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步建立市場機制
⊙記者 李苑 ○編輯 林堅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十五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明確到2020年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基本實現全覆蓋,市場化運行機制初步建立。
據了解,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在有力保障市場供應的同時,也帶來了政策性庫存高企等問題,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為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會同財政、農業、糧食等部門組織力量進行了反覆研究論證,認為當前從轉型需要、原料保障和產業基礎三個方面都具備了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時機和條件。
國家能源局科技司負責人表示,我國車用乙醇汽油試點推廣的有關政策主要形成於本世紀初期。隨著近年來國內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特別是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既有的經驗做法已不能完全適應形勢變化,尤其是政府引導和管理行業的方式及方法亟待改進。
《方案》的亮點之一,就是明確提出了「積極穩妥推進市場化進程,到2020年我國生物燃料乙醇的市場化運行機制初步建立」的改革目標。
「下一步,在《方案》實施過程中,將堅持問題導向,以燃料乙醇價格等矛盾較為突出的重點問題為突破口,合理兼顧產業鏈各方利益訴求,加快推進改革。」國家能源局科技司負責人說。
同時,《方案》重點加強了監督管理有關內容,提出「加強對生物燃料乙醇全產業鏈的監督管理,建設生物燃料乙醇產業全程閉環監管和信息管理系統,實時在線監測生物燃料乙醇生產,研究建立生物燃料乙醇產品生產、流通全過程可追溯制度」等具體監管舉措。
為了保障《方案》落實,對於生物燃料乙醇生產企業,《方案》要求應積極配合國家糧食市場調控,提升市場競爭力,保質保量供應生物燃料乙醇,高度重視並處置好超標糧食轉化產生的危廢,確保不產生二次汙染。對於成品油批發經營企業,《方案》要求應及時採購生物燃料乙醇,保障車用乙醇汽油市場供應。
我國生物燃料乙醇產業發展始於「十五」初期,2001年為了解決大量「陳化糧」處理問題,改善大氣及生態環境質量,調整能源結構,經國務院同意,啟動了生物燃料乙醇試點。從「十一五」起,根據形勢變化暫停了糧食燃料乙醇發展,陸續在廣西、內蒙古、山東、河南等地建成多個非糧燃料乙醇示範項目或產業化裝置。截至目前,我國生物燃料乙醇年消費量近260萬噸,產業規模居世界第三位。全國已有11個省區試點推廣乙醇汽油,乙醇汽油消費量已佔同期全國汽油消費總量的1/5。
有業內人士認為,我國燃料市場將需要大量的燃料乙醇,預計到2020年至少將有約750萬噸的缺口(僅以乙醇汽油計)。目前我國燃料乙醇用量只佔到汽油用量的2.6%,行業正面臨著絕佳的發展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