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到這個標題「任務分解」,多多少少會有些許的懷疑:「開什麼玩笑?我做了那麼多年的主管,最擅長的就是分解任務了」「我幹的就是分解任務的工作」……
我想反問一句:您的員工真的完成了您分解的任務了嗎?
很多的管理者在分解任務的時候,並沒有明白為什麼要分解任務;說的直白一點,絕大多數的管理者就像是給流水線上的裝卸工一樣,機械的把零件安裝起來,並不管他裝起來的東西是否能用。
那是因為,我們錯把「分解任務」當做了任務。以為自己把上級安排的工作目標再分解給自己下面的員工就算是完成任務了,所以,我們的員工跟我們一樣,並不知道這被分解的任務到底是什麼。
這就是職場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互相推諉。
之所以不願意承擔,是因為不知道怎麼做,而產生了對被分配在自己身上的工作的排斥;一個人接受了一項自己不知道怎麼做、上級也不明確方法、沒人傳授經驗的任務,大部分人是不願意去承擔未知的責任的;這很正常,不是嗎?
所以,作為管理者的您,不要一上來就抱怨下屬無法完成你安排的任務;先來看看您分配給別人的工作,您自己能否切實可行?
我很贊同潤總在文中提到的「翻譯」這個詞;因為我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歷:我曾在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做市場,那麼,我們在面對基層銷售員的時候用的是「業務語言」,我們在面對內部技術團隊的時候用的是「技術語言」,我們在規劃市場策略的時候用的又是「市場語言」;而我們在協調各方工作時,就要把不同的語言「翻譯」給不同的對象,讓不同的受眾清晰明白的了解他們的任務。
所有的任務都來源於企業的整體發展戰略,一層一層的分解給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團隊,不同的員工,而這樣一層一層的分解任務的目的在於讓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什麼、怎麼做、做成什麼樣。
只有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職責,才能明確的知道自己應該承擔什麼責任;只有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怎麼做,才能清晰的知曉自己能夠承擔什麼責任;只有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目標,才能自然而然的用自己的能力承擔責任。
當然,這還沒完,不是每一個人都能「以終為始」的把自己的職責、能力、目標貫徹到底;所以,我們不僅僅要縱向的把整體戰略切成條狀細分到每個人,還要橫向的把已經細分到每個人身上的整體任務再切成每一小塊,因為我們吃麵條的時候都不是一口氣就把整根麵條都吸到嘴裡的。
所以,分解任務在於將整體的戰略目標切成每一個人都能一口一口吃下去的小塊。不僅要豎著切,也要橫著切,不僅要切小,更重要的時候,讓每個人都能吃的下去,如果不能吃,切的再小,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