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教學法在初中英語學習中的探究和運用

2020-12-14 浙江在線

  對於中國學生來說,英語是第二語言,缺乏語言環境,缺乏語感,在生活中實用性很低,加上學習方法不得力,部分學生只是死記硬背,甚至有的學生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學習興趣自然不高。這給一線英語教師出了難題,如果我們能藉助聯想教學法,有效地刺激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他們遨遊在英語知識的海洋裡,那麼情況當會有所改觀。

  一、聯想教學法在詞彙教學中的運用

  英語詞彙是一個包羅萬象的系統,教師在詞彙教學中如能發揮學生的聯想能力,有助於學生巧妙地記住詞彙。這是因為客觀事物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處在複雜的聯繫之中。人們在記憶時,總是按照事物間的關係去認識和理解。英語詞彙教學也可以運用聯想將詞彙歸類,具體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詞綴聯想

  詞綴聯想是根據單詞前後綴聯想出一系列單詞的記憶方法。例如,在教學新目標英語八年級Unit 6 I a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中的新單詞時,我將詞彙以反映社會分工的類別來進行歸類,引導學生展開聯想,由此熟悉單詞後綴er和or的用法:

  2.對比聯想

  本文所說的對比聯想是以反義詞為中心進行對比的聯想方式。例如,在初三總複習講形容詞時,筆者就以反義詞來引導學生展開聯想,由某一單詞聯想其相反意義。

  3.關係聯想

  歸類法是最受初中生青睞的記憶方法,也就是筆者想探討的關係聯想法。例如教學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的新單詞時,我讓學生充分運用歸類記憶法,先從tomato,carrot,pear 3個關於food,vegetable,fruit的單詞入手,讓學生展開聯想,然後觀察學生能舉出多少個有關這些類別的單詞。

  二、聯想教學法在句型教學中的運用

  現在的初中英語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聯繫更緊密,緊跟時代特徵,貼近現實生活,語言情景也特別真實,教材內容更易被學生接受。但現在的初中英語教材涉及知識點多,各知識點相對比較零散,尤其是句型方面,學生整理和掌握起來比較困難。筆者在句型教學中也將聯想法視為一種有效方法。

  1.結構聯想

  結構聯想即通常所說的造句和仿寫。要想讓學生長久記住一種句型結構,僅靠背誦一個句子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大部分初中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尚待加強。鑑於此,教師要給學生留足聯想和記憶的時間。

  例如教學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3的句子:It’s easy for many students to go to school.我先詳細講解句型結構,即It’s+adj.+for sb. to do sth.再用各種英語小遊戲操練該句型,最後讓學生以此結構為中心分層次進行聯想。讓基礎比較差的學生用此句型結構仿寫,如It’s easy for me to go to school.讓基礎較好的學生編造有趣的句子,如It’s easy/difficult for me to get up at six o』clock.學生經過這樣的大膽想像,幾乎都能夠熟練掌握此句型結構。再比如同一篇文章裡:It’s their dream to have a bridge.通過句型It’s one’s dream to do sth.讓學生進行仿寫。

  2.圖片聯想

  圖片聯想是指通過圖片呈現,給學生提供聯想的感性材料。例如在教學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2的句型What time do you get up? I get up at six o』clock.時,我不是直接板書教材中的句子,機械地教讀,而是用PPT呈現出一系列相應的圖片,讓學生邊看圖邊聯想,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我問What time does he eat breakfast?學生們紛紛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答案,由此得知學生已經完全掌握此句型結構。

  3.音樂聯想

  音樂聯想是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音樂,營造氛圍,以達到進一步運用句型結構的目的。例如在教學句型:What’s this? It’s …以後,可以用該句型編成有節奏的說唱樂曲,讓學生按一定的旋律和節奏進行演唱。

  what’s this? What’s this?

  It’s a book.It’s a dog.

  Yes,yes,yes. No,no,no!

  It’s a book. It’s not a dog.

  It’s a book. It’s not a dog.

  最後,我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自己編寫歌曲,並且哼唱出來。5分鐘後,學生爭相展示自己創編的歌詞,放聲高歌,以證明他們能對What’s this? It’s…句型結構熟練掌握。

  三、聯想教學法在篇章教學中的運用

  傳統的以詞彙和句子為中心的教學,在初級學習階段也許能起一定作用。但語言並非只是一些雜亂無章的詞句,而是由連貫的篇章形式表現出來的。部分相加不等於整體,整體比部分的總和大,整體優於部分並決定部分的性質和意義。這一整體原則也要求我們在英語教學中,重視整體的篇章教學。經過一線教師的多年實踐,我們認為聯想教學法也能貫徹到篇章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聯想:

  1.情景聯想

  情景聯想是指教師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與教學內容聯繫密切的情景,讓學生置身其中,展開聯想,再進入篇章學習。例如在教學新目標英語八年級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文章時,我先用多媒體課件慢慢展示出喜馬拉雅山的一部分,學生看著不完整的圖片,自由地說出心中的想法。一位學生說道:「Qomolangma is higher than any other mountain in the world.」學生能夠根據情境說出相關英語句子,這為理解教材篇章打下了基礎。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瀏覽一系列與教材篇章相關的圖片,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主旨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

  2.主題聯想

  主題聯想即根據一個主題,列舉一串串個性鮮明的英語單詞、一句句有代表性的英語句子,幫助學生讀懂英語篇章。例如在教學新目標英語八年級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中的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篇章時,我先讓學生以Ways of being relax為主題,列出自己平時消遣的方法,隨後進行小組交流、借鑑學習方法。然後回歸到教材中的英語篇章,讓學生找一找文章中作者的學習方法與自己的學習方法有哪些異同,這樣更有利於學生理解篇章。

  綜上所述,聯想教學法有諸多優勢,在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恰到好處地運用,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對英語單詞、句子和篇章進行聯想與猜測,並作詳細講解,學生會更樂於去學,也能自由發揮聯想及總結歸納。

相關焦點

  • 學習和運用互補式教學法之體會
    教師僅僅起引導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碰到困難,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因而在課堂上開展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合作學習是提高中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英語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就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運用科學的方法去整理,分析,主動建構知識。
  • 「啟導·探究·發現」教學法的探索與實踐
    摘要:為解決長期以來數學教育的「高分低質」問題,筆者對大量典型課例進行觀察調研,探析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成因,構建了探究式教學新模式,總結出提高課堂探究成效的教學策略,初步形成「啟導•探究•發現」教學法,其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科研素養、發展思維能力和教師專業化成長等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
  • 【教師論文】在體育教學中創新運用遊戲教學法探究
    摘要:遊戲教學法是一種符合小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方法,被教師經常用於教學活動。創新、合理、適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運用遊戲教學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體育活動熱情,使其主動參與教師設計的體育遊戲環節,幫助學生提升體育技能和體育素養,促進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本文擬對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創新運用遊戲教學法進行探究。
  • 探究式教學究竟是不是垃圾教學法?
    浙江教育出版出版的美國高中主流理科教材《原理與問題》(上、中、下3冊)和美國中學普通選用的綜合理科教材《科學探索者》(15冊,初中適用)均是按探究式教學的流程來編寫的。》)由於緊緊地抓牢了「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學表達」「科學情感」的訓練,因而能促學生思維能力切實提高,讓學生掌握終生有用的科學方法,讓學生學會科學準確的表達,讓學生愛上學習愛探究,所以探究式教學法是一種高級的教學法,大家在教學工作中可以大量採用,不要聽方帆先生一面之詞。
  • 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探究
    隨著新課改的全面貫徹落實,情境教學法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愈來愈廣泛,在豐富學生情感體驗與促進思維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積極鑽研情境教學法,通過合理措施為學生創設良好情境,為其語文學習增添樂趣的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 方帆:「探究式教學法」是一種垃圾教學法
    「小組協作」式的探究學習,只能是參與者都一致希望研究該題目才會產生效果,假如在小組中有的人什麼都不懂,有的人不想學,那麼「小組協作」根本就沒有任何效果。效率最高的學習方式,仍然是教師主導的課堂,而不是「以學生為主」的「探究學習」。
  • 學習方法|探究均衡識讀教學法
    不少教育學家也持有同樣的觀點,並創立了拼讀教學法(Phonics Approach)。該教學法倡導運用拼讀理論教授字母之間的發音關係, 讓孩子把不認識的單詞拆開拼讀,最後將這個單詞整體讀出來。在19世紀,拼讀教學法在美國應用廣泛。另一類觀點傾向於「自上而下」的學習方式,認為創造浸入式的學習環境與培養孩子對語言的感知能力更為重要。
  • 「探究式教學法」是一種垃圾教學法理論
    「探索式教學法」或者「探究式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是根據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和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LevSemenovichVygotsky)等,關於兒童心理認知世界的理論產生的「建構主義學派」。
  • 灌輸式英語教學法沒有未來
    原標題:灌輸式英語教學法沒有未來  ■陳春勇   當前,中小學英語教學在新課標引領下有所改進,如開始注重語言的綜合運用,關注多媒體的應用等。但總體上看,尚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如英語教法缺乏趣味性,側重灌輸語言知識,脫離學生現實生活,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對其綜合素養的提升。
  •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運用
    眾所周知,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深入,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新型的學習模式逐漸走進了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來。與此同時,很多英語教師正在通過這種學習模式不斷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英語水平。不僅如此,在初中英語課堂上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還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
  • 「誘思探究教學法」:讓素質教育進課堂
    國家總督學柳斌認為,教學工作是學校實現教育目標最普遍、最基本的途徑,是學校一切教育工作的中心、主旋律、重中之重,因此,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陝西師大張熊飛教授的「誘思探究教學法」緊緊圍繞課堂教學,把素質教育引入課堂。張教授早在一九八一年就開始探索「誘思探究教學法」,此方法先應用於物理學科的教學,後來逐漸推廣到其它學科。
  • 在幼兒STEAM教育活動中,如何運用5E教學法?
    STEAM教育理念和兒童學習發展目標一致《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要激發兒童的探知欲和探索興趣,強調兒童的自主探究和體驗,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並且不斷提高兒童的探究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探究和解決問題」這一核心目標和STEAM教育的目標不謀而合。
  • 高中物理課堂中問題教學法的運用論文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 高中物理教學; 應用;  在物理課堂中應用問題教學法開展教學, 首先應遵循一定的原則, 既要照顧到學生的思考方式與和思維模式, 還要注意在引入問題教學法時不要太突然, 要循序漸進, 以免影響下一步的教學。
  • 初中英語三分鐘閱讀教學法實踐與探索
    可是,在當下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培養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件棘手的事,現在的學生生活中,充斥著Internet、 computer games、Tik Tok等等誘惑。不過,我們不妨「投其所好」,運用一些與學科相關的小短劇、小視頻、小短文等多種類型的教學活動,來激發他們興趣。
  • 淺談探究性學習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探究學習最根本的特點是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其目標不僅僅是知識與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探究既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個學習過程。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初中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抓住探究學習的契機,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 【創意課堂】小組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實施
    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能夠更好地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正確的英語學習思維和語言感知能力。  【關鍵詞】小組合作探究;初中英語;課堂教學  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學習過程中佔據了很大的比例,通過小組之間的合作學習,取各位學生的長處,能促進他們的共同進步。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合作研究的模式,能夠有效優化英語課程的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整體英語素質。
  • 教研分享|「聽說教學法」在留學英語能力預備課程中的運用
    周二下午,關於「聽說教學法(Audio-Lingual Method)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教研分享會在萬體校區全面展開。眾多上海新航道老師積極參與,營造出了濃厚教研氛圍,有力的保證了新航道的教學質量。此次教研分享會由張伊老師主講,張伊老師首先介紹了聽說教學法(Audio-Lingual Method)概況:聽說教學法是外語教學的一種方法,強調在閱讀和寫作之前的聽說教學。
  • 方帆——「探究式」教學法在美國課堂實踐的真相
    擁有加州小學教師執照和英語、生物、漢語、物質科學以及基本科學的中學教師執照。2001年獲得「加州最卓越教師獎」。曾任加州教育廳「中小學生中文課外閱讀書目」編審委員,並主編舊金山校區的高中中國語文課程和課本。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生物系。中文著作有《我在美國教中學》,華東師大出版社出版;《給學生無限的可能——細說美國教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本文得到方帆老師的同意後刊出。
  • 淺談TPR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即 : 兒童時期掌握一門語言,語言和書面表達能力是隨著聽說產生的。當聽說獲得的信息達到一定量的積累,兒童就能自然地用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由此可知,兒童是自然的語言學習者 (natural language learner) 。  阿士爾的這一理論被應用到兒童英語教學中,即我們現在所說的肢體語言教學法( TPR 教學法)。它是當今外語語言教學方法百花園中鮮為人知的一朵小花。
  • 簡易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運用簡易教學法,先學先練,主體先行是簡易教學的關鍵;互動探究,點撥拓展是簡易教學的核心;再學再練,小結反思是簡易教學的良策。探索與實踐簡易教學法,是推動新課程改革,實現課堂教學減負增效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選擇,對於培養主體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綜合思維能力、小結反思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