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是四十五歲人面臨的最大威脅嗎

2020-12-10 牛犇wang

如果你在四十五歲失業了,會怎樣?這個問題我們都不願意去想像和面對,但它卻是可能存在的一大隱患。

當處在四、五十歲這個年齡階段,失業將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們需要提前思考和早做準備,防止事到門前,打個措手不及。

四十五歲,這個年齡處於中年,但卻非常尷尬

四十五歲屬於七零後,剛剛步入中年,基本都是家裡的頂梁柱,上有七、八十的老人要養,下有十幾、二十來歲的孩子剛剛成人,尚未交代。處於上下兩靠,夾心當中,非常難受。

家庭開支也正是最大的時候,人情禮往、父母贍養、子女上學、就業、成家的壓力,接踵而來家,花大錢的地方多,但掙大錢的地方少。不是入不敷出,就是接續緊張,難有存錢應對救急。

從身體上,已過了青壯年,體能下降,身材狀況日漸擔憂,小病小疾,不斷纏身。常常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力不從心。

工作上自不必說,受到年青一代的威脅,在單位的作用漸漸減弱,還要被迫拼命工作,才能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這種工作、生活上的雙重壓力,常常讓這個年齡的人感到不堪負重,壓力重重。工資不增加都感覺緊張,如果趕上失業,那就是雪上加霜,危機四伏。

因為這個年齡,是失不起業的年齡;是個不好再就業的年齡;也是必須扛起家庭重任的年齡。好像是競爭不處優,劣勢太明顯,自已不自信,社會要淘汰的年齡。

四十五歲,失業後該咋辦?

四十五歲失業,如果有些經濟基礎,生活不至於太緊張,不會馬上影響到正常的生活。但除非家底厚,否則,這點存貨也禁不起只出不進的折騰,因為後面還有要花大錢的地方等著你,不抓緊找工作,你的內心會越來越焦慮。

如果沒有積蓄,會直接影響到正常生活,你更需要一份工作來救急。

但如何去找工作呢?找什麼樣的工作才會適合呢?

其實,四十五歲的人也是一寶,雖然失業了,但二十多年的工作經歷不是白混的,人的思想、閱歷、能力都應是最佳狀態,這是自己最大的優勢和再就業的資本。

你首先需要做好兩個基本功課

第一是冷靜分析自己第一次失業的原因

失業也不完全是壞事,失業可以讓我們冷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也給了我們重新選擇的機會。冷靜下來好好的回顧和總結下自己以往工作的經驗和教訓,分析一下失業的原因,這對自己下一次的選擇有很大的幫助。

也不要太悲觀,天生我材必有用,你渴求工作,而也正有需要你這樣人才的地方在等著你。

第二是發現自己的優勢和特長

你二十多年的工作經歷就是你再次選擇工作的最大優勢,不要把它當成劣勢,不要賤賣了自己,相信自己,總有適合的工作需要你,只要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還可以再學一門新的技術,為自己拓寬選擇渠道增加新技能,這樣視野也開闊了,技能也增加了,你的優勢就更明顯了。

第三,你需要展示自己的優勢,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第一次的工作,不是自己選擇的,所以不一定合自己的口味。但這次的選擇,可以按自己的興趣、愛好、要求去找。不滿意,不將就;不合適,不選擇。

這次的選擇,你佔主動,不是別人選擇你,而是你在選擇別人。合適的工作、舒心的環境,滿意的薪資,這是對你二十年工作經歷最好的回報。

你在原單位的劣勢,在這兒可能就是優勢。把資歷、經歷、能力用好、展示好,讓新的單位發現你的閃光點,發現你的價值點。相信上帝關閉那一扇門的同時,也為你打開了一扇窗。

失業了,並不是天塌下來,只要調整好心態,運用好自身的優勢,在市場經濟中一定有適合自己的地方,一定有需要你發揮作用的地方,一定有體現你能力和價值的地方。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人人都是有用的人,只要放到合適的位置上,你就會閃亮和發光。

相關焦點

  • 成百上千萬美國人失業、面臨飢餓威脅,還可能會被房東...
    美國第二大食品慈善組織賑濟美國(Feeding America)估計,目前有5400萬美國人處在糧食不安全的困境當中,平均每四個兒童裡就有一個面對餓肚子的威脅。 伴隨全美各地的新冠病例數字達到創紀錄的水平,成百上千萬勞動者,以及他們的家庭,對食品的需求也日益緊迫。
  • 德銀:疫情將使1500萬美國人面臨失業威脅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因冠狀病毒爆發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有1500萬美國人將面臨失業的危險。德意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斯特恩-斯洛克(Torsten Slok)稱,「(雖然)我們從未見過非農就業人數一個月就減少1500萬人,但這將是一個漸進的侵蝕過程。」
  • 四十五歲以後,麻煩你不要急著叫我老年人!
    「四十五歲以後的人了……「講實話,這句話,是最近幾年來,我特別不待見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我也是被圈在其中的那一部分人。而且,通常說這種話的人,他們大多是圈在四十五歲以後的圈外人,更關鍵的,是他們關於四十五歲以後的評價,大多都帶一些負面的東西。比如說,公司招聘,不考慮四十五歲以後的人,還比如說,有人毫不隱諱的下結論:四十五歲以後的年齡,是已經步入老齡化年代的一批人等等。面對這樣的狀況,最近這幾年,只要一聽到類似的話,我就特別地反感。
  • 父母失業、靠救濟糧度日……美國年輕人面臨艱難選擇:是上學or打工?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美國經濟,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失業。由於失去經濟來源,許多家庭面臨被驅逐甚至飢餓問題,不少年輕人不得不在維持家庭生計,還是追逐學業夢想之間艱難選擇。據美國救濟組織「餵養美國」統計,2020年美國有超過5000萬人面臨飢餓威脅,比疫情前增加了約1500萬人。17歲的金伯莉的家庭幾乎快要崩潰。父母由於疫情失業,整個家庭失去了經濟來源,一家人要靠申領救濟食品度日,由於兩個月交不上房租,他們還面臨被驅逐的風險。
  • 父母失業、靠救濟糧度日……美國年輕人面臨艱難選擇:上學?上班?
    來源:央視網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美國經濟,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失業。由於失去經濟來源,許多家庭面臨被驅逐甚至飢餓問題,不少年輕人不得不在維持家庭生計,還是追逐學業夢想之間艱難選擇。據美國救濟組織「餵養美國」統計,2020年美國有超過5000萬人面臨飢餓威脅,比疫情前增加了約1500萬人。17歲的金伯莉的家庭幾乎快要崩潰。父母由於疫情失業,整個家庭失去了經濟來源,一家人要靠申領救濟食品度日,由於兩個月交不上房租,他們還面臨被驅逐的風險。
  • 時刻擔心「被」失業?30歲的我還有機會考公務員嗎?
    支付寶到帳0元···工資又沒到帳難道公司倒閉了嗎?已經開始懷疑人生了其實家裡的貓咪也開始懷疑貓生了難道「爸媽」失業了他們已經1個月沒出門了家裡連貓糧都沒了>由於疫情,為了降低大家被感染的風險現在大家都在家「避險」中小企業面臨巨大衝擊一些中小企業面臨著倒閉的風險很多人也面臨著失業的風險與其天天擔心自己會丟掉飯碗還不如聽老媽的話
  • 人過四十五,三種人少來往,晚年日子越過越好
    老話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過了四十歲,早已步入了人生的中年期。這個年齡段的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可想而知。對於很多人來說,四十五歲是個不上不下的年齡。在單位已經成了「老油條」,但離退休還有十幾年,還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到底怎麼樣。
  • 25歲失業了,還有救嗎?
    當然有救了,不管你幾歲失業都有救。因為誰也不會因為失業而徹底失去生存下去的念頭,如果有,就太傻太軟弱了。職場中,誰還沒失過業呀!失業不可怕,可怕的失業後的情緒低落,看不清現實的問題在哪。好多情況,不是你被失業打敗的,而是被你的無知打敗的。
  • 當AI時代來臨,有多少人會面臨失業?
    比如說交易員,助理,秘書,中介,這些事情,它都會比人做得更好。 以後都失業了誰會取代你的工作呢?就是人工智慧。 聽完李開復的話,很多人是不信的。 而且AI是科技發展向前推進的必然結果,初期是一定會有人失業的,但社會最終會平滑失業的影響。 同樣就算沒有AI,在當今這個時代,我們也都隨時面臨著失業的可能。
  • 職業病成為中國工人面臨的最大威脅
    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4月12日報導:職業病危害已經超過安全生產事故,成為威脅工人健康和生命的頭號敵人,中華全國總工會勞動保護部監督二處處長湯淳在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時表示。湯淳說,現在全國約有2億勞動者在工作中接觸有害物質,而存在有毒有害作業場所的企業也達到了1600萬家。
  • 古人如果「失業」,有失業保險嗎?
    每次看到這首詩都會感覺內心非常的感慨,其實按照某些專家的說法,古代人失去糧食,其實就和現在失業一樣。我們現在人失業了,就會沒有錢支付房貸車貸,沒有辦法應付未來的生活,所以失業是對年輕人最大的打擊。那麼,在古代社會,古人的事業是否和我們類似呢?
  • 每日默想丨基督徒面臨失業應該怎麼辦(2020-4-25)
    當很多人抱怨疫情下復工的危險時,有一部分人卻羨慕他們還可以上班,因為自己已經失業了。最近和一個弟兄聊天,他說最近心情非常鬱悶,因為所在的外貿工廠受疫情影響訂單被取消,沒有事情可做,給他們放了長假,復工遙遙無期,相當於失業。他想到失業就很痛苦,又無可奈何。一方面自己沒有靠山,另一方面自己沒有技術。現在家裡家人著急,自己也著急,怎麼辦?
  • 臨時停工恐成長期失業 美國人沒錢花的後果是什麼?
    就在一些財政刺激計劃即將到期之際,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激增,威脅到了美國經濟活動中最核心的消費者支出,並給持續改善的就業市場潑了一盆冷水。一些經濟學家預計,隨著暫時停工變成永久失業,上百萬美國人將面臨崗位消失的困境。多位美聯儲官員近日表示,美國未來的經濟形勢將取決於能否控制疫情反彈。但目前看來,形勢遠遠談不上樂觀。
  • 超3億人失業 16億人生計面臨威脅!疫情令全球一籌莫展 黃金"避風港...
    匯通網訊——4月29日,國際勞工組織的報告稱,因為疫情的衝擊,今年二季度的工作時間將比危機爆發前減少10.5%,相當於減少3.05億個全職工作崗位,約有16億從事非正規工作的人面臨收入減少的風險,佔全球近半數勞動人口。此外,全世界超過4.36億家企業面臨生產經營風險。全球範圍內一攬子刺激方案和債務減免措施將有利於復甦並具有可持續性。
  • 特斯拉威脅工人:不返崗就沒失業救濟
    來源:新浪財經北京時間13日消息,據英國《衛報》援引特斯拉內部郵件稱,該公司警告員工,如果他們拒絕返回加州弗裡蒙特工廠工作,那麼他們的失業救濟金可能會被暫停。但選擇不上班可能會被取消或降低失業救濟金。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人說:「他們正嘗試使用恐嚇和威脅策略,並稱如果你不出現,就不會再有失業救濟金。我和其他一些人不會返回工廠,因為那裡仍然是有風險。直到阿拉米達縣衛生官員說可以復工,否則我不會返回工廠。」
  • 英國男裝品牌Austin Reed破產 1200人面臨失業
    申請破產讓接近1.1萬員工面臨失業僅24小時,擁有116年歷史的英國高級男裝零售商Austin Reed Group Ltd. 亦宣布尋求破產保護,再有接近1,200人可能失去生計。  由Austin Leonard Reed 於1990年創立的Austin Reed Group Ltd.
  • 「四十五中的孩子不怕人」
    目睹課間我們交流的全過程,裝修經理和我開玩笑說:「連校長都不怕,四十五中的孩子還真不怕人!」 無獨有偶,「四十五中孩子不怕人」這說法,我近期還聽到過的一次。 四十五中的孩子不怕人,這句話引發了我很多的思考:我們教育孩子需要他(她)們怕人嗎?
  • 為什麼「四十五歲才明白」?讀黎海濱先生佳作有感~
    【原創】作者:坐在路邊鼓掌的老喬編發:黎海濱(whlihaibin)-最近購買了湖北日報黎海濱老師的書籍《我的不惑之年——四十五歲才明白》,我必須承認當時正是這個書名吸引了我不惑之年不是40歲嗎,為什麼作者卻說是45歲呢?黎海濱先生散文集《四十五歲才明白》~拿到書後我首先閱讀了書名的同名文章《45歲才明白》以及《迎頭撞上「44歲現象」》,在文章中找到了「44歲現象」的理論來源,原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早已經把44歲作為青年和壯年的分界點。
  • 四十五歲,5公裡跑需要32分鐘,能恢復到5公裡20分鐘嗎?
    年齡四十五歲,五公裡成績32分鐘,屬於大眾跑者水平,如果你想提高跑步配速,需要跑簡歇,還要跑長距離鍛鍊耐力,四十五歲年齡想提高配速,只要你心裡有目標就一定會實現自己理想。五公裡跑20分鐘,每公裡配速4分鐘,其實並不難,有網友年齡65歲跑步四年不到,最好成績半馬1.25,十公裡比賽39.16秒。
  • 2020年,大批人面臨失業走投無路,早日做好副業規劃,失業也不怕沒收入
    生活開銷大起來的時候,所有人都能意識到擁有一份副業的重要性。 特別是在大家都沒有工作,失業在家的時候,工資大幅縮水甚至停發,但生活開銷依然在消耗每個人的存款,很多人還面臨著房貸、車貸停交的困境,生活變得難以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