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舊書網上買書很有意思

2020-12-19 老杆兒

我現在感覺在舊書網上買書很有意思了,原先中山公園舊書市場還在的時候,我去市場裡找書還需要碰運氣,如果遇上合適的書才會買下來,有時候想買一本需要的書,如果市場裡沒有,即使再有錢也沒辦法如願以償。

舊書
舊書未必不好
舊書裡的思想也很新

現在在舊書網上買書真是方便極了,這可是最全面的搜索,在網上那可是有更多的舊書信息供我篩選,找到我需要的書之後,經過價格上的考慮,雖然我需要多花一些錢,但是我買的書可是我想要買的書,而不是別人提供給我的書我必須在這些書目中選我能留下的。

我現在有些小小的興奮,我這幾天才知道在網上選書的快樂,而我已經上網九年多了,現在才開始在網上買書,才真正意義上的走上網絡時代的列車,真有些不明白這些年我都想了什麼。

現在我又要在網上買一本書了,這本書我也是在市場上搜集了很久,但是一直沒有找到這本書。但在舊書網上,我只是點了搜索,就出現許多舊書資源供我選擇。

我也發現在微信公眾號裡的舊書網上是下不了單的,都需要在手機的App上確認才可以。

我真的希望我能儘快擺脫債務危機,趕緊好起來,恢復以前的好時候,那麼我就能安心的在家寫作,安心的在家看書,可以無後顧之憂,即使幾天不幹活,也餓不著我,還能到處去走一走,自己想要買什麼書,在身邊的舊書市場買不到,就趕緊在網上搜索到資源,然後在網上下單,然後就等著幾天後,有快遞員把書送到我手裡。雖然在網上買書要比在身邊的舊書市場上買書要貴一些,但那些書都是自己需要的,貴一些也值得。

我喜歡看舊書、買舊書,舊書在手,有時候我會有和許多人在一起看書的感覺,我的手印和前任的手印疊在一起,書在我們手裡像薪火一樣傳遞,我的書多少年以後不知道會給誰看,想想都有些——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悵然而泣下——

的感覺。

我是在看書,在我的家族中,從我爺爺開始算,一直到我哥哥、姐姐、妹妹的孩子們,就我一個讀書人,真是有些悽涼意。

我不想我有沒有後人來接我看書的班,我只管看我的書,我希望我能看完我所有買來的書,等我離開了這個世界,我的書誰願拿去就拿去,我將依舊身無分文,一無牽掛的來,走也一無牽掛的走

相關焦點

  • 「1美分買書」激活歐美舊書市場
    [摘要]依託愈發成熟的網購技術,「1美分買書」業務正在重塑歐美的二手書市場。許多薄利多銷的中間商藉此發家致富,那些本該流向垃圾場的舊書,也得以和更多愛書人相逢。 在為《紐約客》等一批知名報刊撰寫文藝批評之餘,馬什是個狂熱的舊書收藏家。2014年,他以每本1美分的價錢,網購了同為羅斯作品的《解剖課》和《欺騙》,勒娜特·阿德勒的精裝版《一片漆黑》,尼科爾森·貝克第一版的《室溫》,亨利·佩特羅斯基的《器具的進化》……「買書買到手發軟」的他頗為好奇:如此便宜的價格,商家到底有啥賺頭?
  • 孔夫子舊書網買書記
    只有在孔網這類的舊書網站上,才能找到它的蹤影。我在網上下載了這本書的電子版,看了一下,覺得不錯,想把它收為囊中之物。於是點開孔網一查,果然有好幾家在售。我找到一家,他家的這本書是九五品的,品相最好。孔網的舊書都是按品相來劃分的,十品為新書,九五品的書是最接近新書外觀的舊書,幾乎沒有破舊和汙損。
  • 「舊書」情結
    所謂「舊書」,這裡特指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版的文學書籍,那是我青少年時的讀物。記得「文革」初期,父親單位的造反派沒收了一大堆「毒草」書,堆放在一個房間裡。我從門縫裡看進去,裡面有《烈火金鋼》、《紅巖》等,於是幾次從窗戶爬進去拿出來看,扯破了一件新衣服,被母親抱怨了很久。
  • 蹭空調的人翻新書 愛書的人只能買舊書
    記者昨天走訪一些書店看到,一些市民不注意文明,坐在欄杆上、書架上蹭書蹭空調。而他們翻看的往往都是新書,真正愛書的讀者卻不得不買舊書。書店每年暑假都會碰到的「空調病」就沒有辦法醫嗎?就此,記者採訪了不少書店經營者。  書店裡遍地可見納涼者  記者走進了上海書城福州路店,未進門,就已感受到書店內傳出的陣陣空調涼風。
  • 二手書,舊書攤
    自從裝了微信讀書app,就很少買書了。翻看一下京東的訂單,上次買書已經是半年多前的事了,買的書還有一本沒讀完。
  • 孔夫子舊書網二手書置換售賣活動
    一、活動介紹二手書置換售賣活動是孔網結合本次書市的「閱讀新生活,閱讀新主張」主題,孔夫子舊書網在結合傳統紙質閱讀的基礎上,響應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閱讀新主張——低碳閱讀」的口號,號召民眾來讀舊書、借書讀、換書讀,讓手裡的閒置書流動起來,降低購書成本的同時減少碳排放,為保護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貢獻力量
  • 當當網上被曝買到舊書
    「當當網居然賣舊書!」昨天有網友在微博貼出舊書照,照片顯示書中被人塗寫過。對此,當當網客服稱,可能是因庫房發貨失誤,消費者可免費退換貨。    網友「妮妮的2011」昨天在微博爆料稱,自己在當當網買書,發現扉頁上竟然寫著一行字,且書中間部分還是錯版。她還在微博中貼出兩張照片,自稱這是一次「奇葩經歷」。
  • 閒逛重慶北濱路興源廣場舊書集市,淘到近4000元的一套書
    作者 |讀書人的詩與遠方(孔網店鋪:讀書人的詩與遠方書店)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重慶舊書集市,現在留下來的,也就算江北北濱路興源廣場書刊廣場算聚集性最大的書刊市場了,這個存在了十多年的重慶最大書刊市場
  • 舊書身價3年漲10倍 揭秘二手書如何炒出天價
    近日,一位「書蟲」驚訝地告訴記者:「2008年12月,我在淘寶網上以165元價格購買了一套《汪曾祺全集》,三年多時間,在孔夫子舊書網上,這套書售價最低也要990元,最高竟然要1500元了!」  是什麼讓二手書價如此瘋狂?記者調查發現,除了古舊書籍日漸稀少、市場作用下的合理升值外,也不乏賣家惡意「炒作」的伎倆。
  • 瘋狂買書的雙十一,你想過要斷舍離舊書嗎?
    當自己現下對某一主題感興趣時,就會去尋找相關主題的書籍買回來看,這本無可厚非,但我喜歡一次性買一大堆書回來,而且這種「新晉」興趣大多是自己不太熟悉的領域,踩坑率會稍高一點,或者買到過於高深的書,看不懂就不是很想看。
  • 深圳二手書流通不暢 愛書人盼設公共舊書市場
    原標題:深圳二手書流通不暢 愛書人盼設公共舊書市場 陳海珠在百花社區裡擺攤,她的二手書受到社區居民的歡迎。  淘書,深圳能不能有個「潘家園」?  二手書流通不暢,愛書人盼設公共舊書市場,讓市民盡享淘書之樂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網上的一個經典問答:「在美國,有哪些奢侈的生活方式?」「每學期開學都用新書。」看起來很好笑,但這並不是一個玩笑。在一些國家,在二手書店買書、淘書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在深圳,你知道幾家二手書店?你的書架上有幾本從二手書店淘來的書?
  • 滬上舊書業「換一種活法」:所有人都是舊書經營者
    網際網路提供的豈止是喘息的機會,簡直可以說是拯救了舊書業,使其重新煥發了生命力。實體舊書店被擠到邊緣,於是網上售賣舊書成了當前舊書業最大的出路。現今國內的網上舊書業主體主要有三類:一類是綜合性電商,其中有部分商鋪從事二手書交易,如淘寶網;二是綜合性網上書店,這些書店專門從事新舊圖書、期刊等的網上交易,如有路網等;三是專門從事古舊書交易的網站,如孔夫子舊書網。
  • 一個愛書者買舊書的境遇
    我一直有收購舊書的習慣。我不高雅,不是收藏市場上那種待價而沽的明清版或面目可疑的雕版書,買書人期望時來運轉賺上一把。我指的舊書乃是持有人或讀過或裝潢門面之後,扔進廢品收購站的書。我甚至不去正規的舊書店,我認識一些「破爛王」,常去他們的垃圾堆淘書。現在的生意人鬼得很。幾毛錢一斤收進的書,賣給我一本也要幾十倍,這就是經濟。
  • 西文舊書、藏書票……昔日印刷品無與倫比的魅力 | 賞書
    一開始我在國內沒有客戶群,我剛剛在淘寶跟孔夫子做的時候,把書掛上去,很多人都不了解我,不認識我,阿罡是誰?看到這些書也挺好奇的,所以我就是從零開始。當然我也很幸運,我從英國帶回來的那一箱子書,在孔夫子網上也賣的挺快,我一開始還是挺順的。06年那個時候這個市場是空白的,沒有太多的賣家在關注這塊領域,我相當於沒有什麼競爭。其實我掛上去的書,買家在孔夫子網上也找不到第二本。
  • 南昌5名大學生網上賣舊書 8年時間交易額達到4000萬
    人民網南昌10月27日電(時雨)在2006年,人們對「電子商務」這個詞還感到陌生的時候,南昌經開區一所大學的5名畢業生就涉足電商售賣二手書籍,他們拼揍2萬元組建起舊書網站,經過8年的堅守與拓展,已經打造出全國知名網上二手書交易平臺——「有路網」。
  • 小學生在廣場擺攤賣舊書:想攢錢買新的
    小學生在廣場擺攤賣舊書:想攢錢買新的 2020-06-01 15:45   澎湃新聞記者:王文娟 編輯:唐燕麗 視頻來源:雨寒
  • 你的舊書都是怎麼處理的呢?
    很多人處置這些書原因是出於兩點,這些書看完了,覺得不值得再翻閱;書櫃太小。
  • 南林大網上舊書店「作業本」火了 十天賣出幾千冊書
    原標題:十天賣出幾千冊書 南林大網上舊書店「作業本」火了導讀:「有了『作業本』,媽媽再也不用擔心買書錢了。」最近,可以在網站「作業本」購買舊書的消息通過朋友圈、微博在南林大學生中傳了開來。許多大學生的課本用完後基本上還都是新的,直接丟棄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 天津舊書市場又回來了!搬到了這裡……
    尤其曾經位於三宮(南開文化宮)的舊書市曾是當年華北地區最大的二手書市場,也是從前無數人淘書的「天堂」,最繁盛的時候平時有60多個書攤,周末能達到200多個。三宮舊書市但天津舊書市場一路走來,可謂命運多舛。2016年,舊書市場被迫撤出古文化街。
  • 二手書店|武漢「泉之書」舊書社:除了留念,肯定沒有悲傷
    打工的時候,老馬會將一半的工資拿來買書和雜誌看。再次選擇工作時,首先想到的就是舊書。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青龍巷通達民主路的巷口,書攤逐漸增多,聚集了人氣,成為武昌區最大的舊書集散地,與漢口江灘、泰寧街齊名。擺攤的人大都與老馬相似,外來務工者居多。最初是從廢品站「淘來」的舊書,後來舊錢幣、字畫、郵票等「邪貨」也夾雜其中。