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探究性學習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2020-12-15 寧波奧數網

  探究學習最根本的特點是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其目標不僅僅是知識與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探究既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個學習過程。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初中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抓住探究學習的契機,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初中科學新課程的理念要求:教師須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自主、主動地獲取知識,並產生對科學這門課的濃厚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為終生學習打好良好的基礎。筆者在初中科學教學的實踐中,談談探究性學習在科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一、探究性學習要適應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在學習心理方面,目前初中學生的觀察、記憶、邏輯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他們能夠在觀察中注意到事物的細微處,能夠較長時間地專注做一件事情,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和抽象的表達事物本質特徵的能力。這一時期初中學生具有強烈的求趣、求知、求動的特點。而探究性學習正好符合這一時期學生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它是培養學生的好奇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激發學生求知慾,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的學習途徑。教師要善於保護他們的好奇心,且適時地給予鼓勵和分析,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時期的初中學生,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知識,而且這些知識具有過渡性的特點,他們的認識隨之由經驗型向思維發散型發展,求知慾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烈,同時也喜歡動手操作。他們在掌握科學這門課的能力上,是通過各種活動作為中介來形成的,在活動中進行思考,在思考中進行活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年齡特徵、知識經驗、能力水平、認知規律等因素,抓住學生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相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躍躍欲試的探索意識。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上下功夫,要以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創新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為目的,特別是在引入新課程中,即在引入新問題、新知識時創設情景,應用探究式教學方法,巧妙地利用各種偶發事件提出問題。如運用故事、詩歌、實驗、課件等等。如在學習「大氣壓強」時,讓學生觀察 「吞」雞蛋、覆杯等生動有趣的實驗,他們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新奇的實驗現象常常出乎他們意料之外,使他們興趣盎然,這樣,就容易喚起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對於初中學生來說,淺顯的問題,學生沒有太大的熱情來探究,只有那些真正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學生才會投入到探究學習的過程中來。對於學生來說,有一定的思維空間的問題,才是值得探究的問題。如「磁場」的概念十分抽象,不易為初中學生所理解,教師可以這樣設計一套問題來組織教學:在一些小磁針的中間放一支粉筆,此時觀察到周圍的小磁針仍然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當你用粉筆碰一下小磁針,小磁針就發生偏轉。問題1:小磁針現在為什麼發生轉動?學生回答:小磁針受到粉筆施加的力的作用。問題2:用條形磁鐵代替粉筆,小磁針的運動狀態會改變嗎?學生觀察到小磁針發生偏轉,不再指南北,而顯示出有規律的排列。問題3:小磁針為什麼發生偏轉?有學生答:它受到了磁鐵的力的作用。問題4: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現在磁鐵與小磁針並不直接接觸,這個力的作用又是如何發生的呢?通過教師所設計問題的誘導,學生展開了緊張的思索。到此時,引入磁場的概念已到火候,師生共同小結認為,原來磁體周圍的空間與非磁體周圍的空間是不同的,磁體周圍的空間存在著一種肉眼所看不見、摸不著,但實際確實客觀存在的物質,即磁場,小磁針的偏轉正是由於受到了磁鐵的磁場的作用而發生。這樣的問題設計,既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又利用了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通過質疑解答,達到了本堂課的教學目的。

  二、探究性學習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提出問題,表明他對這個問題已經進行過獨立的思考和分析,表明他對前人的學問和現成的知識有疑難或產生懷疑,同時更表明他已更積極參與到探究過程中來了。運用探究性學習的方法,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運用這種方法,常常會有新的發現,提出新的探究問題,從而出現教學新資源的生成。比如: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教學中,學生在光屏上觀察到實像,而虛像卻不能在光屏上觀察到,而是用眼睛通過凸透鏡去觀察到。這時就有學生提出問題,用眼睛通過凸透鏡能觀察到實像嗎?這種課堂即時生成的教案資源,教師不能放過。此時,安排一個「觀察實像」的小實驗:不設光屏你能不能觀察到實像?讓學生進行探究,引發思考。學生很有興趣,想儘快得找到答案。結果問題又出來了,有的學生說看到了實像,有的學生說看到了虛像,有的說像是倒立的,有的說像是正立的,有的說看不到像,有的說看不清楚等等。又比如:在探究「串聯電路的特點」時,剛連接好二盞燈,閉合開關,接通電路,就有學生發現了問題,提出為什麼燈L1較亮,燈L2較暗,也有的學生發現燈L1亮,燈L 2不亮,這時教師也不要急於做分析,讓學生自行討論分析解釋,有學生甲回答,可能是一盞燈壞了,學生乙回答可能是兩盞燈的規格不相同,學生丙說可能是電流從電源正極出發經過燈L1、燈L2電流逐漸減小,所以燈L1較亮,燈L2較暗甚至不亮。這時教師追問這個學生,請你說出判斷的依據是什麼?學生回答說:跟水流相似,不少同學受水流類比的影響,同意他的說法,也有好多同學認為丙同學的解釋是錯誤的,不能與水流相比,教師不作肯定與否定的回答,繼續讓學生進行探究活動來尋找答案。由於問題本身來自於學生,所以他們對探究問題的答案有著濃厚的興趣,此時老師稍作點撥,就有學生提出,只要改變兩盞燈的位置,看其亮暗是否改變就可以解決疑問;又有同學提出來用電流表測電流就可以了;也有學生提出可能有一盞燈短路了。但對於為什麼規格不一樣的兩燈亮暗不一樣的具體原因不清楚。這時教師說,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學習許多相關的知識,這樣很自然地引發了他們的學習熱忱。

  有意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解決學生在學習中掌握知識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整個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自觀察實驗,他們的質疑一一得以解答,而在此過程中,求知的渴望又激發起他們許多新的發現,新的思考與問題,這又是創新意識與智慧在頭腦中碰撞出的火花。

  三、探究性學習要注重到課外拓展

  學生學習,教師教學也不能局限於課堂,由於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為了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有部分探究任務可以轉移到課外,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課外探究性學習自由度更大,時間更充分,範圍也更廣。在學習「陽光直線傳播」這一課中,為了向學生展示小孔成像的原理,課文中首先出示的是地面上樹影中的圓形亮斑,教師預先布置學生課外去親自觀察陽光下的地面上,其樹影中是否有一個個圓形的亮斑,經過仔細的觀察之後,學生說出了看到的各種不同的形狀:有圓形的;也有橢圓形的;還有很多不規則形狀。於是很自然的就產生了疑問:為什麼這些亮斑不全部都是圓形的,難道小孔成像的原理不再適用了嗎?第二天他們帶著問題來聽課,教師告訴學生在實際的例子當中,樹葉間的縫隙相互挨得很近,很有可能導致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會重疊在一起。如果發生了重疊,我們又將會看到什麼現象呢?這時學生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他們用帶孔的硬紙板,改變其離地面的高度,觀察到不同的現象,得出小孔成像的形狀還與小孔距地面的距離有關,距離較近,像的形狀與小孔的形狀相同,距離較遠時,像的形狀與物體的形狀相同。教材中安排的許多活動可以讓學生預先去課外探究學習,擴大視野。

  此外,在探究性學習的教學中,不是每節課都有必要實施,有時一節課,有時一節課中的某一部分,有時一個問題中的某段進行探究性學習。有開放性的探究,也有指導性的探究。這裡要注意的不是形式,而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如何靈活應用探究性學習在課堂上的使用,是教師在教學中這種教學思想的滲透。

  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這說明每個學生都有創造性學習的願望和需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要讓學生自己動起來,使他們的所有的感官(眼、耳、口、腦、手)都充分發揮作用。實踐證明探究性學習的教學能使學生不僅獲得科學知識,同時還掌握科學方法,培養科學態度。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更需要不斷地研究學生,依據學生的需求設計和調節教學過程,從學生的實際開展探究教學,開發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的學習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訓練和提高。

相關焦點

  • 探究式學習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探究式是物理學這一門學科與生俱來的特性。那麼在物理教學中如何運用科學探究的理念、科學探究的方式、方法去貫徹這一特性,使物理在新課程改革中充滿活力呢?本文從物理教學入手,通過對探究式學習的各個方面的分析,以及在物理教學以及物理學習方面的探究和案例分析,看到了探究式學習在物理學中的應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淺談初中數學的探究式教學模式
    一、探究式數學教學的內涵    探究式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知識,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發展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既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學習模式。
  • 探究性學習中的教學設計
    探究性學習是與接受式學習相對的,他是一種在好奇心驅使下的、以問題問導向的、學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內容和形式都非常豐富的學習活動。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是:提出問題、建立假說和猜想、制定實驗計劃、獲取事實與證據、檢驗與評價、合作與交流。
  • 探究式學習淺談
    這是一種有利於終身學習、發展學習的方式,採用以問題為核心的探究式學習的途徑,即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究、發現和體驗,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使他們的創新精 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發展有切實的落腳點。
  • 初中化學中的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題既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同時也是新課程的重要內容,與素質教育精神和課程改革的要求相適應,它既能考查學生的「雙基」,又能考查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對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關於公布2011年福建省省中小學實驗教學優秀論文獲獎名單的通知
    > 永泰二中 淺談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 福州楊橋中學 淺談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學的案例與反思
  • 科學教育中的探究式學習
    探究式教學方法是一類歸納式的教學方法。它包括許多各有側重的教學方法,如探究式學習、基於問題的學習、基於項目的學習、基於案例的教學、發現式學習和即時學習等。在傳統的科學教育中,往往採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演繹式的教學方法。
  • 初中生物學習方法:淺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
    初中生物學習方法:淺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     【摘 要】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實驗教學多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時要規範實驗步驟,注重觀察實驗現象,強化課內外實驗,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基礎上更要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 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的運用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不僅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探索科學的精神,提升學習的動力和合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促進學生思維的提升和更全面的發展。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運用的重要性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時代要求的教學形式,有益於學生的發展和創新,在學生的發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 全國教育技術裝備與實驗教學優秀論文獲獎名單
    二等獎87 河南省農村鄉鎮初中教育技術裝備資源開發與應用調查報告 王俊柯/鄭宏亮 河南省教育技術裝備管理中心 二等獎88 搞好化學實驗教學是落實化學新課標的關鍵 李霞 河南省鄭州外國語中學 二等獎89 探究性實驗教學在中學生物學教學中的研究和運用 王雙明 河南省鶴壁市蘭苑中學 二等獎90 淺談物理科學探究活動的課堂設計 苗路成 河南省鶴壁市淇濱中學 二等獎91
  • 淺談小學科學中的實驗教學
    缺少實驗的教學,就絕不是自然科學的教學。小學科學的本質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這有利於學生掌握科學知識。傳統的考試方式很難挖掘學生的科學素養,往往那些講解式的教學方式在考試中比那些認認真真實行實驗教學的教學方式更「有成效」。因此,在教學中必須轉換觀念,拋開以分數決定教學質量的意識。可以採用平時操作和考試兩種成績去雙向評價。
  • 探究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嘗試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最早提出在教學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John Dewey)。他認為「教育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習大量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習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20世紀美國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和教學改革家布魯納(Jerome Seymour Bruner),在50年代末創立了發現法,並把它在美國進行施行,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 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研究
    在情感價值觀方面,培養了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理論聯繫實際的良好品質和習慣。關鍵詞:初中化學;生活化;問題探究;實驗教學生活處處皆學問,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存在許多化學知識,教師應在教學中「滲透生活化元素」,「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 「控制變量法」在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中的應用及其考查
    設計探究性實驗的原則1.1 科學性原則所設計實驗的原理應該科學,操作程序、方法正確,不能憑空捏造。1.2 對照性原則設置對照性實驗,若要使該實驗更能夠說明問題,一定要有正、反兩個方面的實驗。2 「控制變量法」的概念當事物受到多個因素影響時,每一次只改變其 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他因素不變,從而研究 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事物的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後再綜合解決,這種方法叫「控制變量法」。它是 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廣泛地運用在各種科學探索和實驗研究中。
  • ICT與科學探究學習
    在科學探究學習中ICT技術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直接支持學習活動:  ①通過ICT為探究學習提供各類知識資源;  ②通過ICT為探究學習溝通各類智慧資源;  ③運用ICT為有計劃的探究學習提供微型課程與教學組織工具;  ④運用ICT作為實驗的工具;  ⑤運用ICT與探究學習小組同伴協同學習,或者運用ICT開展跨地域跨文化的科學探究學習單元。
  • 小說教學|淺談初中語文經典小說文本的教學設計
    語文工作室第13期淺談初中語文經典小說文本的教學設計——以《變色龍》教學設計構想為例夏書傑/文《變色龍》是一篇短篇小說。所以,在文學類文本教學中,不僅要關注理解性閱讀,還要關注鑑賞性閱讀,更要關注評價性閱讀。所以,在引導學生閱讀的層次上,教學《變色龍》可從以上三個層面進行分層設計。三、內容的取捨上,化長為短,長篇短教。短教中,注重語言細節品味解讀教材節選小說篇幅往往較長,在有限時間內,需要我們教者,善於化長為短,長篇短教。
  • 探究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小組合作;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重要性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課堂教學是由新課程改革提出來的,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的滯後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為宗旨。
  • 探究式實驗設計|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冉冉新星
    高中化學實驗多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僅起到配合作用,被動接受大於主動學習,探究性實驗旨在打破這一固定常態,將課堂還給學生,以獨具趣味和創新性的探究形式來進行化學實驗課堂的重組,提升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參與性,從觀察、學習、思考到設計完成的過程中掌握化學基礎常識,提升動手實踐能力和化學學科素養水平。本文將從探究式實驗的本質出發,對其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作用進行研究和闡述。
  •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出現,能夠提升學習效率
    生物是一門探究性的學科,十分鍛鍊學生的實踐性與思維能力。當今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是先讓學生進行實驗理論的學習與掌握,隨後在進行實驗操作,這樣的教學模式就會導致學生的學習時間十分有限,難以在實驗中進行深入探究,生物學習效率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 淺談初中物理電學實驗教學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許多教師逐漸意識到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意義,並且在開展教學過程中也重視實驗教學的運用,但是由於教學任務重、教學時間少、教師能力不足、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因素的存在,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