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蘇平:兒童詩——詩歌「共性」與「個性」表達

2020-12-27 騰訊網

兒童詩:

詩歌「共性」與「個性」表達

文丨姚蘇平

在詩歌日益邊緣化、圈子化的今天,重新檢視「兒童詩」是一項艱難的工作。從社會經驗、集體經驗和個人獨創等維度來界定「兒童詩」,無論視其為整個人類童年生活以及可能存在的一切經驗的總結,還是作者獨有的童真感受,都無法滿意地解決「兒童詩」的內涵問題。正如韋勒克和沃倫在《文學理論》中談及:「一首詩不是個人的經驗,也不是一切經驗的綜合,而只能是造成各種經驗的一個潛在的原因。……因此,真正的詩必然是由一些標準組成的一種結構,它只能在許多讀者的實際經驗中部分地獲得實現。」這裡就有幾個問題值得探討,比如組成「兒童詩」這一種結構的「標準組成」是什麼?它在閱讀傳播中的「部分實現」意味著什麼?

首先,從詩歌的「共性」出發,兒童詩能否找到評判的「標準」,比如現代文學批評理論中的韻律、節奏、意象、審美意蘊和哲理意味等。挪威學者讓·羅爾·布約克沃爾德在《本能的繆斯——激活潛在的藝術靈性》一書中通過嚴密實證得出了人類成員均擁有與生俱來的一種以韻律、節奏和運動為表徵的創造性力量的結論。儘管人類精神活動的具體化、專業化和職業化不可避免,但是兒童詩的藝術性既具有千百年來人類「興觀群怨」詩歌的「共性」;也具有「人之初」的混沌童年的「個性」,尤其應葆有「本能的繆斯」式的原生創造力。比如這首來自8歲鄭理元的《站崗》:「春天到了/花兒都來站崗//今天是我/昨天是你//一個春天/就這樣過去了」。從文學理論的後見之明來看,這首兒童創作的童詩裡,既有「花兒」的表現事物,也有「站崗」的意趣,還有「一個春天就這樣過去了」的「哲理意義」,吻合了文學性的「標準」要求,同時,也彰顯了開闢鴻蒙般的母語之美。

事實上,「兒童詩」成為本次論壇討論話題的重要原因是:當它鮮少成為學術研究的對象、被詩歌同道者質疑其藝術性的同時,它的社會閱讀推廣和教材式傳播卻如火如荼;這一切都令詩歌的學院派研究者、圈子化作者與讀者有一種「失語」的難堪。但就詩歌的標準「共性」而言,優秀的兒童詩在詩歌殿堂中毫不遜色,也毫無懼意。比如詹冰的《遊戲》:「『小弟弟,我們來遊戲。/姐姐當老師,/你當學生。』//『姐姐,那麼,小妹妹呢?』//『小妹妹太小了,/她什麼也不會做。/我看——/讓她當校長算了。』」當然,討論兒童詩更應關心韻律、節奏、意象、意義的文學「標準」是一種簡單生硬的拼湊,還是真正呈現了人類童年的蒼茫神韻。這個問題的回答並不會因為是「兒童」的詩而變得特殊,所有詩歌在藝術殿堂裡都應一視同仁。也就是說,形式合法的庸詩之多,並不因為兒童詩的社會傳播而變得更糟;經典兒童詩之難求,也不會因為詩歌「公共空間」的擴大而變得更多。

由此,第二個更重要的問題是,兒童詩的「個性」有哪些。所有文學作品都面臨著形式合法語境下的品質考驗。相比於兒童詩,成人詩歌的優勢在於能夠更輕易地求證與讀者經驗的「部分實現」。而兒童詩的作者多為成人,其專業讀者也是成人,隱含讀者是兒童,他們之間文化身份的差異勢必會帶來某種創作的傲慢、評判的隔閡和推廣的偏見。或者說兒童詩能否「部分實現」人類童年經驗?能否以「子非魚」的成人身份描述並印證「魚之樂」的童年趣味?筆者的意見是:一、人類語言的所指與能指一直在探尋宇宙萬物,何況是追根溯源之人類童年。當言語能力充盈時,我們一遍遍況味童年留下的吉光片羽,這種歌詠,是本能,是自覺,也是自我實現的需要。二、兒童詩的「個性」,既有文學的「個性」,更有「兒童」的個性。

第一,呈現母語的生動。兒童詩最初的特異在於它更多地保存了民間歌謠的修辭形式,比如搖籃歌、顛倒歌、字頭歌、問答歌、連鎖調等。更值得一提的是,「童話詩」的一揮而就所釋放的異彩篇章。無論是13世紀法國《列那狐的故事》以詩歌的形式吟詠市井百態,江蘇傳統兒歌《一園青菜成了精》的奇妙想像;還是普希金的著名童話詩《農夫和金魚的故事》中對民間故事、民間語言的自如引用。可見,包括兒童詩在內的一切詩歌都是有共性的,比如韻律、節奏、意象、意義等。兒童詩作為每一個人類成員母語的「第一首詩歌」,對母語修辭形式的借鑑、雜糅、萃取,既是一種詩歌格式的特別,也是一種母語表達的深切。但也要警惕形式合法、內容空洞的創作泛濫。正如曾卓在《給少年們的詩》後記中坦言:「當我立意為少年們寫詩時,我就希望它們是詩,而不是押韻的語言。」確有不少兒童詩作品實為「押韻的語言」,在山川水澤、風花雪月、草木蟲魚之間反覆因襲、機械循環。它們甚至文辭精美、音韻和諧、結構完整,但徒具形式合法的軀殼,卻全無詩歌直指人心的力量和魅力。兒童詩作品匆忙而輕易地獲得各類發表、出版的機會,更應抵制累贅無用的細節、反覆拖沓的節奏、不出錯也不出彩的意象。

第二,體現兒童的生動。兒童詩最大的受眾群體是兒童,認知、理解和體現兒童,是兒童詩的根本立意。兒童的蒼莽粗糲、混沌天真、孤寂惶惑、狂野荒誕、自由奔放……飽含了人類初始階段的元氣淋漓,被兒童詩形神兼備地刻繪下來。比如任溶溶的《各有各的聲音》:「爸爸有爸爸的聲音,/媽媽有媽媽的聲音,/爺爺有爺爺的聲音,/奶奶有奶奶的聲音,/聽到什麼樣的聲音,/我就認出什麼人。」這種獨特的童年體驗,有時候只是一種單純的歡愉,比如英國米爾恩的童詩《窗前》。同時,兒童詩對兒童表達的深切,不止於眾聲喧譁下的「童趣」,也在於守望人類初始的孤獨和寧靜。比如閆超華的《一個人的遊戲》:「每個家裡/都有一個孤零零的孩子/在黑暗的衣櫃裡/在父親的大衣裡//一個人的遊戲/假裝自己是哥哥/是姐姐/是弟弟和妹妹//……我困了,就睡在/自己的身體上……」更值得一提的是,兒童自身對童年的詩性描述,常常有驚人的光彩。比如10歲的孫嘉豪的《天空要改名》:「有雲,有雨,還有風/有日,有月,還有星/天上一點也不空,怎麼還能叫天空?」兒童之生動、童年之豐富、人類之跌宕,完全可以用兒童詩以最舉重若輕的方式刻繪下來;童詩的魅力就在於通過詩性語言的寫照,捕捉到了童年的生動。

作為個人,我們永遠無法完美地使用語言,就像我們永遠無法全面地理解自己的童年;或者說任何一首優秀的童詩都是人類經驗的「部分實現」。品鑑一首兒童詩是否優秀,並不是寫小孩子就是兒童詩;不是採用童話敘事、擬人誇張就是兒童詩;更不是說用鳥言獸語為成人載道、代言,兼具音韻和諧、文辭優美的作品就是兒童詩。

更進一步說,音韻和諧、節奏得當、意象精妙是兒童詩的基本條件,也是詩歌的「共性」;在此基礎上能更充分地體現兒童的生動與率真,尤其是不同時代、民族、地域背景下童年生活的磅礴與細膩,是兒童詩自成一格的「個性」所在。方衛平以《童年的天性是詩》一文為《童詩三百首》作序,認為「當我們用兒童詩的方式走進童年的世界,我們無疑也在重新建立與一個正在或已經被我們忘卻的感覺和想像世界的聯繫」。「童真」之洪荒與豐富,無論以何種面目的兒童詩出現,都應經得住時間和兒童的考驗,這是兒童詩的歸路與徵途。

相關焦點

  • 《百年中國兒童詩演進與發展研究》在京啟動
    11月28日,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百年中國兒童詩演進與發展研究》課題計劃與部署第一次工作會在北京召開。這標誌著中國詩歌學會2020年8月31日獲得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領導小組批准立項的國家級社科項目之一正式啟動。會議由項目課題首席專家、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王泉根主持。
  • 張開兒童詩的雙翼
    成人詩或可為更多的讀者去寫,但如果落到了聶魯達所說「一個詩人寫的詩只有他和親愛的人看懂,那十分可悲;一個詩人寫的詩笨如牡蠣也看得懂,那也十分可悲」的地步,詩便失去了意義。既然兒童詩詩人的寫作是朝向兒童,那麼兒童詩就該具備一些獨特的審美特點,比如天真之美、淺語之美、節奏之美等等,但從廣義來講,它最先具備的該是詩性之美。詩性是一切詩的共性,如果忽略了對詩性的追求,兒童詩的水準便會降低。
  • 「春風兒童詩大賽」啟動了 小朋友的詩歌冒芽了
    詩人北島說:「孩子有天生的直覺和悟性,接觸詩歌,越年輕越好。每個孩子都有某些偶然機緣,一旦錯過,就不可逆轉。」現在,就有個機會擺在你面前。投稿前請看清下面的徵集令內容——「春風兒童詩」大賽徵集令主題:我寫,我說。
  • 共性條目化 個性項目化
    共性條目化 個性項目化 2015/05/25 05:01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瀏覽:2028
  • 「原創」兒童詩與兒歌的區別∕兒童文學專題13
    兒童詩與兒歌同屬於詩歌類,它們雖然都具有詩歌的共性特徵,但又各自具有自己的個性特徵,二者之間有著明顯的區別。  1.從讀者對象的角度看,兒歌是以學齡前期和學齡初期的兒童為主要對象;兒童詩則是以學齡中後期的兒童為主要對象。
  • 詩歌朗誦會《詩尚》為黨獻詩
    本報訊記者 楊汶 詩歌朗誦會《詩尚東馳詩韻·經典風尚》將於3月25日和26日在蘭心大戲院獻演,梁波羅、曹雷、婁際成、孫渝烽、過傳忠、陳少澤、劉安古、陸澄、趙靜、蔡金萍、狄菲菲、劉家禎、
  • 《二十四詩品》表達的是關於詩的哲理,同時又是具有哲理的詩
    《二十四詩品》表達的是關於詩的哲理,同時又是具有哲理的詩,它以詩筆寫詩論,以詩體談詩意,本身就是精湛的藝術品,體現了司空圖豐富的創作和鑑賞方面的經驗和體會,是司空圖慧眼慧心的表現。它以詩歌的形式,透過清詞麗句,借用比喻和象徵的手法,對詩歌風格和創作方法等進行細緻的分類和描述,雖不一定非常精密,卻能啟發讀者去體悟,讓人感同身受,由妙悟而共鳴。它主要研究的是抒情表意的詩歌作品,從構思、靈感、表現、辭藻等方面對詩進行評價,要求有真知灼見。司空圖擱置了詩歌的社會功能,著力探索和總結詩歌自身的藝術技巧和風格特徵。
  • 走進兒童的世界——繪本與兒童詩
    繪本以簡短的文句,配以反應兒童的生活或喚起想像的精美、易懂的圖畫,總能引起孩子強烈的讀下去的欲望,從而成為兒童的閱讀起步的第一類選擇。而在眾多繪本中,兒童詩繪本尤以豐富的想像、童真的表述貼近兒童的心理和審美。
  • 基於兒童立場的童詩教學
    第二首詩則完全是另一種角度去看老虎,從別人所認為的「漂亮」到「我」所認為的「怕怕」,這情感的起源是「斑紋」,這樣的一組同主題,不同角度的「老虎」組詩,放在一起讓學生去讀,能夠讀出兒童自己的影子,讀出自己的個性。(三)古今對比誦讀兒童詩要植根於兒童的生活,只有這樣,它才能和孩子產生共鳴,迸發出驚人的力量,才能有更大的感染力。
  • 雪野 與他的兒童詩
    ●記者卓佳洋兒童詩研究中心揭牌雪野詩集  詩歌是中國文學發展史中具有生命力、代表性的文學體裁,從上古歌謠、《詩經》、《離騷》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再到今天的現代詩,詩的傳統源遠流長。如今,在少兒教育領域裡,兒童詩作為一個重要內容,受到了頗多關注。寧海詩人雪野就是其中的領頭人之一,今年是他從事兒童詩創作與教學三十周年。
  • 詩人雪野將全國首家兒童詩研究中心引進寧海偏遠古村——詩歌點燈...
    從此,雪野跟力洋古村就有一個「點燈之約」,每次即便出門講學,也要在周末趕回村子裡,為孩子點燈,詩在這個小山村裡流淌了起來。雪野還帶著兒童詩走進了當地所有的幼兒園和小學課堂,帶入孩子們的世界。在前橫幼兒園,用雪野的童話故事命名的「熊爸故事屋」,每周聽講故事,小朋友們通過剪紙二次創作詩歌。
  • 聯盟故事 | 飲一杯月光:用詩歌為農村孩子積蓄前行的力量(附兒童詩創作指導學案)
    於此,「詩」是多麼好的媒介! 詩的世界無限寬廣,與孩子們的世界最為接近的無疑是兒童詩。在文學積澱薄弱的農村小規模學校開展兒童詩創作教學絕不是為了把學生們培養成詩人。而是要以兒童喜愛的活動形式、兒童嚮往的美妙夢想去吸引學生,讓他們在由簡入繁、由淺入深的讀寫實踐中,經歷富有趣味和獨創性的思維實踐,經歷富有情感和追求準確性的語言實踐。
  • 圖像詩 對詩歌界限的僭越
    兒童作家凱薩琳·阿佩爾(Kathrgn Apel)的《大藍鯨》(Big Blue Whale, 2008)。詹冰《水牛圖》。詩歌形狀如展開的雙翼,在書中橫排印刷。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十次大會在巴黎召開,會上決定宣布3月21日為世界詩歌日。世界詩歌日的宗旨之一是創造詩歌與戲劇、舞蹈、音樂、繪畫等藝術之間的對話。實際上,詩歌與繪畫等藝術形式之間的關係早已淵源有自,比如「圖像詩」這一特殊的詩歌形式。
  • 品讀徐志摩的詩歌,體會詩歌中所帶來的個性美、意向美和意境美
    徐志摩是著名當代詩人,也是新月派詩的領軍人物,深深地影響著新月派的產生以及消亡。徐志摩最早是作為政治經濟學的特別生留學於英國劍橋大學,這才開始了詩歌創作。一、徐志摩詩歌的藝術美賞析1、個性美文學的獨創性意味著越是獨具風格的作品、越是獨具個性的作家,越能受到讀者的歡迎和喜愛。徐志摩的創作個性是個集合體,獨特的個性、憂鬱感傷的氣質、對愛情對理想的追求缺一種都無法成就出那個浪漫的詩人。
  • 兒童詩出版的現狀與出路淺析
    從當前兒童詩創作本身來看,一些作品存在著題材同質化、想像力不合情理,甚至價值觀歪曲的問題,有些兒童詩的語言段子化、成人化,有些兒童詩則存在說教意味濃、想像力不足等問題。比如將不同作者的幾本多主題個人作品進行比較,在書寫關於大自然的風雨雷電、日月星辰、小花小草、青蛙小魚時,可以發現一些相同的想像和表達。
  • 兒童誦讀教學之童詩如何教?
    作為首期親近母語閱讀種子教師培養計劃進階教師、兒童誦讀課程社群培訓師領教,劉曉琳老師心系閱讀,致力於兒童閱讀推廣,前不久,她在誦讀課社群裡分享了關於童詩教學的案例和方法,乾貨滿滿,老師們可以從中收穫很多哦!位老師們好,我是劉曉琳。今天,我分享的主題是《兒童誦讀教學之童詩如何教?》,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 阿米巴是否真正能夠協調個性、共性與人心?
    也就是說,阿米巴的經營一定可以達成關於員工的共性和個性之間矛盾的協調。共性和個性是企業經營過程當中最大的矛盾,那麼這裡,我們首先要知道,人性的共性在哪?第一,人都是自私的。第二,人又都有一顆慈祥的心。人性的共性要有成長和尊重。
  • 【2018考研二輪詩歌專題複習】——李白樂府詩的特點及創新
    因此,繼承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優良傳統和詩歌風骨,就成為他振起詩道的革新手段,這主要體現在他大力擬作古樂府的創作實踐中。李白的樂府詩大量地沿用樂府古題,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能曲盡擬佔之妙。其創新之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借古題寫現事,具有鮮明的時代精神。如《出自薊北門行》、《俠客行》等,均屬於緣事而發之作,表達的J士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寄託。
  • 兒歌、童謠、兒童詩
    簡介:兒歌、童謠、兒童詩    年齡段的不同造就審美趣味的不同    主持人:剛才金波老師您也給我們學校和家長提了一個建議,一方面是要給孩子們創造這樣一個氛圍,包括利用課餘的時間來給他們一些讀詩的機會,再有是您也給小讀者們提出了一些建議
  • 小學生詩歌被評深刻走紅微博 7首詩4首系抄襲
    但與此同時,評委在評選的過程中,也發現孩子們的表達中存在不少問題:評出的7首「詩歌之星」裡竟有4首是抄襲,只能重評;不少作 品 假 大 空 、模 式化……看來,讓孩子學會並且習慣真實、自由地表達,還是一項長遠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