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理工大學】錢七虎:青年學子當矢志報國

2020-12-15 中國教育在線

  「只有把個人的理想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才能有所成就、實現人生價值!」6月4號下午,江西教育發展大廈306會議室座無虛席。臺上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用鏗鏘有力的字句和真情流露的表達,傾情講述著自己「鑄盾報國」的畢生追求和使命。語畢,掌聲雷動,在場近五百名高校師生代表無不動容。

  這位老人正是我國現代防護工程理論奠基人,防護工程學科的創立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首屆院士、東華理工大學名譽校長錢七虎。從事防護工作六十餘載,他用畢生心血為共和國鑄就堅不可摧的「地下鋼鐵長城」。

  「信黨,愛黨,跟黨走,這是我一生中最堅定最重要的選擇!」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我出生在一艘逃難的小船上」,講座上,錢七虎回憶起那個炮火紛飛的年代,「我姐姐告訴我,當時父母親害怕我(嬰兒)的啼哭會引來日本人,只能使勁捂住我的嘴巴。」談起童年那段危難經歷,錢七虎仍心有餘悸,他說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日本兵的「搶軍糧」、鎮上的慰安婦和上海租界裡的「華人與狗不得入內」。「走了日本兵,又來美國兵」,在當時,和平、安全與尊嚴是一種奢望,也是渴求。

  飽受戰亂與生活之苦的錢七虎還患上了流行的血吸蟲病,直到解放後在毛主席號召「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他住院了兩個多月才治好。50年代,抗美援朝開始,僅有13歲的錢七虎積極報名參加軍幹校,走上了「為黨、國家和人民貢獻一生」的道路。

  沒有對比就沒有認識。「我在日軍鐵蹄下和國民黨反動統治下生活過12年,親歷了從舊中國到新中國的跨越,從此就死心塌地跟黨走。」錢七虎欣喜地告訴同學們,他最近又回了趟崑山老家,解放前那個青黃不接的小鎮在共產黨帶領下如今已大變樣,老鄉們的收入水平、衛生環境、健康狀況上翻天覆地的變化令人驚嘆。

  14歲入團,18歲入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於錢七虎而言絕非一句歌詞或口號這麼簡單。「我信黨,愛黨,跟黨走,這是我一生中最堅定最重要的選擇!」擲地有聲的話語迴蕩在每個學子耳畔。

  「國家需要什麼,科學家的興趣就應該在哪。」

  1954年是共和國成立的第5個年頭,彼時的錢七虎在上海中學表現優異,六門課程四門滿分。作為優秀畢業生的他獲得了選派到前蘇聯學習的機會。但這時傳來消息:國家急需一批軍事人才,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以下簡稱「哈軍工」)將在應屆中學生中招收一批優秀畢業生。面臨當時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留學生涯和使命召喚的家國責任,他毅然選擇了後者,從此與防護工程結下了一生之緣。

  對於為何選擇「防護工程」,錢七虎坦言,這個專業也非自己的第一志願。當時工程兵系被視作「和黃土、洋鍬打交道」的專業,是報考人數最少的專業,甚至有些被分配來的同學還鬧了情緒。

  「當時防護工程專業沒人選,但是我始終服從組織分配,讓我學什麼就學什麼。」既是班長又是黨支部委員的錢七虎「沒空偷懶」,也沒過多思考這個專業是否心儀。他說,「哈軍工」所在的哈爾濱被譽為「東方莫斯科」,松花江的冬景更是一絕,但他求學時一次都沒去過。大學六年他只回過一次家,五年「全優」,年年被評「優秀學員」,是全年級唯一的全優畢業生。

  1960年,錢七虎又被選派到前蘇聯莫斯科古比雪夫軍事工程學院學習深造。他至今都記得臨行前教導員的告誡,「中國多少農民吃不飽,但還是花了很多金條送你們出國,你們要對得起黨和人民,要好好學習」。這位「老紅軍」語重心長的話語深深刻進了錢七虎的心裡。

  到了國外,錢七虎更加如饑似渴地學習。留學4年,他愣是沒去過一處景點——「到處要排隊,多花時間吶」!直到上世紀90年代機緣巧合到俄羅斯開會,才彌補了這個遺憾。

  1965年,錢七虎學成回國,他一頭扎進了我國防護工程領域的教學研究工作。從那時起,為國家鑄就堅不可摧的「地下鋼鐵長城」成為錢七虎畢生的事業追求。直到現在,他仍孜孜不倦地為國家和軍隊貢獻智慧力量。南水北調、西氣東輸、港珠澳大橋……諸多關乎國家大計的防護工程,都能看到錢老奔波的足跡,「我已經82歲了,我為國家健康工作了54年。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認為只有始終不忘初心、心懷感恩,把個人理想與黨和國家的需要、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彰顯價值!」

  「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群眾的關係,才能順利前行」

  從事防護工程數十年,搞科研的路上常常會遇到很多困難。

  錢七虎剛回國時,國家正處於困難時期,國內對於大型防護門的變形研究尚處於空白狀態,加班加點工作是常態。他回憶道,「當時,沒有大型計算機,就用穿孔紙進行數據輸入。由於穿孔機打孔不圓,經常引起停算,我後來索性進行手工穿孔。」

  「但我是困難嚇不倒的,安樂、享受的理想是豬圈的理想!」聽到這裡,會場一陣輕笑。錢院士順勢鼓勵青年學子們,「只有不畏艱難,才能攀登高峰;只有不斷前進,才能有所創新。科學道路上有很多困難,人生道路上也會有很多挫折,只有把個人的志願和理想與國家、民族的事業結合起來,正確處理個人和組織、集體的關係,才能不斷前行。」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獲得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後,錢七虎將國家的800萬元獎金悉數捐出。這一外界看來不可思議的舉動在錢老口中卻是稀鬆平常。據悉,他及夫人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心繫慈善事業,將院士津貼、全部獲獎獎金資助給烈士子女、貧困兒童和孤寡老人,捐助近百萬元,這次也沒有例外。談到捐獻的初衷,他說:「我就是在國家的資助下成長成才的,現在很多貧困學生,如果能像我一樣完成學業,將會給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臺上頭髮已經花白的錢七虎老先生,言語中卻讓我看到了他當年意氣風發的模樣。」東華理工大學的學生代表嚴雅雯聽後深受感動,「他出生於苦難的社會,和平年代本應安享晚年的他,卻以耄耋之軀主動肩挑『國家大計』。他從事科學研究從來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科學、為了國家!正是有無數如錢七虎老先生般為了人民,無私奉獻,科學報國的英雄偉人,祖國才愈來愈強大。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文/朱天星)

 

相關焦點

  • 紮根邊疆 科教報國:記東華理工大學鈾礦冶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周義朋
    【愛國情 奮鬥者】  紮根邊疆 科教報國  ——記東華理工大學鈾礦冶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周義朋  光明日報記者 胡曉軍  9月16日,江西南昌,東華理工大學。這座有「中國核地學人才搖籃」之稱的我國第一所鈾礦地質高校,舉行了2019年秋季開學典禮。
  • 「愛國情 奮鬥者」紮根邊疆 科教報國——記東華理工大學鈾礦冶與...
    9月16日,江西南昌,東華理工大學。這座有「中國核地學人才搖籃」之稱的我國第一所鈾礦地質高校,舉行了2019年秋季開學典禮。「2006年,因為國防科研的需要,我走進了新疆戈壁深處,從此每年野外工作時間在9個月以上,至今已有13年……」一位中年教師向臺下的青年學子講述了他在戈壁荒漠中的困難、執著與堅守,勉勵學子們志存高遠、科技報國。這位中年教師,是東華理工大學鈾礦冶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曾獲「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江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的周義朋博士。
  • 東華理工大學以「六個一」築基鑄魂
    東華理工大學作為中國核工業的第一所大學,在63年的辦學歷程中,始終高舉「核地」大旗,弘揚核軍工精神,以獨特的校園文化彰顯育人特色。銘記歷史,感念英模,接受精神與思想洗禮,讓東華理工人接受核軍工精神的浸潤和薰陶,為其成長成才注入「核」動力,激發廣大黨員幹部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東華理工大學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圍繞核軍工精神,開展了系列有聲有色、有力有效的活動,用「六個一」築牢初心之基,鑄就使命之魂。
  • 同位於江西省,東華理工大學和江西理工大學,誰的實力更強
    東華理工大學辦學歷史:東華理工大學原名為華東地質學院,前身是創辦於1956 年的太谷地質學校。1958 年遷址太原並更名為太原地質專科學校(本科);1959年遷至撫州,更名為撫州地質專科學校;1978 年名為撫州地質學院;1982年更名為華東地質學院;2002年更名為東華理工學院。2002 年和2003 年江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學校與撫州師範專科學校先後併入,在江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學校基礎上設南昌校區。2007 年更名為東華理工大學。
  • 東華理工大學開展向優秀校友吳井泉同志學習活動
    中國教育在線訊 近日,東華理工大學優秀校友、2012屆國防生吳井泉投身守衛海疆一線並取得豐碩科研成果的先進事跡報導推出後,在該校青年師生中引發強烈反響。學校校團委、學工處聯合下發通知,組織開展向優秀校友吳井泉同志學習活動。
  • 加強核特色 增強「核」動力,東華理工大學以「六個一」築基鑄魂
    東華理工大學作為中國核工業的第一所大學,在63年的辦學歷程中,始終高舉「核地」大旗,弘揚核軍工精神,以獨特的校園文化彰顯育人特色。銘記歷史,感念英模,接受精神與思想洗禮,讓東華理工人接受核軍工精神的浸潤和薰陶,為其成長成才注入「核」動力,激發廣大黨員幹部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東華理工大學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圍繞核軍工精神,開展了系列有聲有色、有力有效的活動,用「六個一」築牢初心之基,鑄就使命之魂。
  • 憑藉這種精神,東華理工大學3位教授連獲殊榮
    「東華理工大學是中國核工業第一所大學,所有東華理工人接受著核軍工精神的浸潤和薰陶,這種精神充分體現在一個個鮮活的身邊典型人物身上。」東華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柳和生說,學校裡像宋金如、周義朋、李榮同這樣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還有很多,這些優秀教師向全校師生傳播了獨特的「核工精神、家國情懷」的價值追求,激勵著一屆又一屆的青年學子將個人發展與祖國需要自覺對接。
  • 東華理工大學舉行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
    東華理工大學隆重舉行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 10月16日上午,東華理工大學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在東華理工大學撫州校區大禮堂舉行。省政協副主席劉曉莊,原國家教委副主任、國家教育部原總督學柳斌,國土資源部總工程師彭齊鳴,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曹述棟,愛爾蘭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何莉,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廳長葉仁蓀,市委副書記於秀明,東華理工大學名譽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原解放軍總參謀部科技委副主任錢七虎,東華理工大學校長柳和生分别致辭。
  • 東華理工大學64歲生日快樂:因核而生 因核輝煌,六十四個新徵程
    歡迎校友們社會朋友們留言點讚10月16日,東華理工大學校慶日,也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日子。為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為促進中國核科學的發展,為完成開拓新中國核工道路的使命,東華理工大學應運而生。2007年東華理工大學師資力量截至2020年9月,學校由中國工程院錢七虎院士擔任名譽校長,有教職員工28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1600餘人,教授、副教授600餘人。
  • 施小琳在東華理工大學作形勢報告:為譜寫江西篇章注入青春活力貢獻...
    施小琳在東華理工大學作形勢報告:為譜寫江西篇章注入青春活力貢獻青春智慧 12月18日,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施小琳來到東華理工大學作形勢報告,向廣大師生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省委十四屆十二次全會精神。
  • 「青春創新成長 青年產業報國」
    雲南省大學生自主創新大賽·鯤鵬賽道頒獎儀式成功舉辦6月24日,以 「青春創新成長 青年產業報國」為主題的雲南省大學生自主創新大賽·鯤鵬賽道頒獎儀式在昆明隆重舉行。 頒獎儀式伊始,共青團雲南省委副委書記周懷君向獲獎學生、指導老師介紹了舉辦本次大賽的背景及初衷,勉勵廣大青年學生,並向取得優異成績的老師、同學們表示祝賀。
  • 東華理工大學:雲遊感悟紅色精神 走讀傳承紅色基因
    東華理工大學在江西省高校「紅色走讀」競賽活動中,以「學院+團隊+特色」的方式,創新思路舉措,抓好用活載體,引導全校學生重溫革命歷史,指導學生結合專業創作作品,取得喜人成效。
  • 矢志報國 赤子情懷——講述科學巨匠師昌緒的徐水故事
    導語 青年時代,他目睹日本人野蠻侵略,立志振興祖國,遠赴海外研究金屬學。 矢志報國,赤子情懷,國之棟梁,風範長存。 紀念師老誕辰101周年!
  • 撫州市同城高校,東華理工大學和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
    東華理工大學和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兩所學校都位於江西省撫州市,兩所學校不僅屬於同城高校,而且兩所學校相距非常近,就隔著一道牆,屬於同城鄰校。雖然兩所學校有諸多淵源,但是兩所學校的辦學體制並不相同,東華理工大學是一所公辦高校;而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則是一所民辦高校。
  • 東華理工大學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東華理工大學創辦於1956年,是中國核工業第一所高等學校,是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自然資源部、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共建的具有地學和核科學特色,以理工為主,經、管、文、法、教、藝兼備的多科性大學,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教育部「111計劃」入選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支持高校,「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入選高校
  • 歡迎學子「回家」:東華理工大學校領導檢查指導返校復學工作
    5月6日,東華理工大學部分研三學生返校,學生分年級、分批次、分日期有序返校復學正式開始。為保證同學們安全順利有序入校,該校校黨委書記柳和生,校長孫佔學,校黨委副書記劉紫春,副校長聶逢君、楊波來到校門口和教室等重點防控場所檢查指導,並對返校學子表示歡迎。
  • 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七支「防疫小分隊」凝心聚力齊戰「疫」
    面對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東華理工大學長江學院黨委行政切實擔起疫情防控責任,第一時間成立了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制定了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周密部署,抓緊抓實抓細,廣泛動員、
  • 3300餘上海交大研究生畢業 踐行科研報國
    3300餘上海交大研究生畢業 踐行科研報國時間:2019/3/31 9:46:45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易蓉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夏荔 人生無捷徑堅守成大器 上海交大校長、黨委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對學子們說:「做出選擇只是事業的起步,要想成就事業,必須有十年如一日的堅守。一個人堅守十年、攀登十年,才有可能成為一個領域的翹楚。相反,沉不住氣、靜不下心,終究難成大器。」
  • 再見了,東華理工大學.
    東華理工大學的名字一直很尷尬,以前是叫華東地質學院的,是一所名副其實的地質院校。在知名度上,明明和成都理工大學(原成都地質學院),中國石油大學(1953年),中國地質大學是(1952年)同是我國最早設立核專業的5所高校之一,卻沒有它們發展得好。
  • 向標兵周義朋學習 | 東華理工大學「學雷鋒」活動蓬勃開展
    東華理工大學紮根邊疆十餘載的周義朋老師入選,並作為全省唯一「標兵」代表赴京領獎。3月4日,東華理工大學召開周義朋先進事跡報告會暨「雷鋒月」志願服務活動,以「雷鋒月 贛疆情 軍工魂志願行」為主題,「倡雷鋒精神」「創雷鋒團隊」為工作主線,結合學校核軍工特色文化,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創建了一批周義朋式的學雷鋒志願服務班,助力美麗江西發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