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巴黎-北京 日本設計師的時裝之旅

2020-12-23 經濟觀察網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呂英博 北京798藝術區是全北京最容易讓人迷路的地方之一,在23萬平方米的地界裡散落著上百家畫廊和藝術空間,加上通道交錯縱橫,僅憑門牌號碼找到目的地絕不是件容易事。尤其是在零上35攝氏度的高溫下,除非有足夠吸引人的理由,否則這裡顯然不是一個打發時間的好去處。但7月16日在798IT空間為日本先鋒時裝代表設計師川久保玲(ReiKawakubo)所做的展覽卻吸引了不少參觀者。

川久保玲擅長做遊擊店,每次新店內的設計都會成為熱門話題,由她親自操刀的各種展覽亦然。因此,有關本次展覽的消息一經發布便吸引了人們的注意。豆瓣網上出現了以這次展覽為主題的興趣小組,截至到15日,已經有近300人表示自己將會出現在展覽現場。

香港一個叫軟硬天師的樂隊更為時裝迷寫了一首歌,將川久保玲放在歌名中,同時出現在歌詞中的還有與川久保玲同時代的日本設計師山本耀司(YohjiYamamoto)以及三宅一生(IsseyMiyake)。這三位設計師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巴黎創造的那段傳奇也許是人們對他們如此痴迷的原因之一。

1981年4月,川久保玲與山本耀司在巴黎的國際飯店聯合舉行了他們在巴黎的首場時裝發布會。雖然當時只有不到100人應邀前來觀看,但是當面無表情的模特穿著寬鬆的完全看不出身材的黑色長袍出現在T臺上的時候,在場所有的人都被震驚了——他們的設計方法和所用的元素幾乎完全顛覆了當時西方時裝界對美的定義。雖然事後評論界對這場時裝秀正負皆有,但是沒過多久,這種時裝風格就得到了肯定,並被命名為「日本先鋒時裝」寫進了時裝史。川久保玲、山本耀司以及另一位稍早到巴黎發展的日本設計師三宅一生做為「先鋒時裝」風格的開創者,被公認為設計大師,其身上的國籍標識——「日本」同樣為西方所認同了。

然而,同為東方文化代表的亞洲國家——中國一直處於失語的狀態下。不過這種情況在最近似乎有些變化。本月初,中國設計師馬可首次做為巴黎高級時裝周受邀會展示了其 「無用」系列;同一天,來自上海的年輕設計師邱昊在巴黎獲得了2008年澳大利亞美麗諾羊毛標誌大獎,這個設計獎曾經將時裝設計大師KarlLager-feld(卡爾·拉格菲爾德)和YvesSaintLaurent(依芙聖羅蘭)送進了巴黎時裝圈;再加上於2006年10成功進入巴黎高級成衣周的謝鋒,一時間,以「中國設計師巴黎嶄露頭角」、「中國設計驚豔巴黎」以及「中國設計躋身世界行列」為題的報導在媒體大量出現,美國的《華爾街日報》也在報導中拋出了中國設計師是否會再現當年日本設計師傳奇的問號。

人們看到的所謂傳奇,很大程度上是媒體根據需要而挑選出的某些片段,雖然迷人卻不免零散。但是,為什麼日本時裝的崛起發生在80年代?比起單純的對設計樣式表面的研究,將傳奇還原到當時的社會背景中去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也許對中國設計師審視自己所處的位置更有價值。

傳統VS現代

儘管川久保玲、山本耀司和三宅一生都曾經多次公開表明不希望被簡單的貼上「日本設計師」的標籤以示分類,原因是他們並沒有以販賣民族文化符號的方式建立自己的風格,但是,不可否認,日本這兩個字背後代表的一些東西的確在他們對服裝的理解方式與審美取向上打下了烙印。在80年代的西方時裝設計師們會通過改變腰線的位置來改變人體在視覺上的比例,還會用不同的顏色來襯託各異的發色,究其實質,是對人身體本身的表現。而3位日本設計師卻將設計的重心放在人與衣服形成的空間上。川久保玲在1992年的一次採訪中說:「我感興趣的是衣服的形狀以及這種形狀與人體之間形成的空間為人本身帶來的感受,這可能與西方女性樂於展現自己的身體曲線有所不同。」如此看來,三宅一生靠褶皺裝、山本耀司的寬袍以及川久保玲「腫塊」的出現便不會顯得突兀了。在西方人看來,這種觀念無疑是一種對既有審美標準叛逆的顛覆,事實上,它不過是由對日本傳統文化中的禪學延伸出來的。

這種對人與空間關係的探索並非只出現在日本的服裝設計中,還存在與日本的建築設計(隈研吾的茶室)與工業設計(無印良品追求的「空」)中。這種現象的發生並非偶然,而是得益於日本政府對傳統文化保護的國策。在從封建社會轉向工業社會的過程中,傳統與現代的激烈碰撞也曾在日本國內引起很多矛盾,死守傳統就會抑制現代化的發展,而全盤西化雖然可以讓日本迅速進入工業社會,卻會喪失了自己在文化上的身份認同。最後,當局決定推行「東方道德西方技」的政策,也就是說,要接納西方的東西,但前提是必須保留日本的「神」。這種吸收外來文化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影響覆蓋所有的設計領域,這也是為什麼日本設計風格獨特,但卻很少出現具體的文化符號的原因。


成熟的日本時裝產業

中國設計師謝鋒在其自傳 《時尚之旅》中曾提到當時回國創業時遇到的種種困境,面料的缺乏便是其中之一。文中寫到:

「記得我曾為了絲綢服裝的設計而在北京四處尋找絲綢商,結果找到老字號元隆卻是零售商,預示還得遠赴深圳買面料,我千方百計最終還是找不到,只好作罷。而在國外,如果要設計個帽子,我只要提供想法,公司自然會找專業的制帽設計師把想法製作成許多款式任我挑選,在雙方的合作下最終完成我的設計。這種完善的行業配套使國外每位設計師的時裝秀和產品都凝聚著整個行業的創造力,即使大師也是如此。國內卻由於配套行業不完善,加之企業內部機構欠缺,使我的設計工作不但多了許多困難,有時則根本無法實現。」

當時謝鋒做的已經是量產的高級女裝,依然在面料這樣的基礎環節上出現問題,對於年輕的獨立設計師來說,不夠成熟的產業鏈讓他們的發展步履艱難。剛剛在巴黎獲得羊毛標誌設計大獎的上海設計師邱昊就曾經對記者說,因為自己的服裝產量很少,幾乎很難找到面料商與之合作生產一些自己需要的面料。這也是導致國內一些獨立設計師服裝店中的衣服大多顏色單一、質地趨同甚至過時的原因之一。

在這一點上,80年代的日本設計師們則要幸運得多。作為美國在遠東地區用來牽制共產主義集團擴張的力量,日本被送上了一條經濟發展的快速路,從美國大量湧入的資金和技術支持讓日本的工業在極短的時間內成熟起來,服裝產業自然也不例外,面料的研發生產能力尤為突出。日本設計師能夠在國際上迅速打開局面很大程度有賴於日本面料業的發達。一位早年與川久保玲保持合作關係的面料商說;「在她新系列推出前的4到6個月,她會打電話來告訴我她需要什麼樣的面料。通常來說這些對話都是很抽象的,有的時候她只是說出一個詞,這個詞可能是她的當時的情緒,也有可能是她在什麼地方得到的感覺。」雖然川久保玲的要求很難把握,日本的面料商卻總是可以順利的完成任務。支撐這種發達局面的除了良好的硬體基礎和技術介入,還有日本特別有的大企業與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共存的經濟特徵。經濟學家NobutakaIke指出:直到1969年,日本產業當中的一半、批發和零售業中的80%是1到4個人的企業單位。而這種廣泛存在的小型企業大大增加了日本工業的彈性和多樣性。

發達的服裝消費文化

除了發達的上遊工業基礎,位於日本服裝產業鏈末端的消費者的高度成熟也是催生設計師的溫床之一。KENZO高田賢三曾經將日本對服裝消費狂熱的原因總結為:「西方人是三分精神上穿衣,七分肉體上穿衣;而日本人是三分肉體上穿衣,七分精神上穿衣。」這種從物質上追求精神價值的原動力不但讓日本消費能力變得巨大,而且在消費選擇上也很有概念。義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中國總代表賴世平說:「日本市場的消費者非常成熟,他們喜歡大量的購物,但卻對產品本身的價值了解很深。在那裡,義大利上百個品牌都能找到針對的消費群體。這種情況在中國還並不存在,中國的消費者因為經濟地位的提高而對物質消費爆發出很高的熱情,這一點從頂級奢侈品牌在中國開店的數量上就可以窺見一斑,不過,顯然還不夠成熟。

筆者挑選了50位川久保玲的追捧者做了一個小調查,問卷題目是「喜歡川久保玲的原因」,收到的答案中出現最多的三個詞是——很酷、奇怪和時髦。

相關焦點

  • 川久保玲40年來首度缺席巴黎時裝周,將在東京舉辦迷你秀或靜態展
    本文轉自【華麗志】;本知名時裝設計大師川久保玲創辦的 Comme des Garons日前宣布,品牌及設計師團隊決定,退出即將到來的巴黎女裝周。這是四十年來,川久保玲首次缺席巴黎女裝成衣秀。9月4日,品牌發布一則緊急聲明:「Comme des Garons 及旗下的 Junya Watanabe(渡邊淳彌)、Noir Kei Ninomiya(二宮啟)將不會參加巴黎2021春夏時裝周」。
  • 亞馬遜冠名東京時裝周 海外購商店同步上線日本潮牌
    10月16日-10月22日,亞馬遜「2018 春夏東京時裝周」在日本東京舉行,共計53個日本國內外品牌將舉辦時裝秀發布新作,本次時裝周還吸引了來自中國香港、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眾多亞洲年輕設計師參加,這也是亞馬遜冠名贊助的第三季東京時裝周。
  • 資料:2003中國國際時裝周外國設計師簡介
    1996年,于貝爾·巴海擁有了自己的公司,為那些及想展現性感又不想被束縛了巴黎市政府授予的「時尚大獎」,並擔任了專為巴黎、羅馬和米蘭的高級時裝公司提供裝飾設計的HUREL公司的藝術總監。2000年12月,賽特勒·馬可尼還請他為麥當娜設計的婚紗的上半身的胸夾。在法國高級時裝周期間,于貝爾還展示了他的作品。
  • 亞馬遜冠名東京時裝周 海外購讓日本潮牌「即秀即買」
    「2018 春夏東京時裝周」 圖片來自亞馬遜 在巴黎等海外時裝周發布作品、廣受國際讚譽的阿部千登勢的「sacai」、高橋盾的「UNDERCOVER」、古田泰子的「TOGA」等時尚品牌也將作為「AT TOKYO
  • 2010東京秋冬時裝周女裝發布:IN-PROCESS
    2010東京秋冬時裝周女裝發布:IN-PROCESS 史蒂芬﹒華爾出生於英國倫敦,大原 由梨佳出生於日本東京。2010年東京春夏時,將其品牌名改為IN-PROCESS,藉以表達一種全新的理念。在2006年倫敦春夏時裝周上,他們的服裝品牌舉行了初次發布,並一舉獲得了「新生代」獎。從那以後,他們在巴黎時裝周和日本時裝周上都不斷有新品發布。
  • 上大巴黎時裝學院 國際化教育出成果
    據上大巴黎相關負責人介紹,學院辦學十三年來,吸引了法英意俄日等十幾國學生和港奧臺同胞前來上海研習時裝。近年來,像Ginevra這樣從上大巴黎走出的優秀海外畢業生不在少數。 小野澤豐是一個來自日本東京的男孩,是上大巴黎2008屆的優秀畢業生之一。
  • 夢幻的巴黎時裝周
    Eleanor Lambert 共同策劃,使巴黎時裝周一開始就擁有無與倫比的國際視野和多元理念,它既為公眾造夢,又為設計師圓夢。雖然從表面上看,美國設計師在第一屆巴黎時裝周上贏得滿堂彩,風頭甚至蓋過法國設計師,但是從深層次看,這樹立了巴黎時裝周的權威:紐約時裝周儘管誕生得早,卻未得到廣泛認可,美國設計師若想證明自身實力、站穩腳跟,還得漂洋過海來到法國。
  • 中國頂級服裝設計師李楊、王汁等在巴黎時裝周大放異彩!
    2018年巴黎時裝周,是各國服裝設計師、模特、明星爭奇鬥豔的地方,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參加巴黎時裝周的中國設計師越來越多,一些國外和國內的設計師在服裝上植入中國元素越來越多,隨著中國設計師不斷的壯大,在新一季的設計的元素更加多元化,全球化。
  • 中國設計師:希望之花盛開在巴黎時裝周
    中國設計師:希望之花盛開在巴黎時裝周 2020-09-29 14: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關於2020巴黎時裝周你還需要知道哪些
    就在前天,2020年秋冬巴黎時裝周拉開了巨大帷幕,作為世界上最富有盛名的時尚盛會各大品牌都想在秀場上展現出自己的實力與創意。中國李寧之前也早早在微博預告,品牌將會於 1 月 18 號在巴黎著名的蓬皮杜中心完成 2020 秋冬系列走秀。
  • 在巴黎時裝周看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有人說,四大時裝周,紐約展示商業,米蘭展示技藝,倫敦展示膽色,只有巴黎,展示夢想。作為時尚界的盛事,每年四大時裝周都會吸引全球的時尚媒體、時尚愛好者集聚紐約、倫敦、米蘭、巴黎四大城市。而壓軸出場的「時裝潮流風向標」——也是唯一保留高級定製時裝盛宴的巴黎時裝周,其秀場可以說是每一個時尚愛好者嚮往的勝地。
  • 時裝周解讀:珍珠仍是下一年流行重點,日本設計師席捲四大時裝周
    這次時裝發布會對品牌來說,真的是大大的挑戰,時尚品牌改變新裝發布形式,也同時展示了設計師面對逆境的能力。【Tomo Koizumi 】日本設計師Tomo Koizumi自2019年秋冬季在紐約時裝周爆紅後,深受Marc Jacobs 寵愛、得Lady Gaga、Katy Perry加持,成為日本最強新人王,今年獲得LVMH PRIZE 2020,下周又會在米蘭時裝周為Emilio Pucci發表新系列,是當下矚目的亞裔設計師之一
  • 比維密還得勁的TGC東京時裝秀,全日本最頂的模特都在這……
    言歸正傳,抱著對藝術欣賞的目的,懷著對時尚學習的初衷,尖隊帶大家認識一下全日本最火爆的時裝秀——TGC東京女孩。別誤會,這個TGC和騰訊的遊戲嘉年華沒有半毛錢關係。TGC全稱是 Tokyo Girls Collection,始創於2005年,是日本級別最大的時裝秀,每年有兩季。
  • 東京女子穿搭學:日本時裝設計師 Mari 的著裝搭配日常
    偶然滑到日本部落客Mari Nakamura (中村真裡)的 IG,立刻被她簡單又俐落的日常著裝給吸引住目光,好奇研究了一下,這才發現這位時髦的女生來頭可不小,她除了是人氣時尚部落客,本身也是時裝品牌 RIM.ARK 的設計師兼創意總監,喜愛慵懶帥氣風格的你,相信也會喜歡上她的穿搭
  • 中國元素閃耀巴黎歌劇院 蓋婭傳說2017春夏發布會震撼亮相巴黎時裝周
    巴黎時裝周掠影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薛超):從9月底拉開帷幕的2017春夏巴黎時裝周10月5日圓滿落幕。在最後一天裡,中國元素在著名的巴黎歌劇院閃耀全場。中國高端時尚品牌蓋婭傳說2017春夏高級成衣發布會於當天下午震撼亮相巴黎時裝周。  儘管在時裝周上最引人關注的往往是一些國際大牌,但近年來中國設計師帶來的富有濃鬱中國元素的服裝也能夠技驚四座。蓋婭傳說今年能夠代表中國亮相巴黎時裝周,恰恰也是因為它們鮮明的中國元素。品牌創始人、設計總監熊英女士介紹說,此次發布會亮相的服裝最有代表性的中國元素就是水墨畫的應用。
  • 日本傳統和服登上巴黎時裝展,「First和服」顛覆潮流
    和服作為日本的傳統服裝,最初在巴黎流行起來,被帶入西方時裝體系後,日本設計師們看到這股潮流,才繼續將其發揚光大,變成一種時尚潮流。和服風的時尚潮流是在 19 世紀被巴黎「資本家的貴婦人」帶起來的。她們拋棄了和服的腰帶,當作休閒服來穿。
  • 中國時裝設計師崛起 它們會成為未來的時尚大牌嗎?
    2012年,Marsha Ma登上了商業運作更為成熟、被稱為「四大時裝周之首」的巴黎時裝周舞臺。2013年和2015年許建樹(Lawrence Xu)先後兩次在巴黎高級定製時裝周展示了「中國風」的高定系列。而最近幾年在以先鋒設計見長的倫敦時裝周裡,包括王海震、萬一方、張卉山、上官喆、陳安琪等在內的一大波中國設計師更是輪番上陣,各顯神通。
  • 從時裝設計師到投資人 設計師皮爾·卡丹的傳奇一生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雪丹12月29日,據法新社報導,著名時裝設計師皮爾·卡丹(Pierre Cardin)在巴黎美國醫院去世,終年98歲。皮爾·卡丹與中國的淵源要追溯到1978年。那時,他是第一位來到中國的歐洲設計師。
  • 時尚歷史|被人們遺忘的T臺時裝秀表演歷史事跡
    重大T臺時裝秀從每年日程表中主要分割為春夏、(奢侈品牌)郵輪度假系列秀、秋冬。從地域和知名度上,有著時尚權威的世界四大時裝周(紐約、倫敦、米蘭、巴黎),為來自全球各地的品牌和設計師們開通了T臺跑道秀來展示他們最新的作品;還有各國各地代表性的時裝周,比如說我們中國的北京時裝周、上海時裝周,澳大利亞的雪梨時裝周,日本的東京時裝周、韓國的首爾時裝周等等。
  • 江角泰俊:一個時裝設計師的成長邏輯【圖】
    日本設計師江角泰俊的同名品牌Yasutoshi Ezumi成立不過四年,卻已徵服了伊勢丹和西武這樣的老字號百貨公司。這位1981年出生的設計師究竟有何過人之處?江角泰俊:一個時裝設計師的成長邏輯江角泰俊說, 他的設計都建立在嚴密的「邏輯理念」之上,即「把衣服設計成它們原本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