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把個人的理想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才能有所成就、實現人生價值!」6月4號下午,江西教育發展大廈306會議室座無虛席。臺上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用鏗鏘有力的字句和真情流露的表達,傾情講述著自己「鑄盾報國」的畢生追求和使命。語畢,掌聲雷動,在場近五百名高校師生代表無不動容。
這位老人正是我國現代防護工程理論奠基人,防護工程學科的創立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首屆院士、東華理工大學名譽校長錢七虎。從事防護工作六十餘載,他用畢生心血為共和國鑄就堅不可摧的「地下鋼鐵長城」。
「信黨,愛黨,跟黨走,這是我一生中最堅定最重要的選擇!」
「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我出生在一艘逃難的小船上」,講座上,錢七虎回憶起那個炮火紛飛的年代,「我姐姐告訴我,當時父母親害怕我(嬰兒)的啼哭會引來日本人,只能使勁捂住我的嘴巴。」談起童年那段危難經歷,錢七虎仍心有餘悸,他說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日本兵的「搶軍糧」、鎮上的慰安婦和上海租界裡的「華人與狗不得入內」。「走了日本兵,又來美國兵」,在當時,和平、安全與尊嚴是一種奢望,也是渴求。
飽受戰亂與生活之苦的錢七虎還患上了流行的血吸蟲病,直到解放後在毛主席號召「一定要消滅血吸蟲病」,他住院了兩個多月才治好。50年代,抗美援朝開始,僅有13歲的錢七虎積極報名參加軍幹校,走上了「為黨、國家和人民貢獻一生」的道路。
沒有對比就沒有認識。「我在日軍鐵蹄下和國民黨反動統治下生活過12年,親歷了從舊中國到新中國的跨越,從此就死心塌地跟黨走。」錢七虎欣喜地告訴同學們,他最近又回了趟崑山老家,解放前那個青黃不接的小鎮在共產黨帶領下如今已大變樣,老鄉們的收入水平、衛生環境、健康狀況上翻天覆地的變化令人驚嘆。
14歲入團,18歲入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於錢七虎而言絕非一句歌詞或口號這麼簡單。「我信黨,愛黨,跟黨走,這是我一生中最堅定最重要的選擇!」擲地有聲的話語迴蕩在每個學子耳畔。
「國家需要什麼,科學家的興趣就應該在哪。」
1954年是共和國成立的第5個年頭,彼時的錢七虎在上海中學表現優異,六門課程四門滿分。作為優秀畢業生的他獲得了選派到前蘇聯學習的機會。但這時傳來消息:國家急需一批軍事人才,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以下簡稱「哈軍工」)將在應屆中學生中招收一批優秀畢業生。面臨當時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留學生涯和使命召喚的家國責任,他毅然選擇了後者,從此與防護工程結下了一生之緣。
對於為何選擇「防護工程」,錢七虎坦言,這個專業也非自己的第一志願。當時工程兵系被視作「和黃土、洋鍬打交道」的專業,是報考人數最少的專業,甚至有些被分配來的同學還鬧了情緒。
「當時防護工程專業沒人選,但是我始終服從組織分配,讓我學什麼就學什麼。」既是班長又是黨支部委員的錢七虎「沒空偷懶」,也沒過多思考這個專業是否心儀。他說,「哈軍工」所在的哈爾濱被譽為「東方莫斯科」,松花江的冬景更是一絕,但他求學時一次都沒去過。大學六年他只回過一次家,五年「全優」,年年被評「優秀學員」,是全年級唯一的全優畢業生。
1960年,錢七虎又被選派到前蘇聯莫斯科古比雪夫軍事工程學院學習深造。他至今都記得臨行前教導員的告誡,「中國多少農民吃不飽,但還是花了很多金條送你們出國,你們要對得起黨和人民,要好好學習」。這位「老紅軍」語重心長的話語深深刻進了錢七虎的心裡。
到了國外,錢七虎更加如饑似渴地學習。留學4年,他愣是沒去過一處景點——「到處要排隊,多花時間吶」!直到上世紀90年代機緣巧合到俄羅斯開會,才彌補了這個遺憾。
1965年,錢七虎學成回國,他一頭扎進了我國防護工程領域的教學研究工作。從那時起,為國家鑄就堅不可摧的「地下鋼鐵長城」成為錢七虎畢生的事業追求。直到現在,他仍孜孜不倦地為國家和軍隊貢獻智慧力量。南水北調、西氣東輸、港珠澳大橋……諸多關乎國家大計的防護工程,都能看到錢老奔波的足跡,「我已經82歲了,我為國家健康工作了54年。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認為只有始終不忘初心、心懷感恩,把個人理想與黨和國家的需要、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彰顯價值!」
「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群眾的關係,才能順利前行」
從事防護工程數十年,搞科研的路上常常會遇到很多困難。
錢七虎剛回國時,國家正處於困難時期,國內對於大型防護門的變形研究尚處於空白狀態,加班加點工作是常態。他回憶道,「當時,沒有大型計算機,就用穿孔紙進行數據輸入。由於穿孔機打孔不圓,經常引起停算,我後來索性進行手工穿孔。」
「但我是困難嚇不倒的,安樂、享受的理想是豬圈的理想!」聽到這裡,會場一陣輕笑。錢院士順勢鼓勵青年學子們,「只有不畏艱難,才能攀登高峰;只有不斷前進,才能有所創新。科學道路上有很多困難,人生道路上也會有很多挫折,只有把個人的志願和理想與國家、民族的事業結合起來,正確處理個人和組織、集體的關係,才能不斷前行。」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獲得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後,錢七虎將國家的800萬元獎金悉數捐出。這一外界看來不可思議的舉動在錢老口中卻是稀鬆平常。據悉,他及夫人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心繫慈善事業,將院士津貼、全部獲獎獎金資助給烈士子女、貧困兒童和孤寡老人,捐助近百萬元,這次也沒有例外。談到捐獻的初衷,他說:「我就是在國家的資助下成長成才的,現在很多貧困學生,如果能像我一樣完成學業,將會給國家作出更大貢獻」。
「臺上頭髮已經花白的錢七虎老先生,言語中卻讓我看到了他當年意氣風發的模樣。」東華理工大學的學生代表嚴雅雯聽後深受感動,「他出生於苦難的社會,和平年代本應安享晚年的他,卻以耄耋之軀主動肩挑『國家大計』。他從事科學研究從來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科學、為了國家!正是有無數如錢七虎老先生般為了人民,無私奉獻,科學報國的英雄偉人,祖國才愈來愈強大。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文/朱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