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遇到一本好書,自己沒有買到,心裡總是記著這件事,總是有些埋怨自己運氣不好,或者覺得自己小氣,或者覺得自己的心思不夠快,怎麼會讓自己喜歡的東西這麼輕易就溜掉了呢!資源有限,你沒有得到,就被別人佔先了,能買到一本喜歡的書,有時候也是運氣的指示燈,不是錢多錢少的事。
古代學者留下的史書或者文集,這些文字是作者已經磨了很長時間的珍珠,然後再在印刷出版家手裡又磨了一遍,然後經過千百年的時間再在讀者手裡磨了多少次,有些人就已經把作者沒看到的毛病更正了,然後再傳下去,現在又經過國家出版部門的「揚棄壞的,保留好的」,到了我們的手裡,這些書都是好書了,許多看書的人都是在古書上學習文化知識,所以,許多史書都是供不應求,價格也是居高不下。
以前,我的經濟能力有限,遇到一本好書,總是思之再三,計較很長時間,走了又走,等下定決心了,心裡記掛著的書都已經被人拿走了!心裡真是心揪的難受。心愛之物被人橫刀奪愛,只能看著人家卿卿我我,沒我什麼事了,心裡的彆扭就別提了。
中華書局版本的圖書在舊書市場裡都是寶貝,只要一出來,準備會被買書人買走,根本不用考慮滯銷的問題。
以前遇上中華書局版本的書趕緊買,生怕一旦失去機會,以後就沒機會了。「中華書局」這個品牌就是保證。
今年我也成了舊書市場裡的大鱷,遇上自己喜歡的書,一定要買下來,自己錢不夠,如果書商同意我拿走,我就拿走,日後付帳;如果不能通融,我就聯繫朋友,讓他在微信上給我轉過來一筆錢,只要我看上的書,我就不能輕易放過,今年買書和往年不一樣了,有些經濟實力了,現在買的書都是價格有些高的書,往往都是書商說的價;也會還價,如果書商不願意,我就照書商的價格拿下我喜歡的書。
以前別人在我面前做的事,現在我也在做。買書就是在爭奪資源,爭奪優質資源,誰爭奪到了優質資源,這些資源就會成全誰。
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了,書多了,這是不言的事實。以前看《巴金全集》上的書信,巴金老人和親友的通信都是說自己買書的事,買了什麼好書,替誰買了什麼好書,給誰買了好書,給誰留了好書……那時候如果買了好書,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
這麼多年,書真的多了,但是買書的人手裡真的不是那麼充裕,如果買書人的手裡充裕,也許上一次書市,買家買的書都是大車小車往家搬書。
我也看到許多人買書都在二手書市場上買書,我也是在二手書市場上買書,至於正規的書店很少涉入。我前些天也進去新華書店裡一次,書店裡的設施真的好,就是買書的人少。
許多人都說現在的人不愛看書了,因為買書的人少。其實,現在買書的渠道多了,不一定一定要在正規書店裡買書,而且還要花那麼多錢,有那麼多錢在二手書市場上就可以買更多的書。
現在許多人都在網上下單,買那些自己喜歡的書,我現在已經開始在網上購書了,而且還有發揚光大的趨勢。
古書就是古人給後人留下的財產,如果實在沒有東西賣了,把這些古書拿出來印刷一下,就又會賺進很多錢。古書就像印鈔機,意味著價值體現,誰都需要這些文化的結晶,現在誰家裡沒有幾部四大名著,但是一旦四大名著翻新再出,誰又會不再去買呢?
國家出版社的一本書的印數都是很低的,根本不夠全國那麼多人的閱讀需要,所以,國家出版社出一本書都會很快被搶光,而且很希望儘快出第二版,或者再加印。
國家出版社的出版物都是許多人合作的結晶,質量總是最好的,印刷質量好,紙張好,糾錯能力也很強,他們的出版物就是質量的保證,所以他們出的書人人都會買帳,而許多小出版社出的書因為人手不夠,出書質量不能保證,可以有再一,但一定沒有再二,人人不會為這樣的出版物買帳的。
雖然現在許多盜版書也在橫行於世,但是買書的人滿足了自己的好奇之後,如果書真的很好,他一定會買一本正版書收藏的。
看看那些出版社的微商就可以知道,好書都不便宜,便宜的書都沒好書。一本期刊如果有好書登載,這期刊物都會提價,如果這期刊物什麼都沒有,出版社都會自動把這期刊物的價格降下來。
出版社有大批的粉絲,如果一期刊物真的有好作品,讀者就會要求出版社加印當期刊物了,出版社也是有商業眼光的,看到這些反饋回來的信息,立刻就會把某人的作品出單行本,然後大賣。
現在市場的書是越來越多了,但是好書剩不下,剩下的沒什麼好書。許多人都在悲情銷售,這一招已經不新鮮了,早晚有一天,出這招的人也會下崗,轉行,求人買書,悲情銷售,這本不是賣書的正確態度,你有時間就找幾本有價值的作品印出來賣,也許總比你賣那些沒有市場的書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