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賦予勞動以教育意義

2020-12-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一、勞動課程為學生的生活能力鬆綁

  每個周一的上午,總會有六七百名的中學生或者小學生帶著大大小小的行李箱,集體乘坐大巴車來到濰坊市中小學生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開啟他們為期一周的實踐之旅。迎接這些平日裡在家裡被養成「小皇帝」、「小公主」的第一課,就是找到屬於自己的集體宿舍,與其他七個同學一樣,要自己套被罩、整理床鋪、收拾行李等。因為在這一周裡,學生們會吃住在基地,實踐在基地,活動在基地。

  大部分學生都是第一次離開父母,第一次過集體生活,在實踐基地他們將自己洗衣,自己鋪床疊被,自己收拾宿舍,自己打飯領餐。學生們住8人一間的集體宿舍,要向家庭成員一樣共同合作。推選出的舍長會安排值日生負責宿舍衛生整理、打熱水、紀律檢查、按時作息等工作。學生們會組建新的班級,每個班30人,班級有量化考核,每名學生要為班級貢獻自己的力量,發揮自己在班級中的作用,比如需要整理教室衛生、環境衛生、文明就餐,還要參與班級和基地其他各項事務。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進行自我管理,每班都設有各個領域的班長,比如生活班長專門負責指導學生飲食,組織學生一日三餐為班級其他同學盛飯,在勞動中體驗服務的價值。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眾多的志願服務崗位,如清運校園垃圾箱、幫公寓晾曬被褥、幫餐廳收拾餐具等,這些服務崗位由學生自己認領,對完成服務質量高的除了給班級量化考核加志願服務分外,還會給學生發放優秀志願者證書。

  這些原本屬於家庭生活的勞動內容,往往成為現代中小學生的勞動缺失,恰恰是實踐基地為學生準備的一類課程生活技能課,目的是為學生的生活能力鬆綁,讓學生走出教室,讓生活走進學生,在創設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掌握必備基本技能和知識,增強生活的主體意識,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因為過分關注分數和知識,縮小了學生們的生活空間,切斷了學生和生活和社會的聯繫。生活既是教育的源頭,也是教育的目標。培養幸福的生活者,也是理想教育應該追求的。

  陶行知曾說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的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的書本。」 這一周,對很多學生來說既有意思又充滿挑戰:實踐基地除為學生準備了生活技能課外,還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勞動課程,需要學生去創新,去實踐,去動手,在做中學,跟平時的語數外課程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他們會覺得一周的實踐之旅特別有意思,對此充滿期待。

  二、形成完善的勞動課程體系

  1.勞動課程分類

  在實踐基地除了生活技能類課程外,還為學生提供了手工勞動類、科技勞動類、創意勞動類、拓展勞動類、職業規劃類等勞動課程。

  手工勞動類包括生活DIY、快樂布藝、塑編、風箏扎制、制皂工藝、衍紙藝術等,目的是通過手工製作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品質,擴大生活體驗,在感受製作樂趣的同時,創意生活,感受生活之美。

  科技勞動類包括多元智能中心、創意機器人、K*BOT、創客空間、3D列印、彩虹雞尾酒、電子製作、磁懸浮陀螺、收音機製作、食尚酸奶、空氣動力車等,目的是通過現代科學技術相關的載體,學生能夠運用智慧自主設計、搭建各種模型作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想像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和構建能力。

  創意勞動類包括創意巴克球、花樣石膏、鐘錶製作、金工木工、服飾文化、電烙畫、花式咖啡等,目的是在創意構建活動中,提高學生對智慧發現、創新創造的基礎認知,提升空間想像能力,啟發學生創新思維,讓學生成為有創意的人。

  拓展勞動類包括防震減災、心理體驗、真人CS、無線電測向、拓展訓練、數學好玩、智慧骨牌等,目的是通過完成團隊任務,讓學學生會不斷地向自己的體力、耐力和毅力發起挑戰,在活動中與他人和諧相處,不斷溝通、取長補短,相互信任、尊重和包容,從屢次失敗、挫折中不斷修正,最終走向成功。

  職業規劃類包括性格解析、職業規劃、模擬駕駛、模擬金融、模擬法庭等,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參與職業類勞動,體驗職業角色,了解職業相關知識、從業素質和技能要求,讓學生科學的認識自我,對自我進行職業規劃,提高對職業能力體系的基礎認知,提升自我勞動素質。

  2.勞動課程特點

  這些課程有以下特點:一是針對性強。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學生素質發展實際和現實社會需求的實際。比如,模擬駕駛、手工工藝、家庭照明電路安裝、創意模型等,作為現代公民應該了解這些技術設計、製作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掌握一些現代生產、生活必備的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安全防護救護、烹飪、生活DIY、理財等作為現代公民生存的必備技能;氣象觀測、火箭降落傘、自控電路、電子製作、電鍍工藝等針對培養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科學方法和創新品質的需求。二是設計合理。每門課程設計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既有背景介紹、學情分析、活動目標、活動過程,又有如何評價和反思,這些都是活動設計所必備的,而且重點突出了活動過程的組織設計,過程分步驟,每步驟根據不同項目的需要,既有活動要求,又有操作技術指導、注意事項;既有文字說明,又有圖片展示,還有資料連結。三是可操作性強。每項活動設計不是停留在活動前的設想層面上,而是經過反覆多次實踐反思之後修改而成的產物,它不僅說明應該怎麼做,還闡述為什麼這麼做,不僅說明操作方法,還介紹可能出現的問題,特別闡述了保證活動順利進行的關鍵和重點突破的方法。

  3.勞動課程實施及評價

  實踐基地勞動課程時間安排採取集中使用的方式。初中學生集中寄宿制活動一周,累計達40個課時,完成20個模塊;小學生集中寄宿制活動3天,累計達21個課時,完成12個模塊。模塊活動時間安排採取彈性使用,每個實踐活動項目為1.5小時。生活勞動類課程貫徹始終。

  學生活動實行走班制,尊重學生個性發展需求,學生自主選擇課程,學生活動形式分為班級集中活動與研究小組活動。學生來到實踐基地,重新進行組班,一般以30人為一個班,配備兩名生活德育指導教師,以班為單位進行實踐活動項目的實踐。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學生之間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方式,小組的規模一般為3-4人。

  實踐基地課程評價注重評價的整體性、多元化、過程性和激勵性,從主題選擇、設計製作、方式創新、結果呈現、自我提升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創新評價,評價結果納入學生中考綜合素質測評。實踐基地對學生的評價遵循過程性、正面性與多元化三個原則;評價要求包括學生的活動態度和習慣、能力和方法、研究結果、自我發展等方面。評價的表述採取分值與星級個性評價相結合,涉及到學生的課堂評價、課程階段性評價、個性評價與終極性評價。學生在實踐基地參與的所有課程以等級方式來呈現,在中考時,結合市教育局的中考指導意見,劃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對在生活勞動類課程中有突出表現的,將以星級評價。

  三、實踐基地賦予勞動以教育意義

  事實上,勞動教育伴隨著新課改增設的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被削弱,勞動技術教育降位為四個學習領域的一個部分,課時只佔1/4。但濰坊市中小學生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及時發現了這個問題,並大力發展勞動教育。基地以研究性學習為學生學習與活動的主要方式,以信息技術助推課程品質,將通用技術與勞動技術相融合,開發並實施了豐富的勞動課程,並配套相關制度,制定課程標準,培養專業教師,有豐富的場地、設備和專門的經費等作為大力實施勞動教育的有力保障,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每年濰坊市9個區100多所學校3.5萬多名中小學生輪流來實踐基地參加實踐,在校寄宿一周,迄今已有40多萬名中小學生在此實踐成長,學生對課程滿意度達98%以上,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北京玉泉小學、育英學校、山大附中和香港、日本、韓國的學生也慕名到此實踐體驗。

  實踐基地的勞動教育的課程模式,為學生提供了一種新的求知方法和路徑,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嘗試各種學習方式:調查、實驗、操作、探究、設計、製作……在實踐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積累和豐富經驗,主動獲取知識,培養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升個體勞動意識。學生體驗了許多的第一次:第一次離開父母,第一次炒菜做飯,第一次了解自己的性格,第一次組裝機器人,第一次拓展訓練……這些第一次對學生的一生產生巨大的影響,新的學習領域,給了學生新的體驗,新的感悟,新的成長!

  2005年實踐基地被中央文明辦、教育部、科技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六部委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外活動示範基地」。還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勞動技術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勞動技術教育先進單位」等。2015年學校勞動教育課程獲教育部首屆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時任國務委員陳至立、教育部部長周濟、副部長王湛、陳小婭和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等專程來我校調研指導,給予高度評價;陳至立為實踐基地題詞「我們快活,我們成長,我們成功,我們傑出」。(山東省濰坊市中小學生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主任 孫桂芳)

相關焦點

  • 盧麗華 於明業:基於新時代構建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歷程中,勞動教育課程始終處於趑趄不前的狀態,在教育改革實踐宣傳中,鮮有聽聞某某學校進行了勞動教育課程的改革與創新。可以說,勞動教育課程從內容到形式都還處於滯後的狀態,既落後於當前我國中小學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需要,也落後於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
  • 怎樣的勞動教育更有意義?滬上小學開展主題研究
    現在有些孩子、家長疑惑,掃地、燒菜都有「機器人」,還需要勞動嗎?孩子本想做點家務,家長卻說:「不用你做這些,趕緊去做數學題、背英語單詞!」如今,重「智育」輕「勞育」的現象普遍存在。今天是國際勞動節,怎樣的勞動教育對中小學生更有意義?
  • 觀點|盧麗華 於明業:基於新時代構建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歷程中,勞動教育課程始終處於趑趄不前的狀態,在教育改革實踐宣傳中,鮮有聽聞某某學校進行了勞動教育課程的改革與創新。可以說,勞動教育課程從內容到形式都還處於滯後的狀態,既落後於當前我國中小學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需要,也落後於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
  • 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如何構建
    新時代勞動教育賦予了職業教育全新的價值期許,新時代勞動教育課程拓展了職業教育學科的豐富內涵。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新時代職業院校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指明了改革方向與實施路徑。
  • 勞動教育研學課程的特點
    勞動教育研學課程的特點有哪些?從題目字意上看,勞動教育研學課程的特點要結合勞動教育從和研學課程兩方面來分析,下面51選校生涯規劃教育平臺對此做簡要介紹。第一,勞動教育課程專題化。51選校生涯規劃教育平臺的勞動教育研學課程以勞動教育分類為依據,開發數十門課程,包含家庭內務、宿舍內務、營養膳食、垃圾分類、志願者服務、安全知識、傳統文化、農業技術、工業技術、生活技巧等專題。第二,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化。
  • 新學期,中小學勞動教育如何開展? 我市各區縣以特色課程推動勞動...
    沙坪垻區學生走進田間開展勞動體驗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日前,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勞動教育提出了更加細化的要求和具體落實方案
  • 談大中小學生加強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勞動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認為:「勞動教育的目的,在謀手腦相長,以增進自立之能力,獲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勞動者之甘苦。」今天看來,加強大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和這一思想不謀而合,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 談大中小學加強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
    眾所周知,勞動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認為:「勞動教育的目的,在謀手腦相長,以增進自立之能力,獲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勞動者之甘苦。」今天看來,加強大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和這一思想不謀而合,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 課程傳遞國城情 勞動託起國城夢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勞動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每個孩子在童年時代都應該深深地懷有這種高尚的情感。城陽區國城小學依託學校「風雅」課程體系,分別從趣雅、精雅、潤雅、卓雅、博雅和學雅六大板塊滲透勞動教育,賦予了勞動在校本課程裡的精彩意義。
  • 新時代呼喚大學勞動教育新作為
    新時代賦予了大學開展勞動教育新內涵,體現了勞動教育時代價值、突出了大學生全面發展、賦予了新的教育任務,大學要切實開展好勞動教育,著重在勞動教育環境營造、人才培養體系構建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開展勞動教育工作,開創大學勞動教育的新局面。
  • 淺談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社會文化意義
    在中國進入網際網路、數字經濟時代後,習近平總書記向全社會發出號召,重視「德、智、體、美、勞」五育教育,不僅在中國所處的特殊歷史背景下,具有一般的人才培養教育意義,從長遠來看,具有更深遠的社會文化意義。通過勞動教育,讓人回歸本心,再造社會根基,助力社會和諧;再造國民創造精神,提升國民創造力,夯實社會基礎。
  • 如何構建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構建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應該包含研發教學課程體系、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師資力量隊伍建設、校園文化薰陶宣傳等方面規劃與設計。第一,研發教學課程體系。學校需要在充分尊重和認識勞動價值觀基礎上,研發出以勞動習慣與品質為目標的課程內容構建教育課程體系,注重培養學生勞動認知、勞動技能、勞動情感等,促進學生全面式發展。第二,健全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學校在制動考核評價體系過程中,需要結合教學目標、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聚焦學生參與勞動的全過程,明確具體的考核機制。
  • 勞動教育怎麼做?世界各國的勞動課程一起來看!
    「要學喜鵲造新房,要學蜜蜂採蜜糖,勞動的快樂說不盡,勞動的創造最光榮」,這首旋律歡快的童謠伴隨著孩子們長大。然而,隨著中國學生的課業負擔不斷加重,勞動教育課程往往被其他課程時間替代。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印發,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於1課時,近年來被淡化、弱化的勞動教育又有了「硬指標」,德智體美勞的最後一個「勞」字,不再是可有可無。通過勞動課程,希望我們的孩子們走入社會前能夠擁有積極的勞動觀念和基本勞動技能。
  • 雨花區:推進勞動教育課程化,勞動教育的運行機制逐步完善
    雨花區:推進勞動教育課程化,勞動教育的運行機制逐步完善 2020-11-30 12: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校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千策科技-思政實踐教學
    二是讓學生能夠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培養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的勞動教育總體目標。三是高校要明確勞動教育主要依託課程,設置勞動教育課程,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
  •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
    一、充分認識新時代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對加強勞動教育的新要求(一)重大意義。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長期以來,各地區和學校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在實踐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 學院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設置3學分勞動教育課程
    方案明確,學院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的必修課程,貫穿了大學整個學習階段;勞動教育由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含日常勞動和集中勞動)組成,計3學分,其中勞動教育理論課程不少於16學時。》,《意見》明確提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要全面構建體現時代特徵的勞動教育體系,要確定勞動教育內容要求。
  • 把「愛勞動」的獎章頒給棠小海棠娃——雙流棠湖小學勞動教育課程
    四川行知教育網訊:陶行知說:勞動即生活,勞動即教育。毛主席說:勞動最光榮,教育要和勞動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說: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為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文件精神,棠湖小學在「多元發展 人人成功」的辦學理念下,靈動教育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在「五育並舉」的指導思想下,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放性開展教學活動,結合「勞育」課程,特推出勞動教育「六進六會」課程系列。
  • 山東: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 開齊開足勞動課程
    高中豐富職業體驗,理解勞動創造價值,強化服務社會意識,懂得自立自強、關心社會和他人。職業院校還要注重職業榮譽感和工匠精神的培育,倡導半工半讀,提高勞動技能。高等學校結合學科專業開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形成比較成熟的敬業、奮鬥、奉獻等勞動觀念,樹牢誠實守信、合法勞動的意識。二、建設課程體系大中小學專門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
  • 落實立德樹人,加強勞動教育 ——鄭州市首屆「勞動教育課程的科學...
    鄭州市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曹淑玲做《行知行勞動教育課程的實踐建構》主題發言她強調要提高認識,增強抓好新時代勞動教育的責任感;加強研究,建構新時代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深入實踐,產出更多新時代勞動教育優質成果。同時,她希望各區縣(市)教育局和學校要充分認識到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加強「五育並舉」,結合區情、校情強化整體設計,拓寬實施途徑和方式,深化家校合作溝通,建構中小學勞動教育體系,提升勞動教育的育人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