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詩 對詩歌界限的僭越

2020-12-13 新京報

兒童作家凱薩琳·阿佩爾(Kathrgn Apel)的《大藍鯨》(Big Blue Whale, 2008)。

詹冰《水牛圖》。

詩句組成的羊,出自9世紀歐洲古書《阿拉蒂亞》。

約翰·霍蘭德(John Hollander)的《天鵝與陰影》(1969)。

美國詩人Mary Ellen Solt的視覺詩 Forsythia(連翹屬植物)。Forsythia的每一個字母組成了這株開花植物的枝幹和根。事實上,連翹本身的樣子也是如此。

喬治·赫伯特(George Herbert)的《復活節之翼》(Easter Wings,1633)。詩歌形狀如展開的雙翼,在書中橫排印刷。

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十次大會在巴黎召開,會上決定宣布3月21日為世界詩歌日。世界詩歌日的宗旨之一是創造詩歌與戲劇、舞蹈、音樂、繪畫等藝術之間的對話。實際上,詩歌與繪畫等藝術形式之間的關係早已淵源有自,比如「圖像詩」這一特殊的詩歌形式。

圖像詩又稱視覺詩、具象詩,是一種把詞語、詩行按某一圖案或形狀排列而成的詩。除了在文字上做功夫,圖像詩還可以操縱圖像空間,改變我們原有的閱讀習慣。

圖像詩在西方詩歌中有比較深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羅馬時期,最早的例子是公元9世紀的《阿拉蒂亞》(Aratea)手稿。在《阿拉蒂亞》古書中,每頁下方都會有一首詩來描述某個天文星座,這些詩由公元前3世紀的希臘詩人阿拉圖斯(Aratus)寫成,並由西塞羅翻譯成拉丁文。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法國,拉伯雷的《巨人傳》就用瓶子的形式組成了神瓶顯示的神啟。中國古代也有很多著名的圖像詩,主要形式有兩種:繪圖填文成詩,如盤中詩、酒壺詩、梅花形詩等;文字排列成詩,如三角詩、寶塔詩、龜形詩等。

現代意義上的圖像詩最早產生在法國,法國先鋒詩人阿波利奈爾自1918年就開始了「圖像詩」的嘗試。歷史上,圖像詩的每一次發展都與某種思潮的盛行密不可分,如中世紀玄學詩和17世紀的巴洛克藝術都曾推動過圖像詩的發展。到了20世紀50年代,圖像詩隨著各種詩歌運動的興起,有了一個更為特殊的名字「具體詩」(concrete poetry)。具體派詩歌反對傳統的書面形式,主張打破詩歌與繪畫、形式與內容、描寫者與被描寫者的界限。在具體派詩歌中,詞語已不是有思想內容和激起形象聯想的概念,而只是聲音的物質外殼。和其他詩歌相比,具體詩在紙上呈現出的狀態和它們的讀法對於詩歌本身非常重要。將現代圖像詩推向頂峰的是美國詩人卡明斯,在其他地區,如日本、巴西等地,具體詩作為一種更為先鋒的藝術形式,承載著強烈的社會寓意。現當代中國具體詩最為明顯的例子當數臺灣圖像詩的發展,如臺灣詩人詹冰、陳黎等,都有不少新嘗試。

相關焦點

  • 尹才幹圖像詩登上世界文學舞臺
    其中,武勝詩人尹才幹的圖像詩創作情況和部分圖像詩作被編入書中,這標誌著尹才幹的圖像詩登上了世界文學舞臺。所謂圖像詩,是指利用詞語、詩行的排列來創造與詩歌內容大體相當的某種圖案的詩歌。眾所周知,中國漢字源於圖像,這讓武勝詩人尹才幹頗受啟發。1978年以來,尹才幹別具匠心,創新性地從詩的「形」與「義」的維度另闢蹊徑,開始創作圖像詩。
  • 詩歌能翻譯嗎?詩歌翻譯後還是詩嗎?
    寫詩的朋友都知道,閱讀詩歌,肯定不能也不會僅僅只讀漢語詩歌。現代白話詩歌從某種意識上來說,是泊來產品,是西方詩歌向東方傳播後,國內才從嘗試到興起到發展的。西方詩歌呈現出更多的理性和人性,漢語詩歌注重意境與情韻。這是東、西文化不同的緣故,也是漢語詩人和西方詩人思維的不同。
  • 尹才幹圖像詩成為全國社科重大項目研究內容
    日前,筆者從《文學報》上獲悉,研究世界華文文學的頂尖學者、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山大學比較文學博士、中國社科院博士後、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理事凌逾,在她的研究論文《網絡時代的圖像詩創意》中,評介了武勝縣作家、詩人、評論家尹才幹的圖像詩歌創作。
  • 35歲詩妮娜挑戰王后!跟蘇提達互翻白眼,行為僭越被泰王訓斥
    35歲詩妮娜挑戰王后!跟蘇提達互翻白眼,行為僭越被泰王訓斥 泰國王室現在儼然成了《甄嬛傳》,自從詩妮娜貴妃復寵後, 很多讀者甚至開始盼望西拉米也能回歸。然而泰國王室等級制度森嚴,出獄後的詩妮娜日子也不輕鬆。
  • 圖像與修辭:雙重詩力量
    昨日下午,由飛地書局主辦的「圖像與修辭——呂德安&王艾雙個展」在深圳飛地文學藝術空間舉行。呂德安和王艾,都身兼藝術家與詩人的雙重身份。展覽除了呈現兩位藝術家近年創作的重要畫作,還以投影的形式,將他們的詩句投射於展覽空間中,從另一個層面上回應了「圖像與修辭」這一展覽主題。
  • ACM MM最佳論文全文:通過多對抗訓練,從圖像生成詩歌
    在行業內,Facebook提出了使用神經網絡來生成英文韻律詩 [11],微軟開發了一個叫作「小冰」的系統,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正是生成詩歌。不過,以端對端的方式從圖像生成詩歌仍然是一個新的主題,面臨著巨大挑戰。 圖像標題技術和圖像生成短文的重點在於生成關於圖像的描述性語句,而詩歌語言的生成則是更具挑戰性的難題。視覺呈現與圖像可激發的、有助於更好地生成詩歌的詩歌象徵之間,距離更遠。
  • 專訪|北島談選編《給孩子的詩》:詩歌靠的是悟性
    詩人北島在上海國際文學周上為孩子們讀詩。              現在的中小學生需要什麼樣的詩歌教育?他們在課本和課本之外能接觸到什麼樣的詩歌?除了中國古典詩詞,他們能否需要現代詩,能否讀懂現代詩?詩人北島選編《給孩子的詩》最初是為了給兒子選編「適合孩子的現代詩讀本」,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專訪時,北島談的雖然是《給孩子的詩》的選編過程,其實談的也是他的詩歌教育理念。北島對澎湃新聞記者說,「我曾開玩笑說,詩歌教育到博士階段已經晚了,本科也晚了,應該從中學開始,『從娃娃抓起』。讓孩子們從閱讀的源頭獲得啟迪,可謂正本清源。」
  • 《生存的圖像》:以畫為詩,詮釋不一樣的哲學
    身為詩人、畫家的宋迪非先生,長期堅持對存在主義哲學的思考,《生存的圖像》是作者對存在主義著名論點的漫畫式呈現。該書為32開精裝本,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即將於2016年1月與讀者見面。【書籍信息】書名:《生存的圖像》作者:宋迪非出版社: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定價:36.00元出版時間:2016年1月內容簡介本書為哲理漫畫與思想隨筆的結合體,融漫畫的趣味和哲學的嚴肅為一體,以文和畫的形式,對現代人生存處境進行了探討,其中包括了人的異化、世界的荒謬感、存在的勇氣、生存的深淵等等這樣一些存在主義的主題
  • 與欲望有關的僭越
    by 帕斯與欲望有關的僭越偶爾與寫作者的幻覺相遇,除了茫然失措,很有可能我們獲得不了閱讀之外的東西,卡諾納在《僭越的感覺》中所說錯誤的場合中,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人,一直脫離文字本身出現於庸俗不堪的生活裡。
  • 【展覽/推薦】「詩的」巡展2017與「香港國際詩歌之夜2017」廣州站
    這是詩歌島第二次舉辦「詩的」巡展,第三次將「香港國際詩歌之夜」(以下簡稱「詩歌之夜」)帶到廣州,在創造詩意生活體驗的探索上,我們又踏前了一小步。 本屆「詩的」巡展,仍然從廣州出發。以「靈魂共振」為主題,28位創作人的繪畫、攝影、音樂、裝置、舞蹈等當代藝術作品,將在東山口民國老建築ART23的白空間中,和歷史構建一次詩的美妙重疊。
  • 姚蘇平:兒童詩——詩歌「共性」與「個性」表達
    兒童詩: 詩歌「共性」與「個性」表達 文丨姚蘇平 在詩歌日益邊緣化、圈子化的今天,重新檢視「兒童詩」是一項艱難的工作。
  • 詩歌——陶代倫詩四首
    作品散見《上海文學》《星星》《綠風》《詩選刊》《詩潮》《詩歌月刊》《詩林》《上海詩人》等數十家報刊雜誌,發表詩歌數百首。多次獲得全國詩歌大賽及詩歌刊物獎,部分作品引薦至國外。榮獲「中國寮國國家旅遊年文化大使」榮譽。作品編入多種選本選刊。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詩詞協會會員。中詩網第三屆籤約作家。中國百年百位網絡詩人。出版詩集《那條路》《人在旅途》等多部。
  • 倉央體詩歌培訓學院:什麼是詩?
    詩是什麼,什麼是詩?金罡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下什麼叫詩歌。現實生活當中有很多人都在寫詩,但是如果要問,到底什麼是詩歌,我相信有很多人解釋的不是很清楚。實際上詩歌分成三個緯度。第一個緯度是橫向的緯度,橫向的緯度主要指的是實踐加經驗,也就是說,我們很多時候,我們所寫的詩歌都是寫的是一些實踐方面的,或者是經驗方面的一些詩歌題材。
  • 僭越與謙抑
    誠然,布倫蒂埃對知識分子參與政治的擔憂是合理且必要的,引導討論與操縱輿論的界限的確難以界定,知識分子的理性也很難不受現實激情的影響。但在此時,真正重要的不是知識分子是否應該介入公共政治,而是應當如何介入政治——這才是我們應當談論的問題。可不可以找到一種統一的範疇,用以鑑定知識分子活動的所有不同的和單獨的形式,同時用以決定這種活動和其他社會集成活動之間的本質的差別呢?
  • 中國現代詩歌發展百年簡史
    1991年春 《現代漢詩》:芒克唐曉渡孟浪默默等在北京創立《現代漢詩》詩刊1993年3月 網絡詩歌:1993年3月詩陽通過電腦網際網路大量創作發表詩歌,成為第一位網絡詩人,網絡詩歌誕生1994年 《存在詩刊》:1994年底陶春等創立詩歌民刊《存在詩刊》,發表70後詩人部分作品1995年 《橄欖樹》:中國歷史上第一份網絡詩刊出現,詩陽擔任主編,後有馬蘭魯鳴祥子京不特桑克等加盟
  • 詩歌分類鑑賞之閨怨詩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了解閨怨詩的特點。2.比較閱讀,了解閨怨詩常見思想情感和常用表現手法。3.能夠獨立鑑賞閨怨詩,提高古詩鑑賞能力。【教學難點】古人為什麼熱衷寫閨怨詩。【教學重點】比較閱讀,了解閨怨詩常見思想情感和常用表現手法。【教學方法】比較閱讀、質疑探究一、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月滿西樓》)       一首詩歌一曲情。這首歌曲的詞作者是誰?
  • 詩歌地圖‖廣西·武鳴八俊詩歌作品展「詩藥·原創」
    至今有小小說、詩歌、散文在《廣西文學》《中國詩選刊》《紅豆》《華星詩談》《南寧日報》《綠城作家報》等報刊發表100多篇(首);其中《特睜的婚禮》(小小說)入選《2017』中國微型小說年選》(花城出版社),《巴馬盤陽河》(詩歌)入選《廣西詩歌地理》(2017年)。
  • 詩歌中的心靈秘史 ——從《詩語年節》說起
    同樣,自《詩經》以降,漢民族詩歌無論是「相見時難別亦難」的思緒抒發,「一步一回首,汗淚相和流」的勞動吟唱,抑或是「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的追根溯源,也無不體現出漢民族的情感特質與文化心理。或許這就是詩歌境界與文化傳統共生的深層原因,因而,這也就是詩說類著述得以萌生的堅實基礎。因其他著作還在閱讀之中,這裡,筆者願從其所撰述的《詩語年節》一書來談起。
  • 《詩與遠方》原創勞動主題詩歌
    在農田、工廠、辦公室和所有勞動的地方我們用詩歌歌頌生活和煩惱我們用詩歌歌頌勞動和汗水.所有勞動者的汗水在每一個黎明和黃昏落下不留痕跡.但,正是因為這樣生活才真實存在如果生活是一首抒情詩那麼勞動就是它的韻腳.故鄉是遠方他鄉也是遠方.我們在故鄉勞動幫我們實現夢想我們在他鄉勞動為我們的辛勞證明.
  • 祖國,我在武勝的圖像詩裡閱讀您
    祖國,我在武勝的圖像詩裡閱讀您 周偉(武勝綜合行政執法局) 祖國,我在武勝的圖像詩裡閱讀您多少次,站在雄雞形的版圖前 注視著您萬分之一土地——武勝 濱江之城,山水長廊,詩畫田園 她是嘉陵江畔的一顆璀璨明珠 她是您的一首精美絕倫的圖像詩 如一滴彩色的墨—— 我浸入武勝山水田園的圖像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