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能夠如實了知一切法的無常、無我、虛妄不實,這種智慧就稱為般若。那麼如何將般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呢?要學會不怨天不尤人!
為什麼要不怨天,不尤人呢?因為世間上的一切法都是因緣生、因緣滅,都是緣起空性的,遇到逆境或不如意時,就不該怨天尤人。因為一切都是有因有緣的,一切因緣必定都是自己造成的,既然自己敢做,現在因緣到了,就要勇於去面對,勇於去承擔,而不是只會怨天尤人。
佛教有句話:「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由此可知,一切都是自做自受,有因有緣的。
曾有一罪犯,因作奸犯科而被法官判處刑,罪犯聽後,大聲喊冤:「我不服氣!這太不公平了!我從小是個被人遺棄的孤兒,在貧民窟裡長大,老師、同學都瞧不起我!沒有人願意接納我,才逼得我走上絕路!老天太不公平了,我不服氣──我死不瞑目!」法官聽了,要罪犯靜下來,抬起頭來看著他,法官以平穩的口氣說:「我也是個孤兒,我小時候也是在貧民窟中長大的!」儒家:「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確,沒有用的人,凡事只會怨天尤人,自暴自棄;有用的人,凡事自我檢討,尋求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