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糧食庫存高企背景下,發展生物乙醇燃料產業,成為調控糧食庫存的一項重要措施。
所謂的生物乙醇燃料,是指將玉米、木薯、秸稈等生物原料轉化成的燃料酒精,通過與汽油混配製成乙醇汽油作為汽車燃料使用。
8月22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提出為發展綠色能源,消化部分糧食品種過多庫存,適度布局糧食燃料乙醇生產,加快建設木薯燃料乙醇項目,開展秸稈、鋼鐵工業尾氣等制燃料乙醇產業化示範。另外,有序擴大車用乙醇汽油推廣使用,在此前黑龍江、吉林、遼寧等11個試點省份的基礎上,今年還將在北京、天津、河北等15個省市進一步推廣。
按照2017年9月公布的《關於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到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使用E10車用乙醇汽油,基本實現全覆蓋。
2017年全國汽油表觀消費量達到1.2億噸,若按照10%的燃料乙醇添加比例,全國燃料生物乙醇需求量將達1200萬噸。而現在全國乙醇產量只有260萬噸左右,存在較大缺口,產能擴張勢在必行。
中國的生物燃料乙醇發展始於2001年,發展之初就被賦予了「解決陳化糧」的使命。隨著糧食價格上漲,生物燃料乙醇「與人爭糧」的爭議不斷,國家發改委在2006年叫停了糧食燃料乙醇。現在,生物燃料乙醇的新政策「東風」已經吹來。
燃料乙醇試點擴圍
現在,黑龍江、河南、吉林、遼寧、安徽、廣西6省(區)全境和河北、山東、江蘇、內蒙古、湖北5省的31個地市已經試點推廣乙醇汽油。
國家能源局科技司負責人此前提到,中國的車用乙醇汽油試點特徵為「核准生產、定向流通、封閉推廣」。即生物燃料乙醇建設項目必須經國家主管部門核准,定向在試點的地區進行流通,所有的批發零售企業強制出售車用乙醇汽油,不得銷售普通汽油。
按照此次國務院的部署,乙醇汽油試點將擴大至北京、天津、河北等15個省市。
試點增加的具體省市名單尚未公布,但是京津冀此次納入使用乙醇汽油試點名單,值得關注。
金聯創乙醇行業分析師孫波告訴《中國經營報》 記者,此前各地的乙醇汽油封閉推廣都是獨立的,而京津冀地區如果全封閉運行,則需要三個行政區域統一行動和協調,實施起來難度更大。
此前,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副司長範必等人建議,將推廣乙醇汽油作為京津冀聯防聯控治理霧霾的重要措施。
「推廣乙醇汽油,有一定的環保因素考量。」中國大宗商品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劉心田認為,生物乙醇是一種可再生的液體燃料,相對傳統汽油更為環保,能降低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芳烴、烯烴等排放物質。
據了解,燃料乙醇與汽油混合使用,能夠有效提高汽油辛烷值,降低芳烴和烯烴含量,使汽油充分燃燒。實驗數據顯示,在不更換汽車發動機的情況下,添加10%燃料乙醇的乙醇汽油可減少25%~30%一氧化碳排放量,有效降低氮氧化物、酮類等汙染物的濃度,從而減少PM2.5的合成。
根據中石油的研究數據,將京V92號汽油和93號乙醇汽油作對比,採用美國環保署的汽車排放模型計算,PM2.5可下降32%。
但另一方面,乙醇相對普通汽油熱值較低,10%的乙醇汽油會比普通汽油熱值減少4%左右。
消化部分糧食庫存
早在2001年,原國家計委等五部委發布《陳化糧處理若干規定》,規定陳化糧的用途主要用於生產酒精、飼料等。2001年,批准了確定了全國吉林燃料乙醇公司、黑龍江華潤酒精公司、河南天冠集團和安徽豐原集團四家燃料乙醇定點生產企業。在政策支持上,對四家定點企業免徵5%的消費稅,對生產燃料乙醇的增值稅實行先徵後返,並給予相關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