、《玉篇》三書為一,編排精細,檢索方便,是研究中古音不可或缺的工具書。鄭張尚芳先生特別推薦此書,希學者特別留意。

  60.沈兼士主編:《廣韻聲系》,北京:中華書局,1985

  按:本書是檢索《廣韻》所收各字全面音讀的最方便的工具書,在查檢中古音韻地位和一字又讀時極為方便,對研究上古音也有幫助。

  61.[宋]丁度等:《宋刻集韻》,北京:中華書局,1989

  按:本書影印的宋刻《集韻》,卷帙完整,版本優良,後附的《集韻》字索引對檢索《集韻》異讀字極為方便。

  62.李新魁:《韻鏡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82

  按:本書實分兩部分,前一部分是《韻鏡》原書的影印,後一部分是對《韻鏡》作的全面校證。

  63.[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北京:中華書局,1984

  按:該書集中了各經典中漢字的異讀,對研究上古音和中古音以及古漢語的構詞法有重要參考價值。

  64.[宋]司馬光撰:《宋本切韻指掌圖》,北京:中華書局,1986

  按:本書分20圖,按所謂13「攝」排列,記錄的是宋代的讀書音,是研究近代漢語音韻的必備書。

  65.[元]周德清:《中原音韻》,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一),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7月第1版,1982年11月第4次印刷

  按:本書是大陸地區關於《中原音韻》最為普及的印本。

  66.照那斯圖、楊耐思:《蒙古字韻校本》,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

  按:本書是一部用八思巴字拼寫的元代漢語韻書。八思巴字是元代的一種拼音文字,主要用於拼寫漢語和蒙語。本書對研究元代漢語音韻極有價值。

  二、古音手冊、方音字彙類

  67.丁聲樹編錄、李榮參訂:《古今字音對照手冊》,北京:中華書局,1982

  按:本書收常用字6000左右,據今普通話音檢索漢語中古音的音韻地位,檢索方便。研究漢語音韻的人可以拿它來推究漢語古今語音的演變。

  68.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

  按:本書性質與上書基本相同,收古代常用漢字8000多個,每字後列出上古和中古的音韻地位,並加注擬音,檢索方便。但不區別重紐,中古擬音雲、以不分,是其不足。

  69.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

  按:本書收入20個方言點的字音材料,全書收入3000個字目,按普通話音序排列,注中古音韻地位,用國際音標標寫方言讀音,是漢語音韻研究的重要參考書。本書體例與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第四卷的「方言字彙」相似。

  三、辭書、目錄、索引類

  70.《中國語言學大辭典》編委會:《中國語言學大辭典》,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音韻學」卷主編:馮蒸

  按:本書「音韻學」卷的收錄特點是:除了有關音韻學的人名、書名、術語外,還收錄了大量的「學說」類條目,為其他所有工具書所不載,對於了解本學科的進展和研究現狀很有參考價值。

  71.駢宇騫、王鐵柱主編:《語言文字詞典》,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音韻學部分」撰者:馮蒸

    按:本書「音韻學部分」收錄的很多音韻學條目為其他所有工具書所不載,對研究漢語語音演變史頗有參考價值。

  7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中國語言學論文索引》[甲編](1949前),1978;[乙編](增訂本)(1950—1980),1983;[丙編](1981—1990),2005;[丁編](1991—1995),北京:商務印書館

  按:本書已出四編,所收音韻學論文篇目頗為完備,檢索方便,便於音韻學研究者參考。其中「丙編」、「丁編」二名為學界通稱,非原書所有。

  73.李無未主編:《音韻學論著指要與總目》(上、下),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按:本書收錄2006年以前中外學者發表的漢語音韻學論著達11000餘條,頗為完備。

  74.《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

  按:本書「漢語音韻學」部分的主編是著名音韻學家俞敏教授,所收條目雖然不是很多,但代表了當代漢語音韻研究的一流水平,其中「陰陽對轉」、「梵漢對音」、「漢藏詞音比較」、「等韻」等條目尤值得注意。

  75.張斌、許威漢主編:《中國古代語言學資料彙纂•音韻學分冊》,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按:集中資料,方便檢索。

  四、字書類

  76.[漢]許慎:《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63

  按:本書即通稱的《說文》大徐本,系用清陳昌治所刻的一篆一行本影印,閱讀和檢索都十分方便。但頗有訛字,使用時要注意。此書被多次重印,置備最近重印的版本即可。

  77.馮蒸:《〈說文〉部首今讀新訂並說明》,載:(1)《漢字文化》1996年4期61—64頁轉封三;1997年1期58—64頁;1997年3期54—64頁;(2)《漢語音韻學論文集》,馮蒸著,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595—638頁

  按:本文對《說文》540部首一一列出其今

  讀,便於讀者學習記誦。

  78.[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北京:中華書局,1984

  按:該書收字按《說文》聲符排列(共1137個聲符),其[假借]部分搜集了大量的先秦文獻通假字例,其[古韻]部分羅列了所收字在上古韻文中的叶韻情況,如頤部第五「革分部」221—222頁「直」字[古韻]項下云:「《詩•羔裘》葉『飾力直』,《伐檀》葉『輻側直億特食』,《帛系》葉『直載翼』,《禮記•月令》葉『殖飭直惑』,《孟子•滕文公》葉『來直翼得德』,《楚辭•九辨》葉『息軾得惑極直』,《爾雅•釋訓》葉『極德直力服』」是。材料豐富,甚有參考價值。

79.徐中舒主編:《漢語大字典》(1—8),四川辭書出版社•湖北辭書出版社,1986-1990

  按:本書收字54678個,是當代收字最多、最全、最有權威性的漢語大字典,該書所收各字均列出上古和中古的音韻地位,第八卷附有全書所收字的《上古音字表》、《中古音字表》和《通假字表》。對檢索漢字古音和通假字例很有幫助。

  五、論文集類

  80.俞敏:《俞敏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按:俞敏是當代音韻學大師,書中所收關於梵漢對音和漢藏語比較的論文對漢語上古音研究極有價值。對初學者內容偏深。

  81.邵榮芬:《邵榮芬音韻學論文集》,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按:邵榮芬是當代音韻學大師,本書共收音韻學論文23篇,按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和總論四類編排,很多論文十分重要,足資參考。

  82.馮蒸:《漢語音韻學論文集》,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按:本書共收音韻學論文38篇,譯文5篇,有些論文如本書目中的31、77二文,譯文如《藏文前綴音對於聲母的影響》、《漢語上古音的*-u和*?鄄iw在〈詩經〉中的反映》等對初學者有幫助。

  83.馮蒸:《馮蒸音韻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按:本書共收論文32篇,譯文9篇。上列「必讀書目」中的15、22、23、34、35、36諸文皆見於本論文集。此外其他論文亦值得參考。

  84.哈平安:《語言與言語障礙論集》,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按:本書共收音韻學論文6篇,其中如《五代兩宋詞的入聲韻部》和《概率論與古韻分部》等文值得初學者參考。


相關焦點

  • 音韻學:研究漢語方言的神器
    漢語(包括所有漢語方言)從古至今一直在演變,幾百年前的古音就和現在不一樣。《平水韻》的押韻,現代漢語方言都已不能完全符合。「一東」「二冬」現代大部分方言都不能區分;「該死十三元」把「魂 痕」與「元」放一起押韻。《平水韻》的前身是隋朝陸法言編寫的《切韻》(成書於隋仁壽元年,公元601年),是當時中原地區的標準讀書音,算得上是各種漢語方言的老祖宗。
  • 臺灣政治大學竺家寧教授趣談漢語音韻學
    4月8日至15日,應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教研室的邀請,著名語言學家、臺灣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竺家寧為人民大學師生作了五場漢語音韻學學科國際前沿教師培訓講座。系列講座由人民大學文學院趙彤副教授主持,鄭林嘯、龍國富、熊燕等教師參加講座。
  • 中國音韻學研究70年
    建國初期,高校經過院系調整,一些設有中國語言文學系的高等院校陸續開設漢語史、音韻學等課程,需求量的增大,急需撰寫、出版音韻學經典教材,以應音韻學教學之急。方孝嶽、羅常培、王力、魏建功、張世祿、殷煥先、黃典誠、周祖謨、俞敏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編寫教材,講授音韻學課程。
  • 文物故事|七屆二中全會確定的12種幹部必讀書目
    七屆二中全會確定的12種幹部必讀書目為了更有效地提高全黨的政治理論水平,中共中央重新編審了一套幹部必讀書目,由毛澤東審批送交西柏坡舉行的七屆二中全會。這套「幹部必讀」共計12種,它們是:《社會發展史》《政治經濟學》《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國家與革命》《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論列寧主義基礎》《聯共(布)黨史》《列寧史達林論社會主義建設》《列寧史達林論中國》《馬恩列斯思想方法論》。
  • 小學生必讀書目
    一年級學生必讀書目   1、《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邶笪鍾編寫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凡爾納 北京教育出版社   6、《漢字的故事》梅子涵著 上海科普出版社   7、《安徒生童話選集》(丹麥)安徒生著,葉君健譯 譯林出版社   二年級學生必讀書目   8、《克雷洛夫寓言全集》(俄)克雷洛夫著,裴家勤譯 譯林出版社   9、《拉。封丹寓言》(法)拉。
  • 漢語音韻學筆記:語音學簡介
    普通話的語音簡介 在介紹音韻學之前,先來講講大家都會說的普通話的語音。很多概念在後面音韻學的介紹中會重複出現。比如說英語的sh[ʃ](清顎齦擦音),漢語的x[ɕ](清齦顎擦音),漢語的sh[ʂ](清捲舌擦音)三者都是不一樣的。外國人學漢語往往會把漢語的x和sh發的很彆扭,中國人學英語經常也會讓他們覺得sh發的有些奇怪。這其中的區別非常微妙,靠描述是很囉嗦的,但母語者的耳朵卻能分辨出來。
  • 必讀!人民日報整理了1-9年級經典書目
    全育教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份1-9年級必讀經典書目,人民日報推薦的,大家可以參考哦!這些書單,不僅僅適合孩子,有些成年人也適用。況且和孩子一起閱讀,有利於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一年級必讀書目二年級必讀書目三年級必讀書目四年級必讀書目五年級必讀書目六年級必讀書目七年級必讀書目
  • 小學1-6年級必讀經典書目,趕緊收藏
    下面是人民日報整理的小學1-6年級必讀經典書目,供家長們參考。一年級必讀經典書目二年級必讀經典書目三年級必讀經典書目五年級必讀經典書目六年級必讀經典書目
  • 唐作藩:為什麼要學點音韻學
    音韻學是中國一門傳統學科,現代也多稱漢語音韻學,屬中國語音學中研究古代語音部分。中國歷史悠久,有文字記錄以來的歷史則有三千多年了。漢語的詞彙、語法和語音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咱們讀古書特別是唐宋以前的古籍,很容易察覺到詞彙、詞義和語法的問題。學習「古代漢語」時也是很容易體會到的。如打敗仗「棄甲曳兵而走」、「再遇再北」、「孟子去齊」、「晉侯飲趙盾酒」、「吾誰欺?
  • 最全初中語文必讀書目(附書目介紹)
    自2016年起,國家開始推行統編義務教育教材,至2019年,七至九年級已全面推行統編教材,課本中明確規定一些名著為必讀書目,中考語文也將名著納入考試範圍。統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明確表示,名著閱讀和課文的地位同等重要,為了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進而形成持久的讀書興趣,養成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教育者把名著閱讀納入了中考,分值會高達20分左右。
  • 小學閱讀,真的有必讀書目嗎?
    隨著農村小學大閱讀活動的開展,前幾天,一個朋友告訴我說他孩子的語文老師要在班級裡開展整本書共讀會,要買書,說是這些書是教育部推薦的小學生課外必讀書目。聽了朋友的話後我笑了——又一個上當受騙者!並不是說老師推薦的書一定有什麼問題,而是國家教育部從來就沒有發布過什麼必讀書目、推薦書目之類的信息,這都是那些無良書商製造的噱頭,誘使家長們去購買,從而達到他們賺錢的目的。那麼有的家長或者老師就會問,小學階段到底有沒有所謂的必讀書目呢?答案是真的有。我們都知道,現在全國小學生都在使用的是部編版教材,這是一套空前重視閱讀的教材,也是一部以閱讀為支點的教科書。
  • 中文系必讀書單
    2007 7、 《對外漢語教學實用語法》盧福波著,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1996 8、 《實用對外漢語教學法》徐子亮、吳仁甫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 9、 《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 》呂必松,國家漢辦編印(內部資料)1996 10、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的學習者習得過程研究》王建勤主編,商務印書館 2006 17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必讀書目推薦 八、新聞學理論研究著作:新聞學
  • 南京大學歷史文獻學專業必讀書目
    >32.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33.張之洞《書目答問48.餘嘉錫《古書通例》49.王力《古代漢語52.裘錫圭《文字學概要》53.唐作藩《音韻學教程
  • 教育部推薦的小學生100本必讀書目
    寧波奧數網:教育部推薦的小學生必讀書目,教育部放在語文書裡和推薦給大家的書,好書未必都包含其中,但是推薦的必須算得上是好書,這是一份頗長書單,家長們可以收藏下,隨著孩子年級的增長看相應的書目。
  • 初高中語文課外閱讀(必讀選讀)推薦書目參考
    必讀是要考試的小升初之前,做好提前閱讀的準備相當重要,因為進入七年級以後閱讀的時間將大量減少,若是沒有良好閱讀習慣的孩子,會在這方面感覺力不從心。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必讀書目的閱讀,這是直接列入考試的,分值佔比各地不一,少則五分,多則20分以上。
  • 初中6-9年級課外必讀書目必背篇目!家庭必備,值得收藏
    華二紫竹雙語學校六、七年級推薦書目(英文)▼必讀書目《湯姆·索亞歷險記》華育中學初中階段推薦書單▼六年級必讀書目5本選讀書目15本七年級必讀書目5本選讀書目15本八年級必讀書目5本選讀書目15本九年級必讀書目
  • 2019年中小學啟用新教材,附1至9年級必讀經典書目
    根據各年級學生的智力與認知發展,小語分級做出推薦: 一年級必讀經典書目 二年級必讀經典書目
  • 推薦:中學生必讀的書目
    中學生必讀書目(共40種)  一.初高中必讀部分(10種):  1.西遊記/(明)吳承恩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2.水滸傳/(明)施耐庵,羅貫中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3.三國演義/(明)羅貫中著.
  • 如何學好音韻學
    音韻學如果還要繼續發展的話,還有它的生命力的話,就要大幅度減少死背的內容。音韻學中最關鍵,也最令人生畏的地方,就是背中古的音韻地位。現在一些學校講音韻學,只講一些知識性的內容,中古有哪些韻,哪些攝,哪些等,上古有哪些韻部,還有什麼陰陽對轉、古本音變音之類,令人如墮五裡雲霧,越學越糊塗。
  • 小學一至六年級必讀課外書目
    一年級小學生必讀書目  1、《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邶笪鍾編寫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中外神話傳說》田新利選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4、《與鳥兒一起飛翔》鄭作新著湖南少兒出版社  5、《海底兩萬裡》(法)儒勒.凡爾納北京教育出版社  6、《漢字的故事》梅子涵著上海科普出版社  7、《安徒生童話選集》(丹麥)安徒生著,葉君健譯譯林出版社二年級小學生必讀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