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收取「強訓費」 駕培市場收費亂象如何扭轉

2020-12-15 騰訊網

  交了駕校培訓費,考試前強化訓練,又要再交一筆「強訓費」。最近,有觀眾給我們反映說,西安一些駕校都在收取這筆費用。雖然說是學員自願選擇,但如果考前不交這筆費用,不熟悉場地,不用專業的考試車訓練,考試就很難過。那麼,對於一些駕校考場收取這種所謂的強訓費,是否合適呢?

  5月30日上午,記者在西安市長安區文苑南路看到,每隔一段路邊就豎著「考試路段,車輛慢行」的牌子。好幾家駕校都將考場設置在這裡,主要針對學員考前科目三的路考,賺取「強訓費」。

  西安駕駛人社會化國文科目三考場工作人員:「咱這邊練車的話是150一圈,兩圈起步,一圈就是三公裡,整個項目。」

  工作人員說,他們其實是一家駕校,可以在這裡報名學車,也可以只報「考前強訓」。由於培訓訓練場和實際考試場所並不在同一個地方,所以考前熟悉場地十分必要。如果考前不開專業考試車熟悉場地,考試很可能就過不了。

  工作人員:「基本上給你把車練到位了,保證你80%能過,大概(費用)就是個1500左右吧。」

  而在西安文苑南路的另一家流動駕校招生諮詢點,工作人員表示,同樣有考前強訓這項業務,但不是按圈收費,而是按小時計費。

  西安鵬翔駕校流動招生諮詢點工作人員:「咱這直接在考場裡邊練,咱這是按小時賣,一個小時200元。」

  那麼,這種各家駕培機構都在收取的強訓費是否允許呢?對此,負責駕考的西安市車管所駕管科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考前培訓費用屬於市場調節價。

  西安市車管所駕管科工作人員:「你可以問物價局,物價局明確給的答覆,市場指導價,我覺得行辦從根本上從管理體制上就亂了,全國都是這種亂象。行辦就那麼幾個人,把西安市一百多家駕校能管好嗎?」

  一些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學員在繳納了培訓費後,又要再掏一筆強訓費,不僅加重了學員的經濟負擔,可以說涉嫌重複收費,屬於合法但不合理的一筆費用。那麼,是什麼導致了這種不合理的現象和費用存在呢?

  在駕校的行業主管部門——西安市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駕考行業「重考試輕培訓」非常突出,考試和培訓又分屬交警和運管兩個部門管理,因此就形成了目前的這種現象。不過面對這種現狀,他們也在儘可能想辦法扭轉。

  西安市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管理中心駕培管理科科長蘇遠:「根據我們現在推廣的,考場和訓練車的設施建設,或者是相關的一些標準的話,我們也進行融合,我們也推行,考場和訓練場AB型的,便於學員培訓考試的一體化。」(編輯: 王瑜)

  來源:西部網。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駕培機構考前多收取「強訓費」 收費亂象咋扭轉?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齊宏濤)交了駕校培訓費,考試前強化訓練,又要再交一筆「強訓費」。最近,有觀眾給我們反映說,西安一些駕校都在收取這筆費用。雖然說是學員自願選擇,但如果考前不交這筆費用,不熟悉場地,不用專業的考試車訓練,考試就很難過。
  • 駕培收費第三方存管值得推廣
    目前,該模式已在首批15家駕培企業試點。駕培收費第三方存管服務,主要針對「先收費後服務」模式可能產生的失信風險。可以預見,此舉既有助於保證學員的資金安全,也有利於倒逼駕駛培訓機構提高服務質量,避免服務變味走上非法圈錢的歪路。更重要的是,駕培收費第三方存管服務試點,也是預付式消費領域風險防控的積極探索。
  • 駕考行業亂收費現象調查
    利益驅使催生行業亂象鹹陽某高校學生宋雲鵬在學車過程中,因與駕校教練發生口角,一氣之下換了一家駕校培訓。宋雲鵬說:「我就想把之前科目二交的1600元『強訓費』要回來。找駕校退費,駕校說錢給考場交了一半,只能給我退800元。」
  • 戶縣駕校要交200元強訓費才能考試?你見過沒
    7日下午,駕校給張先生打電話稱,需要去考場強訓,並要交200元強訓費才能參加考試。張先生當日未去強訓。  昨日上午,張先生按約定時間去考試,到了考場,工作人員告知要繳納200元的強訓費,否則不能進考場,「我在考場商店窗口交的,是一女性工作人員收的,但並沒給我票據。」
  • 去考科目二得交200元強訓費
    7日下午,駕校給張先生打電話稱,需要去考場強訓,並要交200元強訓費才能參加考試。張先生當日未去強訓。   昨日上午,張先生按約定時間去考試,到了考場,工作人員告知要繳納200元的強訓費,否則不能進考場,「我在考場商店窗口交的,是一女性工作人員收的,但並沒給我票據。」
  • 駕考培訓被強制收取合場費!
    會後,九江市國有保安集團公司城東分公司與各駕校負責人就駕考前安排考生參與適應性訓練的優惠激勵方案開展磋商,並在後期協商一致:自8月1日起,各駕校安排考生在九江市國有保安集團公司城東分公司場地參加駕駛證考試考前適應性訓練,九江市國有保安集團公司城東分公司對駕校採取返還30%收費的政策,收費標準為科目二考前適應性訓練費300元,科目三考前適應性訓練費200元。
  • 駕培市場「僧多粥少」
    建議擬申辦駕培機構的投資者,在申辦之前,認真對信州區駕培市場進行全方位的調查分析,仔細做好市場投資風險的評估,切勿盲目投資,以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投資損失」,記者了解到,因為駕培市場「僧多粥少」,這已是信州區公路運輸管理所繼今年1月份之後,近日第二次發布信州區駕駛員培訓市場投資風險預警。
  • 承德整頓停車場收費亂象,停車收費標準作出調整!
    文字表述文字表述但是真正按照3元每小時收取的停車場並不多,因為也會遇到這種情況:公示牌上標明的小型車3元/小時,但是收費人員就會直接收取5元/小時;有時候還會直接喊出一口價,你就給10塊就行...即日起,承德整頓停車場收費亂象!規範停車場經營收費行為,堅決抑制停車場無證經營、亂收費行為,營造良好停車秩序。即日起至2021年6月底,雙橋區將開展為期半年的停車場收費亂象整治行動。
  • 景區停車收費亂象調查:如何辨別停車位真偽
    在停車位供求失衡現狀下,如何判斷停車收費是否合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有關部門又該如何出手,根治亂收費的頑疾?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和律師。  商家「圈地」收費,是否合法合規  家住北京的彭女士向記者反映,雙休日全家一早到北京植物園遊玩,標有「P」停車標誌的停車場和馬路邊上的停車位全部停滿。
  • 即日起,整頓停車場收費亂象!對政府定價的停車場收費標準作出相應...
    規範停車場經營收費行為,堅決抑制停車場無證經營、亂收費行為,營造良好停車秩序。即日起至2021年6月底,雙橋區將開展為期半年的停車場收費亂象整治行動。12月8日,雙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召開機動車停車收費亂象整頓大會,約談部分停車場負責人,向轄區停車場經營者通報整治行動方案,並向他們發放了告誡書,向社會公布投訴舉報電話12315。
  • 駕培行業當前及未來市場分析報告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於當前我國進一步開放了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市場,各地區縣根據當地學駕需求按照標準規定新增了三級駕培機構;同時由於大城市中學駕存量逐步消化,部分二級和一級駕培機構根據市場實際縮減了相應的教學車輛。
  • ...收費60元!濱州有「藍牌車」充當教練車搞「駕培」,還有人盯梢交警
    這些反覆在考試場地行駛的藍色車牌私家車是不是在做駕駛培訓,又是如何收費的呢?練習一圈收費60元 一輛車一天能賺8000元?濱州某駕校學員表示,他們是租的車,把錢給教練,由教練給聯繫,練一把60元。據附近的商販介紹,之所以這麼多車在搞駕駛培訓,是因為有很高的收益。
  • 兒童保健品市場亂象如何治?
    然而,一些不法企業、商家也正是抓住了家長的急切心理,以非法添加、虛假宣傳、非法傳銷等各種手法騙取消費者的錢財,致使兒童保健品市場出現各種亂象。大多數家長「亂投醫」,或許未必是因為孩子「病急」,也未必是因為他們真的相信這些保健品能迅速給孩子的身體健康帶來質的飛躍。
  • 英語培訓機構市場亂象多 收費動輒上萬退錢障礙重重
    消費者打算退費時,卻被告知需要收取各類手續費一萬兩千多元。韋博英語工作人員表示,合同中有關於退費的說明,既然消費者已經籤字,就表示認可退費標準。《天天315》本期聚焦:收費動輒上萬退錢障礙重重,英語培訓機構市場亂象多。請點擊音頻收聽詳細內容!
  • 國家郵政整頓快遞違規收費 末端收費亂象當休矣
    國家郵政整頓快遞違規收費 末端收費亂象當休矣 原標題: 郭德鑫作(新華社發)  近來,不少消費者投訴,在一些快遞網點收取快件時,遇到了被強迫支付三五元保管費、取件費的情況。記者調查發現,違規收費情況在一些鄉鎮、農村尤為普遍。
  • 夾在線上教育亂象中的平安好學 強強林立下如何分羹在線教育市場?
    1月1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文章,直指在線教育亂象與監管問題。而近日,一則關於教育亂象的烏龍廣告事件受到網友關注:一位「資深老師」為四家不同的在線教育機構背書,且在廣告中扮演不同的學科老師。這使在線教育亂象再一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 疫期取加收取件費?百世、韻達快遞點二次收費被叫停!
    近日,12315消費者舉報投訴中心接到舉報,反映樂山市峨邊縣五渡鎮街村某快遞公司收件員在收取包裹時,每件加收4元取件費。接到投訴後,峨邊彝族自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和縣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迅速做出反應,派出執法人員深入五渡鎮進行實地走訪。
  • 又一培訓機構收費亂象曝光,教育行業初心很重要
    這些年來,成人培訓教育行業發展勢頭迅猛,規模迅速擴大,但亂象頻出,屢遭消費者投訴。近日,以提供學歷及職業教育培訓為主的尚德機構被央視財經曝光其「霸王條款」,近萬元網課承諾無條件退款,後續卻出現退款難的問題。報名之前,培訓機構對潛在客戶百般招徠、口甜如蜜,但報名之後,消費者卻需要面對機構設下的層層「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