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題材長篇小說感動日本讀者

2020-12-16 北京周報

  值此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之際,我不由想起在兩國文化交流百花園辛勤耕耘的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於強,以及他撰寫的五部中日題材長篇小說。

  於強以他敏銳的視角,將自己長期從事外事、旅遊積累的素材和多次赴日的見聞撰寫成感人的文學作品,在中日兩國出版,感動了眾多日本讀者。日本讀者稱他的著作是「我心中的書」,「日中友好的指南書」,「日中友好的辭典」,「日中友好人士必讀的書」。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於強(日本共同社 辰巳知二攝)

  1984年於強擔任安徽省馬鞍山市外事辦公室主任時,為給遺留在大連的日本戰爭孤兒古蓮雲落實政策而四處奔波,使她和丈夫有了工作和住房,子女也順利就業和上學。古蓮雲十分感激,把他當作親人,向他倒出自己四歲時被日本父母遺棄在中國,中國養母含辛茹苦把她撫養長大這一坎坷人生經歷。於強以她的遭遇為藍本,撰寫了反映日本戰爭孤兒的長篇小說《風媒花》,1987年日本光人社出版。中文版封面由時任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孫平化題字。

 

  日本《朝日新聞》、《每日新聞》等十幾家主流媒體評介該書。日本著名小說雜誌《小說城》稱「中國人寫戰爭孤兒題材小說恐怕這是第一部」。 詩刊《桃花鳥》以醒目字眼評介說:「這是一部細緻地描寫了日本孤兒悲劇,懇切希望日中不再戰的史實作品。」

 

  於強收到日本國會議員、駐滬總領事、文學泰鬥司馬遼太郎等許多讀者來信。神奈川縣讀者保仙裕博來信說:「讀過此書我很感動,這才了解到日本侵略中國的罪惡。」群馬縣中島靜子女士來信說:「我認為要重新思考戰爭留下的創傷,使悲劇不重演。」

 

  當時中國大陸作家撰寫的小說在國外出版可謂鳳毛麟角。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激勵於強,他立志要將自己的文學作品再次推出國門。

 

  於強又根據從事外事、旅遊工作接觸的人和事,撰寫了長篇小說《翰墨情緣》,在中日同時出版。該書描寫日軍侵華時期,一個駐紮在江南採石鎮的日本軍人迷上了當地著名書法家李海天的書法,一心想弄到手。而李海天的愛妻死於日軍炮火,他發誓不將書法作品賣給日本人。這個日本軍人在戰爭結束後遺憾地回到日本,仍念念不忘李海天的書法。中國對外開放後,他數次來中國旅遊,屢經曲折最終如願以償。

 

  該書日本版被評為日本圖書館協會1946回選定圖書。書腰帶印著「為紀念日中邦交20周年出版」。

 

  日本群馬縣讀者芳賀美技讀後給於強來信說:「我們都被您的書深深地感動,幾乎是一邊讀一邊流淚。」她還在日本《上毛新聞》報上發表文章寫道:「也許像李海天這樣受到身心創傷的人還很多,但我相信:認識過去的不幸,加強彼此的交流是兩國發展友好的紐帶。」

 

  馬鞍山市老婦王明聽了《風媒花》的長篇連播後登門來找於強,懇求他幫助尋找四十多年的日本前夫和她的中年兒子宋宗志的日本生父。他們聲淚俱下地講述了悲慘遭遇。原來,王明年輕時與一個名叫西山的馬鞍山礦山的日本技師相戀結婚,生下兒子宗志。日本戰敗,丈夫撤回日本如同飄去的雲。她幾十年經受著「天涯一去無消息,終日長相思」的感情折磨,淚灑長江,終日盼望丈夫歸來,母子二人歷經磨難……於強請日本朋友幫助她們尋找日本親人,同時採訪她們。經過艱辛努力,撰寫了長篇小說《異國未了情》,在中日同時出版。

 

  日本群馬縣讀者土谷麗在信中寫到:「我流著淚水讀了您的傑作《異國未了情》。女主人春花的經歷是那樣的悽慘……從這部巨作中,我不僅學到了許多知識,而且感受到筆者的一顆盼望日中兩國永遠和平之心。」

 

  《歐洲時報》刊文稱:「軍國主義留下傷痕刻骨銘心,《異國未了情》感動日本讀者。」

 

  上海嘉定的中日混血兒朱某讀了於強的小說,給於強來信,說他的命運比小說中的幾位主人公還要悲慘,懇求為他寫一部書。1995年於強調入上海工作後多次去他家中採訪,他的遭遇簡直就是著名日本影片《人證》在上海的再現。原來,朱某的媽媽在十五、六歲上初中時,經不起駐紮在上海嘉定的日軍士兵深澤的誘惑墜入情網,與他結婚生下朱某。日本戰敗深澤撤回日本,臨走時信誓旦旦地說將來要接他們母子赴日定居,可他走後沓無音訊。朱家三代人歷盡磨難,苦不堪言。中日邦交正常化後,朱某花了八年時間終於找到日本生父下落。然而深澤已改名,否認曾在中國結婚生子的事實。朱某歷盡周折找到深澤當年寫給生母的信。在鐵一般的事實面前深澤承認朱某是他的兒子,並答應幫助朱某全家辦理赴日定居手續,可他後來出爾反爾。朱某猶如五雷轟頂,受到巨大打擊,他的女兒期盼長大後赴日為爸爸討還公道……

 

  於強根據朱某的不幸命運先寫了一部紀實文學《望斷東瀛淚》,後改編成長篇小說《櫻花璀璨》出版。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等十多家主流媒體發表評介。《人民日報》海外版稱「(該書)揭露了日本侵華戰爭遺留下的惡果,倡導中日兩國人民要世代友好。」《解放日報》介紹此書是「呼籲中日兩國人民以史為鑑,不要讓悲劇重演。」

 

  《櫻花璀璨》打動了一位會中文的名叫稻見春男的日本企業家,他住在上海,將此書翻譯成日文傳給親朋好友閱讀。後經校對,由《東北網》日語頻道連載。

 

  20113月,於強在日本千葉縣探親時,遭遇3·11東日本大地震,他急於趕回上海,但苦於買不到機票。他亂中思定,頓生創作靈感,以中國作家的視角觀察日本災區,搜集點滴資料。他回上海後,以日本宮城縣女川町佐藤水產株式會社專務佐藤充捨身救助中國20名女研修生的動人事跡為藍本,撰寫了反映在3·11東日本大地震中,日本人和中國人互相關心幫助,甚至冒死相救,超越國界大愛的長篇小說《海嘯生死情》在中日同時出版。

 

  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為《海嘯生死情》舉辦了紀念出版會。時任日本共同社上海支局的辰巳知二局長採訪了於強,撰寫了題為《經歷東日本大地震的中國小說家為日中兩國友好譜寫新篇》這一長篇報導,日本20多家報紙整版轉載。日本NHK上海事務局記者塚本觀知夫採訪於強後製作了八分鐘的專題片,在NHK日語頻道和英語頻道播放。日本《讀賣新聞》、《每日新聞》、《日經產業新聞》等媒體也採訪於強並報導,產生社會反響。

 

於強接受每日新聞上海支局記者採訪。(周建國攝)

  日本大阪的讀者大敏子給於強來信說:「面臨當今這樣的中日關係,能在NHK看到這樣的正面報導,讓人感到溫馨,我覺得非常有意義。」

 

  於強的五部中日題材小說在中日和平友好的彩圖上繪上了濃濃的一筆,堪稱中日文化交流百花園的奇葩。我衷心期待於強這位中日戰爭孤兒的知己與兩國友好交流的架橋人在兩國文化交流百花園筆耕不輟,為中日世代友好譜寫更多新篇章。(本文作者旅居日本神戶,吉林省作家協會與攝影家協會會員)

相關焦點

  • 抗戰題材小說《己卯年雨雪》將在日本出版日文版
    中新社廣州4月18日電 (記者 索有為)記者18日從花城出版社獲悉,著名作家、廣東文學院院長熊育群所著的以抗日戰爭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己卯年雨雪》日文版日前在日本籤訂,將由日本富士山出版社翻譯出版。《己卯年雨雪》以中日兩對年輕夫婦為主線,以中日雙視角敘事,力圖還原戰爭真相。
  • 抗日戰爭題材小說《己卯年雨雪》將在日本出版日文版
    原標題:抗日戰爭題材小說《己卯年雨雪》將在日本出版日文版    記者18日從花城出版社獲悉,著名作家、廣東文學院院長熊育群所著的以抗日戰爭為題材的長篇小說《己卯年雨雪》日文版日前在日本籤訂,將由日本富士山出版社翻譯出版。
  • 好題材+好故事!魏嘉陵長篇小說《特別黨產》研討會在南京召開
    日前,由江蘇省作家協會和淮安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魏嘉陵長篇小說研討會上,汪興國表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江蘇文學的高質量發展,省委書記婁勤儉對江蘇的重大題材和現實題材創作寄予厚望,希望江蘇湧現更多反映時代變遷和改革發展成就、謳歌人民和英雄的扛鼎之作。
  • 長篇小說創作心得
    長篇小說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講故事。長篇小說的創作過程,包含選題、風格、內容、語言、人物、細節、結構等幾個方面。因為每個作者經歷不同,知識面不同,興趣不同,選題便有所不同。所以,選題要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儘量選自己能夠駕馭的題材寫作。當然,不是說我們不熟悉的歷史題材不能寫,我們龐大的作者隊伍已經把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寫了一遍又一遍,演繹了一遍又一遍。
  • 日本著名作家、詩人:並上靖
    他是一位多產的作家,日本新潮社於一九七四年出版的《井上靖小說集》竟有三十二卷之多,許多作品都被拍成電影,並獲各種文學獎。 井上靖的小說,能夠選取一些有社會意義的題材,力圖運用正確觀點來分析處理題材和人物,對日本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醜惡現象,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和抨擊,其中以《鬥牛》和《一個冒名畫家的生涯》(1951)比較典型。
  • 長篇小說《己卯年雨雪》在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啟動英文版版權交易
    圖為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10月11日,在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4號館,外文出版社向各國出版發行機構展開了長篇小說《己卯年雨雪》英文版啟動與版權交易活動。《己卯年雨雪》是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熊育群先生耗費14年撰寫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通過中日兩對戀人的回想與交鋒來表現戰場背後廣闊的社會與生活背景,被譽為中國版的《戰爭與和平》。該書國內出版後獲得廣泛好評,權威的評論刊物和媒體都給予了高度評價。
  • 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新視角下之農村題材
    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 作家出版社供圖 中新網北京11月7日電 (記者 高凱)由作家出版社主辦的章雲天長篇小說《故鄉的泥土》研討會暨電視劇《早春原野》啟動儀式日前在京舉辦。《故鄉的泥土》是章雲天近年創作的一部農村題材的長篇小說。作家出版社總編輯張亞麗在會上介紹說,這本書通過眾多小人物的悲歡離合謳歌了抗戰老兵的忠誠,反映芸芸眾生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描繪了一幅農村歷史風情畫卷。本書的作者章雲天多年來以創作影視劇為主,創作的劇本曾獲飛天獎、金雞百花提名等獎項。
  • 《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出版30周年
    答案幾乎是唯一的:《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自1988年出版以來的30年裡,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與日本光村圖書出版株式會社合作編寫的《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累計發行近1500萬套,讀者數量突破一千萬人,在中國日語自學者中,有80%以上的人選用《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作為自學教材,有60%以上的業餘日語學校和培訓機構以《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為教學用書。
  • 長篇小說《女兵安妮》在寧首發
    2020-12-15 08:28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南京作家書寫南京紅色基因長篇小說《
  • 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 解剖戰爭給兒童的創傷 長篇小說《女兵安妮...
    作為中國新四軍研究會推薦作品,《女兵安妮》是首部國際視角抗戰題材兒童成長小說,也是建黨100周年獻禮之作。書中塑造了黨領導的軍隊與國際主義戰士群體形象,弘揚了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傳承紅色基因,解剖戰爭給兒童造成的心靈創傷,透視戰爭的殘酷與人性的閃光,「拯救一條生命,拯救一個靈魂,拯救沒有國際」。
  • 現實題材網絡文學的讀者反應
    小說以其密集的專業性、知識性內容和「爽點」「淚點」「笑點」等敘事方法的運用,吸引了不少讀者。從讀者的交流和反應來看,現實題材網絡文學讀者的閱讀快感,建立在文學敘事符合歷史邏輯、生活規律和情感常態基礎之上,體現出對作品現實性的關注。現實題材網絡文學不僅產生了娛樂與受教並存的閱讀效果,而且推動了讀者的自我學習和教育。
  • 《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出版30年
    人民網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趙婀娜)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與日本光村圖書出版株式會社合作編寫出版,國內自學日語第一品牌《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已出版整30年。30年來,累計發行近1500萬套,讀者數量突破一千萬人。
  • 《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教材紀念首版發行20周年
    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記者 吳晶)發行20年、讀者逾千萬的《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教材25日在京紀念首版發行20周年,中日各界人士一起回顧了它的歷史。    據介紹,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與日本光村圖書出版株式會社合作編寫的《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教材自1988年出版以來,累計發行700萬套,讀者數量突破1000萬人。
  • 日本銀行副總裁:中日分工已出現轉變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22日訊(記者林秀敏)第七屆北京-東京論壇21日在北京開幕,來自中日兩國政商界、學術界、傳媒界等各界共600餘人參加了開幕式。在經濟對話日程中,中日雙方的對話嘉賓紛紛發表了對中日合作和亞洲未來的看法。日本銀行副總裁山口廣秀說,隨著經濟的發展,中日分工也出現了轉變,從「豎直分工」到「水平分工」。
  • 長篇小說銷量大幅增長 英國讀者為長期隔離做準備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長篇小說銷量大幅增長,英國讀者為長期隔離做準備因為隔離,讀者發現自己有了更多空閒時間,英國全國各地的圖書銷量都出現了飛躍,長篇小說和經典小說的銷量顯著增長。《百年孤獨》水石書店的工作人員還稱現代長篇小說也很受歡迎,比如唐納·塔特的《金雀花與秘密歷史》,大衛·福斯特·華萊士的《無盡的玩笑》和柳原漢雅的《渺小一生》(已有中文版)。反烏託邦故事也很暢銷,尤其是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喬治·歐威爾的《1984》和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
  • 《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20年發行700萬冊
    本報訊(王瓊)《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首版20周年紀念儀式日前在京舉行。據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李志軍回顧,該社自1988年與日本光村圖書出版株式會社合作出版《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至今,已累計發行700萬冊,讀者數量突破1000萬人。
  • 長篇小說《龍尾堡》受熱捧 嚴步青講述創作始末
    近日,一部名為《龍尾堡》的長篇小說引起熱議,陝西作家嚴步青以清末到解放前關中70年歷史變遷為背景,譜寫出一曲三秦大地變革動蕩和苦難抗爭的曠世悲歌。16日晚,嚴步青做客西安知無知文化空間。三個小時的活動中,嚴步青與書友們分享了他的創作歷程,並稱希望讀者能通過他的作品回味民國住事,重溫鄉情鄉愁,他在活動中所展現出的才情和真誠也贏得讀者的讚許和掌聲。  帶讀者尋找百年失憶的關中  談起創作這部小說的初衷,嚴步青表示,緣於自己對家鄉,對陝西這塊土地的熱愛。
  • 長篇小說《白乙化》:關於英雄的堅硬與柔軟
    「關於英雄的堅硬與柔軟——周詮《白乙化》新書分享會」日前在在SKPRENDEZ-VOUS舉行,著名作家解璽璋、侯磊以及本書作者周詮與各界讀者分享了《白乙化》的閱讀感受,並就「關於英雄的堅硬與柔軟」這一話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周詮,曾用筆名北狼,1970年出生,北京延慶人。
  • 《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出版30周年座談會暨研討會舉行
    陳強提及的《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是國內自學日語第一品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與日本光村圖書出版株式會社合作編寫出版。自1988年出版以來的30年裡,《標日》成為中國青年學習日語的首選,《標日》既是中日雙方文化交流、合作的優秀成果,也是當下中國日語教材領域的「標杆」和典範。
  • 內容與形式的雙向開拓——2017年長篇小說創作管窺
    曾經連續強勁了很多個年頭的長篇小說,不僅出現了年產八千多部的驚人數量,而且其中也還有一些作品以其高超的思想藝術品質引發業界的高度關注。《勞燕》的題材本身,即具有突出的國際性色彩,因為作家所集中描寫展示的,正是抗戰期間中美軍隊並肩作戰的故事。這就已經突出地體現了某種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味。《重慶之眼》中的戰後索賠這一條結構線索明顯存在。時間進入21世紀,中日之間關於抗戰期間「重慶大轟炸」索賠問題,發生了激烈的爭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