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怎麼翻譯?官方答案來了

2020-12-09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中國有句古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3月12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回應記者「美方稱中方在疫情暴發初期沒有採取最佳做法」的問題時,作出了上述表態,隨即引起輿論關注,網友紛紛贊其「懟得好」。但問題來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用英語該怎麼翻譯呢?

3月13日,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官方微信給出了翻譯答案:Turn inward and examine yourself when you encounter difficulties in life.

3月12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會上,有記者就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稱「中方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並沒有採取最佳做法,而是掩蓋了疫情,這導致國際社會反應慢」的言論進行提問。

對此,耿爽當即回答,「世衛組織剛剛將新冠肺炎疫情宣布為全球性流行病,這表明它已經成為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我們希望美方的個別官員在這個時候集中精力應對疫情、推進合作,而不是向中國「甩鍋」、「推責」,詆毀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抗疫努力。這種做法既不道德,也不負責任,而且對美國本國的疫情防控工作絲毫沒有幫助。」

「美國的這位官員指責中方『掩蓋』疫情——國際社會的公論是,中方公開透明地發布信息,在創紀錄短的時間內甄別出病原體,及時主動同世界衛生組織和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分享有關病毒基因序列。前不久,包括美國專家在內的世衛組織專家組來華進行了為期9天的考察,對中國在抗疫過程中展現的信息透明度予以高度評價。至於美方應對疫情的做法是否公開透明,我不作評論。但很顯然,美方個別人對國際社會給予中國的高度評價視而不見、置若罔聞。」

在回答時,耿爽還引用了一句中國古語:「『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敦促美方個別官員尊重客觀事實,尊重國際公論,與其把時間花在攻擊抹黑、怨天尤人上,不如把時間花在應對疫情、加強合作上。」

此話一出,網友紛紛贊其「懟得漂亮」。

還有熱心網友給出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解釋。

但是,用英文該如何翻譯這句話呢?

3月13日,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官方微信發布了12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的中英文記錄。其中,就有「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回答的官方英文翻譯

Turn inward and examine yourself when you encounter difficulties in life.

圖源: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官方微信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用英語怎麼說?外交部官方翻譯來了
    【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中國有句古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3月12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回應記者「美方稱中方在疫情暴發初期沒有採取最佳做法」的問題時,作出了上述表態,隨即引起輿論關注,網友紛紛贊其「懟得好」。但問題來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用英語該怎麼翻譯呢?
  •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英語怎麼說?外交部的翻譯來了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昨天在例行記者會上的提到的「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知道怎麼翻譯嗎?11日,美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稱,中方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並沒有採取最佳做法,而是掩蓋了疫情,這導致國際社會花了兩個月時間才作出反應。
  • 朝運萊文化講堂「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如何理解?
    最近網絡上被一句話刷屏了,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說過「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說完之後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和外國友人翻閱書籍查找翻譯呢?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就述說了一種人生態度,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態度。
  • 每天分享一句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是個啥意思呢?字面意思翻譯過來就是「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是沒有成功或沒有達到目的,那麼你就要在自身找原因」。說歸說,但有幾個人能這樣做呢?多數人還是找客觀原因。路上開車出事故了一般都會說「你怎麼開車的?」
  •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是什麼意思?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上》。儒家政治,強調從自身做起,從身邊事做起,所以,多與個人品質緊緊連在一起。
  •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知道什麼意思嗎?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強調了面對疫情的普遍共識後,笑著向提問的路透社記者問道:「中國有句古話,叫『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知道什麼意思嗎?」一時引起熱議。那麼你知道「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意思嗎?原文是: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 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 有一種智慧叫: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地球不會繞著你旋轉,所以,從來就沒有「別人應該怎麼樣」,只有「我自己應該怎麼樣」,從來沒有「這屆員工不行」或者「這屆老闆不行」,只有自己不行,如果真的是員工或者老闆不行,你依然選擇了他們,那麼,究其原因,還是你自己不行。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 ——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
  •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特別引用了《詩經·大雅·文王》裡的一句「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來說明文王成功的關鍵所在。這個關鍵在於——「行有不得者反求諸己」,也就是「問題都在我身上」。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 不順的時候請記住「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但很多有用的名言,並未引起我們的重視。他的價值只被一部分人所運用,從而解決了很多人生的大問題。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所謂行有不得,就是做什麼什麼不順,求什麼什麼不得,做事情要麼做不來,要麼一做就錯,要麼做了之後根本達不到預期效果,自己覺得很無奈,很困惑,甚至很迷茫。自己特別想改變現狀,但是卻不知道從何改起,問題出在哪裡,該怎麼下手去改。
  • 知道「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什麼意思嗎?面對美媒,耿爽露出微笑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用了句古語作為核心詞作為回應——八個字「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說完後,他又貼心地問了一句「知道什麼意思嗎?」,然後,臉上慢慢浮現出笑意。耿爽露出笑意於是,「行有不得中國有句古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知道什麼意思嗎?(笑)」
  •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孟子·離婁上》有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它的含義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難,或者人際關係處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然而我們平時的諸多做法卻往往與聖人背道而馳。事情不順利或者沒能完成便找各種藉口來推脫搪塞!
  • 俗話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讀懂了之後,福氣住你家!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出自《孟子 離婁上》,含義是:事情做得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難,或者人際關係處不好,就要自我反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孟子曰:「愛人不仁,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孟子:「愛別人卻得不到別人的親近,那就應反問自己的仁愛是否夠,管理別人卻不能管理好,那就應反問自己管理才智是否有問題?
  • 您知道「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後面還有一句話嗎?
    3月12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記者提及此問題,耿爽回應道:「中國有句古話,叫『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知道什麼意思嗎?」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出自《孟子》,意思是一個人如果做事情沒有成功,要反過頭來從自身尋找原因。
  •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人我之間的「情感帳戶」
    你所認識的人我們與認識的每個人之間都有一個帳戶,在這個帳戶裡,通常是你欠我,我欠你的,如果一方欠得多,關係就會有危機。反之,裡面的存款越多,關係也就越穩固,即使偶爾發生狀況而支領,也不至於因此透支。行有不得 反求諸己也許你該換的是朋友碰過花的手會有香味,碰過魚的手會有腥味,朋友之間的影響力也是如此,你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久了,就會變成什麼樣
  • 孟子:「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當別人用手指著你,你怎麼辦?
    其實,你不需要求助別人,古聖先賢那裡,早就有了答案。《孟子·離婁上》第四章中有這樣的記載:譯文如下: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 金剛經的理論與修行法門:「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金剛經》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能夠如實了知一切法的無常、無我、虛妄不實,這種智慧就稱為般若。那麼如何將般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呢?要學會不怨天不尤人!為什麼要不怨天,不尤人呢?
  • 耿爽反擊美國:知道「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是什麼意思嗎?
    來源:環球時報耿爽反擊美國:知道「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是什麼意思嗎?在3月12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來自路透社的記者提問稱,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昨天說,中方在疫情暴發之初進行了掩蓋,這是耗費了國際社會兩個月的時間來作出反應,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 又見霸氣耿爽,「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說的應情應景,回應的漂亮
    中國有句古話,叫"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知道什麼意思嗎?"看著一臉懵逼的美方記著,我們的發言人沒憋住,笑了……最後的那聲"呵呵",你品,你細品。看完這段視頻,我很負責任地上網搜了一下這個詞的意思(原諒我學識淺薄,怕誤導大家)。
  • 札記: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我們追求成功,但是我們要認識到我們必將長久的與失敗為伍,我們要有覺悟和勇氣與失敗為伍。4.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治。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當我們親近別人時,對方卻不跟我們親近,我們不要抱怨他冷漠疏遠,要反躬自省,是不是我親近的不夠,或者親近的方式有問題。
  • 我最喜歡的一句人生格言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是不是有什麼事沒說明白,讓她產生了誤會?再比如孩子不聽話,做錯了事,我不會去說孩子,而是反問自己,在哪個方面教育有失誤?下一步應該怎麼辦?還有,當領導對我批評的時候,我都是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是哪個短板出了問題,以致讓領導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