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理論在醉酒的人的刑事責任問題上,研究不深入,無法為司法實踐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由於受到傳統理論的強大影響,以及司法實踐中普遍存在的求知上的懶惰情緒,司法實踐錯誤地把「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理解為法律擬制,以至在認定行為人責任上陷入迷惘、茫然,把罪責的判斷簡單等同於行為人實施:不法行為時的故意、過失判斷,導致認定犯罪與量刑上的恣意性。而這些正是本書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
目錄導論
第一章外國處罰醉酒的人犯罪的立法例與司法實踐
第一節英美法系刑法處理醉態犯罪的一般原則
第二節大陸法系刑法處罰醉酒的人犯罪的立法例及理論
第二章原因自由行為的成立範圍
第一節原因自由行為理論否定說
第二節自陷完全無責任能力與自陷限制責任能力
第三節故意的原因自由行為與過失的原因自由行為
第四節是否包含不作為的原因自由行為
第三章原因自由行為可罰性理論述評
第一節概論
第二節構成要件模式
第三節責任模式說
第四節擴張模式說
第五節綜評
第四章間接正犯類似說的重塑
第一節對原因自由行為理論的反思
第二節務必保證類比前提的可靠性:間接正犯理論的反思
第三節基本結論
第五章醉酒的人犯罪的刑法處斷
第一節原因自由行為的主觀歸責上的困惑
第二節總則
第三節分則:醉酒駕駛的刑事責任
第六章結論
第一節本書的基本結論
第二節本書的創新之處
參考文獻
總序
歌樂蔥蔥,嘉陵滔滔。當歷史的車輪跨入2013年之際,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鏗鏘腳步和西南政法大學的風雨徵程,西南政法大學刑法學科走過了六十年的崢嶸歲月。六十年,對於一個人而言意味著花甲之年,但對一個學校和學科而言卻正當壯年。在這個具有歷史性意義的癸巳年,由西南政法大學刑法學科組辦的「西南政法大學刑法學術文庫」誕生了,我們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向走過的光輝歲月致敬,向即將迎來的全新徵程啟幕。
六十年一甲子,走過的是匆匆腳步,留住的是輝煌記憶。1953年,西南政法大學刑法學科由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雲南大學、貴州大學等西南著名高校法律系的刑法學科合併組建。在六十年的發展歷程中,以鄧又天、董鑫、伍柳村、趙長青、高紹先、李培澤、朱啟昌等為代表的老一輩學者,以陳忠林、邱興隆等為代表的中年學者的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為本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本學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驕人的成績,1981年成為全國最早獲得碩士學位授權的刑法學科之一,1995年被評為省部級重點學科,2001年成為我國西部地區唯一的刑法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經過幾代人的薪火相傳和不懈努力,西南政法大學刑法學科已經成為具有雄厚學科基礎和優良學術傳統、在全國發揮重要影響並且具有一定國際知名度的省部級重點學科。
本學科歷來注重學術著作的產出,在過去十年間,曾以「西南刑事法與毒品犯罪研究文庫」、「西南毒品問題研究文庫」等為叢書名,出版發行了一系列的著作,展示了西南政法大學刑法學人的良好形象。但是,由於原有叢書中的每部著作分屬於不同出版社出版,每本著作在版式、體例、風格等方面並不完全統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叢書所應具有的社會價值。2013年年初,為大力加強學科建設,承蒙法律出版社的盛情支持,西南政法大學刑法學科決定積極整合學科力量,將本學科擬出版的優秀著作納入「西南政法大學刑法學術文庫」(以下簡稱「文庫」),以學術文庫的形式公開出版發行。「文庫」將延續「西南刑法與毒品犯罪研究系列」叢書的基本精神,秉承思想交流與學術創新的基本宗旨,著力打造學術精品,展示西南政法大學刑法學人形象,獻力中國刑法學術發展。
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是學科建設的兩翼。西南政法大學刑法學科具有數量規模龐大、年齡結構合理、學歷水平優化、學緣結構合理的學科團隊,他們積極投身於教學科研任務一線,近年來在科研項目立項、學術論文發表、科研成果獲獎等方面成績斐然,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此外,本學科在大力加強科學研究的同時,也著力於人才培養。自2001年獲得博士學位授權點以來,本學科已培養了近百名博士,他們活躍在法學理論和司法實務的各個領域,他們所取得的成績在一定意義上也是本學科所取得的成績。為此,「文庫」將立足本學科,主要出版本學科教學科研人員的優秀著作;同時,「文庫」也將選擇本學科培養且已經畢業的部分博士的學位論文或其他優秀學術著作出版。為了發揮「文庫」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效應,體現學術叢書的性質,「文庫」將採取不定期常年出版的形式,對於擬出版的著作由「文庫」編輯委員會審定後出版,力爭將「文庫」打造成為規模較大、質量上乘、影響廣泛的學術精品。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法治之路是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在飽經滄桑之後作出的選擇,時至今日,法治中國已經成為法律人矢志不渝的共同追求。誠然,法治之路不會一馬平川,甚或還會荊棘塞途。但是,涓涓細流,匯聚成潮,只要每一個人都用心去盡一份力,夢想終會成真。回顧改革開放30餘年的發展歷程,從很多領域無法可依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建成,法治從艱難起步到健步前行。這份成績的得來,凝聚著包括法律人在內的無數國人多年的追求和心血,其中,不乏法學理論界的鼓與呼。
時光荏苒,三十年前乃至二十年前學術著作匱乏的情形已經不復存在。在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也許每天都有新的著作出版,也許每天都有新的觀點出現,也許每天都有無數人在研究同一個問題,但這一切並不會抹殺理論研究的意義,更不會否定法學理論研究對中國法治實踐的意義。事實上,對於當下中國而言,法治實踐對法學理論的呼喚不是削弱而是加強了,處於深刻轉型和社會變遷進程中的中國,有太多的現實問題需要理論關注與研究,這是法學理論界無可推卸的責任,也是每一個法學理論工作者應有的社會擔當。我們不奢望「文庫」成為夜幕下的燈塔,而更願其作浩瀚蒼穹中一顆繁星,用樸實無華的光芒照耀行進中的中國法治。因此,「文庫」的出版將呈現每一位作者對當下中國刑法理論與實踐問題的關注和思考,為學術交流搭建一個有益的平臺,用文字和思考為中國法治發展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
得益於六十年的學術積澱,西南政法大學刑法學科歷史厚重、師資雄厚、門類齊全、基礎良好,積極加強和推進學科建設具有良好的基礎。但是,我們深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本學科的發展面臨著諸多新的挑戰與機遇,加強學科建設刻不容緩。我們期待著「文庫」的出版發行能夠為國內外同行了解和認識本學科提供一個窗口,也期待著國內外同行能夠以「文庫」為平臺加強與本學科的溝通交流,國內外同行和廣大讀者的真知灼見將是我們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的重要力量。
學術的生命在於爭鳴,思想的火花源於碰撞。我們熱切期盼學界同仁以及廣大法律工作者為本叢書建言獻策,努力推動叢書的發展完善,共同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共同促進共和國法治事業的健步前行。
西南政法大學刑法學術文庫編輯委員會
2013年5月
版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