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媽」要去標籤化更要反求諸己

2020-12-17 中國文明網

「中國大媽」要去標籤化更要反求諸己

發表時間:2015-04-23   來源:南京文明網

  遭泰國人痛批,「中國大媽」這次冤不冤?近日,泰國網民貼出照片,爆料數名中國中年女遊客在泰國曼谷素汪納普國際機場候機大堂內圍著紙箱打撲克。發帖網民批評稱,中國客不顧他人異樣眼光,不關心泰國的法律是禁止賭博的。泰國警方事後發表聲明稱,中國遊客這樣做雖不犯法,但不應該(2015年4月23日人民網)。 
  就此事有網友稱,尊重他國的法律法規就是為國爭光。一定要把在國內的惡習給改掉,不要成為「不文明」典型。但也有網友替「中國大媽」喊冤:批評「中國大媽」沒素質不妨先去標籤化。如果沒有導遊告知或事先上網了解,不少年輕人也未必知道泰國法律禁止賭博,大媽們不擅長在網上查旅遊攻略,平時在國內習慣了打打牌消磨時間,選擇在機場打撲克打發時間也在情理之中。境外旅遊出現不文明行為不只是大媽,為什麼非要貼標籤過度提及「中國大媽」呢? 
  在網絡言論中,有種明顯現象就是標籤化。其特徵是,把某個事件或某個人物自發地歸為一類事件或一類人物。比如,說到說到城管就想到「暴力」,看到老人跌倒就想到「訛人」,只要車禍與富人有關就說「以富欺人」,等等。因有中老年女性瘋狂搶金或機場打撲克就說「中國大媽」等同於「低素質」,也屬於標籤化思維。這屬於以偏概全,要不得。但境外旅遊事關國家形象,面對不文明現象,既要提醒人們去標籤化,更應以之為鏡,多多反求諸己。替「中國大媽」喊冤,也不如提醒「中國大媽」反求諸己。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應由此反求諸己。 
  先賢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意思是,遇到事情應首先反思主觀原因。只有找到自身毛病,才能在改正錯誤中有所進步。如果總是用客觀原因來開脫主觀責任,永遠也不會因教訓而聰明起來。今天我們依舊需要多些反求諸己意識,尤其是面對批評時更應多多反求諸己。比如面對機場打撲克遭泰國人批評時,首先就應想到「自己不夠檢點、自己準備不足、自己文明意識欠缺」,而且導遊也沒有按照旅遊法要求,盡到「向旅遊者告知和解釋旅遊文明行為規範」責任。也只有習慣於反求諸己,文明素質才能不斷提升。如果遇到批評就找客觀理由,就含冤叫屈,不文明行為就會在自我原諒中更任性。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然而,看現實中有些人,經濟條件早已超過「倉廩實、衣食足」程度,其言行舉止卻是根本不知禮儀為何物。比如衣著光鮮、首飾耀眼,卻出口成「髒」,比如插隊、喧譁、亂塗亂畫、亂丟垃圾。諸如此類行為至今仍時不時被國內外媒體聚焦,影響了國家形象。去粗鄙化,需要依法管理。但管理再嚴也難無處不再,有些不文明行為也談不上違法,比如在泰國機場打撲克,這就需要我們嚴於自律了。多多反求諸己,我們才能習慣於嚴於自律。 
  泰國網民爆料中國遊客機場打撲克也再次為我們敲響警鐘:世界關注中國,你那些不經意式陋習,很可能被迅速放大,帶來負面效應。同樣,你不經意式人性光輝,也很可能夠被迅速傳播,感動世界。讓我們在反求諸己中改掉各種「小毛病」,為國家形象增光添彩,也讓外國人看到你就想到「中國是禮儀之邦」。 (劉根生)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576512&encoding=UTF-8&data=ACdQgAAAAAcAAADzAAAAAQAz4oCc5Lit5Zu95aSn5aaI4oCd6KaB5Y675qCH562-5YyW5pu06KaB5Y-N5rGC6K-45bexAAAAAAAAAAAAAAAuMCwCFEvrxHOry3A65SlSjJfGDBR0Bv73AhQr82T6mxtYRLv5DxmYfU32vEm8DQ..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576512&encoding=UTF-8&data=ACdQgAAAAAcAAADzAAAAAQAz4oCc5Lit5Zu95aSn5aaI4oCd6KaB5Y675qCH562-5YyW5pu06KaB5Y-N5rGC6K-45bexAAAAAAAAAAAAAAAwMC4CFQCERMW-YU8teMgttczky8ExHBy9xwIVAIs9HN_v16_3cV96ihUEx_RWlh2J&siteid=7

相關焦點

  • 「泛標籤化」新聞產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治理
    摘 要:美國政治家李普曼在1922年提出「擬態環境」學說,揭示了大眾媒介的隱形功能,客觀世界無窮大,為了使受眾更好更快獲取信息,標籤化便成為信息處理的重要手段。[5] 2.報導對象的「泛汙名化」 「泛標籤化」就是亂貼標籤,其直接後果就是亂扣帽子,報導對象的「泛汙名化」隨之而來。閻瑾,王世軍在《新媒體語境下我國老年人形象汙名化探析——以「大爺」「大媽」為例》[6]一文中探究了我國「大爺」「大媽」樸實善良、和藹可親的形象被顛覆乃至貼上碰瓷、擾民、低俗等標籤的過程。
  • 不必如此「反求諸己」
    歐盟是絕對不會批准如此明顯帶有地域歧視意義的商標的,申請「非中國製造」商標的Alvito公司也不過是要玩一個噱頭,或為了自我炒作,或為了發洩某種情緒,中國人若是認了真,倒正中其下懷,同時也會讓其他國家的人看笑話。  其實Alvito公司此舉並不高明———要知道它不是一個消費者而是一家企業,玩「非中國製造」的噱頭,只會被歐洲人看成市場競爭中輸不起的弱者,因輸不起而惱羞成怒。
  • 黨員幹部應多「反求諸己」
    黨員幹部應多「反求諸己」 黃彥程 2013年07月23日16:10  來源:廣西日報 「反求諸己
  • 「中國大媽」被貼負面標籤:貪小便宜缺乏公德
    大媽們有的在投資領域「完勝華爾街大鱷」,助推比特幣交易市場實現「逆襲」,「抄底」海外房地產市場;有的在爭議中跳起廣場舞;有的在「老人摔倒該不該扶」的問題上絕地反擊……  然而一個現象是,「中國大媽」常常出現在各種負面報導中,在被談及時也往往存在著調侃和戲謔,更被貼上了愛佔小便宜、缺乏公德等標籤。
  • 比中國大媽更狠的日本歐巴桑
    話說,在日本大阪出產的名物裡,有一種地球上最接近中國大媽的物種,差不多和章魚小丸子一樣有名。那就是大阪歐!巴!桑!她們喜歡穿豹紋……其實撇開這一點不談,我總結了一下偽基百科的意思,說到底,大阪大媽大概是地球上和中國大媽最接近的物種了……不信你看看這畫風:
  • 反求諸己
    因此,永遠要明白,你的心決定了你眼中的一切,也決定了你的世界。        讀了這段話,真受用。        其實,遇到事情時,我們可以找無數個理由為自己搪塞,為自己找藉口,也可以把所有的過錯都歸咎於外部、別人,這很容易,可除了抱怨、負面情緒的宣洩之後,你什麼都沒有得到,而且浪費了時間。真的,只有反求諸己時,你才能成長。
  • 擺脫標籤化思維
    1.什麼是標籤化思維搞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知道標籤化思維為何而來。先說結論:標籤化思維是能節省能量且避免傷害的思考快捷方式中的最優解。但是要清楚的是,這就是典型的標籤化思維——給別人貼上的每一個標籤,就是一個個稻草人。當你支持或者反對一個標籤的時候,僅僅只是對你立起來的那個稻草人發表感慨,和標籤的主人並無關係。用不講邏輯的方式去攻擊別人,等於是自殺式攻擊。那你想問經常犯這種邏輯錯誤的人就是蠢嗎,這樣的簡單地貼標籤未免太過於標籤化思維了。
  • 戒色而生,反求諸己。
    當然,更嚴重的也有,還有戒友擼出血,也是嚇得很長時間不敢動了,後來有沒有再犯就不知道了。難道你也想這樣嗎?好了,其實上面戒友是陷入了一個誤區,就是他拿鋌而走險、鳳凰涅槃這些來說事,想通過把自己一個勁的逼向危險,來獲得長久的安全。不是說最危險的地方,就最安全嗎?
  • 朝運萊文化講堂「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如何理解?
    最近網絡上被一句話刷屏了,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說過「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說完之後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和外國友人翻閱書籍查找翻譯呢?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就述說了一種人生態度,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態度。
  • 符號學視野下的新聞標籤化現象
    摘要:本文從「標籤」的概念溯源,對新聞標籤化的相關研究進行了探析。將新聞標籤化現象置於符號學的視野下進行觀照,從生理認知、傳播環節等角度解釋了標籤的產生,並結合新聞生產中頻出的標籤化現象,從符號學角度分析了新聞標籤的運作機制,即通過符號轉換實現新聞標籤的產生及傳播。
  • 《傳習錄》心讀07-因為心外無理,所以要反求諸己
    宇宙萬有,無窮無盡,且永遠都在不停的變化,唯有反求諸己,才不會被紛擾的世界拉了去。聽來一個故事,出處已經不太瞭然。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王帶著他的大臣們一起去打獵。他們邊走邊打,最後竟然打到了亂石崗。亂石崗遍地都是鋒利或不規則的石頭,因為他們都是赤著腳走路的,雖然平時已經走習慣了,但走完亂石崗,他們的腳底都被磨的火辣辣的痛,國王的尤其痛的厲害。
  • 「中國大媽」成英語新詞彙 專家稱正規使用要慎重
    原標題:「中國大媽」成英語新詞彙 專家稱正規使用要慎重「中國大媽又紅了。」近日,一則有關「大媽」的漢語拼音「Dama」被美國《華爾街日報》直接轉成英語單詞的消息,引起了坊間和學界的熱議。隨著中國與世界的聯繫越來越密切,漢語進入外國語系已經越來越頻繁。但也有中國學者提出,在考試等正規場合還應謹慎使用「輸出的漢語」。
  • 中國「大媽」成英語新詞彙 專家稱正規使用要慎重
    中國「大媽」成英語新詞彙  「輸出的漢語」越來越多 專家稱正規使用要慎重  「中國大媽又紅了。」近日,一則有關「大媽」的漢語拼音「Dama」被美國《華爾街日報》直接轉成英語單詞的消息,引起了坊間和學界的熱議。
  • 兩岸一家親 哪有標籤化?
    臺北市長柯文哲說「九二共識」、「兩岸一家親」被標籤化,國民黨主席吳敦義昨表示,「九二共識」是事實,哪有什麼標籤化,兩岸有「九二共識」,才有和平往來,對臺灣無傷,對兩岸有幫助,什麼叫做標籤化?    吳敦義反問,柯文哲講「兩岸一家親」其實是跟著「誰」講?
  • 中國「大媽」成英語新詞彙 專家稱使用要慎重
    「中國大媽又紅了。」近日,一則有關「大媽」的漢語拼音「Dama」被美國《華爾街日報》直接轉成英語單詞的消息,引起了坊間和學界的熱議。隨著中國與世界的聯繫越來越密切,漢語進入外國語系已經越來越頻繁。但也有中國學者提出,在考試等正規場合還應謹慎使用「輸出的漢語」。
  • 大媽在健身房充值12萬元,每次去都要看服務員臉色,大媽:針對我
    施大媽的體型屬於微胖型的,她說在今年的3月份,自己跟女兒都有了去健身減肥的想法,因此她在一家健身房裡購買了私教課。這幾個月裡,她在健身房的會員卡裡充值了12多萬元,現在還有200多節私教課還沒上,施大媽表示這件事是瞞著家人辦理的:我老公不知道這件事,要是知道了肯定會吵架的。
  • 有一種智慧叫: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成功的時候看窗外失敗的時候照鏡子
  • 不順的時候請記住「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失意的時候,困惑的日子裡,除了自己努力進取外,我們應該學會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智慧和解決問題的鑰匙。但很多有用的名言,並未引起我們的重視。他的價值只被一部分人所運用,從而解決了很多人生的大問題。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繼續讀《孟子.離婁篇》,孟子繼續論說仁政,前文孟子講了仁的必要性和不仁的嚴重後果,這一節要講的是具體如何去做。
  • 中國傳統文化32——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
    Turn inward and examine yourself when you encounter difficulties in life《孟子》有云: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這是中國態度!我們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成功控制住了疫情,並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毫無保留同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分享防控、治療經驗,積極開展抗疫國際合作,盡己所能為有需要的國家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幫助,攜手應對共同威脅和挑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