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才幹圖像詩登上世界文學舞臺

2020-12-13 草根一一

近日,從英國倫敦傳來消息,世界圖像詩專著《圖像詩的翻譯與傳播》,由世界著名出版社勞特利奇出版社出版。其中,武勝詩人尹才幹的圖像詩創作情況和部分圖像詩作被編入書中,這標誌著尹才幹的圖像詩登上了世界文學舞臺。

所謂圖像詩,是指利用詞語、詩行的排列來創造與詩歌內容大體相當的某種圖案的詩歌。眾所周知,中國漢字源於圖像,這讓武勝詩人尹才幹頗受啟發。1978年以來,尹才幹別具匠心,創新性地從詩的「形」與「義」的維度另闢蹊徑,開始創作圖像詩。到2000年,尹才幹首次提出「漢語圖像詩」理論,引起積極反響,至今已創作圖像詩200多首,出版《尹才幹圖像詩選讀》(龔奎林教授評析)《尹才幹詩文解讀》(龔奎林教授著)《尹才幹詩話》等多部著作。2014年,尹才幹的圖像詩被列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研究內容。其中,《火車》《小夥採桔子》《走不出逝去的心境》《童年》《懷孕的春》等10餘首作品被選作大、中、小學教材,深受國內外讀者喜愛。尹才幹也因此逐漸成為當代圖像詩壇圖像詩人代表。隨著圖像詩的流傳,尹才幹有了「大陸圖像詩創作的重要推動者與領導者」「開大陸當代圖像詩創作之風氣者」(龔奎林教授語)「當代圖像詩歌第一人」(作家惠遠飛語)「當代圖像詩歌代言人」(詩人蔡啟發語)「當今中國最傑出的圖像詩歌實踐者」(李麗教授語)等諸多美譽。李麗教授認為,尹才幹的圖像詩,做到了形式與內容的統一,發揮了不同的功用;龔奎林教授認為,尹才幹的圖像詩,意境空靈,清新淡遠,悠揚纏綿,形式別致,新穎精巧,獨樹一幟;學者林輝則認為尹才幹的圖像詩豐富了中國文學,為其注入了新鮮血液。

據了解,成立於1836年的勞特利奇出版社,系全球領先的人文社科學術出版社,出版了許多偉大的思想家和學者,包括阿多諾、愛因斯坦、羅素、波普爾、維根斯坦、榮格、波姆、哈耶克、麥克盧漢、馬爾庫塞和薩特的著作。此次出版的《圖像詩的翻譯與傳播》共226頁,分為紙質版和電子版,全書立足全球視野,涵蓋全球作品,由約翰·科貝特(英國)、黃婷(中國)主編,面向全球公開發行。書中第三章中國圖像詩歌部分由中國學者李麗教授從形式、內容、主題、功用等方面對圖像詩做了全面介紹,向全球讀者展示了尹才幹等中國圖像詩人的圖像詩創作成果;第四章圖像詩歌創作與翻譯(臺灣部分)由臺灣詩人陳黎撰寫,是圖像詩歌寫作者、研究者,文學翻譯者,比較文學學者的不可或缺的參考書。(武勝記者站陳本剛)

相關焦點

  • 尹才幹圖像詩成為全國社科重大項目研究內容
    日前,筆者從《文學報》上獲悉,研究世界華文文學的頂尖學者、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山大學比較文學博士、中國社科院博士後、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理事凌逾,在她的研究論文《網絡時代的圖像詩創意》中,評介了武勝縣作家、詩人、評論家尹才幹的圖像詩歌創作。
  • 文明的口罩再也沒有摘下來——再談尹才幹首倡口罩文明
    (尹才幹《小小打油詩,抗疫作用大——淺談抗疫「新打油詩」的創作》2020年2月26日四川文化網)的確如此,優秀的詩歌都具有「內核」,都具有「預見性和洞察力」「開拓性、引導性」。武勝作家、詩人、評論家尹才幹,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 祖國,我在武勝的圖像詩裡閱讀您
    祖國,我在武勝的圖像詩裡閱讀您 周偉(武勝綜合行政執法局) 祖國,我在武勝的圖像詩裡閱讀您多少次,站在雄雞形的版圖前 注視著您萬分之一土地——武勝 濱江之城,山水長廊,詩畫田園 她是嘉陵江畔的一顆璀璨明珠 她是您的一首精美絕倫的圖像詩 如一滴彩色的墨—— 我浸入武勝山水田園的圖像裡
  • 武勝尹才幹:端午懷想二首——應邀為2018端午詩會而作
    粽子是養胃的精靈三閭大夫的詩魂馬車升起「騷體」的旗幟在風雨中揚鞭前行2016年6月13日凌晨速成圖像詩人尹才幹尹才幹(1962—),四川武勝人。1978年開始創作圖像詩歌。1985年創立「文趣學」。2000年提出「漢語圖像詩」理論。2006年提出《立根派詩歌創作公約》《關於現代詩歌的評價標準》《現代詩歌的評分細則》《中國現代詩形式斷想》《關於漢語圖像詩教學的建議》。2007年致力於「當代圖像詩」的探索與推動。
  • 尹才幹「口罩」詩文進課堂|繼圖像詩人打油詩人添「口罩詩人」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尹才幹組詩《請戴上文明的口罩》(包括《請戴上文明的口罩》《口罩(圖像詩)》《讓我們都戴上口罩迎考》《躲在口罩後面衝鋒》《口罩下清晰的勒痕》《戴上口罩與蝙蝠談判》《用口罩的光亮報導勝利的消息》《被口罩封住的小區巷口》《要把我的影子蜿蜒牆上》《文明的口罩再也沒有摘下來》《天使出徵(歌詞)》),已被「學習啦網」「職場範文網」「吖吖學系網」「小小秘書網
  • 鮑勃·迪倫的詩20年沒人翻譯 是誰把他「拎」到文學舞臺
    2011年,他翻譯的《時光慢慢流逝》、《吉卜賽人》、《漫遊者》等27首詩歌刊發在2011年第4期《詩林》雜誌,這也是國內刊物首次集中刊發。周公度在昨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翻譯他的詩歌並不容易,往往很多翻譯完成後就很像歌詞了,這是翻譯迪倫詩歌的問題之一。
  • 圖像與修辭:雙重詩力量
    昨日下午,由飛地書局主辦的「圖像與修辭——呂德安&王艾雙個展」在深圳飛地文學藝術空間舉行。呂德安和王艾,都身兼藝術家與詩人的雙重身份。展覽除了呈現兩位藝術家近年創作的重要畫作,還以投影的形式,將他們的詩句投射於展覽空間中,從另一個層面上回應了「圖像與修辭」這一展覽主題。
  • 圖像詩 對詩歌界限的僭越
    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十次大會在巴黎召開,會上決定宣布3月21日為世界詩歌日。世界詩歌日的宗旨之一是創造詩歌與戲劇、舞蹈、音樂、繪畫等藝術之間的對話。實際上,詩歌與繪畫等藝術形式之間的關係早已淵源有自,比如「圖像詩」這一特殊的詩歌形式。圖像詩又稱視覺詩、具象詩,是一種把詞語、詩行按某一圖案或形狀排列而成的詩。
  • 《生存的圖像》:以畫為詩,詮釋不一樣的哲學
    在人類很長一段歷史時期,人類的物質生活是貧瘠的,但精神世界卻是強大而穩定的,由各種各樣的宗教所統領著。但進入19世紀後,人類文明進入了一段爆發式的發展期,人們擁有了前所未有的權利、科技、文明,但也同時發現自己的無家可歸。隨著宗教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喪失,人不但變得一無所有,而且變成一個支離破碎的存在物。個體沒有了歸宿感,認為自己是這個人類社會中的「外人」,自己將自己異化。
  • 重慶「大手筆」景區「走紅」,登上世界舞臺,人稱「大足明珠」
    ,是屬於世界文化遺產,可見是很重要的。大足區,這個地區也是有著豐富的歷史,它在世界上都是很聞名的,這裡的石刻雕像數量現在已經達到了十萬尊,在這裡常見的造像有佛教造像,還有儒教和道教的造像,每一尊都是美輪美奐,很是具有不一樣的風採。這裡的佛教、道教、儒教文化的結合,更是有不一樣文化的體現。
  • 「南財好青年」登上《中國詩詞大會》舞臺
    近日,在南京財經大學第九屆「南財好青年」評選中,財政與稅務學院學生曾卓爾憑藉一首原創詩給眾人留下深刻印象,入選十強。據悉,這位19歲的大二小才女前段時間剛剛通過兩輪選拔,站上《中國詩詞大會》江蘇賽區選拔賽的舞臺,並成為江蘇賽區通關選手,正在為站上央視舞臺而備戰。
  • 跟黛玉每天讀一首詩:《和尹諫議史館山池》唐朝王維「註解」
    我為什麼不贊同「雲館」呢,因為雲館只是高聳入雲的館舍,整句的詩意就變成了「高聳入雲的館舍向上可以接到天仙的居所」,這樣一來就沒有那種一詞多義的恭維意味了,諸公,不要我一提恭維就覺得我在抹黑王維哦,這首詩從頭到尾都是在誇讚尹道士哦,尹道士可是唐玄宗眼中的神仙啊,王維何德何能可以免俗冷眼相看呢?
  • 南京:「世界文學之都」打造時代戲劇名片
    2019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方宣布南京入選「世界文學之都」。2020南京文化藝術節期間,13部新編創排本地劇目登上舞臺,涵蓋京劇、越劇、話劇、錫劇等多個劇種,讓觀眾在「世界文學之都」過足戲癮,盡顯南京城市文藝氣質。7月27日,由南京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文聯主辦的南京文化藝術節「世界文學之都與戲劇創作」高層論壇活動舉行。
  • 慶陽姑娘田原登上「出彩」舞臺
    每日甘肅網-蘭州晨報訊(記者朱黎)「他們是我在《出彩中國人》這個舞臺上,到目前為止,看過最養眼的一對人」,3月29日播出的節目中,來自北京體育大學的拉丁舞者黃思達和田原憑藉紮實的舞蹈功底和不錯的表演功力,加上兩張顏值頗高的面孔,獲得三位評委的一致認可。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女舞者田原就是咱們甘肅慶陽的姑娘。
  • 臺灣文學專家梁燕麗:楊牧的詩想空間
    梁燕麗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外戲劇、臺港澳文學、世界華文文學▲楊牧/圖源國藝會網站楊牧(1940-2020)生於中國臺灣花蓮,美國柏克萊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任華盛頓大學教授,旅美多年之後,回到臺灣東華大學等校任教;作為著名詩人、散文家,兼具文論、翻譯等多方面才能和成就
  • 《原神》致謝玩家:未能獲獎 但有幸登上TGA國際舞臺
    《原神》致謝玩家:未能獲獎 但有幸登上TGA國際舞臺 時間:2020-12-11 12:06:22 來源:官方微博
  • 2021年中國足球將提前登上世界舞臺
    此前,亞洲足協官員確認,世界盃亞洲區將有3.5個席位,其中一個席位將由東道主中國贏得,這意味著中國足球將在2022年卡達世界盃之前提前進入世界舞臺。2021年世界盃是由國際足聯主辦的,國際足聯最近對世界一流的俱樂部參加的國際足球賽事進行了全面改革,將球隊從7支增加到24支,總共32場比賽。
  • 民族管弦樂登上上海舞臺問好世界
    「阿斯爾」乃元代盛行的蒙古族宮廷音樂的一種,屬於純器樂宴曲曲牌······11月18日晚,伴隨著上海大劇院舞臺字幕的閃現,具有濃鬱蒙古民族風格的古老器樂合奏曲悠揚迴蕩在劇場上空,飄向現場1900多名參加第二十屆上海國際藝術節的中外嘉賓的耳畔。
  • 河套學院教師王璐: 登上國際音樂舞臺 斬獲兩項大獎
    果真登上了國際音樂舞臺?1月19日,記者幾經周折聯繫到王璐,證實了這條消息。 放歌國際音樂舞臺連獲兩項大獎   王璐,土生土長的巴彥淖爾人,出生在臨河,是80後新聲代女高音;聲樂碩士,研究生時期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師從我國著名歌唱家、教育家趙登營教授;後赴義大利羅馬音樂學院進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