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情 奮鬥者」紮根邊疆 科教報國——記東華理工大學鈾礦冶與...

2020-12-15 中國經濟網

9月16日,江西南昌,東華理工大學。這座有「中國核地學人才搖籃」之稱的我國第一所鈾礦地質高校,舉行了2019年秋季開學典禮。「2006年,因為國防科研的需要,我走進了新疆戈壁深處,從此每年野外工作時間在9個月以上,至今已有13年……」一位中年教師向臺下的青年學子講述了他在戈壁荒漠中的困難、執著與堅守,勉勵學子們志存高遠、科技報國。

這位中年教師,是東華理工大學鈾礦冶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曾獲「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江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的周義朋博士。13年來,周義朋紮根邊疆勘探一線,用他的默默奉獻,譜寫了一曲當代中青年知識分子為國為民的忠誠之歌。

一輩子做好一件事

2006年3月,尚在讀研究生的周義朋參與了東華理工大學承擔的第一個「地浸採鈾」核能開發科研項目,到新疆野外從事砂巖鈾礦地浸開採科研工作。

碩士畢業留校後,周義朋一直從事砂巖型鈾礦地浸開採及鈾礦山地下水環境方面的科研,2015年獲中國地質大學工學博士學位,並作為學校科技骨幹,在新疆中核天山鈾業有限公司掛職任該公司地浸技術研發中心副主任。

2007年至2009年,周義朋深入新疆吐哈盆地戈壁腹地開展國防基礎科研項目野外試驗。試驗所在地與羅布泊相距不過百裡,自然環境十分惡劣,酷暑嚴寒,一年四季罕見降水,沙塵暴肆虐。由於四周荒無人煙,僱工困難,試驗期間,不僅需要完成技術工作,現場所涉及的體力活也都需要自己去做。

2009年後,周義朋隨項目轉到新疆伊犁山區繼續組織和開展現場試驗。自然環境和工作條件有所改善,但試驗任務十分繁重,工作量大,需要保證試驗系統每天24小時連續運轉,但這裡冬季溫度低,最低氣溫接近-30℃,暴風雪頻繁,惡劣天氣對現場工作人員和試驗設施設備都是嚴峻的考驗。為了確保試驗順利進行,只要一有故障就必須隨時搶修,否則整個管道系統將在半小時內結冰凍住。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連續在該地堅守了長達6年的時間,完成了兩個核能開發項目的野外研究工作。

「我的導師沈照理教授曾對我說,周義朋,你安心做好砂巖鈾礦地浸這一件事,你這一輩子就足夠了。這句話,一直銘刻在我心裡。」周義朋說。

是事業更是責任

13年來,周義朋先後轉戰新疆吐魯番十紅灘礦床、伊犁512礦床以及510礦床,平均每年野外工作9個月以上,最長11個多月沒回一次家,其間有三個春節就是在野外現場度過的。2010年除夕,萬家團圓之時,他還在冰天雪地的野外現場修復氧化槽填料支架忙碌著。

2013年年底,東華理工大學與新疆中核天山鈾業有限公司為了進一步推進產學研合作,以「鈾資源勘查與開發2011協同創新中心」為合作平臺,建立了雙方科技人員交流機制。

新疆中核天山鈾業有限公司735廠負責人介紹,周義朋在新疆工作期間,長期待在野外,一周工作7天,從未休過假,有時甚至連續兩個月未離開現場一次。在他的指導下,735廠利用精益化管理及時發現和解決了生產過程中的大量問題,地浸鈾資源開採、運行更精準,資源回收利用率得到極大提升,企業整體的鈾礦開採產量及效率也顯著提升。

「鈾礦是事關國防建設和核能開發的戰略資源。既然選擇了這項事業,把它堅持下去就是我的責任。」周義朋說。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他是真正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課堂搬進戈壁灘的一個人。」在新疆中核天山鈾業有限公司,周義朋的同事和學生們對他作出了這樣的評價。

2016年,周義朋牽頭在新疆中核天山鈾業有限公司建立了東華理工大學「博士實踐基地」和「專業碩士實踐基地」,進一步夯實了雙方的產學研合作,為地浸鈾礦山培養了大量技術人員。

13年來,周義朋先後主持或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國防科工局核能開發項目、國防基礎科研項目、江西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10餘項科研,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獲得江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他與新疆中核天山鈾業有限公司及核工業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聯合成功研發了砂巖型鈾礦多層礦體地浸開採技術,其中多項技術為國內首創。

「能夠為國家教育和國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倍感光榮。雖然在戈壁灘的堅守條件艱苦,但身處核工一線,我過得非常充實。在譜寫中國夢的新時代,我們這一代人更有責任把老一輩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去傳承和發揚。」45歲的周義朋說。

《光明日報》(2019年10月23日 04版)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紮根邊疆 科教報國:記東華理工大學鈾礦冶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周義朋
    【愛國情 奮鬥者】  紮根邊疆 科教報國  ——記東華理工大學鈾礦冶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周義朋  光明日報記者 胡曉軍  9月16日,江西南昌,東華理工大學。這座有「中國核地學人才搖籃」之稱的我國第一所鈾礦地質高校,舉行了2019年秋季開學典禮。
  • 東華理工大學開展向優秀校友吳井泉同志學習活動
    中國教育在線訊 近日,東華理工大學優秀校友、2012屆國防生吳井泉投身守衛海疆一線並取得豐碩科研成果的先進事跡報導推出後,在該校青年師生中引發強烈反響。學校校團委、學工處聯合下發通知,組織開展向優秀校友吳井泉同志學習活動。
  • 向標兵周義朋學習 | 東華理工大學「學雷鋒」活動蓬勃開展
    東華理工大學紮根邊疆十餘載的周義朋老師入選,並作為全省唯一「標兵」代表赴京領獎。3月4日,東華理工大學召開周義朋先進事跡報告會暨「雷鋒月」志願服務活動,以「雷鋒月 贛疆情 軍工魂志願行」為主題,「倡雷鋒精神」「創雷鋒團隊」為工作主線,結合學校核軍工特色文化,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創建了一批周義朋式的學雷鋒志願服務班,助力美麗江西發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愛國心·報國情·強國志」大型徵文活動啟動
    面對新時代的發展任務,我們需要進一步凝聚愛國之心、弘揚愛國之情、砥礪愛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成長成才等的重要論述,進一步引導廣大青少年涵養家國情懷,堅定民族自信,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愛國主義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牢牢紮根,浙江省「愛國心·報國情·強國志」大型徵文活動從今天起啟動。
  • 憑藉這種精神,東華理工大學3位教授連獲殊榮
    在老師們的帶動下,東華理工大學湧現了一大批「服務軍工、科教報國」的優秀學子,培養了中國科學院院士龔健雅、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院長李子穎、美國勞雷公司總裁方勵、國際原子能機構中方赴伊拉克核查專家郭冬發、國防科工局總工程師龍紅山等各類領軍人才和商界精英在內的23萬餘名畢業生。
  • 東華理工大學以「六個一」築基鑄魂
    東華理工大學作為中國核工業的第一所大學,在63年的辦學歷程中,始終高舉「核地」大旗,弘揚核軍工精神,以獨特的校園文化彰顯育人特色。銘記歷史,感念英模,接受精神與思想洗禮,讓東華理工人接受核軍工精神的浸潤和薰陶,為其成長成才注入「核」動力,激發廣大黨員幹部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東華理工大學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圍繞核軍工精神,開展了系列有聲有色、有力有效的活動,用「六個一」築牢初心之基,鑄就使命之魂。
  • 「最美奮鬥者」律師陳賢:連續6年紮根邊疆,助力法律援助
    9月25日,「最美奮鬥者」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278名個人、22個集體被授予「最美奮鬥者」稱號。安徽開仁律師事務所主任陳賢律師榮獲「最美奮鬥者」稱號,她是全國律師行業唯一入選的執業律師。9月26日,陳賢來到全國律協新聞發布會現場,講述了自己連續6年參加「1+1」中國法律援助志願者行動,奔赴邊疆地區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援助的事跡。6年來,陳賢共辦結法援案件600餘件,為當事人挽回經濟損失1000多萬元,開展法治宣傳、法治講座60餘場,解答群眾法律諮詢5000多人(次)。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校60年:紅專並進,科教報國
    60年來,從為「兩彈一星」培養尖端人才,到走出「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鐵基高溫超導材料、暗物質粒子探測的科教報國之路;從創造性「全院辦校、所繫結合」辦學,到首創少年班、研究生院;從一流高校中「辦學歷史最短、辦學規模最小」,到創造出「千生一院士、七百碩博士」的佳話……中國科大培養了14萬多名「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弘揚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心·報國情·強國志」大型徵文活動...
    面對新時代的發展任務,我們需要進一步凝聚愛國之心、弘揚愛國之情、砥礪愛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成長成才等的重要論述,進一步引導廣大青少年涵養家國情懷,堅定民族自信,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愛國主義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牢牢紮根,浙江省「愛國心·報國情·強國志」大型徵文活動從今天起啟動。
  • 湖北學習平臺:「愛國心·報國情·強國志」徵文啟事
    為進一步引導廣大青少年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民族自信,抒發愛國情感,「學習強國」湖北學習平臺從即日起面向全省青少年學生開展「愛國心·報國情·強國志」主題徵文活動。一、徵文主題圍繞「愛國心·報國情·強國志」主題,以個人與民族復興、國家富強、新時代新作為的關係為視角,通過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抒發愛國之心、報國之情、強國之志。
  • 加強核特色 增強「核」動力,東華理工大學以「六個一」築基鑄魂
    東華理工大學作為中國核工業的第一所大學,在63年的辦學歷程中,始終高舉「核地」大旗,弘揚核軍工精神,以獨特的校園文化彰顯育人特色。銘記歷史,感念英模,接受精神與思想洗禮,讓東華理工人接受核軍工精神的浸潤和薰陶,為其成長成才注入「核」動力,激發廣大黨員幹部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東華理工大學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圍繞核軍工精神,開展了系列有聲有色、有力有效的活動,用「六個一」築牢初心之基,鑄就使命之魂。
  • 培養新時代青年的愛國奮鬥精神
    新時代青年要放眼看世界,甘於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紮根奮鬥、耕耘奉獻,把愛國之情化為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用身邊典型樹起愛國奮鬥的標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當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遭遇嚴重威脅時,無論是年逾古稀的院士專家,還是90後、00後的年輕醫護人員,無論是疫情一線的「白衣戰士」還是守護後方的志願工作者,無論是敢於擔當的黨員幹部還是眾志成城的普通群眾,不懼風險、恪盡職守,用生命與熱血書寫愛國,用奮鬥與拼搏踐行愛國。
  • 古人十句愛國經典名言:報國行赴難,古來皆共然
    詩句描寫身處江湖之遠,念君憂君之情難忘。四、發為胡笳吹成雪,心因烽火煉成丹。出自明·王越《斷句》。詩句描寫戍守邊疆的士兵思念故鄉之苦情與保衛國家的赤誠之心。前句以雪比頭髮之白,突出強調了士兵聞胡笳之聲而湧起的思鄉之情的深切。
  • 負笈學成歸故裡 紮根科教守初心
    科教興則民族興,科教強則國家強。從心懷科教夢的學生到科技工作者再到科教工作者,一路走來,李璐始終不忘科教報國的初心,將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到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中,帶領團隊為國家培育時代新人,為社會發展提供科教支撐。
  • 東華理工大學,低調的實力派!
    (111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是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而做的計劃)江西省僅有一所高校入選了「111」計劃它就是東華理工大學東華理工大學的「質譜科學與儀器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成功入選2017國家「111計劃」,成為江西省首個成功獲批該計劃的高校,也是江西省目前唯一的入選高校。
  • 湖北學習平臺:「愛國心·報國情·強國志」徵文啟事
    為進一步引導廣大青少年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民族自信,抒發愛國情感,「學習強國」湖北學習平臺從即日起面向全省青少年學生開展「愛國心·報國情·強國志」主題徵文活動。一、徵文主題圍繞「愛國心·報國情·強國志」主題,以個人與民族復興、國家富強、新時代新作為的關係為視角,通過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抒發愛國之心、報國之情、強國之志。
  • 「強國徵文·小學組」張聖笛《愛國 報國 強國》
    一年一度的高考結束了,雖然高考離我有些遙遠,但我知道,只有知識可以創造一切,只有知識可以改變一切,所以我一定要多學知識,實現理想,以此報國,讓她更先進、更繁榮、更昌盛。我要做新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少年,我要用心愛國、用才報國、用志強國。教師點評:行文流暢,思路清晰,層次井然。小作者通過學習中國歷史,得知今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小作者擁有強烈的愛國、報國、強國情感,正是當今中國需要的新生力量。
  • 【愛國情·奮鬥者】羅錫文:幫農民從辛苦勞作中解脫出來
    【愛國情·奮鬥者】羅錫文:幫農民從辛苦勞作中解脫出來金羊網  作者:許悅、粵農農軒  2019-03-25 【愛國情·奮鬥者】開欄語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
  • 【東華理工大學】錢七虎:青年學子當矢志報國
    臺上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用鏗鏘有力的字句和真情流露的表達,傾情講述著自己「鑄盾報國」的畢生追求和使命。語畢,掌聲雷動,在場近五百名高校師生代表無不動容。  這位老人正是我國現代防護工程理論奠基人,防護工程學科的創立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首屆院士、東華理工大學名譽校長錢七虎。
  • 東華理工大學成功入選2017國家「111計劃」
    (111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是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而做的計劃)江西省僅有一所高校入選了「111」計劃它就是東華理工大學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2017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發布最新2017中國大學本科專業排行榜榜單中東華理工大學以理工類型排行第28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