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調查發現,79%的HR都還不清楚:
怎麼計算人力成本
怎麼計算成本投入的產出
如何提高員工的人均效能
...
不只是工作的時候,就連託人辦事的時候,對於數據分析能力的要求,也有很高的要求和很大的市場。
一邊是企業的硬需求,一邊是人才的供應不足,隨手搜索一下,對於人力資源數據分析師年薪為18萬-90萬,遠高於同等經驗水平的傳統HR。
數據化管理為什麼就顯得那麼重要?
1 作為戰略組織管理的領導者,老闆關心的人才問題,不是今天發了多少條招聘信息,入職多少名員工,他關心的是:
「明年業績實現翻番,擬新拓10個城市,需要匹配什麼樣的人才資源?」
「企業某事業部業務受宏觀經濟環境影響,發展前景堪憂,如果裁減該事業部,要綜合看哪些因素?」
「最近企業自身競爭力下降,急需整頓革新,提高企業整體實力,要如何調整人才戰略?」
這些問題,都是可以通過數據化來體現的。
2 目前華為對人力資源崗位的招聘,有了一個新的核心技能的要求,就是必須要懂數據。沒有這個能力的HR,華為不要。
華為幾乎所有人力資源關鍵崗位的崗位要求,第一點必談數據。
HR成為業務夥伴,戰略夥伴,始終停留在理念層,而不能落地實施,一個因素就在於當下所掌握的數據,沒有價值。
每個月做工作匯報與總結時,最重要的,不是本月遲到多少人,入職幾個人,這種毫無深度的數據。80%的HR統計報表都是在告訴別人發生了什麼,可以說就是一本流水帳,這樣的數據大部分都沒有人看。
蜜蜂君認為讓HR懂是為了能夠和業務團隊同頻共振,用這個訴求去倒推懂業務的邏輯是:先熟悉業務場景,再參與到業務過程中,最後驅動業務成長。
3 經常有HR向我問一些問題,今天進行了一個歸納:
1. 如何不花錢,用 HR 的專業能力提高公司績效?
2. 如何面對高層或其他部門的指責和投訴?
3. 如何說明我們的培訓工作是有價值的?
4. 如何通過離職清單和考勤記錄,發現員工的異常表現,開展主動關懷,甚至降低離職率?
5. 如何通過數據分析,展示招聘工作是有效果和效率的?
6. 如何指出部門績效考核打分不合理?
7. 如何說明薪酬結構是否合理?明年調整的方向應該是什麼?
8. 如何應對面對業務部門提出增加人手的問題?
面對這些常年伴隨人資行業的疑難雜症,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熟悉業務,從數據角度出發,轉變思維,來支撐業務發展訴求。
針對上面的問題,其實都會與數據分析有關係,我大致給出了4點建議,來進行 HR 工作能力的優化提升。
1. 掌握大數據管理理念、方法論和工具,提升工作效率
2. 掌握優化與提高人力資源配置效率的手段
3. 掌握讓 HR 從服務到商業合作職能的轉化方法
4. 掌握提升 HR 部門和崗位工作效率的方法
另外,谷歌的首席人才官曾說過「谷歌的HR決策從來都不是來自哪個最佳實踐,一定只會來自內部數據的分析」。
其實,我們目前的HR工作由工作定位演變歷程大致可分為:事務型HR、 戰略型HR、 數據驅動型HR(數據型HR)
事務型HR:這裡不做過多解釋,顧名思義就是人事管理階段的HR。
戰略型HR好比現在的HRBP(但其工作事項及高度也由公司而定)。
那數據型HR呢?什麼是數據分析呢?到底如何分析呢?
你可能會說,我們現在平時也做數據分析呀,如:離職率分析,敬業調查分析等。
但我們這裡所說的數據分析應該是更偏向於系統化的數據分析Analytics,主動從數據中分析,並給業務提出戰略型預測或解決方案的HR,要求更高,含金量也更高!
其實簡單來說,就是要以終為始,分析現有的數據,可以帶來什麼效益,如何去改進。
普通的數據分析Analysis大多是獨立、分割的數據分析,反映表面現象,主要著眼於過去和未來的狀態,圖表呈現也相對簡單。
那系統性的數據分析Analytics呢?
需要將各種數據整合在一起進行綜合分析,挖掘數據背後的聯繫和原因,提供自己的洞見,基於過去和現狀的情況,洞察未來,同時,數據的視覺化呈現也相當重要!
數據分析又可根據複雜度和增加價值,細分為4個階段,
分別是:
1. 描述性分析:
顧名思義,是對表層數據的分析,一般是日常的報表呈現。
2. 診斷性分析:
是更高一級的分析,要透過數據做趨勢分析,給予相應的診斷。
3. 預測性分析:
根據所有的數據,做深層次分析,對相關業務做出預測,識別問題並解決業務問題。
4. 指導性分析:
要能做到透過你的分析,給予戰略性指導意見。
最後,成為人力數據分析師,HR又需要具備哪些基本要求呢?
1. 業務敏銳度
2. 統計學與數據科學基礎
3. 跨部門的HR知識與經驗
4. 商務諮詢與商務溝通技能
5. 高效演示、演講、呈現和講故事的能力
由此看來,HR們未來的路,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