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理論與修行法門:「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2020-12-17 重樓逾陀

《金剛經》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能夠如實了知一切法的無常、無我、虛妄不實,這種智慧就稱為般若。那麼如何將般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呢?要學會不怨天不尤人!

為什麼要不怨天,不尤人呢?因為世間上的一切法都是因緣生、因緣滅,都是緣起空性的,遇到逆境或不如意時,就不該怨天尤人。因為一切都是有因有緣的,一切因緣必定都是自己造成的,既然自己敢做,現在因緣到了,就要勇於去面對,勇於去承擔,而不是只會怨天尤人。

佛教有句話:「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由此可知,一切都是自做自受,有因有緣的。

曾有一罪犯,因作奸犯科而被法官判處刑,罪犯聽後,大聲喊冤:「我不服氣!這太不公平了!我從小是個被人遺棄的孤兒,在貧民窟裡長大,老師、同學都瞧不起我!沒有人願意接納我,才逼得我走上絕路!老天太不公平了,我不服氣──我死不瞑目!」法官聽了,要罪犯靜下來,抬起頭來看著他,法官以平穩的口氣說:「我也是個孤兒,我小時候也是在貧民窟中長大的!」儒家:「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確,沒有用的人,凡事只會怨天尤人,自暴自棄;有用的人,凡事自我檢討,尋求改進。

相關焦點

  • 修行:不可思議的《金剛經》?
    釋迦摩尼佛從罪業和功德來講不可思議的《金剛經》。如果有人受持讀誦《金剛經》,如果被人輕視賤待,原本此人先世的罪業應該要墮入惡道,但因為被人輕賤的原因,先世罪業就被消滅,應該得到無上大智大覺。如果有人受持讀誦《金剛經》,這個功德是不可思議的。釋迦摩尼佛供養所有佛所得到的功德,這個功德與受持讀誦《金剛經》的功德相比,連千萬億分之一、任何算數譬喻都比不上。釋迦摩尼佛說,如果詳細去說受持讀誦《金剛經》的功德,有人聽聞可能會內心狂亂,狐疑不信。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金剛經》的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不可思議。
  •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這個關鍵在於——「行有不得者反求諸己」,也就是「問題都在我身上」。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英語怎麼說?外交部的翻譯來了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昨天在例行記者會上的提到的「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知道怎麼翻譯嗎?11日,美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稱,中方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並沒有採取最佳做法,而是掩蓋了疫情,這導致國際社會花了兩個月時間才作出反應。
  • 有一種智慧叫: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成功的時候看窗外失敗的時候照鏡子
  •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是什麼意思?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上》。儒家政治,強調從自身做起,從身邊事做起,所以,多與個人品質緊緊連在一起。
  •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知道什麼意思嗎?
    在3月12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來自路透社的記者提問稱,美國指責中方在數據共享方面的問題耗費了國際社會的時間,對此中方有何回應?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強調了面對疫情的普遍共識後,笑著向提問的路透社記者問道:「中國有句古話,叫『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知道什麼意思嗎?」一時引起熱議。那麼你知道「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意思嗎?
  • 不順的時候請記住「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但很多有用的名言,並未引起我們的重視。他的價值只被一部分人所運用,從而解決了很多人生的大問題。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所謂行有不得,就是做什麼什麼不順,求什麼什麼不得,做事情要麼做不來,要麼一做就錯,要麼做了之後根本達不到預期效果,自己覺得很無奈,很困惑,甚至很迷茫。自己特別想改變現狀,但是卻不知道從何改起,問題出在哪裡,該怎麼下手去改。
  •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怎麼翻譯?官方答案來了
    【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中國有句古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3月12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回應記者「美方稱中方在疫情暴發初期沒有採取最佳做法」的問題時,作出了上述表態,隨即引起輿論關注,網友紛紛贊其「懟得好」。
  • 朝運萊文化講堂「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如何理解?
    最近網絡上被一句話刷屏了,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說過「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說完之後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和外國友人翻閱書籍查找翻譯呢?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就述說了一種人生態度,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態度。
  • 每天分享一句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是個啥意思呢?字面意思翻譯過來就是「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是沒有成功或沒有達到目的,那麼你就要在自身找原因」。說歸說,但有幾個人能這樣做呢?多數人還是找客觀原因。路上開車出事故了一般都會說「你怎麼開車的?」
  •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用英語怎麼說?外交部官方翻譯來了
    【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中國有句古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3月12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回應記者「美方稱中方在疫情暴發初期沒有採取最佳做法」的問題時,作出了上述表態,隨即引起輿論關注,網友紛紛贊其「懟得好」。但問題來了,「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用英語該怎麼翻譯呢?
  • 您知道「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後面還有一句話嗎?
    3月12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記者提及此問題,耿爽回應道:「中國有句古話,叫『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知道什麼意思嗎?」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出自《孟子》,意思是一個人如果做事情沒有成功,要反過頭來從自身尋找原因。
  •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孟子·離婁上》有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它的含義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難,或者人際關係處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然而我們平時的諸多做法卻往往與聖人背道而馳。事情不順利或者沒能完成便找各種藉口來推脫搪塞!
  • 俗話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讀懂了之後,福氣住你家!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出自《孟子 離婁上》,含義是:事情做得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難,或者人際關係處不好,就要自我反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孟子曰:「愛人不仁,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孟子:「愛別人卻得不到別人的親近,那就應反問自己的仁愛是否夠,管理別人卻不能管理好,那就應反問自己管理才智是否有問題?
  • 《金剛經》裡隱藏的智慧實相:色與空,無與有,以及無所住心
    無所住就是於相無所著見的意思,無所著見就是不執著的意思,不執著就是在「有」的「色相」當中放入「無」的「空相」的因素,又因所謂的菩薩知道要行六個波羅蜜修行法門,知道要得到這些法門修行的功德必須不執著於法相(我的概念、你的概念、他們的概念、生老病死壽命長短的概念、富貴榮華貧賤悽苦的概念以及通稱差別相、分別心的概念),必須明了觀空作義(於色、法、相中觀出空相,於空相中卻不著空見),必須以清淨心的無為法駕馭實色法中的有為法
  •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人我之間的「情感帳戶」
    你所認識的人我們與認識的每個人之間都有一個帳戶,在這個帳戶裡,通常是你欠我,我欠你的,如果一方欠得多,關係就會有危機。反之,裡面的存款越多,關係也就越穩固,即使偶爾發生狀況而支領,也不至於因此透支。行有不得 反求諸己也許你該換的是朋友碰過花的手會有香味,碰過魚的手會有腥味,朋友之間的影響力也是如此,你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久了,就會變成什麼樣
  • 鮮為人知的金剛經心咒及金剛經修持心要
    ⊙《金剛經》的修持心要六祖惠能大師在其《金剛經口訣》序裡說:「《金剛經》者,以無相為宗、無住為體、妙有為用。」正說明了《金剛經》所宣說的,就是一個無相的法門。無相即明一切相,所以整個《金剛經》在宗要上、見地上,根本就建立在一個無相上面。在體性上的修證,它是以無住為體。
  • 《金剛經》:八個字精髓,開悟的法門
    相傳,六祖慧能聽五祖宏忍大師講金剛經,當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一句的時候,慧能大師當即頓悟。整部《金剛經》就講這八個字精髓,是開悟的法門。再講清楚一點這八個字,是「應該無所住相,而生其心」。《金剛經》裡反覆出現「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佛家用四相來涵蓋一切現象乃至整個虛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八個字精髓的意思是應該「無住」於任何形式的相而生其心,生個什麼心?與之呼應的是《金剛經》裡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生是生個如來心,在「人人皆有佛性」的原則下,指的是一個人的真如本性,即自性。
  • 知道「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什麼意思嗎?面對美媒,耿爽露出微笑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用了句古語作為核心詞作為回應——八個字「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說完後,他又貼心地問了一句「知道什麼意思嗎?」,然後,臉上慢慢浮現出笑意。耿爽露出笑意於是,「行有不得中國有句古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知道什麼意思嗎?(笑)」
  • 《金剛經》中五句箴言,靜心拜讀,領悟佛家智慧
    #範冰冰大昭寺禮佛#《金剛經金剛經發源於印度,傳入我國,被大眾廣為接納,無論是三教九流,還是達官貴人都喜歡研讀推崇《金剛經》,金剛經裡的空性理論與中國的儒道信仰互相結合,可以說《金剛經》已經深深融入了中國的文化之中。《金剛經》中這五句箴言,若能靜心拜讀,就可領悟佛家的無邊大智慧。第一句:是法平等,無有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